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群三莲池海会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个周三,我们依然还是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那么每周这样的一个闻法进行中,确实也没办法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听闻,能够生起真实的受用现前的一些法喜。那我想我们在某一个时或者处,如果说在流通中我们有新的因缘。因为我们毕竟一方面是现前在讲,还有一方面大家会通过音频流转出去。那么我想只要能够劝起一个人成为一个净土行者,让他对极乐世界的这种宿缘能够犹然启生,开启,生起。开始他信愿念佛生涯的话,想必这也都是我们在闻思讲堂,每周三的时间段来做这件事的发心功德吧。

因为在因缘中可能有的会进有的会出,有的会继续有的会转行,这些都是因缘的事,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只要有这个法音存在,有这个法义流通,那么就说明他一定能在他该起到劝诫的作用的那个时空点,对于净土法门有一个正面,有作用的一个增上弘扬。那我们想也就足矣了。

确实如果说单从我们听这个法来讲,都分门别类的根器不一样。有的人他听的多了,未必受用。因为有时候法久生疲厌也是人本能的一个烦恼。所以反而少吃还多香,也有这样的。那么有时候听的少,或者长时间不听的话,忆念受持又不够了。所以总而言之都是随着我们的这些根性,但愿能够做个增上。至少从这种虔诚心上面来讲,因为诚心是最难的。

当时我记得《印光法师文钞》里边有一个人,那会儿他要求他爸爸身体健康,结果就每天念一百声顶多一千声佛号,后来觉得不灵。印祖就说你这太不够意思了,而且念的过程中你也是“少实胜多虚”。意思是他虽然每天念的也不算多,一千声就以为多。说你这属于虚功德,说你的心发的不够,只要把诚心发出来感应的话,有少少的一些真实功德,就会胜过再多的这个虚伪性的数量“大巧不如拙”。所以后来印祖也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有的人不能够和佛菩萨的感应,并不是说佛法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心不够。

特别是印祖有一篇文章里边我记得给回应的时候呢,今天我也从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特别的震撼,老和尚都快八十岁了还说你只管好好持念(当时讲的应该是观音菩萨的名号)。说如果你真的把诚恳心发出来,念兹在兹。那如果菩萨不感应不显灵的话,他说那日月要倒行,天地要异位。而且还说当老僧也让瞎眼了(就是我瞎说了遭这个瞎眼的果报)。你看人家的那份信心。我们常说到信为主,确实佛法所有的源动力就是信心,我们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其实也在于此。

今天晚上我们从第三十条愿讲起。叫作“辩慧无有限量愿”。因为上一次本来给大家贴出来,但是时间关系最后一条就落下了。我们今天再从头讲起,给大家把愿文贴出来。大家来看这一条。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一次讲的最后一愿,是加持净土的天人菩萨们,能够受经讽诵持说,皆能够得智慧辩才。那么这一愿,其实就是提升菩萨所得的智慧辩才的广度、深度。你看如果有限量,我国里边的这些菩萨的智慧辩才,如果有局限到一个顶的话,那我就不成佛。所以我们有一些大德法师们在讲的时候,说极乐世界是法界的一个高校,特别是对整个法界有情来讲,是寄望于一座最高的学府了。那么我们在成佛的道路上,你学业的成绩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慈悲和智慧。

这里的讲智慧辩才,辩才其实也是慈悲的一种具体的妙用。我们上一次给大家讲过“辩才无碍”。也就是自度度他,智慧偏向于自度,慈悲就是度他。那么只有我们自度的智慧足够了,已经到了不可限量的这种水平没有底,才一定是跟大慈悲的功德,是能够同步的发挥辩才无有限量的妙用。反过来慈悲也是智慧的一种保障的标志。

比如说我们从慈悲的角度尝试着领解一下。如果说我们的慈悲有限量,一般无碍乎两种。一个就是水平有限,另一个就可能是相续有限。水平是否能够完全的以无我的这种大慈悲,来行度生的事业,这几乎就是佛才能做的到了。因为菩萨在成佛之前还有一念佛成众生度,还一定牵扯一个,虽然已经不是凡夫的水平了,但是无名烦恼中显现的这种变易生死的我执,还是有。所以你看菩萨们在因地的时候,他行这种慈悲要么我在前,要么我在后,还都是有我的。法藏比丘因地的时候说“设我成佛”,地藏菩萨成菩萨以后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就是众生度尽了我才成佛。他还是带我的。

