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遮境有,「识」拣心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
在《成唯识论》里面解释唯识:“唯遮境有,识拣心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这四句话等于把整个唯识的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了。《唯识学》为什么要安立这两个字,一个唯、一个识!
唯:先看第一个字,“唯遮境有”。唯就是唯独,一切法唯独就是我们这一心所变现。强调唯独这个意思,就是要遮止心外的境界是实有,遮止我们凡夫认为这个心外的境界实有。比如我们凡夫,过去的业力来到这个世间,面对我们这一期的果报,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的人事、成败得失,会认为这个境界是实有的,是有真实性;那么有实有以后,你就产生贪嗔的烦恼;贪嗔的烦恼就招感不可乐果报。
这个地方讲唯独,它是要遮止我们凡夫人这种颠倒的知见。一切的境界没有真实性,如梦如幻。所以讲唯遮境有,遮止心外的境界是实有。
识:“识拣心空”。前面的唯字,等于是破除我们凡夫的执著;这个识,是强调因果丝毫不爽,恐怕我们偏空。讲这个识,就是拣别我们内心的活动、我们内心的作用,它不是断灭的。只要是个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乃至于尽未来际,我们的内心刹那刹那的生灭、刹那刹那的造业。这个心空,就是内心不是空亡的,不是断灭的,所以把这个识给强调出来。
合起来叫唯识:第一个是破执著,第二个是破除偏空。
下面两句话事实上是个总结,把前面的观点作一个总结,“离有无边,正处中道。”这样子讲的话,《唯识学》的教理就很好了,离开了凡夫的着有——认为境界是实有;也离开了无——心念的空亡断灭。离开了有、无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