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讲)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请放掌。各位楞严道友,今天是第二十八讲,马上就要进入这个三十大关了。那人家说三十而立,不知道我们这个楞严法你是立起来了没有。立起来了吗?怎么讲呢,从大的心来讲,非常随喜诸位,特别是今天一进这个法场,我还是真是油然而生,随喜诸位能够一直坚持了这么久,来共修这个楞严法义,由衷的随喜,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其次从我个人来讲,也感恩诸位,为什么呢?因为由于你们的一路相伴,使我在楞严法义上也在不断地增进,也给我的资粮增添的可以说是日积月累。所以这永远都是一个相互成就、相互长养,共同成就、共同长养。那么虽然说讲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诸位,最近有时候呢,比如说把这个《楞严经》也会有视频发到上面,我不知道后来有的同修是不是由于有视频了,他就是忙了就不来现场了,也有这样的。那么关于这个到底是听得懂还是不懂,通还是不通,这是两码事。你有的时候呢,最佳的效果当然是又懂又通,懂就是说你搞明白了,通就是说讲的这个法义没有歪曲,这确实是两码事。但是有时候你是,讲的是通了,你不懂,也有,这是第二种情况。有时候是又不懂又不通,懂也没懂,通也没通,就是两模糊,我也弄的糊涂了,你们也听得天花乱坠,搞不清楚。

还有一种相似的是什么呢?就是说虽然好像懂了,但是不通。这个是最后一种,也是为什么落脚点给大家讲了,就是防止我们落入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因为《楞严经》说实在的,它是对根基有拣择的,它不是三根普被的,跟大家说。真的你们能够次次来这儿,这确实不是一般人。净土法门不管你懂不懂,他念阿弥陀佛,相信,这个谁都有这个功能,谁都有这个根器。但是《楞严经》确实他上不来的就是上不来。这个上不来有两种,一个就是宿世的善根福德不够,就怎么掰开了揉碎了他就是上不来。还有一个就是你的加行不够,就是因具足了、缘不够。这就是有时候为什么我们说,哎呀讲得通俗易懂,弄几个笑话大家哈哈地一笑,或者讲的自己听得好像,就像那个顺着毛拨一样,很舒服。但是你未必法义通了,你法义不通这就等于说,真的也等于说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最佳的状态就是我们又能懂还又能通。但是始终保持通,从不懂到懂,或者懂的界限越来越多,不懂的越来越少,这也是好的。千万不要以为说,听的是好像说很通俗,就是咬着几句经文,然后就泛泛地开始展开,这个其实很简单,但是你太展开了,你的智慧会退的。这确实是讲《楞严经》,要么他们有时候也说,你这真不容易,这《楞严经》一讲就几年几年的讲,还有人来听。

所以感恩大家。那么既然是讲到这个阶段,大家对我们现在讲的《楞严经》,这马上第四卷,这个第四卷就已经圆满了,进入第五卷了。你们现在对《楞严经》的脉络还记得吧?就是我们讲到这里,今天讲到这儿了,这是到哪儿了你知道吗?知道吗?因为你看中间不要说有时候隔半个月,一个星期就完全可以把这个血脉阻断,就看你平常有没有作意思惟。你说这现代人老得脑血栓脑梗,咱们这个法义也是的,特别容易栓,特别容易梗。是一样的,这个什么现象都是跟进着的,一个时代性,特别突出。

所以说我们现在讲《楞严经》,一路怎么走过来的,今天再抽点时间小插曲一下。一开始就是阿难遇到事了,他没有悟到底证到底,不晓得这个如来密因怎么开解,常住真心没有证到。就由于这件突发事的引发,佛把他叫在跟前给开始讲七处征心,就说妄识呀,说你天天在这个妄识里面行动,一天活得稀里糊涂的,就要破这个妄识,就打了七处征心,哪儿都没有。那么哪儿都没有,又转了个(身),一个华丽的转过身来又十番显见,这个真心到底在哪里,依附在哪里,让他撩起来先发现,这叫十番显见。还记得吧,这大板块总记得吧?十番显见完了以后,再一个大板块就会通四科,就是我们的五蕴之身色受想行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乃至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就是这个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整个生活的点点滴滴,乃至我们元素上的本质组成七大。这都是我们人生的现前的一幕呀,就是眼睛里演的这些影像怎么出来的,就是这些玩意这些东西组合成的,那么他就一一地给你们点出来,所有的场景、所有的元素本身就是这个真心的体现。

讲得这么玄妙,说得这么直白,问题是,可是现实世界接不上呀。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富楼那又接着说,那万法是怎么出现的?我们人生是怎么展开的?开始有了万法的生因,生的因,生起的第一因怎么出现的,还有众生的相续、世界的相续。这里就讲到不空的这个如来藏,前面是讲空的如来藏,这里讲不空的如来藏。那么我们现在到了哪个关节点呢?到了哪个节骨眼上呢?就是阿难在这儿一听以后说,说得这么好,像一个巨大的屋子,我现在想住进去,可是我进不去呀。这就跟给咱们代言一样,我们听了半天都觉得玄妙,那么怎么每个人本具的如来藏我住进去显现出来呢?这天天还不是生老病死依然如故嘛,还不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贪嗔痴烦恼念念作祟嘛。怎么进去呢?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么阿难说这个境界怎么住进去,开始我们讲到佛说两种决定,怎么进去。这是整体的一个线索。

那么从上一讲开始,怎么进去呢,佛讲了两种决定义。一个就是说,你们啊,在座的诸位也是,如果你们要发菩提心、修菩萨乘、入佛知见,一定要审查自己因地的起心动念,这就开始平地给你接地气了。因地的起心动念,你怎么起心的,跟果地觉是不是同步的不生不灭的状态。这是讲了第一个层面,叫第一个决定义。

今天我们要开始讲第二个决定义了。这就是第二十八讲的所处的位置,大家找到了吧?找到了没有?好,那么不但说所处的位置要找到,我们连马上要讲的经文也要找到。这里开始就是什么呢?教你从根解结了。什么叫根呢?六根呀。这里开始迈入就是,既然你要入,为什么入不进去?因为你打了结了。这里讲到六根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六个结打住了,你解不开,所以从今天开始的内容就是教我们从根解结,就咬定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里边挑一个,今天就跟诸位开始讲,挑一个怎么挑。但是你挑一个,你首先要认清楚,这一个是哪几个,每一个怎么出现的,怎么打住的这个结。所以我们前半部分内容主要锁定的是这一板块。那我们先要读一下经文,从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这一句经文开始。大家找着了没有?好,一起来。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好,就到这里。你看这就是惯性。我们从这一段开始今天大家一起来,希望我们的学习永远是这样的一个严谨的,步调比较紧凑的。第二义者就是前面讲到第一个决定义,大家翻回去参考一下。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翻回来把这一页也把它参考一下,然后锁定我们现在的,这样课就比较好讲了。为什么这里讲到第二决定义者呢?就是说如果你们确定无疑地要发起这个无上菩提心,那这是佛对阿难说的,还是佛给阿难的口气。那么在前面的第一义中,你看这不是前面讲到了说,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

