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60页)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沉以迥别。大觉世尊,...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考第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此...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讲,就是:人生...

一朵可以辨别是人还是鬼的红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年之后,他前往扬州的途中,却...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刚法师答: 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模式、...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问: 师父,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慧广法师答: 先说个题外话,大家平缓一下情绪,不管修不修行,...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务很多...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的心能够在佛号多安住?你注意...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怕失去,不敢面对现实,执着...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是否也尽可能在数小时之内不要触碰它们? 大安法师答...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不净的观想。 众生从无始来,...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梦见佛菩萨是一种现象,这...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

现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更艰难。为了生存,种种努力奋...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神识飞...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而死后身体柔软洁净,颜貌如生,又...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

拍摄荤腥菜谱会涉及到间接杀生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修行净土法门并且吃长素。一个朋友想找我合作,拍摄中餐厅的菜谱。请问这会不会涉及间接性杀...

佛是大医王,能疗救众生的身心疾病

问: 最近想通过佛法治疗多年的重度抑郁症,没想到眼睛也出现严重毛病,看东西出现闪光、黑影、重影等症状,我心...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御医,凡医书,病源,脉诀,读...

念地藏菩萨名万遍,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明贤法师答: 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但是后来孩子有病了,自己身体也不好,现在就泄气了,后悔...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如天台宗的...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 持不淫戒果报,得生...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罪障生死凡夫,这就是...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个甲是...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一个市...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父顺...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虽好,...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下俗缘,出家修行,是非常值得...

奇迹源于信心的力量

玄奘大师一个人走在莫贺延碛大漠之中,绵延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走了一...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办...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这是我根据佛经理解的。洒净的意义是把加持了大悲咒的水洒...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是往生...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

依报随着正报而转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什么是依报呢?就是需要依靠...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为...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一文钱,但是这一文钱是金币。...

贪睡的人有什么后果

《劝发增上意乐经》云:若乐睡眠与昏沉,痰癊风病及胆疾,其人身中多增长,令彼诸界...

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各自都有一套处理的办法,大到...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要...

如果认为未来比较重要,那你应该学吃亏

我记得忏公师父在私底下对我们弘法的法师开示,他经常讲一个观念。他说一个菩萨行菩...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谁也不知道;一生力争得来的物...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

心净,方知肉味浊

一个吃长素的人,他整个的生命品质心理品质会有一个本质上的提升。我们在座的诸位学...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大安法师答: 信愿称名的净业...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了西方了,那么诽谤了正法和犯...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易染违犯, 2、怠情不施犯...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 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容易招些不好的东西,只能在寺院诵,真的吗? 仁清法师...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谈高论,令人悦服。少有为了生死特学佛法者。阁下若欲作第一...

观音菩萨为何会示现成面然鬼王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壮色不停,犹如奔马。其中的道理就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时,突然听到嗡、嗡的叫声,小...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很脆弱...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 如果你仔细观察...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皈依佛门我却不知该多看哪些经书?我该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吗

问: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么? 大安法师答: 在给不学佛的人助念时,一定要给他介绍净土法门,给他讲极乐...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叱陀你、阿迦啰、蜜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这五句咒叫五大心咒,是五方佛的心...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室家...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

白露节气的养生方

白露适合于养肾,古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这个节气就开始温差大,天气转...

助念最好是在断气前还是断气后

问: 临终助念是断气前进行边护理、边助念,并加以佛法引导,提起临终者正念更重要呢?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我是讲经、诵经,我说念佛的不...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者向佛菩萨祈求一个孩子, 便...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当时战乱墓地不详了,后来父亲在家给爷爷建了空墓,这样的...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问: 净土祖师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答: 这不一定,各有因缘。 净土十三祖里面,专修专弘净土...

印光大师论往生品位

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辈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分为上、中、下三...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益友之可亲近,而不专修净业,...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