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罪过,把文殊菩萨给落了,我们心里作意一下就可以了。各位道友们,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们《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五十讲了,就年过半百了已经。但是原来说五十讲呢,可能要超出几讲,也到不了六十讲,我们的《楞严经》就圆满了。反正是人生嘛,总是活一天少一天,我们讲经说法也是听一回少一回。

上一次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也是感觉到确实如此,有限的生命来做一些事情。那么不在这个事情就在那个事情,不在这个工作就在那个工作,不是这样生活就是那样的生活。所以很庆幸我们能来这么学修一遍《大佛顶首楞严经》。特别是现在的讲法呢,也是确实多种多样,以这个课件,小部头的,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类型居多了。

现在据说大家在网络或者说有一些媒体上来看视频呀,没有这个定力。没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一个小时或者到一个半个小时讲经的这个视频,没有定力能够看满看完了,就只能拍十分钟,十五分钟,这样还要饶有兴趣地、不断地有这个笑点的,有有趣的事情的这样往出来引带佛法。你看现在的人的福薄到什么程度了。而且还有一个叫做什么微拍,是吗?就是越短越好,迅速地发挥一下烦恼,这就过去了。

所以你看可见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大家的心这种节奏如此之快,就是我们现成可能现在觉得说,诶呀,这每次讲两个多小时,还是好不容易坚持完的。这个福报可能以后就不会再有了,这就是讲一回少一回,听一部少一部,这就是现在的法运。

而且你看这几天端午节嘛,我这出去看了一下。出去看了一下,有一些道场呀,有一些现在江浙一带也有好多寺院,那么几乎对于讲经听法来讲啊,根本是不搭尬的事,大家要知道。就是特别是些小庙里边,有的是村庙里边,神庙里面等等,也是庙,但是就是说听闻佛法根本就是不搭尬,这就觉得说这是属于副业了,没必要弄这个事。甚至有的要么政府就搞什么活动,赶紧弄一下,大家就应应门面,抽几个人,然后就跟完成任务一样搞一搞就行了。这就佛陀的圣教,金口所宣的微妙法,就这么个流通法。所以我们确实要珍惜。今天应该内容开始我们能讲到五十种阴魔了开始,佛无问自说的。那么我们今天还是先从这个七趣,七趣我们只讲到天道,天道里面我们又只讲到色界。

今天我们开始先要从四空天开始讲起。那么关于四空天呀,看小本的一百五十五页,四空天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色界了。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就对于这个无色界就十分地不能理解,就说生命的存在怎么可以说没有一个色身来进行体现呢?那么甚深的意识在相续的生命的这种存在的时候,他到底能够体现到什么程度呢?他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吗?他是一个众生吗?他的世界是怎么呈现的呢?我那时候有好多疑问,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量是没有打开。

而且大家要在讲到这个无色界,我们首先讲无色界就是没有一切的物质。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生命世界中,他是由于立足于我们现在,记住是人的本位,我们轮回到这个价值观和这个生命质量的层面的时候,相对所向上罗列出来有一种叫无色界,也就是在我们的视野中,他呈现的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佛能够完全把他说透呢?而还是就着我们的感觉说,因为佛的眼里他可不是无色界。

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色,色法有什么?有业果色,有定果色。业果色就是我们人类造业感果所感来的这个业报色身。定果色就是他甚深的禅定所感的果报,还是有甚妙微细色身,但是在人的眼里,他是有隔的,不存在的。就如同大鹏金翅鸟和这个龙族呀,天龙八部,在我们的视野里面我们也触摸不到。

但是他们是在他们的另外的业报中,可是四空天他属于定果色,就是基本上比他质量差的都看不到,只有证到圣果的圣人、佛菩萨才有这个法眼慧眼佛眼。所以我们今天从四空天讲起,上次还记得吧,自此已还,名为色界,就是有物质的世界我们已经讲完了。今天要迈入说离开物质的存在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呢?好大家一起来读,一百五十五页,一直读到这边的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好,一起来。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好。补特伽(qié)罗。这是主要讲的四空四天。大家来看,这里从开始接着我们还要联系到前面部分的,从这个色界来往上走。你看,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不是前面讲到这个色就是说色究竟处嘛,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两种歧路。就是说在这个色究竟天之顶的地方有两条路可走,是不定性的。

一种是利根的人,这个智慧增上者他不会入到后面的四空天,利根的人不会入到无色界,而是直接从色界出三界。你看我们往生净土是不是直接从欲界出三界呀?所以说这个从纵从横,还是我们要立体地来理解。如果他不入四空处的话,那么还有一类是钝根的话,他就要入四空处了,所以这里叫做有两种歧路。那么这两种歧路是怎么样呢?如果说发明这个无漏的智慧,这是指的人空智慧,就是断尽上界的三十六品思惑。

什么叫做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呢?这是说这一类的人他不要生到空界了,四空天。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九地里边不是已经过了五地了,对吧。还记得我们说的思惑吗?见思烦恼,思惑有八十,九九八十一品。八十一品思惑里边呢,前面的五地,就是从五趣杂居地到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这是到了色究竟天,到了这儿了,对吧。

那么这一共是多少?是五九四十五。那么五九四十五,后面还有什么呢?四九三十六。四九三十六品思惑在上面的四空天处,每一天有九品。他可以不到上面,直接就用这里的智慧光明通达了以后,就断尽上面的三十六品,直接在色界断尽,就是在色界之顶。这个时候就出了尘劳三界了,脱离了分段生死,这个时候就证偏空之理,就证到阿罗汉果了。那么如果他能够进一步不得少为足的话,就修这个大因大菩萨乘,这样的一类就等于说回心向大,成了大阿罗汉了。这是其中的一条路,大家记住啊,这指的是圣路,就入到圣位了。

还有一条依然是凡路。就等于说你在这凡夫天里,你就是打扮成个,再怎么打扮成个天,你还是出不了这个天。所以你看: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就是若在舍心是什么意思?前面的色究竟天的时候不是叫舍念清净地嘛。舍念清净地呢,他就不断地舍不断地舍,一切现前的身心世界他始终觉得这是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舍这个质碍的身,他的厌离心彻底成就了,就彻底把这个色的身体给放下了,但是识的身体还没有放下。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觉得说,把这个把它要修空,把它要除掉这个色身的障碍,这样就除掉色身的障碍,入到空处了。你看,这个时候身体就空掉了,所以叫做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唯有觉得说虚空无边,为他的意识所依。

这个意识还不是我们常说的第六意识,就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的变现识所依。像这样的一类就叫做空无边处天。你看,名为空处。这个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寿命是两万大劫。大家要知道,这是空无边处。那么空无边处修到空处了,他并不是真正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毕竟空。他只是把色身除掉的空,他还不满足,这个情况下会怎么样呀?大家你看: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质碍的这个色已经销亡了,那么他还有一个依着没有质碍显现出来的一个空性,所谓的空性,对吧。他依着这个没有质碍的空,他也要慢慢还在那个舍的状态中不断地舍不断地舍。相续舍舍舍到空也没有,也灭了,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呀?

大家来看: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这个要稍微给大家讲一下。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知道阿赖耶识,在此也已经不止一次地跟大家提过了,又叫藏识。首先阿赖耶识它有一个受熏习持种子,就是我们变现种子,一生又一生,生命的遭遇里边的我们所有变现出来的生活场景,就在阿赖耶识里边,犹如仓库储存五谷杂粮一样存在那里,所以叫做能藏。

阿赖耶识的第一个功能叫做能藏,我们所有的业力种子都藏在里面。第二个是什么呢?还有所藏,就是一切,所有所藏的这个我们说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为其所藏,由他来进行什么呢?执持,我们说的。一切东西为阿赖耶识所藏。还有一个我爱执藏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就是等于说,如果从能藏的角度上来讲,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如果一定要把阿赖耶识有一个能所、主客的对待,能藏就是指的阿赖耶识的主观见分;所藏就是指的阿赖耶识的相分,客观的相分;我的见分见我的相分。

但是在咱们人来讲,有意识的时候觉得我为能见,一切万物为所见,容易理解。阿赖耶识的能藏所藏、见分相分特别微细,你看佛都说了嘛,阿陀那识甚深细。但是他阿赖耶识的这个见分和相分还是有的,就是他的能所对待还是有的。他的能所对待在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会被第七识,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阿赖耶识自我的感觉,能感觉一切我相分的感觉,这个感觉会被第七识末那识拿过来,始终抱得牢牢的,就会认为有一个我。

大家只能从理论上去推比,因为我们现见不能,没有这个功能,凡夫来讲。他死抱着阿赖耶识的见分,恒审思量地执著为自我,所以阿赖耶识还有一个第三个名,就叫做我爱执藏。就是第七识把第八识的见分当作我,始终贪爱不舍,这就是我,一定是我。我,比如说我是宏海,我的阿赖耶识的见分,就被我第七识的末那识深深地执著,真的我就是宏海。这个执著一定要到证阿罗汉果的时候才能把它彻底破干净。所以第七识又叫恒审思量,就是恒常地始终审查、思量这就是我。

因为还有一些叫做恒而不审,比如说阿赖耶识始终在,但是它不思量不审查。还有一些审而不恒,第六意识,虽然它不断地在判断,但是它睡着了,熟睡无梦的时候或者休克的时候,它就不恒了,没有它的作用了。只有这个第七识又审又恒,恒恒常常审查思量。那么这个东西不断的,我们所有的修行不是破我执嘛,那么前面我们说不断地舍舍舍,把色身的这种我执舍了,还有个识,甚深的识。这里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连前面说色身也灭了,只留下空的质量,连空的质量也灭了。

这样的话,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这个时候只剩下什么呢?唯留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这个时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唯留阿赖耶识的,这个半分微细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末那识怎么缘呢?就是怎么执持这个我的感觉呢?他一边是从外相上来讲,缘外面的六识,眼耳鼻舌身对色声香味触。这是被他认定首肯的,这是我的感觉。

