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禅修法门文章(第3页)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您都亲...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视追求...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瞥然而...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个妄想...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修行的...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用当中。中国古代有多少祖师,...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就是戒、定、慧。教下对于...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了,我...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无耐烦心,无向上心,无坚...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故?当知慧从心修,聪从境...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无生之...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古来,佛在第一次说法,给几...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始也。...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不过我在这里,想说个...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下,单单的的观当下这一念...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盖因不得直捷...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了无纤尘,清净无物。此中...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前生灭,凡起一念,凡灭一...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国的中晚唐时期,活了...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是识心幻现,要坚住正念。...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的人,应该清楚明白参禅用功的...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在不明白上面来着手。心不归一...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或用头碰地,眼泪挂脸上不止,...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把他...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觉,才...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说出来,其他的经也说了,没有...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股勇气,都能打起精神来与...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的这种行业跟我们自己做个对比...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何才能达到成佛的目的。菩提达...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静坐时出现境界该注意什么

问: 在静坐时有各种境界出现,还可以继续再坐吗?如果可以,那应该注意些什么? ...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你们自己该知道用功,不...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禅病种种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参禅之士尚须提防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这里所说的禅病,主要...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个相续...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说,两者是一样的。在宗门...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为所...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楞严经》上说的见、得、...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着,也...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与我们要见的心性并不是两个东...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前面我们...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头,然后就准备好了一切,...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括意业...

不拿佛法做人情——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乐既谢...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使...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要想从这个话头入手,以念佛是谁入手,那没有别的巧妙,你只要生死心切,时时刻刻不...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心欲出...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我们看三禅。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以种种...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的;承当的一句话也...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是不往下走。而且气越聚越...

禅宗五家七宗——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杨岐宗。以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弟...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我们功夫应当稍有进步了,心底...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盘,(可先学坐单盘,习惯了,...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法师答: 这个在优波鞠多的...

禅宗五家七宗——云门宗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始者云门文偃禅师(864-9...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师禅,有如来禅。 那么我们说...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不知太太已怀孕,等到他回家时...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无敌意。所以,第一个对象是...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我们是...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大家熟知的...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

你贪求冥感,魔就来了

开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别什么叫魔事、什么叫魔相,修定之中有很多的魔事,你要能分...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为方便。信行秉教,岂废观心...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