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看破放下文章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继续地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特点是...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着走着,就往大海里面跳。佛印...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来哪得心无苦。谈这个过量境...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回光返照...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就是它...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么感应?就是深信切愿,...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八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常复杂...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在老病的时候,不能回光返照...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为吾人...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一看赶...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立下的...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叫做承...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样,他...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许就得想办法买回...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这句...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种了善...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事情...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号,信...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为所...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都是妄...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单去,...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怎么怎...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 一...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 但是我们...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万缘。无量劫以来,种种...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好鸟来青嶂。闲云挂碧巅。 ...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者,上...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佛号,发清净愿往生西方极...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为名为利忙...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观照这个世间苦空无常,都在做...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我不明白,在世间生活中随...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讲的,重点是为什么嚼得菜根香...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老病宜念佛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推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人生就是一场戏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