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4页)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愿力 ...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

修行中种种的不顺障碍,跟我们的福报是有关系的

我们都在学习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时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下自己...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修行就叫你在境界上面修,看...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佛陀给...

用功办道这件事,心要细,胆要大,气要刚

你们听《楞严经讲义》,你们应该把这个讲义销归自心,销归自己当下这一念。七处征心...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对这个路途可能还没有搞清楚...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办道这件事,不论是几个七,天天如是、时时如是、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呐。 今天...

佛教不是说的,而是行的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

为什么你用功没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为什...

依四圣谛来发心

首先来看 依苦谛发心 。这是要用圆教的智慧来观照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之所...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

不持戒修行是为魔业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谈...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慈愍,爱语谦下。若怀嫉妒,...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两方面介绍的:一般情况下,我...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二十多年出来后...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么东西...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念头,就是外调身、内调心...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开示。他说:什么开示不开示,...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持,随人身分。若身无有暇,则...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一样,...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课后,告诉他身边的弟...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深审一刻,一头贡出一个上海...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间,听说母...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很容易怠惰、腐化,这也是经...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有修法...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畏烦,...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整...

修行的三种方法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障(即烦恼障、业障、报障)披...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处。为...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都能修...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是「真...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有道德的,这庙里边住的人多,...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悲,陈...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是有,...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在这个道场开悟、了生死,...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的是造...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来开悟的人,都是在丛林下禅堂...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极微...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 放...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立下的...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之后,你还不知道,那时候你的...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讲经不...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亏姐姐在家及时...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修这个...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事事都能如意吗?绝对不可能。...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就是心外求法...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个他没...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事奉母...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声尘,...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中国佛...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上座的...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家还没有几年,认为自己总是不...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煮,阿...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个妄想...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修行的...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实,怎样修自己的德行,一共三...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常告诉...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无生之...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