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的姓名窥知其思想具有两大特色...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天下后世,最直截了当,而十...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释迦佛说末法时代的众生要想超...
身有三种过恶。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过恶。我们身要不杀、不盗、不淫,断除这三种...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的...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有了成就,心里面就很难受。很...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入之初。如大集经云。佛告贤...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虽证至等觉菩萨圣果,因众生...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
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象我们晚上做梦似的,如同梦幻...
在这篇愿文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为了实现消灭罪障、助成菩提的...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02...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讲经,沙门座下受教﹙这是白...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破虚空满面埃。 命若悬丝分...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没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缘结好...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经,最后学论。因为戒是行为规...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释爱情,我们就要了解其中...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们众生心里...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中是作为七佛通戒而提出的,...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说吗?...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讲座起了一个题目,叫幸福健...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大家都是因为父、...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间堕地狱中。 突吉罗的小罪,...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发。 第二要信从...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第八...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强可平定贼寇之乱,宰相博学多...
现在的人一提奉献就怕。1993年我曾经遇见过。那时出去做佛事回来,要去另外一个...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骛...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
问: 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 答: 情欲是缘起法:有其产生之因,即过...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冲突的,申酉戌亥这个戌,他的...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生活...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弥陀佛...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临终者进行临终关怀,念佛助其...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听从徐...
真正的布施是无私的奉献,你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你也是布施,但你这个布施的等级不高...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论是劝发愿往生净土还是劝念佛...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就是说你的心到处乱跑。而修行...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李圆净居士:护生痛言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人生和晚上做梦一样,哪有一法可得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略释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善导大师睡眠念佛法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生老病死颂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十不善业的果报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五蕴--色受想行识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奉献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钱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弘一大师开示写字的方法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参禅之四易四难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真正的布施,要达到无私奉献

弘一大师劝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