只有佛的这种圆满的真正慈悲,才是把无我的这种智慧,同体的体现在等观的大慈悲一体的这种层面,来行度化众生的佛事。他的这种彻底平等没有波澜生灭的天然慈悲,才是真正不可限量。大家想只要有一个浪起来,那么就说明有一个亮度出现。只有最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个水是无边无际的。这是从水平上来讲。

那么从相续上来讲,始终要把菩提心相续的这种慈悲,对一切众生的责任、无私的爱护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就咱们的世俗菩提心,一个凡夫发心用这种爱见来行慈悲,是否一直能够相续,太难太难了。那么这样的难度我们进行中已经如此之难了,要到了佛的果位,才能称之为不可限量的智慧辩才。那就等于说经历了所有我们刚才的这些难度,考验过关了以后而得来的智慧、慈悲。这种经验性的积累在我们这个世界,他得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要挑战一切的缘份,才能成功的独步在三界成佛。这基本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慈悲、智慧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一定要最后成佛的那一刹那,这是佛的功德,智慧辩才无有限量。

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这种愿力加被下,他就可以让往生的菩萨,不管你修行的火候(肯定还没有成佛)到与否,他能够当体具足这种智慧辩才,佛的等量。因为度化众生的这种慈悲功用,你处在一个无限量的水平,那一定是佛的水平。所以这就全凭来源于愿力的加被。因为这一愿的相关功德,我们才发愿而去乘愿再来。那么再来的时候,我们摄化一切众生导归极乐世界的时候,我们就具足了这种无限量的智慧和辩才,才能够完成这个慈悲的使命。

大家想如果说我们的辩才有局限的话,那么你就只能到某一个水平。某一个水平你一定不能圆满的摄受众生,不能尽情的摄众生来入归净土。因为你想如果我们到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那也有修行人。你修的还不如他,你怎么来劝诫他归净土呢?必须在他的能力中,你能够显示的这种信功德,法义的宣扬辩才上能够盖得过他,驾驭他,才能够引导他入净土。否则很可能招感的就是,人家对你这种水平的怀疑和甚至对极乐世界的疑情,他会生起叫板的心理。所以这个智慧辩才无有限量,这种无有限量他就是跟弥陀同量的。

另一个方面如果你的智慧辩才,这是从乘愿再来到他方国土里面度化众生,这是后一步了。如果你的智慧辩才有限量的话,前一步也不行。为什么?你在本国你就没办法生存了。 大家设想一下一旦成功的往生了,全体面临的都是一个大法会。每天都要讲法听法,那么你的辩法,就跟我们有时候见到辩经赛,汉传也有讲经交流会等等这些。这些法务在极乐世界是天天举办的,而且是超级广大的时时刻刻都在做。那你的这个智慧辩才如果有限量,你的同修道侣们全都是诸上善人,其中罗汉辟支佛不可胜数,多是阿鞞跋致多有一生补处,你怎么跟他们辩呢。因为有这样的带动我们的智慧辩才不断的升华,因为不断的升华,在本国的思辩和在他国的度化众生中所有的这一切显示,都是弥陀愿力的加持才能够得到与佛正等的水平。

所以说特别是这一愿的功德显现在哪里?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佛,甚至往生了以后在极乐世界都不是一生补处。但是你在遇缘的时候,有的人他可能没成佛他就回到娑婆世界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那么由于具足加被了无限量的智慧辩才,他就能够像佛一样的正等功德的显现,他不会说错误导,也不会被说住了,就是被他方国土里面修行的人给辩倒。而且说的也可能是不多不少正正好,这才叫做无限量的智慧辩才。

因为你没有佛的这种全方位的功德,觉性还不圆满。所以肯定你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是遇到缘分了才展示。可能你不像佛一样是一种全体具足佛的功德的这种展示。但是你在遇到缘分的时候你做一个展示,这个展示就由愿力的加被,使我们会发挥的不可限量。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这种加持确实是真实不虚的。你看其他的就不要说了,就算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有时候跟别人分享佛法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净土的机会,对方是一个净土的根器,学佛的法器。那么我们在讲的时候就犹如佛说的一样,能把他说的五体投地,说完了即刻就信受了,这就是佛的愿力所助的。很可能平常我们在自己学修思维法义的时候,都没到那种辩才的水平,但那个时候就正正好能够把他引领上来。这也是无有限量的一种,就是随时、随地、随根机的正正好发挥。