那么此处又讲发菩提心,其实跟诸位讲,弃舍声闻就是发菩提心,就是二乘声闻乘他舍弃了,不住在这个二乘的定见中了,所以前面讲到的若欲,就是说如果愿意的话。但是这里讲到的就是什么呢?必欲,你看,汝等必欲发菩提心,那么就等于说重新叮咛,恐怕他的发心不够真,一会儿发,一会儿又后悔了。咱们通常也是这样的状态。那么这里又讲的说,于菩萨法生起大的勇猛精进心,你看一步比一步紧凑,前面讲的是说修菩萨乘,这里讲到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就是害怕他立的志不够坚,一会儿修一会儿退。你看我们的心不是一会儿发一会儿后悔嘛,一会儿修一会儿又退嘛。那么前面讲的是入佛知见,这里讲的是什么呢?弃捐有为,你看,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这都是有对照的,第一次跟第二次。如果说舍弃有为才能够入佛知见,因为佛知见就是无为相,不生不灭相。所以这里讲到决定,这就是说一点一点的、婆心切切的这种叮咛之意从中可见一斑。那么后面我们再往下讲,你看说: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那么这是在这里讲到,还记得我们上一讲的时候给大家所描述的那个五浊吗?还记得吧?为什么突然间描述了那段五浊,猛地就好像又这么一大段内容呢?就是说明五浊是从我们的真心起的妄相,才有这五种的浊乱,所以你要见真心,一定要弃这个妄相见这个真心,抛弃这个妄相见这个真心。那么这里的第二义中又所说的这个,为什么这里开始讲到六根呢?你看,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就是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就是你都不知道你的这个虚妄颠倒在哪里,就在六根门头,你必须知道这六根门头本来所含的就是真,你必须要悟这个真,一定要融解那个妄。大家想啊,前一个层面是你要抛弃妄,见到真,但是真正的抛弃妄见到真是说明什么啊?你要融这个妄,让它真。这是两个,好像是两个层面,其实是一个东西。抛弃妄,见到真,好像把它舍了才能见到,但是这个舍并不是说把它拨开,或者把它拧的扔了,而是把它融成一个,妄相相互融解,显现它真的状态。怎么显现真的状态,妄相从哪里去,就是照哪个地方去演绎这么一个过程呢?就是从我们的六根门头,六根门头。所以大家来看,这里讲的说你应当详细地审查烦恼的根本所在。无始以来,一个,因什么呢?因发业无明,二一个,和润生无明而舍生去生,到底谁是造业者、谁是受报者呢?这是什么意思你看:

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这是前面的一句,我们讲到发业和润生。什么叫做发业呢?就是我们起惑造业,就是以一念无明搅动,那么转识成惑就发动了我们的身口意,发起这个业。发起这个业,润生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命是由什么滋润的呢?大家想我们一天活着,这么来这么去,每天这么醒这么睡,就这些是由什么东西滋润着,由什么?业力嘛,你们每个人,包括我,咱们,共业别业引业满业,重业轻业定业不定业,这些除了业还有什么呢?所以我们的生命由什么来,你看这里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润生。润是什么呢?滋润呀,就由什么养着、长着、泡着呢?由什么?就是由业。所以这里讲到的发业润生,那么整个这些发业润生,谁是作者,谁是受者呢?大家想想到底谁是作者,谁是受者?自作自受,那当然是对的,自作自受。自作自受,自是谁呢?自是谁呢?我是谁呢?我们自己除了眼耳鼻舌身意,还到哪里去作呢?我们的业从哪里去作?只有通过眼耳鼻舌身意。那我们的业去哪里受呢?还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就叫做自受,自作自受。你看这里讲到谁作谁受。谁作谁受?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就是个眼耳鼻舌身意嘛。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阿难,你如果这里一定要知道就这个虚妄的根尘它在何处颠倒的,你连颠倒的处所都不知道,你怎么才降伏它来取得这个如来位呢?云何降伏取如来位呢?这是这一段。我们再往下看,你看再看说。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这又是怎么说呢?说阿难你看这个世间解结的人,你们打过结吗?怎么打?打结为什么有死结有活结呢?你看本来要打一个活结,是这样拿一个绳子,这样拿一个绳子这样一拧,这不是打一个活结嘛,是吧。活结呢,这个一抽就开了,你有时候一打打的死结,这样给拧进去了,本来想搅开的时候又把一根给弄错了,越解越解不开了。这个时候就等于说,我们不知道这个条理脉络,你肯定是搞错了,本来要松它的那根结,你给它越拽越紧,给它紧上了,那么你怎么能解呢?所以你看这里说,汝观世间解结的人,他如果不知道这个结的根源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解法呢?而且,下一步配比的一个比喻是什么呢?但不曾听说虚空被你给毁坏动摇过,这里说,不闻虚空被汝隳裂,就是那你没听过说这个虚空被你给毁坏动摇呀。

这段话是有比喻的,怎么个比喻呢?我们一条一条来看。世间解结之人,比喻就是咱们修行菩提要成道的人。修行菩提成道的人一定是要断烦恼,所以比喻成为什么呢?断烦恼就是解结,解这个烦恼之结。那么如果你不见所结,就是比喻说你要想解结,但是你找不着这个结在哪里,到处去找你找不着它的症结所在。就跟医生看病一样,你没办法给他判断这个病症所在,在哪里,到底这个,好像浑身都在发炎了,到处检查,查不出在哪里。查不出在哪里就叫做不见所结。云何知解呢?你都不知道解这个结的解裂之法,你怎么去降伏呢?这段是前半部分。

后面的比喻就是怕阿难听不清楚,又进一步把虚空没有这个裂来作为证明。怎么叫做虚空没有裂呢?就是我们解结呀,一定以为说有一个结症所在,但是万一是根本就没有一个结呢?这个结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一个结呢?所以下面这里讲到的说空无形相,你看,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就是等于说,我们离我们的真心,空,虚空就是比喻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离这个虚妄之相的,既然离这个虚妄之相,你不就不见有所处,就不见有所结嘛。你现在要解结,你都不知道这个虚空本来就没结。没有妄可断,你现在要断什么呢?没有结可解,你现在说云何知解,你看你怎么去解呢?这就是等于说,这个地方衔接的比较开,前面你看打了说,汝不见所结,云何知解,说你找一个结在哪里。那么我们的结症在哪里?就是认为我们以为有一个结,可是本来虚空是没有结的。如果我们离开这个生灭的心,守于这个真常的心,那么自然而然常光就会现前,到时候根尘和识心脱落了,你有什么烦恼断呢?你有什么结可以除呢?所以这段就是讲的这个,但是虽然如此说,问题是我们现前还是有结的。现前一定有结,在凡夫的层面一定有结,所以这里讲到: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这就是说你现在知道你的结在何处吗?就是咱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贼。六根呀,六为贼媒是什么呢?六根以这个六识作为媒介,六根真的以为有一个外在取境的一个幻识,就作为媒介。你看前面问谁作谁受,我们说自作自受,这也就是说自己作自己受,六根作六根受,就等于说自劫家宝。本有的真心就由这六根在那儿天天瞎折腾,那么开始折腾的时候没什么感觉,折腾得久了咱们就习以为常了,就认为人生必须要折腾,一不折腾可吓坏了。所以一说了生死,就以为肯定要死,害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想我们除却现前的六根,哪里有烦恼的根本呢?这里讲到的自劫家宝就是六根六识,颠倒烦恼,扰乱我们的心性,第一个;第二个,损减我们的法财,就是跟佛法的相应度,就是这六根来扰乱,损减;第三个,灭我们的功德。

大家想什么是功德呀?今天开始这里要屡屡地用到功德,待会儿说眼有功德耳有功德。我们说什么是功德呢?功德一般我们以为说积功累德,我一定要做了好多好事、行了好多善法、修了好多法门才叫功德。根本的功德就是我本来就具足这一切的真如性,清净无染,神通妙用,佛的功德我们本具的,这才叫功德,就被六根给灭了,因为六根生起来,功德就隐的显现不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六根为我们的六大根结。由于这六根中从无始以来,你看嘛,在众生世界,你看,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就是我们的四大妄生缠缚,生生世世,我们不是说认为有一个身,揽这个身就为我嘛,所以这叫做内四大。在器世间,于器世间不能超越,就是外四大,地水火风,外四大不能超越,不但生生世世不能超越,而且包括我们现前就为它所障碍。什么叫做生生世世不能超越,这我们都容易理解,就是生死轮回出不来。

