
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11页)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有...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我们前...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身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好,...
有法师带居士朝山,顺便来与闲谈。法师也是同道,日常以净土与大家结缘,希望同生西...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少,但...
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叫万德洪名。念它的时候,我们真诚的心念出来,心和音声要相依...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最终临死你一点都带不走。再加...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十声都能往生,但是它的前提要...
佛号怎么念?佛号要声声心心,就是每一声佛号都有你心灵力量的贯注,要念兹在兹。你...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很多罪...
问: 请法师开示,家人寿尽的时候,去寺庙办佛事和在家助念效果是否一样?如果附近...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这个点示确实具...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他心通、天眼通都...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佛法三期法运说,加以进一步的...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缘着男女产生情执就有很大的...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法照大师...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上在净土修行百年。弟子有时...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夫保持不住佛念,只能随业投...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害怕...
念这个佛号的时候,怎么念得功夫上路、得力?这里教一种方法,一定要使你念出的声音...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怎么怎...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开示中,...
问: 请问法师,龙华三会的第三会得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时就念佛的弟子,就像是我这...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佛。 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没有做利他之事,为啥也能临...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时候的思想非常重要,那个时候...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这一...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不见的障碍》小册子,经常烧...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要去追逐修...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常常听说要想往生有...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败就在十年而已。什么叫黄金十...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持,一...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意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竖...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这里,...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 虽读大...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选择去...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求生极乐世界呢...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在华严法会上的二大肋...
明朝有位名叫道隆,他的母亲李氏,年到四十岁,吃长斋敬奉佛陀,但是不了解诵经。修...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个很贫...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在本体上我、众生和佛没...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之为安身立命之处以外,并且不...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个开示。勾曲...
问: 我们经常说要彻底斩断娑婆想,与弥陀誓愿无间隔,可是平时念《普贤行愿品》,...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人身后才能得到超度? 宏海...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有三意: 一为彼佛与此土人...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极乐世...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土法门于理极为圆顿究竟,于事...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大乘的顿教。顿教里面也包括圆...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噫!予昔曾辩之矣...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迦牟尼佛的恩并不了解。因为释...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净界法师答: 蕅...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
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极...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佛号,发清净愿往生西方极...
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就是你能够依《观经》来无论修观佛三昧还是念佛三昧,就...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呢?首先在家居士,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要有不同的对待。你要...
问: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的常识,我们还是要了解。十种...
这口称佛号,告诉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这个佛声不间断,就是十念念佛不间...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前谓诸佛怜...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习,自然地就...
下品中生者乘着那个莲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之内,他在莲华里面待了...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等,末法时期,念佛以...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
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 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 二...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就从...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一个小村子里,大多数村民的...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真信不具,法难入心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佛号要怎么念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家人寿尽的时候没有师父助念怎么办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三圣都指归净土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念佛要「声缘于心,心缘于声」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带业往生的必要前提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舍咒来念佛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专修、助修与杂修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横截诸恶趣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念珠的数目就是你将来往生净土的日期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各宗要略——净土宗

极乐世界的天人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能够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