确实如此,我记得这几年在讲法的时候,这种加被是一直伴随着的。有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学修可能没有到,但是在讲法义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佛菩萨的加被。就会得这个利益,当然我们小和尚就是自己的一种感悟。

还有大法师,大家都知道东林寺的大安法师。那会他们戏说,大安法师确实是真的净土中的再来人,你看他脸长得很苦让大家一看,就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也见过他本人,在东林寺打佛七。由他领众的时候在一块念过佛。他在座下的时候真的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这样低垂着脸,有时候在默念佛号,走的稍微向前倾一倾,好像精神不太神彩飞扬吧。可是只要让大安法师一登上法座(这个话倒不是贬意)即刻就附体了,换了一个人一样。这是很多东林寺的常住都是这么说,马上就换了一个人。

其实这就是什么呢,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你看在娑婆世界都能够这样的超水平的显现,那大家想在极乐世界,天天与那些大菩萨诸善人辩法思辩的时候,互相学习的时候那得受多大的加持呀,这才叫做智慧辩才不可限量。

说实在的,很可能这种不可限量,在我们娑婆世界有的根本用不上,我们这儿就这几招。也是说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比较漏劣,有几条愿有几招就给接住了,就给摄住了。他方国土,甚至说本国的极乐菩萨这种等等,他们在利用这个智慧辩才,互作增上的时候,那真的是非常快速的能够悟到、证到的。所以这条愿力确实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如果你的智慧有限量在极乐世界的话,你就即没有办法在本国混,也没有办法到他方去发展。因为有限量是会被给挡回来的,所以弥陀愿力的这一条就是发愿说,希望国中的菩萨智慧辩才不可限量。真正的体现极乐世界最高学府的功德妙用,全体依附在弥陀愿力上。我们应当作这么一个理解,这是这一条。

好,下面我再看第三十一条愿叫“净国照见十方愿”。这条愿的内容是“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家来看这一愿。这内容就是我住在这个刹土清净,然后能够照见十方无量诸佛国土世界的清、浊、染、净、善恶、因缘、众生天人,就如同手拿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面相这样的清晰。

这一条愿的功德,确实可以说是非常微妙奇妙,但是它反而是很实用的。为什么说很实用呢?这一条愿完全是来自于阿弥陀佛自己成佛因地的经验。大家还记得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讲到法藏比丘因地开始修行的时候,他说要走快速的道路,还要走如来净土之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世自在王佛就把二百一十亿个国土现给他看,国土的粗妙,天人善恶,他就用了五劫的时间来重组,来设取,成功的取长补短。

所以谁也没有比法藏比丘知道一个重要的资源,或者说资历吧。就是说菩萨修行参照作用有多么重要。他是以自我的这种成功经验,来设置了一个让一切往生者也具有同样成功的保障。所以说这一愿的保障就是,十方无量的国土在极乐世界的往生菩萨而言,是一目了然,一心照见,一览无余的是这样的一个功德。

那么,这样我们可以作两种理解。就是说这个功德怎么理解呢?一个是在极乐世界现见他方国土的时候,这个已经是在自在的前提下,他是怎么来假借这个因缘显现这种功德呢。一个是借物用根。比如说依报在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行树中乃至楼阁里,随时随地想见他方国土的情形的话,真是跟咱们这种超级大屏幕一样,能够清楚明了的来显现。这就是借物用根。

借物用根的显现并不是像咱们真的用眼睛看电视,耳朵听电视的发音一样去了解全球发展的事情,不是这个意思。他的借物用根的前提是显现什么?其实是一种心量周遍的现前,也就是说只要正报是作为主动的。我们娑婆世界的人作为正报是被动的,人家放什么你看什么,今天有什么节目我看什么节目,而且时空还不同步。就算现场直播他绝不是同步的,因为有时空的妄想。

那么在极乐世界的话,他是由正报作为主动权,心念一起不愿意看的时候全部屏闭掉,愿意看的时候心念一起就顿现十方国土,全部现前观见。我们这儿一般的话,只能够见到这个,再见那个。先看这些,再看那些。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看的时候是“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就是整个像一面大圆镜这种智慧的圆镜一样。