现前都被它障碍是什么呢?就是眼见色耳闻声,就有条有理的,超越不了,框死了,就跟六根绳子绑定你一样。眼只能见色是一根绳子,耳只能听声又一根绳子,鼻子只能嗅香又是一根绳子,口只能尝味又是一根绳子,身体只能触尘又是一根绳子,意根只能了别又是一根绳子。就这六根绳子,就把我们本有的真如法性的这个妙觉明心绑住了,割裂了,就成了六块儿了,所以现在不能超越,这叫最后不能超越。不能超越,那我们现在不能超越,你说不能超越就行了吗?不可以。我们这学习《楞严经》,听你佛讲法为什么?不就为了超越嘛。既然超越,怎么超越呢?在超越之前,首先我们要分析我们超越的这个东西的本质状态是什么样子,它的起动,就是它怎么发生的,知己知彼嘛,你知己知彼了,隐到它背后,把它的内幕给搞清楚,就容易超越了。所以下面这一大段就是开始要讲,要超越的这个东西,这个六识,是怎么搞定的,怎么形成的,怎么运作的,怎么出现的,怎么乱了我们的心性的。所以下面这一大段我们来开始再一起读。一起来。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位方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舌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好,就到这里。这个《楞严经》确实是百科全书,就是讲的到位极了。你看这里他给我们讲说这个,其实这里要讲什么,就是我们的六根所在这个贼是怎么贼的,这个贼是怎么沦落成个贼的。这个沦落成贼呢,它不是直接从这个贼说起,而是从这个贼的父和母亲爷爷老爷辈、祖上给他从那源头说起,它是怎么来的。首先你看它不从贼,六根的话我们下意识都觉得眼耳鼻身意属内,它从外边讲起。外边怎么讲起呢?你看,阿难,上面不是接着说,于众生世界生缠缚,于器世界不能超越嘛。那么他先把众生世界放一放,貌似从器世界的外在讲起,其实是讲的众生世界。大家说众生世界跟器世界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对,是一个体,相互为媒的。那么这里讲,阿难,他就告诉阿难,接上句了。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世界呢?大家想想,什么是世,什么是界?什么是世什么是界?我以前不是常给大家说,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世界不是就是宇宙嘛。世就是迁流变动的意思,这里讲到的世界这两个字你看,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就是相对时间而言是世的表达;相对方位,方向位置,对空间而言叫做界,像界就是我们说以此为界,有横有纵有经有纬,好像划分了一个空间方所,这不是界的感觉嘛。其实就是时空交错。那么他具体把这个世界搞起来好像很复杂,你看我们这一出去问一下.

我常说问一下路,我那会儿刚来北京的时候,不晓得北京人的习惯是说你奔南向北,他都是说东西南北的这样表达,我搞不清楚东西南北,说走几步说,你说我奔北奔南,那哪是南北呢?我说你能不能给我翻译一下,哪是左哪是右,翻译成左右我能分得清。

可是问题是,南北东西左右能出得了一个方位的感觉吗?一个方向的错觉,本来是一马平川的大地,我们就给它一定要横竖弄一个东西南北。这是北京,这追溯到唐朝的西安长安也是这样的,西安城里面最分明的就是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所以从这个方位上来讲,虽然有那么多的方位,它的核心元素就是四个,东南西北,一切都是以东南西北滋生出来的。所以这里我们往下看,你看,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就是这个十方,我们常说十方三世嘛,对吧,这里其实讲的就是十方,东南西北是个总定位,然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又是,就等于说这四个方向这么一挪,中间不是有交合之地嘛,就又定了一个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平面而言,立体起来的话还有上和下,这就统称之为十方。我们一般说的十方就是空间的方位有十。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你看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找到这句了没有?大家要盯着经文啊,就是讲到了说,方位一共有这十个方向,那么流数就是时间上来讲一共有这三个次第。

由于十方三世交织起来,大家看到了吗?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就是说由于我们众生揽以为身,有我的主观能动在那儿认知,这是时间,这是空间,相互交错就叫做织妄。你看织嘛,为什么这里讲到用织妄呢?我们编织网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横起一根竖着一根呀?你看织布的时候也是嘛,把那一根一根的线竖起来,然后用那个梭子横着穿,横穿一下就给打一下,再穿一下又打一下,织地毯也是这样的。这一定有一个纵横交错作为织的一个属性,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在其中变异流迁,贸迁就是,贸就是来往嘛,你看我们做生意不是说贸易嘛,环球贸易中心,就是我国家的卖到你国家,你国家的买到我国家,所以这贸迁就是说来往变易流迁的意思。世界相涉呢?世界相互涉入,时空相互涉入,相互完美。大家明白相互完美的意思吗?就是不断地让它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我们忘却了那个本来面目,就在这儿交织,有时空出现了。所以下面讲到的说世界相涉,相涉就是相成相灭,相成相灭的意思。

这里讲到的怎么叫做世界相涉,我们再细细地理解一下,因为这个语言表达比较抽象,你一定要把它灵动起来,跟现实接轨。相成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啊,如果没有世的流淌,就是没有时间的流淌,你这个空间的方位有没有依托呢?没有依托。怎么没有依托了?怎么会说没有时间的流淌,空间的方位就没有依托呢?为什么呢?大家常会说,说哎呀,这会儿你在哪儿?有这个话吧,比如我问他说,这会儿你在哪儿呢?打电话过来说,这会儿你在哪儿?这会儿是什么呢?是不是时间呀。你在哪儿,哪儿是什么?空间。你看,随便的一句寻常话就表达了说,如果没有世,就时间的迁流,这个空间就没办法表达了。这会儿,一定要从时间作为底盘,才能衬托你在哪儿,空间在哪里出现的,这就叫做。如果说没有界,世也没办法表达,就是没有空间,你的时间也没办法出现,为什么呢?你看我们说,问大家,你们是北京人吗?有是老北京的吧?那我问说,你们在北京生活了多少年?没有北京空间,怎么体现你生活了多少年,你在哪儿生活了多少年,是不是?所以没有这个界,世也显现不出来,这就叫做世界相涉。你看这个这么大的一个错觉,我们每天都享乐在其中,根本就不想它是真的假的。

所以身中贸迁是什么呢?这里讲到你看,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身中贸迁是,本来是外在的世界,刚才讲的是外在的世界,是吧,可是不知道何时何故,就转成我们身的感觉了,身中的感觉了,似乎我在这个时间在这儿,我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永远都,我们,我,你,都出不了这个我在这儿,我生活了这么多年。大家悟一下,这个要把你的悟性跟上,你不要打妄想,打妄想就本来在交织,你在上面又交织了。什么叫做转成身的感觉呢?你比如说我们转左为右,转前为后,是吧。这个世,就是这个空间的状态,它是迁流不停的,不断在转,那么转上面怎么迁流不停呢?我们转现在就成了过去了。咱们这会儿是不是现在?等我们待会儿十一点下课的时候就成了过去了,这会儿就成了十一点的过去了。那么十一点现在是不是未来?等我们到十一点下课的时候就成了现在了。这就叫做贸迁,身中贸迁,世界相涉。以世涉界的话就是界中摄世,界是,这一讲估计又会悬了,什么叫做界中摄世呢?就是空间中摄受时间,摄是摄影的摄,我把你摄进来,你看你拍照片的时候不是说把你摄嘛,摄,拍摄,拍录像的时候说摄影摄像,就是摄的意思。古人,中国人刚开始以为,看到西洋人把这个照相机带过来的时候,说不敢去拍,为什么,说把你的魂魄给摄走了。

