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唯识学文章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走专修...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切相。...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对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问的,它是这样的:第六意识努...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手。它...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做一个...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两种:一个是即蕴即我,一个是...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 比如举一个事...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妄,经...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前五识,第二类是第六识,第...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无奈的...
前面的《百法明门论》,它是广泛地探讨一切法的别相跟总相: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但是在唯识学整个修学的内涵...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关系。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跟恶,业、果,这个就是果相,...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在自己的清净世界里面,所以释...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八...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方法。...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是不存...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菩萨他...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常审常...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视追求...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们...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第...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比如说...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万法的...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法的生...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个地方...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一变的旁边写四个字叫做异熟能...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呢?感恩法师。 容通法...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 思量能...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无有其...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种。就...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只有业...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带业往...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的心跟...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合在一...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宅。故知前尘无定相,转变由人...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对外境的...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别的作...
问: 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唯识学上说,我们...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以下无著菩萨就根据薄伽梵,...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回到第八识;当我们生命开始的...
一、十八界与阿赖耶识 昨天给大家简单地提到过一下,唯识所讲的这个阿赖耶识的真心...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初玄奘法师糅《成唯识论...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推荐】【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推荐】【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人生之解析

「熊采玉米」的譬喻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唯识学的精华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各宗要略——唯识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命浊」的由来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破舌识有自体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三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