可以说是既清楚现前又层次分明,他方所有的国土都是一时显现的。我们想想在用眼睛,一颗心想象去看的时候,他都是只能看到一个景,一个境。你设想如果用这种心眼同步看到无量国土的同时显现,那种立体感,那种事事无碍,那种一念现前那是什么境界。所以说“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这是就着我们娑婆的这样一个情形,来进行了一个比喻。

而且这种“睹其面像”的时候,顿见无量国土同步的见,那如果他要想仔细的特别的考查某一个国土,他觉得有意思。那就是相当于像我们有时候看手机,看照片不是会拉近一下嘛。他也完全可以这么拉近一下去仔细研究,放大了细化了研究完了以后,心念一动又还复原处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同时具足层次分明,又同步现前。这确实不可思议的。

那为什么能有这种功德呢。大家看到了这一切,全部都建立在极乐世界的国土清净上,大家要认真理解国土清净这种功德。它的体现就是一个能够彻照十方刹土的,这样的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然作用。国土是什么呢?就是指的依报嘛,整个承载的国土世界。清净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正报,正报的心念是无染的。那这样的话他怎么会成为一种“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我们一听的话肯定理解上会有误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般觉得说自己主动去照镜子,然后照镜子里面清晰明了的影现出来的我。这好像是“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我们设想一下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在娑婆世界作一个设想。就是我在这儿如如不动,突然间我可以真切的看到我生活的状态,是我在看自己,看他人,都跟看我一样。看他人也跟看我一样,看我跟看他人一样,这样的一个全体自我观照,现前明了。这才叫作什么呢?国土清净。为什么呢?因为举依报国土的话,展示的是一个国土清净。依正报的话就是现观国土清净,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记住所观的境界包括国土和我们自己的色身,最后真正的就是依正不二融为一个,当体就是清净明澈的一个整个法界。

所以就像我们说的一清净一切清净,一现前一切现前这样的一个状态。它真的不是说像镜子一样还有说镜我的分别。所以这里说“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只是就“睹其面像”的那个清晰感上,来进行的一个相似比喻。真正的现场这种睹的话,他是用我们智慧顿见物我同体,依正不二,自他无碍,大小圆融,这样的一种现前境界。

所以这样的一种超级的广大的清净中,才能够生起一种功德。在另外的译本里边就讲到说,能够到这种地步的时候“众生睹者”,就是众生感受到这种能够顿见十方国土的,他就会“生希有心,不久速成无上菩提”。所以从这儿来体现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一个净修佛道者的行者来讲,这种增进速度是不可思议的。你想想亲领略到了那个可以顿见十方国土,那是什么概念呀。

在我们这修的话,何时才能够到这种十方圆明呢?而且再想想这种十方国土,我最忘不了的一句话,就是那会刚刚才开始听一点净土教理,学习《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我们普陀山的一位法师,他每次讲这个话我就听得特别的舒服。他说整个极乐世界都是光和影的效果集合。真是不可思议。那自然而然能够到这种地步的人,他就会“生希有心,速成无上菩提”。

怎么能够速成呢?好比说,我们从世间俗法来比喻。比如一个超级富豪,他所住的豪宅高档场所。还有一个落后的街区里面的一个穷人,这个落后街区的穷人如果说他有机会,到高档豪宅里面走一圈,甚至是住几日,那他马上就会领略,由于能够不断的领略这个富豪的生活环境状态,他自然而然就会很容易的找到富豪的感觉。如果他在贫民落后的街区,他去找一个富豪的感觉,很可能在那儿和要饭的人在那说半天,说大富长者家里是如何的。但是他没有那个感觉,他不在其中难以生起这个觉受。那么如果说他能够长期住在的话,那自然而然就具足了富豪的举手投足,乃至风范。而且一定长期下去,那本身就是富豪这样了。

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在极乐世界的人现前见到十方刹土,像“犹如明镜,睹其面像”的话,就能够速成无上菩提。就这么个道理,就这么个加持。这就是愿力。这就跟我们凡夫见到圣境,就会不由自主的发起圣心,快速的进入圣状态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可以说从自利的角度,自己成就而言。再者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他还要各自去成就自己的净土。如果说各自成就自己净土的时候,那他一定要去参照去观照十方刹土。从依报来讲有利的他要留着,没有弄好的他得改进。有些害事的他要屏蔽掉、去除掉,这样来启建他属于自己的佛国净土。

