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55页)

佛法是心法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外在环境又纷繁复杂,该如何做到家庭...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所谓清净的业就...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意思是以洁...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对死亡时,大多是各...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响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却没能因此过...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个问题。其实修行是管好自己。整天把自己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去...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进步很慢,...

出家人为何要穿粪扫衣

修行在声闻缘觉修法的时候,要常住尸陀林,尸陀林就是埋死人的地方。在印度死人不埋...

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各种不幸,包括身体健康,也包...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在因中自利,以这种方式...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金购买过去的,想让它学说人话...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再三叮咛我们要信愿称名,求生...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个时代的凡夫众生打坐肯定是会昏沉。为什么呢?整...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佛经,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点,...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这个地方环境要你出去做生意...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

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

作为一个修道人,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知道自己当下,从...

一个不会休息的人,心是无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会都在通过鼓动欲望而刺激消费。厂家在不断升级产品,商家则全方位地激发购...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它的感受又不同的,就觉得真正...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诚恭敬拜,忏悔...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问: 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没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跃的思维,...

死尽偷心 宝此一行 当生往生

如果我们不能深知五浊恶世很难出离,就会在心里打妄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奇妙之法可以...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有这样一...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还是很难生起出离心。尤其是...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开卷,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

往生时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吗

问: 请问法师,往生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是专念观世音...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 我们的心是没有一刻宁静...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答: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这种如果的可能...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

生命就在这样的重复中不断轮回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贪著。有的人偏向财富,有的人偏向事业,有的人偏向权力。...

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关于这个问题,原来在八十年代有些人曾有个观点,认为净土法...

就算有神通也要求生极乐世界

摩诃目犍连属于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示现的神通很多了。 比如佛升忉利天的时...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看? 惟贤法师答: 佛家是反对的。《佛遗教经》都说过的,...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陌生。可是,说到是否真正理解...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

业力的累积,让我们看不到真相

我给大家讲一个记录在经典里面的真实故事,主角是佛教里面唯识派非常重要的一位导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从通达空、无住入手,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

你要德行够了,那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因为不会做事,我就从十二岁发愿,向一切众生来认错、忏悔。我想我从无量劫以来,生...

要有择法眼,才能明是非辨善恶

若无《楞严经》,就没有正法。 魔王和佛斗法,佛用定力胜过魔王的神通力。魔王对佛...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是向佛祖忏悔,佛祖就能为...

你有善因好缘,怎么会没有感应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体验。宗教的体验不一定从外来的灵感,主要的是来...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长者、大德、善知识、父母妻...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敌我执、我所执依然会改头换面地发展。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佛教...

如何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世界

问: 请问法师,怎么样能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答: 过世亲友是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

心能转业卖斋立毙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前讲的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遇...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

千僧斋时发生的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印光大师在作《净土决疑论》时,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禅净四料简》。 为了他...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的内容,就是要通过闻思修来获...

学佛最重要是亲近善知识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八万四千类烦恼。要多闻多思,...

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

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难陀尊者容貌端严,仪表堂堂,具备三十种相好。此外,难陀尊者...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分别心,这个《金刚经》里说了...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

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得三昧自在,掌诸佛行德...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崔婆一生吃素,禀赋很愚钝,...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问: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同性恋可以往生净土吗?该如何生活、工作、修行? 大安法师答: 对于同性恋的问...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而来之事,是中国佛教史上比较...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法律认定的,都称为邪...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

贫贱富贵二法,富含深刻的道理

富,就是要付出;贵,就是赞叹他人,成就好事。贫就是不肯布施,贱就是遮蔽别人的善...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哭,甚至想帮病人按摩舒缓,令他缓过气来,这时该怎么办?如...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所以好说梦话...

佛陀说做到这四个标准,你就是「大丈夫」

世尊!怎样才能堪称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教:世尊!您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告...

没有福报,如何才能发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挑水,却发现水缸怎么都装不满,他就想也许是桶太小了...

这三种人可以让你人生少走弯路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看待问题很有广度...

男女相爱的前世今生

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者祖父,或者太爷爷、曾祖父,...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

一念的皈命决定可以得救

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往生这一事总是产生不了信心,觉得往生一定要有很高的条件:往生一...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 既然...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