那么还有一半是从内来缘什么呢?缘这个第八阿赖耶识,这个我们基本上不知道,是叫做微细。我讲的大家能听明白吧?就是第七识我的感觉,我们一定是同时有内在的我存在,还有外在的世界为我认识,对吧。外在的世界认识属于粗浅的,是一半,在外在的,心向外求嘛。还有一半是向内缘什么呀?我的阿赖耶识的见分的那一半,只有一半,形相极其微细。

这个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呢?向外缘的那一半已经什么啊?粗重的已经舍掉灭掉了,空掉了,对吧,只留下末那识向内缘阿赖耶识的那一半的经历还在微细地现行,所以叫做什么啊?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大家能听明白吧?就是生命的表达能够到了这种寂静状态,但是还有识在,阿赖耶识的半分识还在,所以叫做什么?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这里叫做名为识处。就到了这个地步了。所以你看这一节用到唯识的教理的时候,就特别难理解。

这个阿赖耶识又叫异熟识,异熟。就是八地以后,就等于说只有能藏所藏,没有我爱执藏了。为什么?他的种子已经放射尽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叫做异熟识了。大家知道,我们从凡夫修到八地以后,到八地的时候只有能藏所藏的功能,没有我爱执藏了,为什么?这个时候第七识已经破掉了,不起现行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理解阿赖耶识呀,大家要搞清楚,因为我们下意识理解阿赖耶识,觉得阿赖耶识就是我,一定是在我的这个肉体里边的一个神识,就这么点儿。错了。阿赖耶识绝不是身体本身或者身体的某一部分。我们的人,本人的身体和大家所有的身体,乃至所有的世界,全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一部分而已,大家知道吧。也就是等于说我们的下堕地狱,投生畜生的可能性,这些种子还全部含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等待挥发,随时有可能挥发,一旦掌握到机会,他就要挥发。所以我们只不过是现在把人的种子不断地把它在这儿排队排满了,所以说地狱的种子就排不上号,知道吧,排不上号它就没办法起这个现行。

一旦我们的恶业占了上风,开始排队排得把善业排挤了以后,恶业就全部排队了,善业就进不去了,那么就进到地狱里边出不来。这就叫阿赖耶识的变现。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阿赖耶识跟我的身体或者我的思想是同步的。他是非常宽广无边,由我们的业力所致生到人道里边;但是所有的六道里面随时都可能去的,他都在,阿赖耶识是遍满的。所以说阿赖耶识当体就是妙觉明心,妙觉明心也是周遍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只能体现在这样的水平,所以叫做识无边处。这是第二重。那么第三重我们再来看: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前面的空无边处就是什么呢?灭色归空,对不对,大家锁定这个。那么识无边处是什么呢?灭空归识,对不对。空色既已经双亡了,再凭着定力把半分那个微细的末那识也给他伏在那里,灭在那里,这个时候只有阿赖耶识单独的展现存在,没有任何第七识在他上面的分别。这个时候只觉得十方什么样呢?寂然,泯然,再无所住了,就是都找不着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你所依。如果在这个层面的时候止步不前了,这个时候这一类的天就叫做什么呢?叫做什么?无所有处。这个天的寿命有六万大劫。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讲到第三层无所有处了。无所有处呀,有的外道也能证得到,大家知道吧?这个在印度当时有一个数论外道还是胜论外道来着(数论外道),他有一个理论构架是什么呢?就是他建造了二十五谛。他也说人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么来的,他解释世界,他建了二十五谛。

他二十五谛是怎么建立的呢?第一个谛就是叫做冥谛,幽冥的冥,为什么?就是这个外道他只能够证量证到无所有处的地步,他再就行不通了。行不通他怎么观照,怎么去悟,也再往上走不到了,他都到了这个极致的时候,他认为这个层面就是真理之源头。所以他解释世界的时候,一开始就是大冥,他就建立一个冥谛,从冥谛又怎么生起怎么生起,怎么生起世界生起人类。

他这么解释,一共有二十五个真理层面。这是当时印度一个特别有名的外道,万象没有征兆的时候,一切万物的本源之处,他就认为在这个地方,叫做冥谛。其实只不过到了无所有处,无色界而已。这是三界内的发挥到倒数第二名了,排名第二了。从轮回中来讲,倒数第二;从这个解脱来讲,排名第二。那么第一名在哪里呢?大家来看: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就是说,前面不是已经把他展开到阿赖耶识了嘛,那么阿赖耶识的这个如来藏性呀,他从本以来都是不动寂然的,寂灭常然的,是周遍十方界的。但是呢,凡夫乃至所有的人天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定会什么呢?他想要这个灭尽定之力,就是想把他,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妄想烦恼都要伏伏伏,都要舍舍舍,执著都要去去去,不断地这样什么呀?这就是你看说以灭穷研,就是以这个把他要灭掉的能量不断地穷尽地去精研,研究,参究。

你看这个时候是最难的,为什么?禅宗里边还有一个贴肉布衫,就是这一层最难透脱,其实就是差不多到了这个了。在这个无尽藏性中,就是本来如此的这个如来藏性中呢,他一定要强求地去发宣,你看这里讲到的什么?发宣尽性。就是他本来就是如如不动,他在上面一定要有一个说把他弄干净。在这样的情况下,欲尽其性,这个定力越来越强。定力所强了以后,他不断地会逼迫,逼迫逼迫会什么呢?识,就是这个识的性呀虽然还存在,但是把他深深地伏在那儿不起来了。

就在这个地步的时候,叫做如存而不存,就是说定中虽然见到这个识性好像尽了,其实他还没有尽,还留一点。那么虽然说留一点,但是他几乎就是尽了。在这个层面,就名叫做非想非非想天。也就是说,第七识的我执的这个心若尽而非尽,就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叫非想非非想处呢?离开下地,就是他非想非非想天往下走,都属于粗想。离开这些粗想就叫非想。但是他没有达到这个妄想无尽,没有到涅槃的这个真无想,所以叫做非非想。这么一个境界,三界最高,三界之巅。这就是我们讲的四空处了。

那么如果说这四空处讲完了,大家来看,此等穷空,不尽空理。就是说什么意思呢?说这四空天的天人,虽然他想穷究这个空性,但是他并不能尽情地达到如实性空的道理,就是他并没有证空性。虽然他想,就是带着他不断地想的这个道理走到这一步的。但是也就是他不断地想想想的这个道理,障碍他又上不了一步。就到这么一个地步,叫非想非非想。已还,空无边,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么四重。那么我们来看,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但是怎么样?你看: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前面讲到的色界的五不还天,大家还记得吧?还记得吧?如果说色界的五不还天,这样修习圣道,穷空,就是穷尽这个空性而成就的三果圣者。这样的一种三果圣者呢,他再不断地穷究这个空性,他会遍历四天,就是周遍地经历这四重无色界的天,然后断尽四空天里边的三十六品思惑,证无我空,这个时候就成了阿罗汉,出三界之外了。

这一类为什么叫做钝根,又叫做不回心阿罗汉呢?为什么,大家想,为什么?不是说从发菩提心,因为是什么呢?这一类为什么叫钝根呢?因为利根在色界的时候,刚才不是讲了嘛,在色界的时候就直接不来这儿就修走了,明白吧。他呢属于钝根,他还修着修着还要经历这四重天的次第,然后再从非想非非想从这儿出,所以叫做钝。

那么他钝根呢,一旦从这儿出了以后,就住在这个空性里边、我空里边不出来了,所以他叫不回心,不回心修大乘了嘛,就住到这个偏空涅槃里面就再不出来了,叫做定性阿罗汉。大家要知道虽然如此,就是这个经历四空天的和不经历四空天的,中间差了二十劫的时间。就是人家不经历四空天,从色界之顶色究竟天直接修出来的,就等于说早了二十劫。再经历这四空天的,要多二十劫去修。大家想想你看,到这个时候就那么一点点微细的心念,要多长的时间来去除,来空掉呀。所以你们要算一账,你一旦往生了意味着什么。下面再是: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这是什么?这算钝根,不回心的还算好的了,好歹他转凡成圣了。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是他从无想天,前面的外道天,还有诸天,也就是说广果天这一类的外道天来的,那么他就带着那个一味的要穷空究底,不知道归向圣道。这一类的人呢,他迷于有漏的天,作无为想。本来是有漏的天,他以为这个时候就作无为想了。

这样的一类人他没有好好听闻佛法,不知道在这个次第境界上面去抉择到了哪里了。所以他就不知道,这个时候就没办法了,你看,穷空不归,迷漏无闻。就是因为他执著有漏天为无漏界,他没有多闻,这个时候就怎么样?还依然翻入轮回,报尽自堕,还会堕到三界下面来,翻入轮回。所以你看这个出轮回多不容易呀。那么再往下看: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这一段开始不是光总结无色界了,是总结什么呢?整个的天界了。我们不是七趣里边叫天趣嘛,对吧,精研七趣。这里是整个总说天趣是什么呢?说这些天上除了五不还天为圣人所寄居之外,其他的六欲天也罢,在欲界,那么四禅天也罢,在色界,四空天也罢,在无色界。这一类的人怎么呢?各各天中的天人则都是凡夫,还是凡夫。为什么是叫做业果酬答呢?只不过是他曾经修了有漏的善业,修了有漏的善业所感的业果酬答而已。天福答尽以后依然还要散入轮回,所以答尽入轮。那么至于说你看。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这里我们有一个知道的,就是至于说各天中的天王呢,每一层天每一层里边的天王是怎么样呢?基本上都是大乘菩萨乘愿再来寄居在天王之位的。你看,所以说从四天王、兜率、夜摩、自在他化天,等等这些欲界乃至色界、无色界的这些天主呀,他们都是什么呢?大菩萨再来的。

这一点大家如果能够读过《华严经》,就知道了。他那里边讲得非常详细,说哪一层的天主基本上是哪一地的菩萨寄居此处。像摩醯首罗天的天主呀,色究竟天的天主呀,是哪一地的菩萨一般都寄居此处的,都有说明。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也就是说什么呢?菩萨寄居于天王,遨游在三摩地的禅定中,济物利生。就是不断地渐次地来增进自己的功行德业,回向他所修行的成佛菩提路。这是一个特别的说明,大家要知道。

