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9页)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多修行人在正式拜师之前,都很迷茫。 慧广法师答: 刚刚看...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有一位国王成就十种恶法,他所...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从一点来说,就...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行一切事时,完全不会想到业...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是我们修行的保证,持戒清净...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类如忽犯官刑,捉去正法,犯者...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三、法座上呵叱人,及轻口斥...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佛...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证。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

身在镜中勤修行,心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大师有首偈子谈道:要作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尘?心神早送归安养,此地空余...

修行有四种不退转

修行不退转有四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毕竟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与一切种...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现...

把工作环境当做修行的道场

我是一名护士,对这个称号我曾很不喜欢。你可能会说,那不是白衣天使吗?可在我眼里...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将来命...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随缘即安命也;第...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安法师答: 就对净土法门来说,确实要去听闻经教,听闻包...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

即使没有钱,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自己有...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乱心多,念佛心少;既然大家是...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难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吗?也需要我们去帮助啊!请师父慈悲开...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想下手即你不要自以为圣,要以...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本能的自性发挥作用。学习佛法...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

难道临命终还让你选时间吗

接下来我们讲上广下钦老和尚的故事,好让大家仔细体会。当年土城承天禅寺在兴建的时...

一天之中如何对治贪嗔痴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如何面对、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俗...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志于往生的人,你必须要把握一...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做早课,或者做晚课就行了,...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时候,总希望天天都不要离开老...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这样。你一旦...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以逃避,不可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

把福报留在法界将来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但都回向给了自己生意兴隆,...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 所以宗喀...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一天来了夹山禅师,夹山禅师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对衰老的来临,...

能在动中修,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问我在忙什么。我说这段时间,上午忙的给同学上小课座谈;中午该接...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究竟怎样讲?是指关于耳根圆通一门呢?还是佛法一门?或是相...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

劣根众生该如何修

问: 劣根众生应以上求佛道为要,下化众生随缘去做? 静波法师答: 什么是劣根众生?就是不老实,不能脚踏实地...

为何达摩祖师要拆了刚建好的茅篷

达摩祖师,在印度贵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继承王位,但达摩祖师觉得最值得追求的还...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次第。...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众。当时,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净口业真言》...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无...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仅是尘心未净,就连禅院的课业...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

富贵修行难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他曾给...

世尊示苦行非道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在毗舍离城外林中。当时世尊向比丘们开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时,...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个甲是...

战胜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示:妻子易依恃五种力量,轻慢...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列举其...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住力量跟福报有没有关系? 净界法师答: 欸,不是。该工作...

为何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

现讲一讲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来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呢?...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世俗之间不停地打,神圣战胜了...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一个人想修行的时候,一定会碰到障碍。碰到障碍的话,不要...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要起迷执,对一切境界我们都要...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性,还有自身素质的结合。我们...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

一心专念预知时至

丁菉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人非常真诚笃实...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不是信仰哪个人

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 不变的信仰,信什么呢?信三...

修行千万不能懒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个七现在开始了。功夫怎么样?小朋友不要去玩!...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

开悟后才知道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跟学生说,不要攀缘,你有修行...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方便具足」, 谓努力掌握...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她对我说:亲爱的上师!你写的...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他,你不能骗他,因为有鬼的灵...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这极熟啊!昼夜六时功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