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真如自性文章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整个有...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前一念之心和西方净土相即的道...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最好就...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就是它...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是「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察你本来没有这个因缘的,安住...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心,无...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觉明妙行菩萨...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佛,跟...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摧。...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死是从哪来的?今生是从前世来...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那么佛...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念清净...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事情...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心老不安。深信切愿定得往生...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每个人的心里都...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的攀缘心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转五浊而成清泰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你从什么地方来

黄龙三关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七佛传法偈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