那么,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这是回到无色界上来讲,说这些上面所说的四空天呀,身心皆已俱灭,定性现前了,也就是他没有四大组合有质碍的这个业果色了。只有定果色,没有业果色了。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一下从空无边处到非非想处的这一段就叫做无色界,这里讲到的,名无色界

大家想想无色界的人住在哪儿呢?你们想了解这一点吗?无色界的众生住在哪里?住在哪里?不知道他是不是想住在哪儿就住在哪儿。有一种说法,无色界的众生就是说,比如说前一念还在色界的众生,修的时候前一念在色界的众生舍报以后,下一念,就是你在哪里舍报,生在哪儿,就停留在这个点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比如说从色究竟天到空无边处,色究竟天的报一舍,就停在那里,在何处命终即生何处,不会生到别处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四空天在色究竟天之上,也有这么一种说法。反正各说各的,等我们成了佛菩萨就知道了。希望不要真的生到那儿去,也没什么意思,最高也就八万大劫的寿命而已。而且大家要知道,不要以为说从人道听起来八万劫的寿命有那么长那么长,如果你真活成他那样的话,没什么感觉,咵一下就过去了很可能。所以大家看,为什么有这样的呢?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就说这些三界的众生呀,都是由于不了自己如来藏心,本明真心,妙明觉性。《楞严经》里面最强调的核心解脱法。那么这是背觉合尘,背了如来藏的觉,合到阿赖耶识变现的尘,积累这些虚妄的造业感果,不断地发生苦乐之报,由此虚妄而有了欲界、无色界和色界三界之相。并且于此三界之中,随着这个七趣的显现而沉溺在其中,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不断地沉溺在其中。所以说补特伽罗各从其类,就是各各依从自己的业因而受同类的业果业报。

补特伽罗是什么意思?这是印度话,翻译成咱们汉语其实就叫做有情,又叫做数取趣。数就是数量的数,取就是取东西的取,趣就是七趣的趣。也就是我们说玩得有趣的趣。为什么叫数取趣呢?就是所有的有情造惑业,感果在三界中,一次又一次地趋向于那儿,往那儿生,所以叫做数取趣。有时候也就是咱们翻译为众生,遭受众多生死的意思。这是印度话,补特伽罗,梵语翻译过来就叫做数取趣,或者叫做众生的意思,这里只不过用了一个印度话而已。

这是指的什么呀?四空天。那么四空天完了以后,还有一个什么?还有什么?阿修罗。为什么这里应该说把这个最高档的放在最后,为什么这里用阿修罗来进行压轴呢?就是这里讲的阿修罗呢,遍历胎卵湿化四种生法,都有阿修罗存在。那么前面讲的都含摄胎卵湿化四种生趣,所以这里把阿修罗放在最后。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下,读到畜生趣摄就可以。一起来。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

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你看这里不但有四生,还有四趣,有的是天趣,有的是鬼趣,有的是人趣,有的是畜生趣,所以把他放在最后。那么这里就是说,复次阿难,这里要说明的是三界中还有四种阿修罗类。谁能够知道阿修罗是什么意思?什么?看看你们的佛学知识,谁能知道阿修罗是什么意思?好斗。好斗会导致什么?嗔恨心会导致什么?嗔恨会导致什么?就是长得丑嘛。

这个嗔恨心可以整容的,大家知道吗?就是把你长得这,修罗道的男众丑得就是看都不能看。你想我们现在有时候看一下《西游记》里边的那些小妖小魔们,牛魔王呀,长得这个鼻子那个耳朵。大家想想这修罗道那丑得简直都是不能看,为什么?就是他又叫做不端正,修罗有一个名字就叫不端正,就是说长得太丑了。那么这里还有什么呢?说到说复有四种阿修罗类。阿修罗类怎么分别的呢?

大家看,先看这个若于鬼道以护法力。就说这一类的鬼道中的众生,他还有一个善愿善心护持佛法。那么护持佛法或者护持经咒呀,或者护戒呀,护禅呀,或者说受到佛的遗嘱,让他护持依法修行的人。这一类的鬼道众生,他依着这个善业之力,他舍了鬼趣以后呢,就生到修罗道中了。

所以你看,以护法力乘通入空,为什么叫乘通入空?就是乘着他的神通入到这个所居空界。他可不在咱们人地,人道里边说居在地上。他属于空界所居,仍属于鬼趣所摄。这一类的叫做等于说从卵而生的。但是到了鬼道的众生呀,本身他就有五通。为什么这里叫做乘通入空呢?乘就是乘着,乘着他的这个五通。鬼本来就有五种通力,那么加上他在这里护法,就是果中更为殊胜。所以他虽然转的报是有神通,可是仍然为鬼趣所摄。在经典和论著里面都讲到,说世界初成的时候,咱们这个须弥山,须弥山腰、须弥山顶都是谁住的?阿修罗住的。

这本来这是人家的地盘,大家知道吗?后天诸天天人,有光音天的天人天寿尽了以后,福尽了就从光音天堕下来了。堕下来毕竟他的福报那会儿还大嘛,所以光音天的天人堕下来生到这儿的时候,他的福报还带着自然的这个殊胜的果报还在,圣妙的宫殿呀,饮食呀,卧具呀,自然就出来了。

这个时候阿修罗就等于是原著民,知道吧,就是原居土著。他就受不了了,看见这些众生来这儿,带着这么好的。就跟当时找到新大陆以后,印第安人就觉得这些从另外一个文明来的人,他们的生活水准就高嘛。这个修罗就生起一点自卑心,他就给他们退了,说既然你们来了,我就退到山腰吧。好,天道的人慢慢转成人道了,他还往下走走走,走到山腰来了。

修罗又退退,不断地退。这样看到他们的福报这么大,修罗就生了嫉妒了。虽然走开了,但是怀揣着说,好吧那你住吧,我走,我惹不起你,但是我心里对你产生了恨意。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又移又移,从山顶移到山腰,从在山腰里边有空缺的地儿或者海里面,他慢慢就住进去,就形成了阿修罗所住的地方了。所以这一类的基本上是鬼趣所摄,属于鬼道的阿修罗。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大家看,这就是说人趣所摄的阿修罗,比人要高大得多了。他站在海里面呢,海水只能够到他膝盖,手伸起来能够遮挡日月。这一类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天道里面损了天德而被贬入下界的。我们还记得《西游记》里边的猪八戒是谁来着?原来是谁?天蓬元帅是帝释天里面的爱将,就因为他调戏嫦娥,结果被贬下来了不是,损了天德了。那么改生修罗道里边了,这样的一类他的福报跟天还是相似的,所以他所择居的处所,就是他住的地儿呀,在日月宫旁边,临居日月。还记得我们此前给大家讲日宫月宫吗?我们看到的是一轮火球太阳,在人家的眼里它是什么呀?它是所居的场所,是圣妙的宫殿。所以你看这就是一切都是唯心所现。那么这一类因为他居在日月宫里边还能下接人间,所以这个是从胎生的,为人道所摄,人趣所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大家看到了,这是什么呢?这一类的就是化生的了。他的福报与天人完全正等,而且还能够执持世界,能够役使鬼神,能够左右人间的祸福。就这一类的修罗,他的神通力能够跟诸天相接,而且非常勇猛无畏。这一类的就是变化所有,为天趣所摄。

大家看到了,为什么说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呢?这些阿修罗呀,他能够看到,四天王不是统领四洲嘛,东方持国、西方广目统领咱们这个西牛贺洲、东胜神洲的,那么帝释天统治的又是整个占领这三十三天,包括大梵天王统摄一小千世界,各有专司,各有所属。

可是这个修罗呢,他也能够有这样的视野,他得不到这个福报,得不到这个因缘,他就生了嫉妒心了,就跟帝释天打仗,争权嘛。其他的他也不敢打,他就只敢跟帝释天争。我在备这个课的时候我还笑了一下,为什么呢?我从小兄弟四个,老大老二我不敢跟他们斗,他怎么打我我都忍着。老三跟我年龄差不多,他要想说我的时候,我就还几句嘴,他要是想打我的时候,我就拿起就敢跟他拼了,就敢,你知道吧。

所以这里的修罗也是犯这个我慢生起来。他上面的上界的天他斗不过,三十三天呀,这个大梵天他就敢去吼把一下,所以打着打着就斗成了有仇了。这个帝释天又看到修罗的美女,想把她抢过来,到他的帝释宫殿里面去歌舞呀,唱呀跳呀去娱乐去,所以就两家始终在斗。大家要知道,一旦这个帝释天,先开始是修罗跟龙族打,龙族打不过的时候,这个修罗王就是请帝释天。帝释天就在他的善法堂里面就下令说,给我把这个修罗某某某给我拿来,我看他能有什么法子。这不是我编的,都在经典里面讲到的。结果这个修罗王也要说,咱们去看一下,打,把帝释天打完了,我到他那儿去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这个时候天兵天将就确实是排云布阵就开始了。而且他们打呢,都是用的兵器。他把他打得,你比如说修罗用兵器砍这个天界的天兵天将的时候,砍一下,天兵天将他有神通,他的福报在那儿,虽然你把他砍了,他马上怎么样呢?又还复如初了。甚至把他的头砍下来,他还能怎么样呢?又长上了。那么帝释天也是用他的天兵天将去砍这个修罗,最后没办法,没办法的时候,砍了又长上了,最后就想法子。帝释天里面有什么宝贝,还记得吗?帝释天有一些摩尼珠呀,还有这些法器一类的,他当时就用这个,把它拿过来受持,执持着这个宝贝,带着这个法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砍完了以后,他就能致使修罗头再长不上去了,身子砍下来以后再复合不了了。整个这个时候,修罗的血能流成河,就像一道天河一样,非常惨烈,整个就是灭族嘛。如果说修罗把帝释天给打胜了,他就夺取这个帝释天的天宫,他就坐在这个天子的椅子上不下来了,这个时候咱们人间就什么呀?就开始遭难了,他直接关系到人道。

