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虚云老和尚文章
虚老开示说: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也亲自问过老...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人...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尸的是谁。何谓拖死尸?就是我...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死,八...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
文殊菩萨教授我们,说当你健康的时候,可要想到病苦的时候。健康的时候你要修行,要...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里不如法,那里不适意。只见境...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古人真实用心,一点不为难,因...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出世间...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 初用功的难偷心不死...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饭时候容易散乱,亦正好对治散...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难易是对待法,难中有易,易中...
在座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岁在河南省桐...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教协会...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弥尼之...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与复成上座随侍...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全家惶怖无计,唯有祷念观音...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约略说说。你们要留心谛听...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二、参禅非学问,学问增视...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认为他的脾气很大;你...

每天进步一点点,早晚会成功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虚云老和尚入定的功夫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能把自身看轻事情看开,办道就容易了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想要消弭灾祸,应从五戒十善做起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龙裤国师的故事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一进佛寺心生欢喜,皆是过去生有甚深善根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参禅偈十二首

欲望的过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