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慧法师文章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悲,有甚深禅定功夫,有非常重...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难处时说,有觉有照,不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诚的信仰。信仰...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像这样...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修行的...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实,怎样修自己的德行,一共三...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包太虚...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国的中晚唐时期,活了...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股勇气,都能打起精神来与...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无所谓...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头,然后就准备好了一切,...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
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当代青年僧伽应有的职志是什么呢?第一,要有求学的志向。因为...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观世音...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有身、受、心、法四个字,只...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大家在用功...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这三种...
三祖大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谓至道,一是至极之道,就是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续考验我们。随着气温下降,在...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修什么法门。在我印象中,有几...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过程当中,反复要去对治的,就...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他说:所谓不立文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念佛那...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教协会...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成牛。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一...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扰着。特别是病,不分男女...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气息调柔是用功入门的关...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修行的人、学佛的人...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
每天讲可能也有人不喜欢听,从下个七开始就隔一天讲一次。天天讲,听的人不喜欢听,...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是我们修行的保证,持戒清净...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这个题...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善生经》中的夫妇之道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修行要发三种心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在呼吸上用功夫

新春的供养

观心的下手功夫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无念、无相、无住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当代僧伽的职志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净慧法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学佛的三大纲目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十牛图颂》略说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如何防治禅病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云何心能得明净

学佛人要如何发起道心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