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你看说风调雨顺,佛法弘化一方,大家都安道,相信因果,这个时候就是什么?就是增益天福,损减修罗。就是两个打仗打的,打战打得实在这帝释天没有办法了,只能去求助于大梵天王。那大梵天打这个修罗那是小儿科了,为他出了战,助他在打仗。所以你看这里: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这就是指的大梵天王有时候会替帝释天出口气。这一类的属于什么呢?天道所摄的修罗。

那最次最次的大家来看: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这就是说最次的,福报最差的,福报薄,力量寡,没有什么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呀?生大海心,沉水穴口。就是生在大海心底,就是大海的深处,沉入到这个深水的穴口,就是在那个,可能就是在那个海底里边呀,那肯定有,海不是最低最低处它一定还有陆地嘛,陆地有那种生穴口,就生在那里。

我不知道大家有听到有一些道场里面会有一口井,说这口井直通海眼。北海公园有。那是有龙王吧,说里边,那是锁了一个龙王吧,可能是一个性子比较烈恶的龙王,说到现在拽一下那链子,里边还有声音呢。这是真的,大家都不要觉得这是传说,这确实是真的。海眼你看西藏拉萨的大昭寺,大昭寺里边就有一口海眼嘛,那就等于说直接从陆地肯定通到海洋。在五台山的,大家知道广济龙王的老家在哪里?不在海里,在哪儿?在五台山的北台最高处。五台山不是北台最高嘛,北台上面还有一个广济龙王的,里边还有一个井。

当然再跟大家神叨一下,说有一个同修那时候说,他在那井里边就是看到龙王,说龙来了就跟火车咔咔咔开过来一样,非常动作快声音高。也许如此吧。咱们不管他了,咱们讲修罗。修罗这一类的他白天游在虚空,你看,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晚上就回到海底去睡觉去了。这一类就是供前面讲到的天道的天福的修罗去奴役的,驱使的,他的福报很小。而且这类修罗就等于说四类生里面是由湿气所生的,为畜生道所摄,畜生道的修罗。

这统共叫做修罗四种。到此为止,也就是给大家完全把这个什么呢?把这个七趣种种的情态,种种的相状,种种的业果相对,怎么形成的,都给大家做了一个交代。大家知道我们一旦把这个业力种子种下去,等我们开了天眼慧眼佛眼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就知道这个道理了。那么我们怎么开这个眼呢?就等于我们证到空性的时候,一定跟我们熏习的这个差别智,佛告诉我们的七趣精研嘛,这个差别智同步体现的时候,就是我们看到的时候,观到的时候。你看后面五十种阴魔里边就说,很多种境界显现出来,是因为我们过去听佛讲过,熏习过,在我们的心性中自然而然体现出来。

好那么下面一段呢,等于说是这个结妄劝离。那么我们稍微时间长点把这一段贯完,因为它是一个大版块,再下面一讲就要开始讲五十种阴魔境了。所以我们稍微把这一段再读完,下面的两段,从小本的一百五十七页到一百五十八页的什么呢?若他说者,即魔王说。把这段贯完,大家一起来。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好。这一段是作七趣的总结。大家你看,我们一起来,大家跟着经文来贯,比较简单。说阿难,就是这样的地狱、饿鬼、畜生呀,人呀,神仙呀,乃至天道和修罗道,天洎修罗,洎就是和的意思。所以说你要如果说精细地来研究这七趣升沉往返这个原由的话,那么你就要知道,其实都是由众生自心,由于自心的这个昏沉暗钝、无名惑所起的诸有为相。

所以说都是由妄想而受生,由妄想而随业,由妄想而受报。大概就是这个原理,不出这个原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于我们净妙圆明、无作无为、本有的这个真性而言来讲的话,它都是虚妄的,幻化的,像所见的狂华一样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就是说原来没有一个着落可寻,只是一个虚妄的名相而已,更没有什么根源头绪可得。所以这里讲到的更无根绪。但是为什么呢?

阿难,此等众生,就是这前面讲到的七趣里边的众生呢,皆由不识本具真心。不得本具真心的话,就受此轮回,妄受此轮回,虽然经了是无量劫,依然不得真正清净,还是随顺着,你看,还是随顺,经无量劫不得真正的清净,还是随顺着杀盗淫的这个三恶道因,起这个三恶道果,果受三恶道的果。那么这是一种,那我们听起来觉得说这是一个理。但是大家再往下听,就是有违我们常说的,你看:

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就是说劝大家不要造杀盗淫,那我们反着来又出生此三种不杀不盗不淫。大家说这是不是执著?同样还是执著。那么由这个杀盗淫而成了鬼类呀、地狱类呀等等这些果报,由无杀盗淫又成了天道呀、仙道呀乃至人道呀,乃至修罗道呀,等等这些,天、仙、人、修罗等等这些善趣,还是由这个无杀盗淫而起的。有杀盗淫的叫做鬼伦,无杀盗淫的叫做天趣。有与没有之间两种业力相互随顺,相互替代,相互交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而起轮回。

所以你说从这个究竟层面来讲,大家想想,我们不杀,不造杀盗淫是对的,是吧;可是执著于不造杀盗淫,又是不对的;就是这样子,从解脱法来讲。你有杀盗淫,牵引着你到三恶道,对不对;无杀盗淫,牵引你到三善道。恶道善道全属于轮回之道,那你就出不了这个轮回。所以你看为什么修道人叫做,绝学无为一道人,不断妄想不求真。就是你既不随顺杀盗淫,也不能随顺不杀盗淫。但是大家一定要听对,有的人一听说,那既然这样,那就继续杀盗淫吧。后面讲到了,你看:

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悟了这个无作本心,发明了这个耳根圆通闻性的妙理的话,那么你在这个首楞严三摩提的全修全信的这种保证下来修行,那么会怎么样呀?大家来看,有无二无,就是有杀盗淫把它不执著了,无杀盗淫也不执著,这叫做有无二无

那么有杀盗淫不执著和无杀盗淫不执著也不执著了,这叫做无二亦灭。在这样的情况下,尚且没有这个不杀不偷不淫的念头,何况更造杀盗淫的念头呢?不是给你,你看佛讲法多圆融,对吧,就害怕有的众生一听以后说,既然不能够崇尚不杀不盗不淫,那我就继续杀盗淫吧。说连不杀不盗不淫都不能崇尚,何况你去更加地执著杀盗淫呢?就把你的轮回路给你彻底踩死了。

所以大家来看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则妙常寂,就是安住在首楞严大定中了。什么叫做妙呢?没有七趣的束缚了,就叫做妙。什么叫做常呢?没有七趣的生死了,就叫做常了。什么叫做寂呢?没有七趣的流转了,就叫寂了。所以没有束缚了不是就妙了嘛,解脱了嘛,没有生灭了就叫常了嘛,没有轮回了就叫寂了嘛,就静下来了嘛。彻底怎么样呢?见到如来藏心了嘛,入到首楞严大定了。

所以这里讲到说,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就是你不要以为说不执著不杀不盗不偷了,就让你杀盗偷去了,杀盗淫去了。说如果不断这三业呢,就会有各各私造的别业,这叫做各各有私。听到了吗?由于我们各各有私,私造的别业,又因为我们在各各私造别业的时候,在众多的私造的别业中我们还有共同的一面。这就说咱们了,对吧,一个人造的一个样,所以一个人长的一个样。但是我们还有共同的业力,彼此业感相同,这叫做众私同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业感相同所形成的共业并非没有一定的受报之处,所以叫做非无定处,还是有一定的受报之处的。大家还记得为什么这里有这么一句呢?就是前面阿难问了嘛,阿难曾经问过说,众生落到地狱里边是各人感各人的地狱呢,还是大家一块儿生共同的地狱?所以这里佛就从七趣来讲,总的给他说非无定处。是有处的,确实有这么个地方的。

但是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这是什么意思呢?然而这七趣的果报,皆是由众生自心中最初的一念无明妄动而辗转发生,它还不是说离开心外而实有之境,所以叫做自妄发生。那么既然我们现在知道说,最初生起的这个虚妄实在的幻相这个因是不可得的,就像虚空的花一样不可得的,无处可以探寻究竟的。就是说既然是你自己的妄想所发生的,那么你就知道这个妄想本来就没有一个可得之处。妄本不生呀,你现在还去探寻究竟什么呢?你来问我还去探寻究竟什么呢?

所以佛就告诉他说,汝勖修行,欲得菩提。就是说你应当,勖就是勉励的意思,劝导的意思,你应当劝导真实修行的人,欲修无上的菩提,首先要除杀等三种惑业,要除三惑。如果你不尽除这三种惑业的话,怎么样呀?纵然,你看,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纵然因这个禅定力获得相似的神通,只不过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不能成就出世间的无作妙力。而且你的习气如果不除的话,必然会落于魔道。所以说这样的一种根本失正念,虽然这些修行的人想借修行来除去他的虚妄,可是只不过是以妄制妄,倍加虚伪而已,所以如来说他是可怜悯者。

这就是最后我们说的,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也就是说,你前面问我说佛体是真实的,不是说既然佛说了佛的佛性是真实的嘛,为何有无间地狱等道呢?佛就告诉说什么?这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妄心所造,不是说菩提有过失啊。就是最后归结点,就是回到阿难的前面所问之处,并且告诉他,能这样说的,就是代佛宣扬正法,名为正说;不这样说的,就是赞叹杀盗淫欲,不爱真修的人,这样的话就是断除人的法身慧命,即是魔说。

大家要生大庆幸,大稀有难得,我们现在好歹在听佛说的正说,还没有落到魔说。所以要生稀有难遇。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上半场就到这里,我们休息一刻钟,到二十的时候下半场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我们继续开始第五十讲的下半场。这个内容倒是切割得很利索。因为你看我们八卷多经文,一直讲到精研七趣。还记得在此之前跟大家说过,说我们一直有一个泛讲、贯讲,还有一个导讲,就是导归极乐世界。我想讲完这七趣轮回,都不要去再仔细地去导了。

