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业力文章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了遍计...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一有...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有结...
人处在这个世间,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么顺利?遭受一点苦难,做事困难重重,不要去...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当知,觉触与...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是缘生无性当...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从唯识的角度就是随顺它。 你...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投生到净土这一块,你可以说是...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截断十二因缘这样环环相扣的循...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摄大乘论》 这六道的众生,像...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是多生的?临终昏迷者第六意...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看临终造的业为什么力量特大...
不认识命,命就主宰你。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
不要玩火...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绪,身口意随之活动,就很容易...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个...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食,却一无所得,空钵而还;这...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 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一般来说我们起这个烦恼...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无奈的...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布施持...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一个从高山上,流下一种快速的...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力,就是无形的心这个念力强,...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什么生呢?那是因缘生,灭也是...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这个...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灭─谓...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佛陀...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烦得很,坐也不是,睡也不是,...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比如说...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我...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业力是说我...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候,你忽然发了菩提心,按照佛...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事处理得不正确,这就冤枉了。...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子上学...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先看第一个,识。这个识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什么因缘呢?是不是人多,业就...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佛相好庄严,具三十二相、八...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是...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不亡。...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性质;...
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前面的八个是就着造业当时的心态来安立不增长业。...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这个...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你说一样...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他根本...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洲,难民,吃饭都没得吃,饥寒...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谈到业力) 在这个世界上啊...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在上次...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中阴身境是断气,就死后到下一...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以一定会寻找那个父母,作为托...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只有业...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我们为了衣食饱足,为...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推荐】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推荐】佛法告诉我们,要这样去对待逆境与业力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推荐】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佛学漫画】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佛学漫画】不要玩火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业感缘起——业果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心可以转业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