老北京一开始是不敢照照片的,为什么,他觉得那个东西能把他的魂魄给摄走,就是摄。摄什么意思?就是我是本位,把你抓到我这儿来;你是本位,把我抓到你那里去。所以说界中摄世的时候,就是空间中摄时间。你比如说我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多少年,新中国在哪里呀?就在中华大地九州方圆嘛,成立了多少年就是空间中摄了时间了。那么以界涉世就是时间中摄了空间了。时间中摄了空间怎么表达呢?四大文明古国,你们学地理都学过吧,什么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还有古代埃及,有希腊吗?有希腊中国就没了,没有希腊好像。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古就是时间,国就是空间,这就是世中摄界。

所以大家想想我们的每一天的感情表达、知识传播能离得开时空交错吗?你连一句都离不开。你不信试试,你做个试验,你连一句都离不开。你今天要来居士林,你来听法我来讲法,来居士林,待会儿我们结束了又各回各的地儿,你们北京人叫地儿。为什么这里要讲这个呢?就是为下面的经文要打基础了。首先告诉大家,世和界原来不断地在交错,原始交错就是这么交错来的。那么在这里原始交错这么交错来的,后来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怎么把它弄得就成了一个下意识的东西了,怎么弄的呢?这里出现了一个词,下面你看: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就是这段话,就开始把它细化。因为你看给大家这么一讲好像觉得说,原来还世和界,就时空真的就是这么回事。那你问题是你现在在时空中出不来呀。怎么出不来呢?可不是光这六个绳子把你绑定的,这六个绳子中间又有一根一根的这种微细绳子,把你绑得死死的。怎么个死的呢?就叫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一转十十转百,摆得你任其摆布出不来了。所以这里这段话也比较难理解,大家看一下。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就是说,虽然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界是指的空间来讲,只说的是空间,虽然有这个十方之说,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但是有定位可以明示的,定位可明就是,可以明确定位的四个核心方位是什么呢?只有东西南北,核心方位。世间祇目东西南北,这个目就是可以是说只说吧,只说的意思,只称的意思,东西南北。为什么这么说呢?上下无位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如果说上下的话,即这个,我们不是说有了四方就会有上下么,对吧,那么这个上下是依什么来的呢?还是依四方来的呀,定了东西南北我们才知道,东西南北的上是上,东西南北的下是下,所以说,这里讲到的上下无位就说明,离开东西南北没有上下位可言,就不必再说上下了。

那么中无定方,就是说如果说东西南北还有中间的话,那么中间只不过是东西南北的交接处、会际处,对吧,那么其实也是由东西南北而有的,也不必说了,只说东西南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四数必明,就是指的其他的都不用说,包括这个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这四个方位都不用说了,只有东西南北就够了,所以叫做四数必明。这每一句话都要这么理解到位,要不然你待会儿算不过来了,待会儿算数不好的就算不了了。什么叫做与世相涉呢?就是这四个方位和三个世间,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世间,相涉相入,刚才不是给大家讲的相涉相入嘛,这样的话,总括始终,下面这个三四四三不说了,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待会儿再讲。这里讲的总括始终就是,你出不了东西南北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就是这个相涉总括始终的。所以在这里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些微细相呢?

大家来看,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三四四三就是指的三世乘以四方,是十二吧,四方乘以三世还是十二,所以说宛转十二,一共是十二种可能性。因为过去世有东西南北,现在世也有东西南北,未来世也有东西南北,这都是我们当下一念六根的感受。这个妄想怎么来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东西南北,都是六根直接辐射出来的,你们不要忘了它的根源啊,不要算的这么。那么这里就来讲,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怎么算的呢?流变三叠算的时候还不能除去上下和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一共是过去现在未来世三世,三世里边,下面是上下、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北南西东,一共是十方,对吧,三世跟十方相互交涉,就会有十个过去世、十个现在、十个未来,为什么,因为有十方嘛,每一方里面都会有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这是叫做一叠。那么十个过去现在未来里边,又会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知道吧,十个过去十个现在十个未来,就等于说三十个时间里边又各有十个方向,各有十个空间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成了一百个过去、一百个现在、一百个未来了,这不是十十得百嘛,这就叫做二叠。

那么一百个过去现在未来就等于说有三百个时间了,三百个时间里边又各自有十个方向,那么三百乘以十就成了三千了,是不是,就叫做三叠,就有了一千个过去、一千个现在、一千个未来。当然这个过去现在未来还包括空间,总归时空交错有了一千个状态,一千个状态由过去现在未来就等于说有了三千个。问题是三千个怎么算十二呢?因为待会儿我们要用到这里面只能算一千二,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虽然有三千个时空,但是这个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中,我们只取东西南北就够了,其它的六个是虚的,这四个是实的,所以这里只取六个,就是四数必明,还没离开那句话,四数必明

那么由于这四个实的乘以三千,刚才算出来的三千,三四是多少呀?十二,只有一千二就够了。锁定这一千二,先把这个数字成立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后面有一句话,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这句话特别难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你算的数字,这个算数你们会做了吧?会做了吧?没有算错啊,东西南北乘以三千就成了一千二百,那么就说明,这一千二百的内容它是个概述,概括了什么东西?所有的我们刹那刹那的时空错觉。这个时空错觉有眼睛感觉有一千二,有耳朵感受有一千二,有鼻子闻有一千二,有舌尝有一千二,有身触有一千二,有意分别有一千二,每一根都具足了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你看,我们眼睛看的时候是不是看东西南北呢?是不是看过去现在未来呢?耳朵听的时候是不是听东西南北?是不是听刚才现在将来呢?每一个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这个功德可不是咱们通常狭义上说你修行功德无量,是什么呢,功能德用,它本来具足的这个用处,它的作用,它起的能动性。这个不敢混淆了,所以说整个这个十方三世给六根所缘,就被眼耳鼻舌身意所缘的时候,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个,所以叫做总括始终,六根的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大家想一想,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受用,就是六根的业用。这六根也是说明本来是各各具足一千二百个功能的,每一根都周遍时空的。大家不要忘了,这千二百代表时空的错觉,时空错觉就是一旦被我们割裂,好像我们现在只看到现在,就看不到过去未来了,这就受用有亏了。如果受用有满,就是每一个根都有一千二百个功能德用的,但是有的根是圆满的受用,有的根不能够周遍,所以六根中就是有优有劣,优劣就出现了。