说真正的一个修道者,这辈子能够听闻到释迦牟尼佛的遗教,还能够在这个遗教里边摸索出原来有一条路,叫做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成佛。就是这条路现在已经在我们手头,已经在我们脚下了。那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说一个是最基本的资粮就是出离心。所以如果大家听到精研七趣的这些场景呀,你想一会儿好受点就跟到了天上了,入了神仙了,堕到地狱了,作为人这样就这么活着。你看我今天早上过来,我还拍了两张照片。今天不是上班嘛,地铁里那个挤呀,等了两趟才上的地铁。进去里面大概就这么一条窄窄的这么一个火车,几节,然后还通的,就里面全是人头,全是胳膊。

那么就我们想想,这在北京的地铁里面,这还是一个交通工具里面,尚且挤得如此,我们怎么能够在地铁里待着?我觉得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说坐一会就出去了。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支撑着他,说我在地狱里面就这么难受一会儿吧,因为太挤了,确实太挤了,那真是面对面的感受。那如果我们要这样推此及彼的话,大家想想,到地狱里面可不是说让你待一会儿就能出去的。

这一样的地下,两样的情怀。这只不过是人道里面的一种地下体验,到地狱里面可不是待一会儿就让你出去。那到畜生道里面可不是说面对面呀,你看一下子一卡车拉的那猪呀,拉的那牛呀,要去奔赴屠宰场的时候,你看看谁把它当回事?可不是你坐一会儿就能下车的,下车了以后就更惨了。

这都是场景呀,都能触摸得到。所以大家要想,导讲就不必再多导了,就势、顺势往出走而已。所以说庆幸的是,我看到那么多胳膊里边,居然一个车厢里面有好几个胳膊上面戴的佛珠,就是这样,因为他手要什么,一下就看见了上面戴佛珠。就说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因缘他戴上了这串佛珠,它就是佛珠,这点你是绕不过去的,你是摆不脱的。

所以说大家看,一个地铁里面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切片,就是一个社会调查呀,就完全调查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我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个导讲了,往出走。但是往出走的路途中还有别样的风景。

下面我们从这一节课开始就是光讲这五十个场面,五十个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景。那么在讲这风景之前当然我们要回归一下,我们从头,而今迈步从头怎么跃到这五十种,终于有机会去面对这五十种风景呢?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修行的人,你没有体验的人,你不往那儿走的人,你根本没有机缘遇到这五十种风景。

那佛在这里提醒,为什么要提醒呢?是等你遇到这五十种风景了以后,你有可能会出错。不是风景有错,大家记住,是你有可能会出错。那么就会障碍着我们更后面的风景和最终的真正的风景到时候呈现出来。所以大家看,十卷一部洋洋洒洒的《首楞严经》到这里,我们好多的祖师或者大德注释的时候,都把它分为几个版块,我们现在也再回顾一下,否则大家会走调了。

第一个版块就是我们从第一卷,大家还记得吧?有的第一讲在听,有的没在听。不管怎么样我们记住,当时的缘起是佛开始,因为阿难遇到这么一险了,回来听他的法了,要请问我以后怎么修行练就这个不被转的本事。那么佛就开始告诉他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这么一个境界。就是从这儿讲起,一直到第四卷,一直在讲一个内容。

所以第一个版块就是始终让他悟这个道理,也就是佛讲的时候,始终在显明如来藏妙真如性的理。所以这一个版块从第一卷开始到第四卷,差不多三卷半的内容都是在显理,让我们明白这个真性真理,妙真如性。所以在里面的内容就是七处征心,显见,就正过来反过去地让你明白这个现前一念真理,一念心性。开悟的楞严嘛,所以最精彩的就是,思辨也罢,参究也罢,引人入胜也罢,就在前三卷,三卷半的经文。

所以我想我们能够从那三卷半听过来,现在网上还有,能把那个内容听过来是非常莫大的福报,因为我们可怜兮兮地在娑婆世界,从来没有人做这样的提醒。这个提醒就在目前,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嘴边,但是我们就够不着。所以第一个版块叫做显理,听完以后果不其然,阿难就开悟了,获本妙心。这是第一个版块。

第二个版块开始叫做什么呢?起观。就是从第四卷起,阿难入了华屋嘛,说哎呀,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法,入到这么好的地方了。开始示不生灭为本修因,给他示这个妙观之门。就是一开始修行的定调起步,就是以不生不灭为根本而起观的。大家还记得啊。悟到这个理以后,明白自己本具的真心,所以里边的内容主要就有两种根本,一种是真本,一种是妄本。真本就是显现自己的真心,妄本就是随烦恼而起的生死的根本。这两种你要知道,就里边有解六结。还记得解结吗?证三空。后来这是文殊选二十五圆通,最后选出来了以耳根圆通为根本,暗选的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契机。这一段修行的观法,就是得首楞严大定之法。

所以第一段是指的显理,第二段是明观,就是你每天你的心思怎么用。大家要知道什么叫做观。就比如说我在地铁里面这么挤这么热,还看他穿什么,他戴个什么,谁又进来了,谁又出去了。这就不叫观,这叫妄想。你在这个情节上起来佛告诉我们的智慧,你用它来面对这些妄想,重新认知的时候,又见,就叫做观。不安分守己于凡夫的心态,而用佛的智慧进行起观。这一段内容全部给我们开示的就是怎么去观。像以前有的这些大德或者老祖师怎么入的这个大定呢?就实在不行了他就念。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获二殊胜。等等,他就不断地念,就这样念的时候就是在观。因为我们妄想是无性的,那么你这时候以真性来代妄性,那本身就是起的观。

所以这就是读诵经典的功德。希望大家在假期,暑假的时候有时间多读诵,哪怕你把《耳根圆通章》,特别是《念佛圆通章》天天能诵一遍。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就想念佛的好,想念佛的功用,想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相信他念一句就有无边的功德在你的身心世界中储存下来,念一句就越念越上劲,越念越欢喜,管他什么呢,反正你就念。这就叫观,其实就是一种观法。

那么第三大版块就等于说明有正行,有助行,圆成这个断烦恼、得三德,般若、解脱,涅槃(三)德,就是从第七卷开始,阿难请问修行次位,一直到第八卷,名为邪观,到这儿止。说明什么呢?讲的是什么?正行了。明理,起观,正行。你该怎么做,就是教你每天怎么做,有正行有助行。你要持戒,这是助行。你要持首楞严咒,这是正行。你要反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闻闻自性,修首楞严大定,这是正行。得三解脱,三德,具三德阶位,这叫做起行。明理,起观,入行。

入行最后大家记得说,第四个版块其实就是那一个小段,就是又问说,文殊菩萨问说这部经典怎么叫,怎么起名嘛,对吧。那个内容比较小,那个是第四个版块,就叫做结经,就是这部经典怎么结。

后面我们现在正在讲到的是借破戒的恶法为由,启问七趣的差别相,就这七道是怎么个差别。已经讲完了,后面是讲要什么?五十种阴魔怎么出现的,无问自说的,因为修行者一定会遇到魔境。这叫做什么呢?助道,就是助前面第三个入行的,正在入行的时候遇到这些怎么办。所以说有助于前行,所以叫助道。

像有一个温陵戒环禅师在注《楞严经》的时候,就把他分为什么呢?一开始叫做见道分,明理嘛,见到这个理了;第二个叫修道分;第三个叫证道分;第四个叫结经分;第五个叫助道分。其实就是跟咱们刚才讲的这五个版块是步调一致的。

但是为什么蕅益大师在讲的时候没有完全遵循他的这个道理?因为他认为戒环禅师讲得比较笼统。这个我们就要微细地打个比,就是说切几个片来了解一下。你比如说为什么,因为《首楞严经》他一开始明理就是明的什么呢?圆理,圆满的理,就直接已经入到那个顶了,从道理上直接,没有留一点缝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讲到这个见理悟道,比如说他定为第一个版块叫做见道分,蕅益大师把它分为叫做显如来藏妙真如性理,显这个分,可是他就只简单地叫作见道分。这就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见道在这里容易跟后面的,证到罗汉果的初果的时候不是也叫见道嘛,如果从别教的菩萨的话,初地也叫见道,圆教的菩萨的话,初住就叫见道了。

那么你开始,这些见道人家都属于已经悟后了,等于说修满了以后又见了。可是这里他讲的见道是什么呢?只是像开悟一样,知见上明白了,叫见道。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前前后后的混淆,蕅益大师就更加细化了说,认为戒环禅师分的见道分有点太笼统,并不是错误的。因为他一说见道,那我们通常来说,知道说这是开悟的明心见性的这个见道,见到真理之道。但是因为还有些,你比如声闻乘的话,里边初果才称之为见道,人家已经到了修满了已经开始证的地步,也叫见道。所以就害怕这个混淆。特别是如果你从见道分来讲,如果从修道分来讲,修道分你到底是缘修呢还是真修呢?对不对?

