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菩萨可以有妻子,因为那是因缘。我刚才说过,应该去随缘,随这两个因缘,来使自己无欲无碍。

欲是一种执着,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执着,那不就是出离吗?不要把那种现象当作本质,不执着那种现象,我们就走出来了。否则,如果我们把现象看得很重,那么必然还是轮回。

当然了,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着相的,很难从相里走出来。但是,我们如果想不着相,是不是得面对相呢?如果不面对相,那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呢?所以说,我们要思考,要定位。我们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佛教徒?如果真的是要做在家菩萨,那么就何妨向维摩居士学习:“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那也就是,即使身未出家,心已经出家了。我们只是应众生的要求,来完成一个在家菩萨的形象和使命,而我们的心里干干净净,没有牵挂。我们只是为了别人的因缘,才尽了一些责任、义务和本分。但是请记住,这同样就是我们的缘分。

菩萨戒弟子应该知道这样一点,如果不知道,我们恐怕不但在家里很难过,而且也就不是什么菩萨行了。难过当然就不是一个菩萨,连个一般的社会人都不如,很痛苦,很烦恼,活得很笨。我们不能提倡这种活法,这不是一个在家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个佛教徒的心量,更不是一个佛教徒的方式。

这一段经文,是对在家菩萨说的,但也衬托出了出家菩萨应有的梵行生活。

我们就是出家人,应有自己的因缘,拥有自己的空间,如果找借口跑到社会上活动,那么就无法理直气壮。因为我们选择了这样的因缘,既然选择了它,就得对它负责任。虽然因缘不是固定的。如果一个菩萨执着因缘,他又错了,但是他要随着这个因缘。既然我选择了出家,那么我就对它负责;既然你选择了你的在家,那么你也对你的在家去负责,从而把握和珍惜在不同的因缘上历事炼心:欲求大道应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远离五欲、自利利他的修行楷模。

我们必须清楚,当我们想让别人对我们尊重和恭敬的时候,想要在信众的圈子里说话有力度的时候,请不要去控制别人,而应该思考自己的修行、德行,以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一定要到位,一定要优秀。如此,别人自然对我们恭敬,而不是我们要求着别人尊重。那不是佛教徒的内容。

佛教徒的内容一定是要给人家欢喜自在,不要去控制别人,再者谁又能控制谁呢?我的寺院里,不止一次地告诉门卫:我们必须要有包容心,不管进来的人是哪里的佛教徒,只要他有正规的皈依证,只要他出示皈依证来证明他是佛教徒,你就应该让他进来拜佛、学佛。如果没有包容心,那么就会说只有拿极乐寺皈依证的人才可以进来。我们不会这样,也不允许这样,否则这是佛教徒吗?肯定已经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