下面这一段经文就是讲的这六根哪个是优哪个是劣。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小朋友们一样,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大家想到了没有,为什么呀?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呀?想抓住一个根,利用这个根入这个如来藏真如性,所以我们现在就分析这些根是怎么来的,提供给你每一个根的状态优劣,待会儿就让你一定要逮住一个根,学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了。好,上半场就讲到这里,下半场再说这个每一根的功能作用。大家休息十分钟,那么到十点十分的时候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那么我们趁热打铁,今天正好讲到这个根。你看《楞严经》的这种恢宏微细,一会儿从大的这个世界成因上面流转,一会儿又从微细的六根门头给你阐述,就是不断地让我们彻底掌握这个事事无碍的六根门头。所以这里在上一讲,我们是二十八讲的下半场了,上一讲的时候我们讲到说六根,先布置了一下六根跟世界的相交错,六根的功德。那么下面我们就要定一下这个,等落实到凡夫的一个水平,就是我们怎么样来利用六根的。把它用到什么地步呢?它是有胜有劣的。其实根本上来讲每一个根,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是圆满周遍的,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有胜有劣,所以下面就是要在这里审定一下六根的优劣功能,所以大家往下看经文: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这就是佛又叫着阿难的名字,开始要克定六根的功德优劣了。大家记住功德不是积功累德修行,而是他的这个德能功用,就是六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好,我们来看: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这一句话讲的是,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就眼根而论,就我们的眼来讲,大家看看,我们的眼看前看得见看不见?看后看得见看不见?看不见。左右能看多少?一半。不是,这个不是这里的三分之二,这里讲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眼睛看身体的前方的时候一目了然,看后方的时候完全不知,那么这前方的景象完全清楚,后方的景象完全不自见,那么加上左右两边旁观的,左右两边只能两个加起,就是左右两边加起来算,前面全部看见的能等于,因为左右两边你不是说都能看得见,左右两边能看见左的前半看不见后半,右的前半看不见后半,所以说左右两边加起来的前半,等于所有前边的看见,等于是一样的。所以这里讲到的三分之二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眼不是有一千二百功德嘛,刚才三叠流变,锁定东西南北,一共一千二百功德。千二百功德,我们眼的全部功德千二百,只能得到三分之二的功德,就是眼的一千二百功德的三分之二,不是左右旁观的三分之二。所以说,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你看,就是三分是前左右,那么一分完全没有,所以这里讲到的是只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就说明千二百的三分之二是多少呢,是八百,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眼根只有八百的功能德用,它不能够全,周遍不了。这是眼根。下面再看: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耳根就不一样了,耳根的闻性是周遍听,十方的声音都能够一听无遗的,后面的声音也能听得到。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动的时候好像若近若远都能够听得到,静的时候这个闻性就更加的没有边际了。你看,这里讲到动若迩遥,迩就是近的意思,遥就是远的意思,就是这个声音动起来的时候好像有近有远,但是远近都能闻,那么如果说静下来的时候,就整个无边无际,都能够听了。所以说耳根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都能听得到,任何地方都听得到。那大家想想这个,我们耳根听闻的时候,你们会一下,这个耳根听闻的就是有声音动的时候,好像是循业发现这个妄情了,就是由远处也罢近处也罢,有动有静就好像出来声音了。那么在静的时候,你仔细体悟一下,在静的时候虽然是我们用的妄根,但是它没有离开真性。大家想想静的时候,是不是这个听闻的作用可以整个周遍法界呢?你仔细想想,如果真正到静的状态的时候,好像是月亮上的一个动作你似乎能听得到,就是这个闻念可以直通月球,直通宇宙。所以这里就讲到说,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都有,耳根的德能作用都能显现。这是耳根。那么再往下看: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这又讲到第三个根的鼻根了。鼻根的这个嗅闻性,就是嗅性,闻的这个,就是我们闻味道的这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闻啊。这个嗅性它是出和入的时候都有,这个嗅的功能都在显现,但是唯有一个地方不能显现,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有出有入出入的那个中间的那一刹那、交接之际,好像停顿了,歇一下呼一下,对吧,吸一下出一下,但是中间的那个时候,少瞬那个突然间停顿了。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仔细地详验这个鼻根的话,它好像也是三分缺一,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因为什么?吸的是三分之一,出的是三分之一,但是中间交接的那个时候是三分之一,它用不起来,所以鼻根也只有八百功德。下面再往下: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这是讲到说舌根了,舌头。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的舌根它具有两种功能,他没有取另外一种功能,而是取的舌根可以宣说法音的这个功能。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舌根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取这个尝味,舌尝味,是吧,但是尝味的这个功能呢,它是比较劣而不是优的,就是不是优秀的,而是比较陋劣的,为什么呢?因为尝味道的这个它有局限性,就是一定要把东西拿到口里的时候才能显现作用。可是如果体现舌根可以说话、宣说法音的这个的话,随时随地可以周遍地显现作用。就是有舌根的时候,你看,尽诸世间出世间智,所有的世间法乃至出世间法,所有的世间智慧乃至出世间智慧,俗谛智慧真谛智慧都可以用舌根来显现,表义宣扬,用它来表达,用它来宣说,用它来告知,等等这些,反正所说的至理。那就说明舌根也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眼耳鼻舌了,讲到舌了。再第五个。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这个大家看了这段经文能独自理解吗?能不能啊?这八百功德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怎么算出来的?你这个身根呀,就是身体不是触觉嘛,触外面的这个触尘嘛,觉外面的触尘,身根。那么触尘里边它只有什么呢?我们想的触尘就是领纳外面的境界的时候,一种是舒服的,一种是不舒服的,对不对?我们每时每刻用身体接触外面的尘境,一种肯定是,有的是顺境,我就觉得很,这就属于感受很舒服;有的是违境逆境,就感觉很不舒服。比如说这个温度适中呀,手按在席梦思床垫上,躺下来特别舒服;那突然间到了地狱里边,让你睡在那个铁钉床上,那就感觉不舒服了。那么一个是顺一个是逆,顺和逆两个板块。但是不要忘了,身体觉知外尘是合中知而不是离中知,就是一定要触摸到了才有感觉,离开的时候、没有触摸的时候没有感觉。那么这里是怎么算的呢?离开的时候没有感觉算作一份,触摸的时候,顺境算作一份,逆境算作一份,所以说合的时候顺境逆境都能知道,离开的时候不管顺境逆境都不知道。那么这个统共三份里边只有两份具足,一份不具足,所以这个三分之二八百功德就是这么算出来的。这个能理解吧?能理解了以后。

最后一个根就是意根了。意根他这里用了一句什么词呢?大家看,如意默容。默容是什么呢?就是能默然涵容。你看大家听过有一种人会说他什么,说这个人心里有数,说这个人嘴上不说,心里有数。心在哪里?你心里算计拿什么算计呢?就是我们的意根。虽然他嘴表达出来可能有缺憾,可是口不言而心自知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意识。意识是什么呢?这个意识呢,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凡与圣,无不包容。你看,这个意识周遍到什么程度了,十方三世世出世间法里边的凡夫法界、圣人法界都在这个意识里边包容着,而且能够尽其边涯,所以这里讲到的,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意根的功德也是足足份量一千二百。

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具足功德,但是有的具足千二百功德,有的只具八百功德。这就说明有的圆满,有的不圆满,有的周遍,有的不周遍。为什么把这里给罗列出来了?因为这里阿难,他让阿难不是要入嘛,再回到他要入这个真如性的时候,他得依根而入,因为六根门头就是贼所在,他要捉贼,就得把这六贼捉住,那么这时候就要挑一个容易捉的、好把他捉的、容易发现的、好收拾的贼来捉,不是说所有的贼同时,要擒这个贼王。这里贼王呢,就是一一给阿难罗列出来让他自己选,你找一个根,一门深入。大家要记住啊,我们现在讲这个经文讲到了就是,这六根罗列出来其实是让阿难一门深入,让阿难选择了。所以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大家一起来贯读。从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开始,一直读到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大家一起来。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好,就到这里。这里开始就讲到说教阿难悟圆入一了,为了悟这个圆满的妙真如性,从一门入了。因为什么?你看后面讲到了,十方的如来十八界都可以入,可是我们现在不行,所以他针对阿难,也包括我们现在人的根器,来讲挑一根而悟入。可是下面,等我们这一学期不知道能不能讲到,讲到下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就说每一个圣人他都讲到过去是怎么怎么入的,那么这些怎么怎么入的,全部都离不开这一千二百功德,这六根门头,这时空交错。就是挑一个门,就是挑起来一个疑情、一个微细动作以后长驱直入,人家就悟了,一悟全部悟了。就等于你千二百功德,他一个功德进去了以后,千二百功德全部给打通了。所以这里佛就说,说阿难你现在如果想逆这个生死欲流而上,这里讲的,返穷生死欲流的根源至不生不灭的境地,至不生灭,那么当验此等六受用根。大家也要,不要把这个经义学死。盯紧经文的时候呢,看自己的心力能不能跟进得上,现前自己的六根门头。为什么说生死欲流呢?就是指的我们说的变易生死和分段生死,那我们现在还在分段生死中,也没离开变易生死。那么返穷流根就是追断这个生灭的根源,以契这个不生灭的真如性,还是老样子、老义理。