因为《楞严经》他讲的是幻修而修,不修而修之修。那其他都是缘修,要起动因缘,开始从这个五停心观,持戒,怎么怎么样。可是《楞严经》他是什么?他是幻修幻证,就是在见全满的佛知见的情况下来进行这个修,这才叫真修。如果从证道上来讲的话,你是分证呢还是满证呢?这也比较笼统,因为《楞严经》不属于分证,属于满证。见解上圆满了,证一分都是圆满的。不是像月亮一样一点一点地圆,他是直接月亮就圆了,看一次月亮,这个月亮始终都是圆的,这叫做满证。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要知道,前面的内容大概只是如此的一个次第版块,我们了解一下,复习一下。

下面我们就要开始辨五阴魔的内容了。辨五阴魔内容,那我们其他的就不要讲了,就光说这个为什么要辨呢?辨它就是分辨说明,用最真实的境界的描绘给你呈现出来,这只有佛能做得到。为什么叫五阴魔呢?大家知道五阴就是五蕴嘛,对不对,色受想行识。那么我们所有的修行路上唯一的工作就是要照见五蕴皆空,这跟《心经》是一模一样的。包括前面的五十七位妙庄严路也是如此。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在修习禅定,就是前面不是有三渐次嘛,三渐次中,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你在悟这个耳根圆通的时候,害怕什么呢?发现有一些见病,就是见解上的错误的认知叫做见病。还有一些禅定,定中出现的境界这叫禅病。怕行人搞不定,所以佛才从大悲心彻底流露。待会儿我们就要看到,佛本来要讲法讲得要走了的,大家知道吗?转身走了,累了呀,想歇会儿了。

这就是慈悲心就不一样。我这讲得上半场讲累了,我在这儿歇会儿,一会有人问我就哎呀,能下一次再问,待会儿再问,让我歇会儿。佛不是这样的,佛讲完了累得不行了,准备走的时候,没人问,他又转回头来回紫金山,又无问自说了五十种阴魔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什么呢?好比说前面讲的修行路,对不对,你看从十信十住十行,这都是属于什么?属于正面的,对吧,正面地来讲。但是大家要知道,修的时候还有什么呀?还有反面的。就等于我们吃药一样,吃药固然是好的,往上走。但是不要忘了,吃药还有什么?还有副作用。

也就是众生在正修的时候,我们心里有妄想,妄想我们要把这个妄想修掉。一向往我们的状态是什么呢?是背觉合尘的,背着本有的觉悟,合向六尘的烦恼。可是此时此刻我们要开始背尘合觉了,要反方向而行了,就是何妨逆水行舟了。我们一直在与时俱进,现在要逆水行舟了,免不了会有什么呀?什么?真妄相攻,要冲突呀。就等于火正烧得旺的时候,你要往上去浇水,那一定会嗞啦嗞啦地响呀。你要是吃不准,你这一嗞啦嗞啦地响,吓得你又不敢再浇水了,赶紧就火让它继续旺吧,我跑了。这就错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见解错误,就会怎么样啊?不是破戒的问题,是破什么?破见的问题了,见解的问题了。

这就非常麻烦,为什么呢?一旦破见,就产生了五十种阴魔,那么就趣向菩提的路障就出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你破了见了,法身慧命就没了。所以大家想想,这会儿我们知道是路障,把它拔开就对了。不知道是路障的话,就生了分别执著,就有魔事出来了。所以说这一段我们就是开始讲,为什么有五十种阴魔。我们先把无问自说五阴魔境的第一段先大家读一下。就是从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一直读到欢喜顶礼伏听慈诲。一起来。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

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好就到这里。可以说从前面的这种七趣精研来细辨的话,等于说就说离开轮回的可能了,就是至少我们已经,从那儿来讲我们要离轮回的这个志向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如来密因的这个障碍主要是轮回,就是等于说开始趋向离障了。但是我们在离障的过程中,这里开始修三摩提。

大家要知道,修三摩提禅那也能够成就,问题是什么呢?能够成就了,佛就放心了。所以这里讲到的,佛就稍微有一些欣慰了,可以说歇一会儿了,他将要起身离座了。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一场楞严法会,大概本来是圆满了。可是将罢法座的时候呢,又有这个一波已平,还有一波要起了。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将罢法座,为什么叫做法座,就是法王之座?法座之相有时候也叫于师子床

为什么以狮子为名呢?就是表示佛说法是无畏的,如狮子吼。为什么揽七宝几呢?几是不是咱们就说的那个小床几嘛,现在我们不是有罗汉榻嘛,我想罗汉榻肯定是跟这个佛教有关。大家看到《维摩诘经》说法的时候,也是在一个罗汉榻上,中间有一个小几。大家不要说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卧具,肯定跟佛法有关,跟佛经有关,佛教的描绘。

那么这里的七宝几呢,可能谁供养释迦牟尼佛一个小桌吧,常倚在那儿。或者我们说的就是七种圣财普施众生,所以叫七宝几,表法的。紫金山,这是指的如来之身,丈六的这个紫金之身巍巍如山,故用这个紫金山来作为比喻。再来凭倚,就是再转身来凭几倚坐,凭借着,可能手搭在这个茶几上,继续又坐下来。

这个我知道,有时候来了问话的,那么说着说着累了,特别地这儿搭一下站起来,或者再按一下坐下去。好多老和尚,有人来问话或者请法的时候都是这样子。上了岁数了,那旁边有一个小几,这样手一搭就起来了。为什么这里就是怕起魔事,五阴魔事障碍三摩提,所以欲为详辨,所以这里叫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说哎呀,你们这些有学。那么包括无学缘觉声闻,今天都回心,回向大乘心,要趣向大菩提了,那我也要为你们详细地说一下修行路上的方法和出现的境界。大概就这么一句话。这里为什么正呼有学呢?就是先呼唤的是有学,先为你们有学的说,为什么?因为有学的魔障比较重。那么无学呢,不要以为没有魔障,魔障还有,只不过比较轻。后面判到,你看把二乘都判入魔境,因为没有成佛之前都属于魔境。

这里为什么将为详辨呢?这里有没有一个辨字?后面的经文里边没有辨字,在经题里边说到了详辨五阴。那么说到辨呀,这是等于说,从如来讲的话就是辨明、交待的意思,佛要把它说明白,讲明白,交待给你明白,所以叫从如来说叫做辨。从听闻者来讲叫做辨别的意思,就是你知道了以后要防非,防止将来真的落到这个地步,有防范于未然,这样让你辨别魔境还是圣境。这是从这两点来讲说辨五阴魔境。

那么你看,前面已经说了真修行法了,汝犹未识,就是你还不能够识得修奢摩他自性本定的时候,你看说起这个微密观照的时候,有种种的微细魔事,你看,修奢摩他、毗婆舍那的微细魔事。所以当魔境现前的时候,你恐怕不能够辨识,难免要以邪为正,将妄作真。害怕他这样,所以说这里才讲到说,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什么叫做洗心非正?文笔非常优美。《楞严经》的文笔呀,确实跟大家讲,其他的经典几乎真的难以媲美,这就是翻译的智慧和佛菩萨的加被。你看这前头,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多流畅啊,活灵活现都把当时的情形,你看,汝不能识洗心非正,就是不能够以正法洗涤你的染心,叫洗心非正。这里边有两个义,洗心非正。

一个是说凡禅修上来讲,比如说我们说的修禅上来讲,什么叫做禅呀?你们听到禅宗有一个概念叫做什么?不犯思想,明白吗?思想,一层面是我们现在说这个人有思想,我们特别崇拜有思想有知识的人。我告诉你,在禅宗里边这都是病。不犯思想。你思想就是起心动念。

所以为什么说不犯思想的话,就是要你最干净的那个状态,你的思,你的想,都是妄想,都是思虑。所以说凡禅修的时候先要洗涤先心,就是把所有从前的邪恶知见皆悉忏悔。就好比说你要去掉一个毒,在容器里面去掉一个,一定要先把它洗干净,彻底洗干净,用这个香灰把它搓了,再用香薰了以后,才能够储藏这个甘露。一旦有一点点不净,将来就是致魔之端。所以这里叫做洗心非正。就是你开始修的时候,你的发心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要修三摩提,你的发心是不是跟如来藏心相应,是有为的呢,还是无为的发心。所以叫洗心非正。就是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二一个是什么呢?就是用这个智慧水洗烦恼,也就是用这个圆顿的止观。如果你不以圆顿的止观,就不是正的,就是邪的了。圆顿的止观是什么呢?就是咱们说的如来密因修正了义。所以叫洗心非正。

这里我们再稍微花点时间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我佛在这里要无问自说五十种阴魔呢?确实如此啊,你看首先一个就是为了回小向大的这些声闻众,这是第一个。回小向大的声闻众他在修这个正观三观的时候,他容易把反面当正面,所以在这里要说。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反面当正面呢?就是他把副作用修出来的时候,他以为这是正常的状态。

当然副作用是正常的状态,可是他以为副作用,你干扰出来的正常状态,他以为病好了。这就是错了。副作用是正常的,对不对,但是把副作用当作健康的,就错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把反面当正面。你看前面我们说的修的耳根的圆通法门,属于正面的增进,是不是,刚才也讲过了。但是没有给他讲反面,就害怕这个行者不知了。这五十种阴魔等于说反面,就像一个什么呀?

如什么?一条小船,一条小舟,舟顺水而行,对不对?我们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嘛。那么在这个舟行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说,舟行的是对的。但是有一种人会出现什么呢?误以为什么?误以为什么呀?两岸的景色在后退的时候,他以为不是船在走,而是岸在移,明白吧?就是他本来是船在走,导致了有一种岸在移的错觉。

但是他就这会儿把持不住船在走这是正确的,就执著转移向岸在移了。这时候他会容易舍舟上岸,就惨了。大家明白吧,这就是将反作正。你看这是太虚大师作的这个比喻,多有智慧。就等于说我们一条船在走着走着的时候出境界了,就是船在走,但是我们误以为两岸的青山在走。这个时候呢,你就执著两岸的青山在走,你就想把船给舍了上岸,就随着岸走去了。岸是不走的,一旦一上岸,你就走不了了。

所以这就叫五十种阴魔。为什么要无问自说?很难辨别。第一个就是说,从凡夫到无上菩提,路程太遥远了。五百里的从凡夫到宝所,我们前面经历了五十七位、五十八位等等这些,歧路太多了。就是其中的岔路你根本没办法,恐误入歧途,所以要无问自说。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恐怕有一些天魔鬼神来障碍修行者,这是从来都有的事。从我们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就有的事,所以他是切身有感受有体验的。如果不事先说明,被魔所误的话,你反而还不知情,这样就属于走火入魔了。大家知道,知情和不知情是不是两码事呀?

