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转变念头文章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修多罗翻契经,就是契合的...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妄念压下去。你越压这个妄念,...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间刮起了大风,刮倒了一棵老树,里面现一个大洞出...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知:外...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涵养,...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在自己的清净世界里面,所以释...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们五蕴...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于是...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前生灭,凡起一念,凡灭一...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子,有了善根;或者来生的善根...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个很重要,对于十信位的菩萨...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佛法不...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时故。当...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识四个...
学佛的人,就是学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这个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众生...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没有念...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无所谓...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我...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们在...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为心即是念头,行为即身口...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佛吗?是否可以将念佛声音作...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 那就用你的心念圣号...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或者走着念,然后就是念不...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你的心还在念。你们试试看,到...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那...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两位哥哥先睡,弟弟便独自坐着...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过,你...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即信,不饮酒即智。所以在天为...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在那里不准动、不准说话、不准...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陀佛、观音、势至也有过诅咒...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内心的...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危机与挫折时,要学会面对、接...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在静坐,参功有力。若在四威仪...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随...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
吾尝静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于毁誉耳。故毁我者,则人凶而我吉。...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求度。倘是有了杀盗淫妄的念...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千万亿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因为净土宗,虽然...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但是你有选择。你要种一个牡...
好,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因缘借着这个频道,借着网络呢,跟...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心心清澈则无昏沉。只要分明...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经过佛说法了之后,闻了正法...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这...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生命当中,也会碰到一些逆境。...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就是把...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来说,真正念佛就是心念...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至少内心要有一...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般的凡夫...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
我们念这句佛号念得非常亲切,因为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号,是我由心造作的佛号,是以...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当我们今天...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邻国自知不敌良马而退散。 国...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捷径。原夫此事本来无密不密,...
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了这个阿赖耶识缘起。这样的一个缘起法是非常微细、非常深入的探...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你学了佛法以...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这都是错误的!其实遭受这...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 他人发...
说这一部《法华经》,日月灯明佛说了多少时间呢?六十小劫。那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念这句佛...

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心念不清净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心很散乱,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观照我们的念头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盎覆不吉虫喻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如我无心,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心念的不可思议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学会转念,平复疫情中躁动的心态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身处逆境巧作福田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系缘净土之境,往生安养之国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妄念纷纭只是一念

你的每个起心动念,对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导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延一念为无量劫,促无量劫为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