但是这里讲到的说,当验此等六受用根,你就要观察勘验这六受用根。为什么说叫做六受用根呢?因为六根以这个受用称呼,能受用外面的六尘六欲,所以叫做六受用根,自作自受,就自己受。谁合谁离,就是这六个根里面,眼耳鼻舌身意里面,谁是合中知,谁是离中知。大家听懂了没有?什么叫做合中知?谁叫做合中知?鼻根是离中知还是合中知,我问大家。你们这也是,悲欢离合都曾有过,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到底是离还是合呀?鼻呀,鼻是合,因为味道一定要入到鼻根才能有味,才能闻。舌根呢?对,这就更容易了解了,舌头一定要、尝味是要东西放到舌头上。那么身根呢?也是合。鼻舌身是合中知,所以难修。为什么这里说,你当观察勘验此六受用根谁合谁离呢?合中知难修,为什么?你执著的就是好像腾出身子反观一样,因为你念念要跟它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投入进去了,就很难有一个,我们怎么讲呢,相似而喻,很难有一个缓冲的这种反观的能力了。因为你看嘛,鼻子闻味道的时候你已经闻到进去了,大家发现,就比如说我们打妄想一样,把妄想观清楚了,好像你的这个灵性的定力也罢,灵动的这个观照也罢,就等于说抽身出来了一样。那么一旦你投入到妄想中,投入到烦恼中的时候,你很难抽呀,投入的时候是很难抽的,所以说合知的时候比较难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只取它的离中知,容易入了。离中知是什么呢?眼根、耳根和意根。我告诉诸位,后面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锁定的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锁定的是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所以这里边的奥妙微妙无穷又极其简单,如果大家把这个圆通章讲完了以后,那就如照你们学会,就以这个都摄六根的状态去闻,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是一样的,二十四和二十五圆通是一样的,这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这是讲到的说,眼耳意是离中知,容易入,所以说谁合谁离。那么再谁合谁离进一层说,谁深谁浅,就是让你验知到这个知根中,离知,就是离中知的这个眼耳意这三根中,已经,谁合谁离已经把鼻舌身给淘汰了,淘汰了以后,那么在这个眼耳意三根中再进行淘汰什么呢?谁是显浅易明的,谁比较容易明了,谁为深隐难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了没有,眼耳意三根里边,眼根跟耳根是浅显易明的,是不是,容易掌握,容易自己能够反观;但是意根太深了太隐了,就不方便用,意根。所以这里又淘汰了,把意根又淘汰了。再往后讲,

谁为圆通,谁不圆满,大家发现了没有,你看嘛,眼,就剩下眼根耳根了。那么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个浅显的根里边,谁的功具足圆通,就是千二百功德?谁还不够圆满,只有八百功德?那么说来说去,就剩耳根了,但是佛没有讲出来,就让阿难你自己悟。我只告诉你,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就是说你在此一一自己检验,就知道取舍了。知道取舍了,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六根的离中知、又比较浅显、又比较圆通的一个根里边,你能够依着它去修习的话,那么就可以逆。记住逆是什么呢?逆流而上。逆流而上,就可以逆我们无始以来,大家知道这叫流变三叠,是顺着烦恼妄想流下来的,越来越多,那么当我们去逆的时候,就可以去逆这个生死相织的妄执,就是这些流变三叠的时空交错的妄想,就可以这里讲到的说,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我们的业力,我们的妄想流淌,不是就在时空中嘛。

所以呢,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他就给他敲了个警钟。为什么敲了个警钟呢?说你挑根的时候你可要注意了,如果你挑的是圆通的,圆通的根就是说功德圆满的嘛,具足了一千二百个功德,周遍的,那么跟不圆的,功德有缺的,你以为为什么呢?就耳根跟眼根来讲,耳根是周遍都能闻,那么眼根的话,后面看不见,后面看不见本来已经是在妄想中打折扣了,那么这两个你去挑一个去修的话,快慢程度可不一样,这里佛用了一句什么呢?日劫相倍,圆满的根用起来一天用的功,可能不圆满的根用起来一劫都达不到。大家要仔细地看,所以说这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就是你得要认得路头,找着一个对的根呀。这确实跟找对象一样你看,如果你一旦认错了,你就鸡飞狗跳,一辈子就完了,很慢;如果你认对的话,那么就举案齐眉。所以说这里讲到的日劫相倍。下面你看,再我们往下接着讲,大家锁定经文。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就是说我现在已经完备地把这个六根之中湛然圆明的这个自性,本具的这个功德数量已经给你陈列出来了。前面不是一个一个说了嘛,都告诉你了,你自己也选,随你自己去详细地选择一个可以一门深入的圆通之根。就是等你选好了以后,我给你进一步地显发说明,让你在这个菩提的路上得以增进。这一段话就更推进了让阿难一定要选这个耳根了,因为什么?这里已经讲到,耳根才是真正的圆通根,既是离中知,容易修,又是浅,容易发现,第三个,又是周遍圆通的,功德都具足,所以他言外之意就是让你选耳根,但是他还是不说明,让阿难自己去悟,你自己去悟,说随汝详择,你自己随你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但是呢,待悟圆之后一门深入,可以解脱一切缠缚。所以说这里讲到说令汝增进,就是我可以让你在菩提路上进一步地增进,我给你进一步地详细,但是选择这个法门要你来选择。

我们大家有时候也讲到说,深入此一门,一门深入此,这才是真正的深入一门。你看这个深入一门多难啊。我们平常用功呀,大家为什么说提倡,我又讲到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是悟修两门。如果你的信愿具足了,是保证往生已经决定了,那么再以其它的功夫,这确实可以把这当作功夫用起来。当然不能单纯地把一句佛号用作功夫,没有信愿是不行的。如果具足了信愿,以信愿作为无上的功夫,因为信愿可以代表这里的周遍。大家发现了没有,信愿就有这里的周遍功德。周遍,为什么?就是坦了嘛,荡了嘛。你想我们为什么每天害怕堕地狱,小心入三途呢?不坦荡呀。

一旦信愿具足、必定往生的时候,心就坦荡了,就等于说我们心念的这个周遍性就发挥出来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说你锁定一个法门,就等于说我们无量的根。这是六根而已呀,其实人的念头一个念头就可以代表一个根,就可以说是一根,那么念念锁定阿弥陀佛就是把每一个根都锁定了,反闻反观反修,一门深入,在这样的情况下,跟这里是一模一样。所以以前的问说,祖师们不是答说净土跟禅根本就不是两个,你还问我怎么会通的,如果是两个了才要会,本来就是一个,有什么会不会的呢?这些话再再地说,可是说一遍你可能有一遍的悟境。初开始说的时候还没有学到这儿,中间学着学着觉得有点感觉了再说一遍,讲到这里再说一遍,越来越开,越来越阔。你不要以为说,怎么宏海法师也老得不行了吗这记忆力,重复三番五次地说。我告诉诸位,有些话必须时时刻刻说。你看为什么佛不断地要说汝今谛听汝今谛听呢?就往上来拽。