再一个呢就是后面不是说了嘛,防止有人不了解这个境界出现的时候,以前的比丘就把四禅就当作四果了,就把四禅色究竟天就当作阿罗汉果位了。结果最后天报享完了要下堕的时候,就开骂了,说释迦牟尼佛瞎说,堕到无间地狱里边去了。所以也是无问自说的第四点。

第五点是什么呢?就是在大乘止观里边的这种禅境里边,全部是微细魔事。粗的你能体验得到。我们常有句话说,你这人修不修行,说你根本就没修,说走火入魔还要精进修行的人才有资格犯的病。就我们现在说实话,连走火入魔的资格都没有嘛。你都没走火,没起火你怎么入魔呢?你还在这儿轮回着呀。大家知道,就跟我在五台山住的时候,旁边家的那个农户家他养了一圈羊,大家知道吧。

养了一圈羊,周围盘着拦杆嘛。那么这个羊,这个主家怎么看管羊呢?出去放羊的时候拿石子呼的一扔,这个羊一定是要离开这个羊群的时候,他才拿石子赶紧去提醒它让它往回走,管着它不让它往出走。这就跟魔一样。你在羊群里边待得怡然自得,他绝不会管你,你好好待着吧,继续轮回吧。你有的想往出冒,想出去往三界的这个圈外走的时候,他才怕你往出去走了,有经济损失了,要把你给圈回来。

所以说真正要往出走的人呢,他会遇到很多的艰辛,越往高处修,境界越险。印祖不是说了嘛,就说这个凭自力修的时候,快到禅定的时候就像日出云开一样瞬息万千,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境界,是好境还是坏境。瞬息变化,风起云行,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时候只有大圆满觉的佛还能了了分明,回过头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才回紫金山,无问自说,自说这个。如果你不相应,就落到魔道里边了。

当然这个魔道来讲,你看说: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这一段话就全部覆盖了我们怎么走火入魔,怎么出现的状况。就跟我们出车祸一样,你是方向盘失灵了,还是刹车踩不住了,你是准备超车的时候大意了呢,还是说晚上太晚了,前面有个东西你没看见。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是各式各样的都有,总而言之一定逃不出你出车祸了,对不对?你的车出了祸了,这是一个总的肯定是的。这就是五十种阴魔呀,全部是什么呢?是这个五阴魔所起,对不对,一定逃不开这五阴魔。那么这魔里边,你看大家看啊。

或汝阴魔,就是或许是你身中的色阴魔所起的,这是一种状况,就比如说方向盘失灵了。或复天魔,有可能是外来的天魔从中作祟,踩不住刹车了。或者是你著了鬼神之境了,或者是有魍魉魑魅来干扰了,等等这一切。总而言之,在魔境现前的时候,你心中不明,不能明了辨别,就会认贼为子。那么这样一定会损我们的法财,伤我们的慧命,不能够超脱。

那么另外一种就是得少为足。得少为足就等于说你出车祸是怎么出的?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是车技高,车的这个质量好,是宝马名牌、奔驰或者再高一点的,说质量好。那你就得意洋洋,就放任自流了,一下踩得一百五六的就上去了,结果在高速路上就惨了。这叫做得少为足。

所以这两种魔境,这些魔境呀,总而言之我们从通而言,就是通而言,五十种魔境都属于阴魔,都是五阴所起的,对不对。你看,你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话,每一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生命的组成,牢牢把我们禁锢住的这五种状态呀,它一定会,你在破的时候它会招来一种别样的境界。是不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境界已经是著在五阴中了,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途中一定会有容易导致我们错误的或者停顿的这种变幻系列,能明白吧。就是魔境是变幻系列,都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这种常情状态,所以你会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

如果一定要扯通了说,大家想,这个不太好明白,我们再往回退一步打个比方。大家说我们现在在不在魔境中?在不在呀?现在我们在五阴的什么呀?就是五阴已经完美合作呈现出来这个状态,我们著到这个魔境中了。那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把这五阴完美的合作,紧紧的联袂,让我们成为一个项目的这个项目,让这个项目让它失败,对吧。

那么在这种失败的情况下,就不断地要破坏它。破坏它的时候,它一定会呈现出来一种反作用。我们虽然在魔境中,已经在了,但是往回走的路途中,这个作用呈现的时候,反作用它会变,不断地变不断地变,节节败退的时候它也会变。如果我们对变的这个形态不能够有精准的把握,就会走进去。那就等于说,跟我们现在走进来,现在的这个五阴已经成熟的状态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住在一个半成熟或者小成熟的状态。

我们现在的状态叫全成熟,就是魔已经彻底得便了。下面我们的工作就是跟魔要斗争,让魔开始放松一点,那么我们就进一点;如果我们著一点,魔就会抓紧一点;就在这个途中。所以叫全部属于五阴魔境,现在已经在五阴魔境中了。那么这是从通而言。

从别别来讲,色阴有十种境界,这是但为色阴中所自己显现的,就称为色阴魔,这里叫做阴魔,或汝阴魔

那么受阴呢?色受想行识。受阴在破的时候,就是受的这个妄想在破的时候,也有可能遭遇外魔入心,所以叫做什么呢?或复天魔。或遭魑魅。这就等于说受阴在破的时候,肯定有外魔会入心。

那么想阴在破的时候,兼有天魔,就是兼顾的,兼职的兼,兼有天魔和鬼神会著进来,执著进来。

只有这个行阴和识阴的二十种魔境呢,都是得少为足所犯的境界。就是破行阴和识阴的时候,如果从凡夫来讲,这个境界会越来越殊胜,越来越美妙。一旦在其中得少为足了,就流走了。也就是说稍微失却一下正念,即刻就会引起外魔,就这么个状态。所以这里叫做什么呀?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就是这句话的概念。

后面这里,如第四禅无闻比丘,这是什么呢?等于说举一个例子来警醒,警醒修学人。好像我上一次也给大家讲过了,这个比丘叫做无闻比丘,他有一个什么习气呢?就是师心自修,无广闻慧。这是在原典里面,注释里面讲到的。师心自修就是什么?自认为我就是最好的最佳的老师一样的,执著自己的见解,不去广学多闻,没有智慧,不知道修证次第。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他只证到了四禅的果位,就是四禅八定里面的第四禅,连无色界都没上。结果他住在里面就妄言自己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了。这就是说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就叫大妄语了。结果最后天报,这是天报已毕,天报受完了以后衰相现前的时候,他发现我要死了,又要下堕了。他这时诽谤说佛陀说的是狂妄法,说哄人呢,说你说阿罗汉就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了,结果我现在证得阿罗汉果了,还要遭遇后有。由于他这个误会呢,诽谤佛法就堕到阿鼻地狱去了。

所以这里给说什么呀?给阿难说: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现在为你仔细分别禅定中的五十种魔事。阿难当然非常的恭敬,立刻起立,并且所有这个会中的有学大众欢喜顶礼,恭听如来要说慈悲的教诲。那么具体慈悲教诲先要知道什么呀?这个魔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魔会吼把你。刚才讲到的,就跟放羊的一样,他为什么要拿石子来干扰让你往回走呢?因为你动了他的根本利益。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到这个,从佛告阿难及诸大众,一直到无可哀救。看到了吧?从一百五十八页到一百五十九页读完,一起来。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脗。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

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好。这段读的比较多,但是这段确实就是,其实文义比较流畅,也没有什么,就是一个说明性的前导。为什么说明性的前导呢?首先一个告诸魔事,就是为什么要告诸魔事之由,缘由是哪里来的,就是为什么魔会扰乱你。扰乱你是,你怎么惊动魔的呢?就是因为你要修三摩地。惊动诸魔皆由定。所以大家来看,这里告诉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汝等当知你看,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有漏世界就是依报,对吧,十二类生就是正报。那么远由惑现,就是从远而讲的话是一念无明所起,从近而论是所造诸业所招感,所以称之为有漏。那么你要当知,就是说有漏世界中的十二类生呀,虽然业因果报不同,

但是其心体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离开这个无明不觉就叫本觉嘛。那大家要知道我们的佛性,本来是没有这些无明,没有不觉的,他一直是觉的。为什么不觉了?就因为你想觉,所以就不觉了。本来是就觉的,你非要觉,结果就觉得让他不觉了。所以想觉的这个觉,妄觉其实是一个妄想,本来没有的,所以叫做与佛无二无别,佛没有,我也没有。离妄想昏乱,就叫做妙明。所有的妄想昏乱也是什么呀?突如其来,妄华出世,狂妄出生的,本来是没有的,本来是妙明的。那么诸佛皆依此而生,就叫做圆觉。世界众生依此而建立,就叫做心体。

所以本觉妙明,觉圆心体。这个心体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十方诸佛与我们无二无别。大家要记住,我们相信佛法,从信三宝,信戒律,信修证,信修因证果,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信有这个,而且这个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就这么个信。所有的信,包括净土资粮信愿行,往生到极乐,就是为了见这个。大家想极乐世界的一切是不是跟诸佛无二无别?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直接加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跟诸佛无二无别呀。那么你当下就是,成佛了以后跟诸佛无二无别,这就成多此一举了。

凡夫心往生到那儿,带业往生到那儿,当下的待遇和功德全跟诸佛无二无别,这才叫心佛众生真的三无差别。所以净土法门是无上甚深法门,你看从这儿又体现出来了。

但是什么呢?由于你看跟阿难说了,由于你,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这段话是一段话,就是由于你远的话迷理的无明,近的话迷事的妄想,迷这个本觉原具的理体而成了过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你迷痴起了爱念,所以让这个清净的心真妄和合,发生了阿赖耶识。

有了阿赖耶识,就有了能和所呀。既然有了能迷,就有了所迷,周遍了你与外在的所有的情形,这个时候就会有空性产生了。生发遍迷,故有空性。能理解吗?你们能理解吗?我说了半天,能不能理解?说句实话。能所相应,辗转变化,痴迷相续不息,就有世界生起了。能理解吗?所以说这十方的微尘国土它不是无漏的世界,都是由迷惘的妄想才安立的。这就是白话地告诉一下这段话。我们再进一步说明一下,大家看: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就是刚才迷了那个本有的真明,而起了妄明,开始什么呢?就等于说不是如实而知的,对不对?因为你起了迷了,那么你就不知道如实而知这个真如法他就是如如不动的这么真有本体。那你不能够如实而知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就到了痴了,痴的地步了,是不是?愚痴嘛。由于这个愚痴的状态,它会有波澜起伏呀。因为愚痴会生起来,它会有惯性,惯着惯着惯成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心起了念,一起了念就等于说什么呢?唯爱了。因为你念是什么意思?大家想想念是什么意思?起心动念。爱是什么意思?爱是什么意思?

