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6页)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觉受念出来。我们每天用这...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清凉?...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些人认...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

佛陀教父亲修行什么法门来报父恩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儿子做医生,一定会...

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我们现在有的人,你不要认为你家里的条件有多好,又有车子,又有这个那个。不行呐,...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比...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佛告父...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

有修行问题应该怎么办

怎样增强信愿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课? 关于念佛、关于教理、关于修行等等,大...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苏,后同黄某结婚,因为生活作...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 譬如说:我右手边这个念...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说你抽这十天做点好事,做一...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应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束后,在回向前,最好加念阿...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弟子学佛不久,能否推荐一...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补相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来山出家为什么要...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不是问这个道,我问的是大道。...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一个法...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这位长者子很会讲述航海及开船...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见道位...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调伏的涵义很多,调伏你刚强的性格,要柔和圆融。不是讲调伏,要调伏到相应。你要坐...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课,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修持门第十个版块,也是最后一...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修的五种:你要读诵经典,读诵...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佛陀就劝勉阿难尊者...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近善知识难,生正信难,此五乃...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漏。你...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像,他去行礼拜,得到只是加持...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经,诵《金刚经》,天天不断,...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净界法师答...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就是说你的心到处乱跑。而修行...

为何要强调专修

建立信心之后,再看第二种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立信心。 当我们选择了净土一...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诸法,...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里不如法,那里不适意。只见境...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 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大家在用功...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女间的...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生咒》...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这三种...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他用这两句话来表达他的心...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家落发...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你就依着你所学的教义,依着...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就是因...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以下无著菩萨就根据薄伽梵,...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 初用功的难偷心不死...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 这个咱多次...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公元七0五~七0九年)得度出...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骛...

定课多少不重要,但坚持很重要

当我们能够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后,不能够得少为足,要继续地往前走,就应...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多处提到,富贵人学道难,女人...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生活...

如何是念佛止观

念佛止观就是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何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当念这句南无...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有另外一个道友是独住的,请...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保志、...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