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14页)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则亦可云在内。此意微妙,...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之又净...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种想法...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

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

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问: 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宏海法师答: 护持三宝...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一种什...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你第...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上六度万行回向等。 首先来看...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愿力 ...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隐几假寐,梦公署役人环列其...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压力...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

绝对不要去嫉妒,那个是人家的福报善缘

人与人相处,需要宽阔心怀去面对。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讲几句话,拿个什么东西,多做...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板上写一个熬字,老法师说,佛...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第一个,你读诵的经典必须是...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侍者性然法师将长老晚年事迹及...

玄奘法师传

第一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河南陈...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

修行中种种的不顺障碍,跟我们的福报是有关系的

我们都在学习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时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下自己...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你是一个人...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看见有的师父修行挺好,就是出...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道,如...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修法会,我获得了很多的体验...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祖留下来的开示,就是《入道安...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你刚开...

把念的地藏圣号和《地藏经》供养十方诸佛,福德不可思议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所以观世音菩萨请...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绪,身口意随之活动,就很容易...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能够...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达,物...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心更切,以其八苦交煎,所谓生...

你以前见地超卓,为何现在反而变得这么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时,乍阅宗门语,便以情识模拟,与一座主书,左纵右横,座主惮焉...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

何谓「无生法忍」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忍,这...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绪己酉科优贡生,吉林法政专门...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个心念...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是缘起。因为他有病,这个缘得...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无善人」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大家不要认为朝五台山种了大善根、不可思议...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

你业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萨圣号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虽然不长,量一量自己都很清楚...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印光大师《...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穷困的老百姓。你一个人成为...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 比如举一个事...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教不甚了解的人见后常会问:为...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一个原...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

圣安法师口述: 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日子

我俗名李荣,法号圣安,属牛。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三步一磕头,历尽艰辛,前往五...

蕅益大师: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按选佛谱分十五门,第十四、净土横超门,明四土九品位次,至为简要,故今录入。 谱...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还家,复本心性。然...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妄,经...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

受戒没学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吗

问: 在多年前我受过菩萨戒,可戒场对戒条只字不提,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知道戒条是什...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吃素,平时相处是分锅弄饭。...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寿逾...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个,其国众...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个...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我母亲...

【推荐】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

「中阴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面常常讲中阴身,这是表达什么意思?中阴身是表达众生临死的时候,神识出来,...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周...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所据...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

这一念的清净心就这么大的福德

什么叫无念的清净心呢?就是不执着,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只是一念放得下都...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

刘公真菩萨人

【原文】 刘公讳宽①,其治郡也,有过者以蒲鞭示辱。夫人欲试其怒也,使婢故以羹污...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