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全部文章(第99页)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一样,选定了法门,就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努力的修练,不...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后果,他会说:不会那么巧吧,而现实中,偏偏就有这么...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在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动物,你看:...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坏了,然后才发臭的。 佛教中也说:狮子是被自己身上...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世上有佛,他就说:我怎么没看见。你说:极乐世界很庄...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佛教中,有个盲人摸...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流,但可说是人被物牵着鼻子走。有人为财,贪污受赂,...权位,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塔,海浪一来,就垮了,连沙也找不到。 不说古代,就说现在,各国的总统、总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这么多人还在朝拜他仿效他学习他。 许多时候,身...佛教提倡众生平等,这平等指: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 为什么平等,因为,众生皆有...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亲对儿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对儿女的感情表达方...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们所拥有的一...佛陀说法,讲究应机,提倡随机施教。 比如,对小孩,佛陀教他们要不妄语等,而不讲高深的业、轮回理论;对...佛家讲缘。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世间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缘。人们往往不识...人类的生活随着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阶层的生活,是物质的生活: 物质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示),无德禅师对学僧们说道:...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忧。甚至,喜不一定就是...旅游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以为美丽的风景只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或目的地。于是一路奔波,急匆匆地向那里...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 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远在唐朝时期的一个寺院中,有个年轻的和尚因家中贫困,于十几岁时就在这里出了家。他每日除了做早、晚课外...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 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华氏国。 阿难以人定时,白众祐言:众祐灭讫之后,棺敛尊身,其礼云何? 众祐曰:...大悲经卷第一 梵天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临般涅槃,告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普光明殿,无量功德之所集起,见者靡不生大喜乐,永离一切轻毁之心。...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道场,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莲华宝师子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与十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而...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如来所游居土,于宝严净巍巍道场,悉是正觉之所建立,大德庄严而依...虚空孕菩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佉罗坻迦山,古昔神仙所居之处,与大一切比丘众俱,度量已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正智之所建立,种种殊特超于三界灌顶宝冠,摩诃瑜伽自在无碍...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 尔...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 尔时,世尊于...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整理...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凉亭休息时,凑巧,一下子,老先...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体悟的修持方法和理论也...《五灯会元》卷一七中,祖心禅师有次在堂上讲道:「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而且影响深远难测;压力不会自然消失,常常透过身体、情绪警告我们...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伺地》中对于缘起的甚深义──「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来的发拿到印度西北部的...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之道:迦叶,你年纪大了,不要...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行为,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正只有好处,没坏处嘛!如果上来就要求念五千、一万声...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能成立一切现象。因是种,缘是环境;有因而无缘,种子...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原文: 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二,决不更改之行为事。不食油...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性所带来这一生的因果遭遇。换句话,八字就是所谓算命...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于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际的友善、社会的和谐。十善是佛教的重要内容...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么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什么是随缘?什...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三、应学恭敬 一、真实义 三种修行应...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有一品,叫《忏悔品》,就是要我们忏悔过去的罪业,把...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维,无论昼夜都常常思维,思维什么呢?就是要观...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此不可要求对方完美,以有缘才...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这个世界,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坏。其实换个心情去看看这个世界,或者换个观点来看这个...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02、野生动物不是商品,生命无价,不要图财害命。...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更忽略责任之重要性。所谓发心容...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了位于京都岚山山麓的天龙寺,闻名于世的日...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佛教一向注重培养佛教徒的布施之心。在佛教中,布施...《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如耆婆,若有人问心中结使烦恼邪见...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心是...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爱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将禽类、肉类,甚至乳类食品拒之门外、尽可能多地摄...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夺利。勤劳者争得多,懒惰者争得少。争得多、争得少,...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财富的流失。信仰缺失、焦虑不...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倡步行,骑单车 不使用非降...1、苹果定律 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称他为懒安禅师。 有一位禅僧说:终日不言不语,...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这不叫放下,乃为另一种执著...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不要等亲密的人痛苦地死亡,或病入膏肓时,才不得...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时候,我发现他面对佛像都不礼...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因不可改变,今生的努力却各有差异。有时候,即便...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方。佛教之所以特别崇尚荷花,也在于荷花的高洁。 但...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在太平洋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名叫王鱼。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吸引一些小动物贴附在自己身...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 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人到了迷惘的时候,就会想要算命卜卦,求神问路。签条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定凶吉,却不考虑因果。其实,人...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受过多重量而疼痛,关节发炎,变得肿胀和僵硬。心...如今不少富翁,虽居于豪华的别墅内,却常常失眠,无药可治;更有一些高官厚禄之人,为争权上位而强作欢颜,...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中年了,还未找着。一天,他找到了一个十全十美的...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不相信机遇,哪来的机遇
要谦虚、勿骄傲
外在体现内在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要看淡权位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不应以职业论贵贱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自己为自己负责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
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缘
生活的最高层次
寻找禅心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欢喜与忧悲
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长大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心里只有目标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珍惜当下的生活
佛说方等泥洹经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大悲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佛说菩萨本业经
庄严菩提心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阿差末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触目遇缘无障碍
不要逃避压力
喻解无生四句
造塔礼拜脱猴身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学佛必读的经典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人生旅途要随缘
居士楷模彭际清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发扬十善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修悟的六原则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为心灵打开另一扇窗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佛教的社会责任
心头无事一床宽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心灵的四个品级
常说爱语摄众生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身处逆境时的「三个不怕」
为什么要戒杀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随手环保100事
二十五个有趣的人生定律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慈悲充实了生命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天意与人为
荷花与污泥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品味淡泊,生活的规律
佛教基本理论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熏习」的力量
基因即是业力
吉凶谁来定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苦乐都是心在作怪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