如果说从正报而言的话,他一定会建立善法、改进、去修行,没有贪,嗔,痴,不起欲想、害想、嗔想等等这些成为他国土的常态,他也要在那十方刹土里面去进行抉择、去参照。那么如果说从法门上的话,观察到他方国土所有罪过必然要回归到法藏比丘,阿弥陀佛的法门福利救度,愿力摄持可以作一个完美的参照。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天人,能够在极乐世界的完美基础上再把他完美的细化,特别是针对各个国土的情形量身定作的,来做这个净土法门佛事。他一定是能够怎么样往生极乐,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合理的来接地气的来导归净土。但是一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最简单平等无条件的得度,这是一个永恒的主体。

那么所有的这一切自成就、他成就,就是由于这个愿力里边说到,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就由于这个功德的引发,可以产生如此相续的这种自利利他的功德。所以法藏比丘在发愿的时候,可以说是极尽了这种先见之明能事,这就是为什么他是光中之王佛中至尊。弥陀的愿力,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三十一愿。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三十二愿叫作“严饰超诸天人愿”,这条愿力稍微比较长一些。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条愿可以说是话锋又为之一转了,为什么说一转呢?上一条愿是立足于极乐世界,对他方国土的一个照见。那么这一条愿是指的极乐世界天人,对自己现前极乐世界国土的六根门头的受用佛事而说的。他外在讲的是“严饰超诸天人”,到处一切万物都是无量杂宝,百千种香成的。但是它最后的落脚处是什么呢?“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都是往佛道上汇。

首先我们从以此方比拟吧。这条愿上来讲你看,内容里边统共指的就是极乐世界的生处和活处,也就是生活的一个环境。有“池流华树”,池就是八功德水所盈满的七宝池,也就是我们将来从极乐世界哪里显现我们的生命呢,就是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那“宫殿楼观”乃至虚空、地上都有这是我们的活处,生活的一个环境为代表。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的这个经文法义没有。《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不是也同样讲到说“其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常作天乐”是指的天上。“黄金为地”不是指的地上嘛。“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就是中间空中嘛。所以跟这一愿的内容是完全吻合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处中地上,地下和空中,也就是天上地下和空中都有这个《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的是“雨天曼陀罗华”。当然这里讲的是“无量杂宝和百千种香”,他是指的这样的一种庄严,无有间歇。《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常作天乐”就是没有间歇。

这里讲的“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就是说不间断的味道,香味,他没有间断的。那里讲的是说声音做佛事,说到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一切世间的声音所不能及。但是这条愿里面主要讲的都是香味做佛事。“普熏十方世界”香光庄严,一切都是最美妙的生活。真的是最美妙的生活,从现象上来讲就这么美妙。

但是,这个香就跟声音的功德一样的。我们娑婆世界的香是干什么的?大家喷的香水是干什么?引发欲望的。焚了香以后是洁净房舍的,乃至有一些就是上好的香普熏,辟邪等等为什么?还是因为我们这有邪,有不洁净所以才要焚香。

而极乐世界它的这种“其香普熏”,就是依附在整个国土的庄严清净无染上,自然流露散发的这个“其香普薰”。它不是一个对立的面,而是随顺的、发挥的这种普熏功德。所以这种香闻了以后呢,它既不会动我们的情,也不会扰乱我们的心。而且这种香一定会什么呀?宣讲妙法,一定能够增上我们的正念。所以为什么呢,特别是这种香它最后凝聚在哪里呢?就在六字洪名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的香光庄严。那么这种香它是指的由佛号来体现。为什么在咱们娑婆世界,有的念佛人念久了念久了,心清净了突然能够闻到异香。有的净土行人最后成就了,要往生的时候香气盈满了他的往生堂(室内),或者大家出去了以后突然间,从虚空中就能感应到这种香气普熏的功德。为什么?你看“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不仅仅在极乐世界。那最后成就的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香。这就是才能说这样一种“严饰奇妙,超诸天人”最主要的以香作为代表。而这种香其实它就代表了一切的无量杂宝百千种香。

