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20页)
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圆满、顿捷。所以大家遇到这样的一个持名一法,一定要生稀...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念这个名号...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极乐就是超越了现象界,苦乐对...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个说...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 每日...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
众生的怀疑非常深,这种怀疑来自于我们思惟方式先天的局限性。本来我们的心性可以是...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余万善福...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正道寺念佛堂安详往生,时年一...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他来到这个世间,...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
原文: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从...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时发愿修行过,当时大家都...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在莲华庄严。因为你到极乐世界...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之处。倘能随分随力,持佛名...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家讲一个《九界同归》的故事...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 你这个地方...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导师,引导人到菩提正道...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不下色身,执著于这个身体,请开示怎样放下我执? 大安...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何能...
只要能到极乐世界,将来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但是最好在临命终时能心没有颠倒。所谓...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次第,只是在行门用功的时候,...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劝修...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教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一...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有生民...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本...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原文: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不到极...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因缘殊...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下,在...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人,活...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都有着...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连续昨天第二次的这...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说:无量劫以来的罪很多,世尊...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清....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 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普贤,...
原文: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云一日一夜,七日一劫,十二...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行这两...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得受三...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法,入...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老亲①,何得云欲觅清净处所...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
原文: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堕于恶道,汝能...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末...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午3时,缁白二众齐聚...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 傍华随柳须...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
我小时候是个顽劣的孩子,尤其喜欢杀害小昆虫,曾经回老家带领小伙伴把全村能找到的...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如已证得一心不乱,则了...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的哥哥袁宗道,字伯修;弟弟中...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字造微...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舍三万两俸银请人按《阿弥陀经》、《无...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在会客,我们坐在一旁等待。第...
无论修禅、念佛、诵经,或者持咒,修哪一门都要认真去修行,丝毫不马虎,假使一秒钟...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及父母的多重压力下,二〇一七...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在草庵禅师《念佛诀》一文中...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
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唤地,却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界是遥不可及的样子,其实很简...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关中心香光殿进行出关大回向和...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师净土诗八首。曰欣。曰厌。曰...

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念佛平时须相续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极乐境界不是神话

四种念佛的方法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母亲往生记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极乐世界的莲花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能去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净土教起之十因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发心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别让福气迷了眼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二六时中该怎么念佛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弥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念佛如同醒梦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白居易《念佛偈》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不念佛没生病,念佛后反而念出病来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唯有这句佛号,是应当尽心竭力的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