大家想想一旦说我爱你的时候,这是个什么状态呢?是什么状态?就是不安分守己,明白吧,就是好好地你在这待着,你就开始往那儿跑了,这就叫爱。无名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爱取有,第一个就是爱,贪爱。所以这个就是说,不觉开始起心动念就是爱了,所以叫做什么呢?痴爱。痴爱怎么样呢?由有了爱了,可是这个爱是怎么来的?由真迷失了以后来的,对不对?真和妄一和合,妄起了就是一个什么呀?变起了一个阿赖耶识,就叫做痴爱发生。发生是什么呢?就是发生一个事件,一个事情,一团能量出现了,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始终就像一个闹事的团体一样,他要造反。本来是清静的国土,他一造反就要把这团水给你搅浑,所以叫阿赖耶识。阿赖耶那儿藏了好多要造反的人,就跟阿赖耶识里边藏了好多爱念的种子一样,不安分守己,那么这个时候就叫做发生。那么痴爱发生。

什么叫做生发遍迷呢?依着我们所生的这个业识,就是阿赖耶识,对吧,这就生。那么怎么发呢?就发起了一个能所对待。本来是清净的真如本体,一念爱起来了,谁爱谁呀?一定要你爱我,我爱他嘛,对不对,就你我他就出现了,能所就出现了。当然这个最初的能所就是能见和所见,能感觉和所感觉,能感受和所感受,能知和所知。

只是这么一种能量状态,所以就叫做生发。这个步骤掌握了吧?生发了以后怎么叫做遍迷呢?既然你想知,那么外面就有所知,对不对?你越来越想知,那还真能知,有了能知的感觉了。外面呢我越想知我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广,对不对?在这个时候,由能见的本觉的真心全体就成了晦昧了,没有一点点觉了,全成了晦昧了。

就跟我们现在全体在真实地生活,什么我都想知道,我这地球,人类,国家,世界,就是如此的,这个时候全成了晦昧了。晦昧的时候已经完全背离了我们本来的觉悟,会成什么呢?唯见顽空。那个时候还没有世界啊,大家知道,世界的步骤还没来呢,整个虚空出现了。大家要知道虚空也是一个物质出现的,明白吧,只不过是一个相对于粗显的、障碍的物质来讲,它是一个无障碍的物质。

但是虚空是先出现的,唯见顽虚,这个就叫做什么呢?大家往下看啊,生发遍迷,故有空性,看到了吗?这个空性就是虚空,迷妄有虚空嘛。到这个步骤了,看到了吧?

那么再往下走叫做什么?化迷不息者,就是本来已经就迷了,好端端的一个真如本性,他就给能弄出来一个有虚空的东西。有虚空的一个东西以后,他还想知道这个虚空是怎么回事,不断地怎么样?化迷不息就是说,以能见的这个见对所见的虚空,怎么样?不断地我想知道我想知道,一定要知道,这个时候慢慢慢慢会怎么样?相续不息。

这个时候不知不觉会怎么样?就于空中慢慢地凝固起来色相了。就是有物质了,粗显的物质出现了,跟虚空相对的粗显的物质。就像我们屋里面,这是虚空,相对的有水果、有佛像、有桌子一样。

就在这个穷追不舍的迷妄心相一步步地逼近,有了什么呀?有世界生。依空立世界。前面不是有这么一句嘛,依空立世界,所以说有世界生。这些空,这些世界,就是从这个微细的国土中来讲,怎么样呀?怎么样?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就是说都不是无漏的世界,是有漏的什么呢?皆是有漏的迷茫顽劣的妄想所安立出来的,明白吧。这就是直接告诉阿难,这个有漏世界和十二类生是怎么来的。这是又复习一遍,又进行一个语言的表达。我们在这部经典里面至少已经连这次给大家讲了三次了,最细的那一次就是富楼那问吧,是吧,说既然是大空中,怎么生起世界来的?一念无明怎么生起来的?就这么生起来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佛又告诉他,进一步说什么?当知虚空生汝心内,就是说你应当知道,无边的这个虚空,也是由于你妄想生于你本觉的真心之内的。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就是说好比一个非常微妙的、若有若无的一片浮云,点缀在无边无际的太虚空中了一样。听明白了没有?就是我们以为无边无际的这个虚空,实际上跟本有的觉性比起来,就如同说一片散散落落的浮云点在虚空中一样。

这里的虚空,就是这个太清虚空,无边无际的太虚空,比喻我们本有的觉性。那么这里的虚空,就是我们看到的十方的这个虚空,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宇宙的虚空啊,就好比这个散散落落的浮云一样,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既然太清里面这个片云的虚空尚且是虚妄中生的,何况在虚空中又被你虚妄生出来的真实世界呢?就是何况依虚空而居的身心器界,在虚空中又更加的微乎其微了。

听明白这个比喻的意思了吗?就是佛给阿难说了,你要知道呀,就是你现在的这个你所看到的世界和虚空,在你的觉性里面比的话,就等于说一片云在整个你看见的虚空中一样,这么个位置,这么个分量,都是变幻出来的。这个我们说的叫做什么?无关紧要的,就在那儿瞎飘荡着而已,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我们认为,整个世界是我的,我是这个世界的核心。就我们把最不值钱的东西,叫做尘,我们合起来在这儿生活,我们把最本有的真实的最价值珍贵的东西,觉,我们已经背离了他。我们现在就这么个活法,你们知道吗?就是说虚空且这么不值钱,这么容易坏,何况在虚空中又虚出来的诸世界呢?就是要告诉阿难这么一个。所以后面你看说。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大家这个要知道,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你看这是什么意思?说假如你们人中有一个人发起了这个本觉真心,就是发明,就是往回修,修得返本归元了,具足了这个本觉真心了。一旦这样,此十方顽冥的虚空应时全部就销亡了,何况虚空中的虚妄国土,自然而然都会振裂。所以说,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这就不多说了大家。我们再往下看: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脗。当处湛然。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辈呀,就是你这些,你辈这些修大禅定、修习首楞严定、要证圣果的这些人,那么你们一定会怎么样呢?你看,饰三摩地,就是你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其实就是修这个三摩地,庄严三摩地。严饰嘛,饰就是严饰的意思,就是等于我们用功德来不断地积功累德,往这个三摩地境界去修,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吧,叫做饰三摩地。

那么这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一切时处,无论行走坐卧都能够忘掉这个外尘,观照这个真性,与理相应,就是与这个大佛顶真如理相应的话,自然而然就能够与十方菩萨和无漏大阿罗汉心精同合泯合,就是相通相应了。所以这就是说,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脗。就是你自然你的心性就跟他们的同步了,同步了以后,当处就住在这个湛然虚明的境界中了,湛然虚明的境界中了,当处就住进来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呀?在我们人类浑然不知的时候,其实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就开始会怎么了?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你看,这等于说什么?他们稍微有点视野的,就跟我们说现在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小孩子,家里面的小孩,或者这些下人,乃至家里有个傻子一样,都不会跟他去商量,对吧,他也根本不知道大家族里面发生什么事了。

可是这些主事的呀,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就在一起就知道说家里要来干嘛了,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就是跟这一样,你看,一切欲界,这里讲到的说,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那就等于说一切欲界顶中,或者天的魔王,或者大力的鬼神,乃至夜叉罗刹,并诸天就是四禅天,乃至无想天,凡夫天,所属的宫殿自然见到,自己见到他们所居的宫殿全部都崩裂了,大地都震动了,水陆空三居众生全部特别害怕。就像地震要来的时候,不是有一些生物会自然而然地惊恐嘛。只有咱们人最傻,大家知道吗?都蒙在鼓里不知道。你看: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就是我们凡夫人道的众生昏迷暗钝,还不知道惊惧呀。这个不觉迁讹就是根本不知道是这么一个改变,这么一个大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样呢?还不知道这是,这个像,你看人家其他的这些天道鬼神们都知道,因为他们有五种神通,所以他们都知道。我们不知道,还以为说哎呀,这是以讹传讹,为境所迁。

不觉迁讹就是以讹传讹,以为是什么天地阴阳失调了,怎么怎么样造成的。这不人世间不是都这么解释嘛,对不对?而你看,这些天魔鬼神他们得了五种神通,只有漏尽通他们没有。由于没有漏尽通,虽然得了五种神通,他还会留恋尘劳之境,就会对这个虚幻的虚空世界有依赖感,害怕失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

你看嘛,如何能令你,如何令汝摧裂其处,就是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让你随意地成就禅定道业呢?绝不会饶过你放过你的,因为你一成道,就会摧裂他们的安居处呀。所以这些鬼神,就诸天外道、魍魉妖精,就会在你修三昧的时候想方设法恼乱你。释迦牟尼佛当时菩提树下就是这般遭遇。所以大家想想,魔,鬼神也是这样,你不犯我,我不犯你。

因为你犯了我了,你修禅定就要把我虚幻的这个世界给我割裂掉,崩裂掉了。问题是我现在还没有想崩裂,我对这个世界还有依赖感,我也不想证什么首楞严大禅定,如来藏心。这就是真妄相攻之际。大家想,一切世界、一切有情都在妄想中。归根结底就是真妄相攻,包括我们也是妄想呀。

所以去除我,破我不是也是回归吗?所以整个法界,乃至整个所有的存在也罢,不存在也罢,乃至任何成佛吧,我们就说,唯一的路途就是真妄相攻,看真上还是妄下,真上妄下还是妄上真下,就这样。看是显现如来藏性,那么你就住到首楞严大定了;还是显现七趣轮回,那么你就自然而然继续轮转。就是仅此而已。所以说于三昧时,佥来恼汝,都在你修三昧的时候来恼乱你。

好我们今天的时间就到这里,那么留一段下一次来继续。今天我们就是把这个五阴魔境作了一个开场白。希望大家回去的时候再能够预习一下五十种阴魔的种种境界,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形。我在看的时候特别有趣,觉得真的是有现实意义。为什么呢?就是他里面描绘的很多情形,每天依然危险地发生在我们修行人堆里。知见上的误导也罢,自以为已经修到某种境界也罢,不断地在有。就等于说不修道还好,一修,节节都败退在这些境界里。那就说深了,甚至有时候住在里边的话,比轮回还可怕。下次我们就知道说为什么比轮回还可怕了,确实可怕。好我们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