因为极乐世界的万事万物他的这种众宝体现的功德,他是全体体现的功德,他跟咱们这不一样。你看我们这儿的这种所谓的众宝,大家看到了有色的没有香,有香的未必有色。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金银,金子和银子它是有色,看起来的话确是庄严但是它没有香。那么上好的香它又没有色,沉香黑咕隆咚,奇楠香这些都是看上去很丑的木头,它是不具备全体功德的。

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无量杂宝”,其中用“百千种香”作为一个领头的提示而已。其实还具了百千种色,百千种声,百千种味。所有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都在大作佛事。所以这里才讲到说“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能够导致“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家想,怎么菩萨明明在闻味道,这么多的宝贝,怎么去修这个佛行呢?那我们还是要关注到极乐世界的这个生活环境。我们结合《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这条愿文也有讲。你说“常作天乐”是什么生活呢?是声尘由耳根来受用外面的声音的尘境。那这个“宫殿楼观,无量杂宝”这是什么呢?这是色尘由眼根来受用的。“百千种香”这是香尘由鼻根来受用的。

包括我们再提一下“饭食经行”《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的,那是味尘来用舌根来受用的。“盛众妙华”那是身根来受用的,触尘。所以生活在极乐世界的天人呀,他在这种“无量杂宝百千种香,常作天乐,乃至雨天曼陀罗华,饭食经行,盛众妙华”等等这一切的眼、耳、鼻、舌、身、意,受用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他是有种种的受用。确实如此。

但是人家的受用跟咱们这儿的受用不一样。我们这儿虽然有种种受用,他是淹没在染浊、攀缘受用之中的。他所有的助道都是助的贪、嗔、痴的道,不是助的戒、定、慧、和解脱、解脱知见的道。所以他的受用不是解脱的受用,在我们这里是轮回的受用。

可是极乐世界的这种受用,怎么叫作“皆修佛行”呢?不是刻意的去修。大家要知道不是刻意的立了一个佛道怎么去修。是人家的生活本身就是修行,活着的生活就是修行,受用的就是修行,自然而然就“皆修佛行”,无受用之受用。所以我们要知道只有真正在极乐世界才完全具足了“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才具足了这样的功德。“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现前修了佛行呢。

所以这个“皆修佛行”的微妙法义,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他是以声尘为代表的。听了声音以后,就是觉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修佛行。

在这条愿力里边是以香尘为代表的。不管声尘和香尘其实他们已经都具足了六根六尘,这才叫作圆满的体现了色空不二称性妙有的中道佛行,叫作“皆修佛行”。如果不这样他就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二愿我们要细细的体味。真的每一愿都极其的殊胜,每一愿都有无量的内涵。“严饰超诸天人愿”。

好,我们下面再看第三十三愿。第三十三愿叫作“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因为在前面有一条愿应该是第十二条愿力,叫作“光明遍照愿”。那么“光明遍照愿”可以说是体现了弥陀光明遍照的体性,当体具足的这种能量。那么这个能量他要体现出来他得有作用呀。你有这个能量非常巨大你能够干啥呢?你有什么好处呢?这一愿就是体现光明遍照的妙用、大用。

所以,你看在《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叫光明和尚呢?就是因为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出一道光明。为了印证这个净土法门真实不虚,跟别人斗法的时候全堂的佛像都能放光。那这些光哪来的呢?怎么显现的呢?阿弥陀佛是直接的源头。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佛,他的这个光随时随地众生因缘成熟了就可以显现妙用,现前能够让大家感触的到,接受的到。

所以,这里讲到的“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大家要注意到这里就不是说我们只讲的此方,还有无量世界。不是讲的人道,还讲的六道。不仅仅讲的粗浅的六道,每一道里边又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全部在这个覆盖率中。只要一触到阿弥陀佛的佛光,就具足了“身心柔软,超过天人”的功德,当然这是一个概说“身心柔软”。

其实还是回到我们行门上来讲的话断烦恼。因为这里讲一触到佛光的话,就是“超过天人”这种柔软。柔软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就是刚强。大家还记得《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我们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呀。

刚强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我们说可以从身和心两方面来表达。如果说身刚强的时候就是僵硬、生病。心刚强当然就是烦恼。这里讲的“身心柔软”,是心里清净了身体也自然柔软自在。那么身体自然柔软自在,心身是合一的是一个柔软的状态。我们如果说被烦恼三毒所浸透,念念不熄越烧越旺的时候,其实就是刚强的时候。那我们大家发现了没有,怎么来体现柔软,就是我们对于烦恼的一个态度。如果这个烦恼火烧起来了非常炽盛,本身已经非常强了。非常强的时候烦恼是一个幻相是一个假的嘛,虽然强它再怎么强,它还是如幻如化的一个无中生有。