所以我们这里讲到的说,下面你看,佛就说了,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大家想印光法师那个时候在讲到说,为什么说劝人修行抉择净土法门呢?他说教理行果无一不是无上妙法,就是说教理行果,你学教也罢,你起行也罢,你修因证果等等这些,他说都是修法,都是在修。往昔的人,说在昔之时,就是在古时高人林立、根器好的时候,随解一法,随修一法,是随便找着一法入进去,四法皆被,就是其他的四法都跟进上来了,就是这个意思。你看这里也讲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就是人家随便从眼耳鼻舌身意,或者色身香味触法,乃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就找着一门随便就入,一入全部入。所以这叫做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就是法门是没有高下的,都一样,没有优没有劣。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但汝下劣。大家每个人都要自省这句话,但汝下劣,但咱们都是下劣之根。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就是不能够在诸法中得到这个圆融自在的智慧,每一法上都能得圆融,我们圆不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所以我才宣扬这种六根的功德,然后在你这六根中详加地拣择,然后挑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就是说,但是反过来你也不要以为说,入一个进去其他的就耽搁了。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告诉诸位,只要你能从一门入到这个没有妄想分别之地,就是入到这个真如来,那么六知根,这六种根同时全部清净。这就是也是跟我们说的,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见一佛就见十方三世诸佛,为什么往生一净土就往生一切诸佛净土,都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是宏观微观。但是宏观微观,哪一观能离得开我们六根门头呢?所以在这一段话上大家也多去参悟参悟,用功起来。好,我们还需要再往下读一段,从阿难白佛言,到则汝了知六根受用亦复如是。这段来我们读完,一起来。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好,就到这里。这段话其实,因为我们时间还有,今天就再讲一段,其实这是又进入到另外一个章节了,就是说给他怎么去开示解脱这个缠缚,入这个圆通了。因为前面已经给他说到顶了,就是说你好好选一个。选一个以后,这里阿难就听完了嘛,他听佛讲完了他又有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紧扣着前面佛讲完的这段话而来的。你看这里进入到,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这话里面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前面不是讲到了说,你看佛说,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是吧,这一句话,讲了这句话,现在阿难就问说云何逆流呢?你既然说,云何逆流呢?前面佛也讲到了说,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那么阿难马上就跟进了说,云何深入一门呢?

你看,下面这句话大家对上了吗?那么前面就说入一无妄,最后一句了,入一无妄就是说你入了一门,入到这个不分别妄想的境地的话,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阿难这就问,云何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你看他三个次第,一个是云何,怎么样逆这个流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云何深入一门,怎么深入一门,向谁深入,从哪儿深入呢?第三个,云何能,就是说哪怕一根进入了,进了一根了,怎么能让六根一时清净呢?这是三个疑问,三番次第。大家把自己的疑问也跟进在这个上面来讲。这里佛就告诉了,说阿难呀,你看,佛告阿难,说你现在已经得到这个须陀洹果了。

须陀洹大家都知道了,叫做预流,预入圣流,是小乘人的初果,四果里面的第一个果位。那么这个时候呢,已经灭去了三界的众生世间了,就等于说在见道位,到这个时候见道位能断除的烦恼,就是已经把这个见惑,见解上的迷惑,见道时所断的惑已经给断掉了,见解上的,惑就是迷惑的惑,断的是见惑。这个见惑一共有八十八使,在见道的上面顿断,所以在这个层面就已经得须陀洹果了,就等于说证阿罗汉、出三界分段生死已经指日可待。

那么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就是说已经断到这个见惑了,但是然犹未知,但是你还不知道,六根中集积生长的这些无始来的虚妄习气。为什么这里就要锁定六根呢?因为见惑也是六根显现的见解上的烦恼,那么这里就是六根中集积的无始的虚妄习气呢,深细地观察,你深细地观察这些无始的习气,还要在修道的时候才能够断。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修断,就是断了修惑,修道的时候断的惑,把修惑又叫思惑,思想上的思,思惑断干净了,就证阿罗汉了。可是这里还讲的说,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这些就等于说,开始进入大乘的法执了。因为断见惑和思惑都属于我执的范畴,这里开始要断的法执就是根本无明,外边的尘沙惑和无明惑。这就等于说,了了分段生死出了三界以后,还有尘沙惑和无明惑要断,才能成佛。所以这里讲到,何况此中生住异灭

大家想想这个生住异灭,就我们心而言,凡夫只能知道心的生住异灭的什么相呢?你观察自己的心,凡夫只能够观照到生住异灭四种状态中的什么相?什么相?灭相。凡夫只能知道心的灭相,为什么?你看我们总是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后悔了,这个事情过了以后突然间要忏悔后悔了,过程中他觉照不到,所以说这叫生的灭相。这个二乘只能够观照到这个心的异相,心的异相,刹那刹那这个生住异灭,异嘛,变异嘛,二乘能够观照到。菩萨才能观照到生住异灭心的住相,为什么?菩萨叫做什么?他观照到心无住,他观照到心不住,住在不住上了,所以叫观照到这个心的住相,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

只有佛才能观照到心的生相,无生之法,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我们因地心为果地觉是不是直通?就是你的生相,生住异灭就是心的相,还在那儿迁流变化。所以我们虽然了了分段生死,不去投胎轮回了,可是界外呢?你还有心的生住异灭,还在动啊,微细的还在呢。所以这里讲到阿难就是说,你更不要讲到说这个菩提修证中,这种生住异灭的四相分剂头数无量无边,就是你根本顾及不到,想都想不来,虽然你已经证了须陀洹果了。这是首先给他弄了一个对答,因为阿难不是问了说,怎么才能逆流、深入一门、一时清净呢?佛就首先给他说,说你现在还差得远。下面再给他讲的就是说,我现在再给你讲讲开示吧。

今汝且观,就是给阿难告诉说,你为什么现在有这个妄想,你还在一和六的层面打转。因为阿难不是问了说,怎么会因为一门深入就六根一时清净呢?所以佛就这个点给他回答,你看他就说,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你观察你现前的六根是一体呢还是六体?大家也观一观你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个呢还是六个呢?是六个吗?还是一个呢?这都是跟阿难似的底气不足了,这确实很难观。大家不要以为说,六根好像这么一说,眼耳鼻舌身意,流淌出来就好像很好观,六根不是那么好观察的。所以你看就问阿难,到底是一体还是六体。他对阿难说,如果是一体的,如果你说这六根是一体的,它是互通的话,耳为什么不能见呢?你看,为什么耳朵不能见,眼不能听,而且头又不是足,足又不是头?头就为什么这里叫做,这是说头奚不履,为什么呢?就是为什么头不能走路呢?为什么脚不能言语呢?咱们不是说这嘴安在头上才能说话嘛,对吧。

所以他就说,既然是一体的话,如果你认为一体的话,那么耳朵就能够见,因为它是一体的,眼睛可以看,头可以走路,脚可以说话呀,那你现在不能这样的话,那就说明不是一体的,你认为六根是一体是不对的。大家这里领悟一下佛的意思,你别看这么简单,它很绕的。怎么个绕法?你看,这里佛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一体的话,那么耳就可以作眼,眼就可以作耳朵用,是不是?所以说就问为什么,何以耳视眼不闻,就是说耳不能看,眼不能闻,这是反问了。这里讲到的说,如果说眼耳是互通的,假如你不是一体的嘛,那就头和足就更可以通了,为什么?眼跟耳还是两个根,这头和足是身根里面的一个,就是一个身根里面具足的两个地方,那就更可以说头可以是足,足可以是头,因为两个根你都可以认为是通的话,何况一个身,那就更通了。这是有次第性的。但是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根都不能通呀,头不可以当脚,脚不可以当头,何况六根各异呢?所以你现在说六根是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是给他就判定了说,六根一体是不对的。

那么再反过来说,又开始逼迫阿难了,你看说,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你看说,如果说六根各有体决定成六的话,那么我在大会中向大家说法门了,说这个微妙的楞严法门,那你的六根中究竟是哪一根来领受我所说的法呢?大家用哪一根来领受呀?既然,你看阿难也跟你们一样说,我用耳闻。那我就抢佛先一步问大家吧,既然你用耳根来闻的话,我刚才问你的时候你怎么用嘴说耳呢?怎么用嘴呢?何关嘴的事呢?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所以你看佛说,你说自己的耳能闻,又关你的口什么事呢?何关身口呀?你现在又用口来问,又用口来答,又用身体起来礼拜等等,既能够互相彼此通,那么认为六根各有自体是不对的。所以说,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就是你现在身体现在是不对的,所以你应该知道,既不是一体,就是毕竟成六是不对的。那么既不是一体,又不是六体,怎么说你都说不对,所以你现在应当知道

