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7页)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修行就...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问: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沉溺...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行品》 这首偈的大意...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精勤于道业,因此告诉阿难:懈...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会...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以后,...

珍惜这一生,让善根在这里增

大磬响起,开悟在即。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心。如果大磬一响,因为正在追...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以远离...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

做了恐怖的梦,就是不吉祥吗

【普眼现见主山神,得令一切众生,乃至梦中,增长善根解脱门。】 这位普眼现见主山...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说道,在极乐世...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离苦得...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

六个步骤降伏自心烦恼

今天呢我们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最近的一些问题吧。那么很多时候微信上呀...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有僧问...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定的信...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资粮位、也包括内...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在《四分比...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里也说...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想要改变,没有其...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续考验我们。随着气温下降,在...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岁在河南省桐...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修什么法门。在我印象中,有几...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在法供养里面,如说修行这是根本,也可以说七种法供的总说,后面的六种是别说。在论...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师答: 庐山东...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提心只是设定一个目标,在过程...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国道上,总能看到...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我们这几天尽讲行...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可作为我们的指导。不要追悔过...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于平常处见禅境。 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 4、常行...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

地藏菩萨修行的时间,比这些大菩萨都久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样说,念六十二亿菩萨的圣号,乃至于供养六十二亿的菩萨,衣、...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么法门,...

老实地学佛,不学奇奇怪怪的东西

我希望各位学佛的人,都要老老实实地学佛,不要学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常心是道,...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家讲一个《九界同归》的故事...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何能...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前也有...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称。观...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路头就...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行,至...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一九九...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模范。公,能除私曲猥弊;正...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曰:世...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 他人发...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用诗体叙述在现实中修菩萨...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道并无奇特奥妙,但将一个死字...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 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普贤,...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步维艰...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门中的观...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漏,逐渐证悟佛性,但前提是通...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羡慕于道来修行的。但...

功课还没做完,可以明天再补吗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

久修之人当警惕此「五花箭」

五花箭者、皆烦恼所摄,谓诸魔王,有神通力,由见修行人内心有烦恼故,即投之以相当...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有的人看着别人信佛挺好,...

有哪些可行的改过方法

然人之过, 有从事上改者, 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者, 工夫不同, 效验亦...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懒惰放逸是人与生俱来的烦恼。谁都想偷懒,冬天早上赖床就是这样,就不想起来,睡累...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当中最...

念佛不得力的标准是什么

问: 念佛大部分时间还是不得力,因为工作原因,平时很忙,有时间时也赶紧念佛,可是还是不得力,心里惭愧,请问...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 大安法师答:...

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最适合我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法门呢?这...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们开示:犹如屋舍有...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妈是菩萨,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成牛。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一...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了得生死,却不是每个人做...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槃经》上说,离四法得涅槃者无...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就献...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孕育。 二名能生经历各种痛...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