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如瑞法师文章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发起菩提心呢?...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到花香...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克馁,莫嗜美味。意即:著衣遮...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送给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件一件去承受,那是多么恐怖的...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平气和成大器。 有年轻人来访...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学佛的教法,就是要把自己培养...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修行就...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行品》 这首偈的大意...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会...
大磬响起,开悟在即。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心。如果大磬一响,因为正在追...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布在一切众生身上,这样出家无家才能以大家为家,以众生的心...
我们要谦下,实际谦下里面就包含着理解、包容、同情。我们同情一个人,就能让他一下...
生值佛世难。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机会见到佛。而法是从恭敬中求的,如果我们见到佛像...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第五首偈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倒过来。本来我们这个心从本体...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像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家的孩子,名叫...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过来之后便出家修行。他的实际...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同学也好,我觉的培养慈悲、谦...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念佛,通过一点一点学习《观...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根据《阿弥陀经》里面所说...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我:我每天忙着修行,国内国...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和我们一墙之隔,却不知道推...
我给大家讲个真人真事吧!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名为《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朗是大...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在《四分比...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现在不要看它是地上爬的蚂...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来上课学习,或者到念佛堂去念...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时候乞到了,有时候甚至没有。...
在法供养里面,如说修行这是根本,也可以说七种法供的总说,后面的六种是别说。在论...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相互沟通?实际每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是五个人,这五个人可...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傲慢...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无越行...
壹: 老和尚弘法路经香港,入住宾馆即问:此房一夜何价?居士答:您老但住,无需问...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有了这样的语言,...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欲乘电梯下楼,长长的楼道里...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次第,只是在行门用功的时候,...
我们现在念佛,从哪儿开始念?一定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开始。只是口念心不念,喊破喉...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了以后,心从妄想躁动到平静以...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他认识的一个人,给他讲了这...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普贤,...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行这两...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大家,念哪一尊菩萨,功德都是...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己心里接受了不顺的境,所以就...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着一件带帽子的猴猴衣(棉猴儿...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东的一个农村里,有一个人一...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又要堕落,所以还是不受为好。...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羡慕于道来修行的。但...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热情,...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是随做而不着。 就像在家庭中...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发愿断恶、修善、利益一切众生...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修行,因为道心不足,贪恋于世...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但行起来呢,却是打问...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物质,有的人会不惜一切手段。...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果,而忽视其往生因地的勤苦修...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大...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说,奉侍孝...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自利,也是推荐给大家的一种...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怎样发菩提心呢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珍惜这一生,让善根在这里增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一个人的道德很深,名声一定就会长久

一句佛号作大舟,载运往生极乐国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到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如瑞法师追忆梦参老和尚:老和尚是为众生而活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笨有笨的办法,就这样去坚持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猴猴衣的故事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佛门里的大孝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