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9页)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都不能...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布施持...

把这「五根」扎下去,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这五根就是信、精、念、定、慧。为什么称为根呢?我们说,一切树木花草它都有根。根...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反衬我们在娑婆世界怎么样呢...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来寺院...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无生毕竟有生在。 无生是谈理的,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真如理体,它是无生的。但是...

为什么越念佛越觉得杂念纷飞

问: 本来念佛应该越念越清净,为什么越念越觉得杂念纷飞? 大安法师答: 杂念是...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

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达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炽然的...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么感应?就是深信切愿,...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

德森法师往生记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年三...

临终关头念佛最要紧,切莫搬动哭泣误大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八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成就临终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观照的心,做一个圆满的结合。...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讲) 我们有这个殊胜...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佛号,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往生,...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创造...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性。一般表述,是以实相为体...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一次的主题...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一个结合。为什么念佛的人要把...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还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对生...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师父的告别式,在回程的车上,...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学人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来跟大家讨论,我们净土宗的一些修学重要的观念。在佛教的...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关系。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们大乘的修学当中,是一个很...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师慈悲...

净界法师:念佛法要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以一种比较深入...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第10...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土十疑论》和...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学人受会长的...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以往返西方极乐世界,并可以...

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执持,乃至一心故。 【钞】障...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在老病的时候,不能回光返照...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者...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喻进一步加深理解。因为在大...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是赶紧去啊,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今不出片言,直登不退。片言...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觉明妙行菩萨...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途可能就会懈怠一曝十寒。修...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法师答...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是能显法性之体的。天亲菩萨在...

净土教法何机得受

疏文 问曰 :未审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虚,何机得受?答曰 :解有二义...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佛陀的...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不安、...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调顺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第二章 归敬祈愿加持 请看愿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这个亡...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阿难,...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译的情形,我们就看到这部...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这...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