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大安法师文章(第17页)

现在念佛回向给过世的母亲,还能往生吗

问: 我母亲生前追求故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给她念佛。可我当时没皈依、没信佛,没能在她临终时念佛,因我的...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

助念时家属杀猪办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问: 请法师开示,亡者的家属请求助念,在助念中途,其他主要家属杀猪办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值得我们大家的崇敬。 36岁那一年,...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工作,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工作...

斋日和斋月

六斋日是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十斋日是在六斋日的...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

舍报后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用吗

问: 如果亡者已经舍报几天了,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用吗?如果助念时亡者躺在冰棺里,是否需要拔开插头后再...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布施是...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长途开车把病人或亡者送过去恐有不妥,但家属又希望临终者得...

【推荐】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事。 作者是位法医,同时是名...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些帝王灭佛。历史上有三武一宗...

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问: 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 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交流的形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可...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婚,不想过世俗的生活,想去寺院。朋友们说我是在逃避,我觉...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问: 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鬼压身,而且都是在刚入睡的时候。这种情况以前就有,该怎么...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优婆夷,翻译成中...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形,如谷答响。 印祖曾在《上...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天地、...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其中有一位非常...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九江柴...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常殊胜。 那时我们正在打冬季...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吃肉的人,断...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要求,在清朝时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公案,...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津梁》...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 解和行怎么深...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生。印祖常常劝勉大家持念观世...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无法消除恐惧。现在接触佛教已经五年,但没...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 大安法师答: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这人的修行还...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通...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贤和我...

【推荐】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一个净业行人当...

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此话该不该说

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 大安法师答: 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用这句话。卑就是谦卑;牧就是...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忙里忙外张罗着处理后事,最多偶尔念一会儿,这样是否有点颠...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间洪福。但世间福报也是在...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断地劝...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但如果遭到家人或亲属反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随缘还是应...

可以把往生的希望寄托于临终的助念吗

问: 一些多年的念佛行人,对念佛往生依然没有信心,一直存在着不安与恐惧,把往生的希望寄托于临终助念,可以吗...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

至诚念观音菩萨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里面,有很多经典都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乃是古佛再来,称为正法明如...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心散乱,不是昏沉就是掉举。这...

把厌离心彻底地提出来

原来我在佛学院讲净土课的时候,比较年轻的学生说,哎呀!我们这么年轻就让我们念佛...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稿完全是从印光大师的真实心里...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让他们吃素,他们也不听。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 大安...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有冬天...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好事。 命中没有,而勉强得到...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名字。原因是因为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阿赖耶识中虽然有恶种子存...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说唐代有位宰相,叫韩滉之...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被老鹰所追,正好碰到佛与舍...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昙鸾大...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谓就是要提醒官员,你对待子女是什么态度,就应该对老百姓是...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当然也没有我所有的观念了。...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跟...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欲望太高,就很难有幸福有快...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道名善根,就是发菩提心修持名...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论》来修行的...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鸟飞去,识神随业走。这个...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什么叫无上菩提心?你能...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故。比...

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信息,透过名号的通道能够通到我们这边来。那么所有的感应景...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闲。说杭州有一个...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误了自...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

闻信弥陀名号即得不退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我...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陀佛眷属功德成就的不可思议。...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能。 在无明颠倒当中,我...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出来记载在《大藏经》里的?或者这只是祖师们的建议,这是否...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我们是否可以做? 大安法师答: 什么叫佛事...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却内向寡言,不善交流,...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学佛人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