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41页)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这三种...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02...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阿...

善导大师睡眠念佛法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

远离杀生,能令你恶的果报消失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令诸众生不...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

【推荐】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三宝的威力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挣钱了,效果好;赔钱了,效果...

敬佛第一,怎样才算是敬佛

威仪门第一个就是敬佛,怎样敬佛?我怎么怎样做,才能表现出,我们心里虔诚的恭敬佛...

肉鸡蛋和菜炒到一块,光吃菜不吃肉行吗

问: 学佛两个多月,肉不吃,鸡蛋不吃。请教师父,肉、鸡蛋和菜炒到一块,光吃菜不...

【推荐】为何一念《地藏经》心里就恐怖害怕

像我们有些个人跟我说不能念《地藏经》,一念《地藏经》害怕,心里很恐怖,会有些个...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的内容了。六和敬的内容是: ...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的故事

宾头卢,此云不动,名也。颇罗堕,此云利根,姓也。别译云宾度罗跋啰堕阇。《弥陀略...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报充足,天眼第一。《...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们还很强壮还很年轻,你就得...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像有胡须,那就是...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们看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个预言。下一段。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他用这两句话来表达他的心...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于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的问题。 我们来到人世间,最重要的功...

不是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

我们要思惟自己够得上够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念佛人要...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这是与生俱来的我执,执...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跟前面的寿命无量愿是...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明。乞老人指示。 老人因示之...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讲经,沙门座下受教﹙这是白...

在凡夫层面上,有病还是要到医院看

问: 有重病不吃药,不看医生,仅专注在阿弥陀佛佛号就能治病,是不是很神奇?那各...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家落发...

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

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阿弥陀佛太慈悲,太有威神力了。从这里我们也感觉到...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没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缘结好...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经,最后学论。因为戒是行为规...

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时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临命终时...

十不善业的果报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出来?就是因为有缠缚。所以我...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至少内心要有一...

大安法师列举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号的种种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为阿弥陀佛大愿之王满足一切众生各各层次的愿望...

这个荣耀,又有什么能再超过呢

原文: 莲之为物,虽出淤泥,体常清净。人能一切不着,乐我天真,富贵贫贱夷狄患难...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

原文: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释爱情,我们就要了解其中...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你就依着你所学的教义,依着...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的,有富的? 从前有位施主,...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一得往生,就能改变我们身心...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不要受其他观点的疑惑,觉得不...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时机。纵曾读光文钞,亦未究...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为什么所有的经...

佛教徒不可欺骗蒙蔽共同财产

所谓欺罔共财,就是欺骗蒙蔽共同的财产。比如两人合伙做买卖,本来挣了十元钱,其中...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们众生心里...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就是因...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若...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意思对方可能打算年内或年前...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以下无著菩萨就根据薄伽梵,...

醒的时候能做主,在梦中你能不能做主

梦想,这个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来形容我们一天的具体事实,或者我们夜...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切经典都是这样教授我们的。...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精进不起来,给他讲精进...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梦吉凶。《善见律》云:梦有四...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本源法师答: 《金刚经...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唐三藏法师...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而是要讲信愿持名。这个方...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什么人、胡言乱语、大喊大叫...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会归到娑婆世界...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原文】 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何也?先圣有言:智者不惑。...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俗姓蒋。父名全昌...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提醒他,这是过度提神所导致,...

末世众生依净土法门,决定可了生脱死

原文: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决定了生脱死。...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所应该面...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两件事:第一个来还债,把过去...

患难不必求鬼神

邪魔外道有一种非常蛊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给你消灾,给你免难,给你积累福报,明白吧...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从业力的对比来看,我们的...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一切都是生疏的。不过你要学...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时期。例如...

坚持坚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脱的结果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这样的一个原理,说来说去不是佛救我们,是我们自己救自己!正信...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从假入空观。也就是说,其实《...

平时念佛与临终念佛的利益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菩萨能开娱乐场吗?如何认识他是菩萨

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种方法,叫四摄法。 四摄呢,同事,我要利益他,我跟他一块做...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我们修净土的人,想要往生、...

摄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议净土

此前六讲给大家介绍了一共有九种的净土视野,种类。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正好今天到了...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看的。我们现在正在讲的是诸佛...

真信切愿并不容易

信愿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现在的众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诚...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唉啊!地藏王菩萨是菩萨,...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