终不汝根元一元六。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意思?大家解一下。就是说你应当知道此根呀,就是这个六根你没有解开结的时候,就是你只要这个结,这个结不是我们现在已经把它结住了嘛,现在我们不是要解结嘛,那么尝试一下你比如说,这个结还没有结起来的时候。假如这个结没有结起来的时候,那这里就讲到的说,阿难当知,既非一体又非六体,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就是说,这个由无始以来的迷真起妄而颠倒成惑的,依惑造业才沉沦苦海里边,所以叫颠倒沦替嘛。那么在这个结还没有结起来的时候,它能不能用数量来定呢?就是那个一真法界,连一真两个字都是假名安立强名说的,这个一真法界,活脱脱灵动动的遍法界的这个真如性的时候,你能用数字来划吗?用数字说它是一,有一必然有六,因为一是对六才有一,六是从一数到六的,你说它是六,那么必然有一,为什么,没有一,又一又一,六个一才叫六呀。所以说你现在用六用一都不对,圆满湛然的真性中就没有一个一六义生。你看,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没有的。

所以你现在只是一个须陀洹人,须陀洹人是什么水平呢?就是你虽然已经得六销,虽得六销是什么意思?就是这六根不会入到六尘中了,眼耳鼻舌身意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已经消除了现行了,不会说投入到它其中了,但是这六根的这个根结的全体还没有消亡。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六根的定见,六根分别定见没有了,但是六根是一是异,你看说明他还有六根存在,六根的这个根本本能的这个认知还在。他认为六根我不去攀染六尘了,这个时候大家说六根有没有呀?有没有?没有了吗?还有呀!他只不过说不攀染六尘了,但是六的那个概念还在。就等于说贵族一样,他已经没有,不花这个钱了,不乱花钱了,花不起了,没了,但是他自以为是贵族那个样儿他还老端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看。

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就是你虽然六个分别去奔逸的那个没了,但是你现在定六之见还没有去掉,犹未亡一,有一就有六,有六才有一呀。所以说你现在的水平就是这个水平,你不能用一和六,你现在打不通六,就不能说一,既然说了一了,你就必然有六,你现在六和一圆通不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深信这个一门深入六根同净之法。你看就是他信不了,说怎么会一门深入六根就都净了呢?他信不了。所以这里佛又给他打了一个比方,来说这个六受用根跟太虚空合群器的比方。什么意思呢?大家来看: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比方很到位,大家看了吧,就是好比在太虚空中,整个虚空里面我们放了好多各种形状的器皿,那么这个器皿里面就会把这个空不是,你是方的,放了一个方的盒子,它就有一段方的空,你放了个圆形的球,它就有一段圆的空,你放了个长方体,它就有长的空,你放了个立起来的一个长方,就是短了,这个空又窄了。就是各种器皿各种形状这种差异,太虚空被这个器皿给一个一个割开的时候,好像这个空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方的圆的短的长的斜的歪的,是六种,对吧,那好像就有六种形状的空,是不是?那么如果把这些器皿除去以后,这个空有六个吗?是六个空吗?那我们下意识会说,它是一个空。那我问你们,一个空对不对?这次没有上当。确实这个微细上非常难辨,因为你下意识觉得说,六个空把它打通了,一定就只有一个空嘛,等同一味嘛。

有一就有六,有六就有一,空是不能用一和六比喻的。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虚空,你说它是一个呢还是多个呢?不能用一个,它就是这么个,哪有一个六个呀。所以我们的六根本来也是真如的如来藏的这个性,这个精,精明妙心,它不能用一个和六个来表达。你说是一个,难道这个心只有一个吗?它可以分身散影到处去无边无际地去用呀。你说是六个,那就惨了,怎么可能是六个,互根互用的。所以他这里由此就讲到说,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一般我们就说,说空为一,这就对了,这还错,不能说空是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就是整个当下的这个真实的虚空,哪里根据你的器皿在上面的变化,就说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相同不同都是多余的,何况你更加假名地去形容它是一个还是不是一个。一个和不是一个这都是一种语言概念,大家一定要脱离这个语言概念的束缚。

我们这说一个说六个,六个一个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仔细认一下,六是个什么东西呀?难道真的就是我们说的一二三四五六,是这么个意思吗?那为什么我们猜拳的时候说六六大顺,六就成了一个顺畅吉利的意思了呢?就不是六了。六有时候是一个弯勾下面画一个圈,有时候一点画一横又两点,那到底什么是六呀?谁知道什么是六呀,真的谁知道什么是六呀。什么是六?六就没有意思,但是我们一定假名,有了概念共同约定俗成,就好像是六了。你在这个上面,给六上面判别本来面目的这个真如藏性,那怎么能呢?所以你就应当知道,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就是这是一个呢还是六个呢?不要再一切戏论了。因为阿难不是问说,怎么一门深入就六根都能净呢?告诉你,就一门深入六根就净了,因为它既是一又是六,既不是一又不是六,反正一净全净,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应当明白,你看,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你应当知道,这六个受用的根也是这个样子的,也是这样子的。

那么下面呢,这就等于说这一段板块又开了一个头,下面的内容要从什么开始呢?就开始由根结尘了。就讲这个六根,既然阿难我要告诉你一根深入,一门深入,我再进一步地告诉你,前面讲到了说,这六根是怎么跟世界交错,具足了功德,有了认识。现在下面的内容就是进一步微细说,眼是怎么见色的,眼见色是怎么形成的,耳闻声是怎么个闻声的,耳闻声是怎么形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特别是色声香味触法,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给大家出个题。你想想声音是怎么回事?我现在正在说声音,而且大家听我的声音的时候就在不断地听。我现在正在说声音,我在说声音,大家听我说。听到我的话了吗?听到我的话了吗?不断地在说,听到我的话了吗?你们就听到了说,不断地在说听到我的话吗,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可是如果我们把声音反观推还到原始状态的时候,声音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声音是一种什么状态?你仔细悟,声音的状态只有动和静。没有声音,声音就是动静,不断的动静。你看,不说了,又说了,你明白了吗,明白什么了,你们就跟着在动起来了。

刚才小李的一个声音,说共修楞严法会,大家就马上雀跃就动起来,六根都跟着动起来了。可是反观这个声音,它只是一个动静而已。我们平常说一句话,说整个动静儿。你发现了没有,声音唯一的状态,它的本能原始状态就是动和静。除了动静声音还有什么呀?你仔细观我们每天都在说的声音,听的声音。我们不断地现在我在说声音,你在听声音。怪得很啊,就这个动静一旦相互扭巴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说耳在听声。就怎么把它成长成这么个状态的?就好像抽油烟机一样,买回来的时候非常干净,清清爽爽的一个东西,不断地抽不断地吸,最后发现,彻底被这些灰尘、这些虚挂的东西给缠绕住了,甚至滋生出来一个很脏很怪的现象,就是这个脏东西把它裹住的时候,我们就只看到脏的东西,而且是有形有状的东西,好像抽油烟机这个本质的东西没了,就看到这个尘埃不断地凝固,成了一个有体形有体相的。

大家想想,万一我们的耳朵也是这么来的呢?这个耳朵呀,就这个色身的肉耳,怎么来的呢?这个像葡萄珠子一样的眼睛是怎么出现的呢?既然它是色法,那它为什么又,就这个色法见色法,色法见色法,我见了色法的这个是怎么来的?这都是结。现在就是要我们开始解结了,解结,就用一个结就能解全部的结。那下一次的内容开始,我们就给大家讲六根的结相,这六根是怎么打结结在一起的。这六根结的可有次第可有秩序了,就像一个中国结一样,非常漂亮地挂在那里,大家都定位为中国结的时候,就以为说这个结一定是漂亮的,又叫中国结。好,那么具体的结怎么结的,那么下回再结吧,今天就到此为结了。阿弥陀佛!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