这是又进一步引申到修行了。如果说我们没有抵触,当下能够悟到说烦恼当体就不生不灭,从来没有生何苦去灭,它本来就是随它去了,那就说明没有抵触。所以通常我们有时候在讲到断烦恼的时候,断刚强的时候也有一种手段,就是降伏烦恼。就把它认为是对立面,一触即发针锋相对,那么自然而然,其实这个时候真正就不但它强,你还让它刚了是降伏不了的。如果我们能随顺着看清烦恼的这个无自性,看清它当体哪里生起来的,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说,原来是本自不生今自无灭,那就是烦恼即菩提。

这个东西确实还得用心去体会,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难以搞定和把握的事情。也是我们在娑婆世界其实是全部修行的攻关重点了,就在于此处嘛。看我们断烦恼,所谓的断烦恼。当然我在佛学院那会儿也学了中观,如果依照着我们中观究竟见解的话。什么叫断烦恼呢?不断而断才叫做断烦恼。

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烦恼所断,你跟烦恼斗争上了,那就等于说才真正这里讲到的说刚强了。不断让它烦恼很强,你还让它刚起来了灭不了了。所以说这个柔软的心在我们这儿确实很难,而且有时候确实还得有传承的修法,这个传承我也体悟到很重要。那如果我们暂且先抛开说净土不讲。

你比如说天台的这种观法,当我们生起一念,包括内观也是如此。生起一念嗔恨、嫉妒、抱怨、乃至淫欲心一念起来的时候,当然很多时候如果不修行就放任自流了。那么修行当然才能称之为断烦恼,这个断烦恼不是说跟它斗争,而是釜底抽薪。怎么釜底抽薪?你就看这个烦恼是从怎么起来的呢。

上次我记得普陀山的时候有一位法师,他是一位非常尊重传承法脉传统,对祖师师尊三宝特别恭敬随顺到位的人,而且他一直在研习天台教理。所以他就给我讲,这个道理我自己也学过,我听别人说的多着呢,居士同修们都会说。所有的人说都跟他说不一样,为什么?他说出来有力量。那就说明人家真的这么修过,这么传承出来的。

他就说,你看这个烦恼,你看它是一念生起来的时候,它自己生出来的还是从它处生出来的,还是自它结合生出来的。从自己生,自己怎么会生起来呢?从他生,你从哪儿生呀?自都没有从哪儿他呀,自他都没有你怎么去生这个烦恼呢。那就一天观,追根问底,最后发现烦恼不生,幻相,这就搞定了就叫断烦恼嘛。身心就柔软了。所以不断而断随顺它,盯着看烦恼自然就软了。

但是在我们这就很难搞定嘛。我们是一旦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马上性格就刚,烦恼就硬,所以就不柔软了。不柔软就面红耳赤怒气冲天,呼的一下子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爆发了。没有办法的事谁都如此。如果习性上差别的话,有的人比较清净一些,或者定力高明一些,好点。但是谁都有软肋、短板。你说这个人可能脾气习性烦恼重一些,可能一触即发。那个人好像稍微能够超然于物外,那也是一个没碰到债主,另一个没碰到他所执着的软肋。还是搞不定是刚强的,因为只有刚强的众生才同步出现在我们这个刚强的世界。

但是我们最后要说的是什么呢?“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在极乐世界由他力的光明载体一触即发,即软了,也就是一触就搞定了,我们在这儿怎么全身心都搞不定的东西,自然就柔软了。

所以大家想想,在我们这全盘的用上这种身心力量,在极乐世界人家是他力的一个载体,大家想想这里又把他力的这种殊胜又给显现出来。他力是阿弥陀佛光明只要一照着你,只要照了你的身心就柔软了。就不用刻意的去断不断烦恼什么,就不要这么去操作这一圈了,整个这套系统就没用了,就这么一招就搞定了。那我们现在所有的求往生信愿行的了却,其实就是他力现前呀。他力的现前就把我们自力的一切搞不定的东西彻底搞定,就这样子。

所有的功德都回归到弥陀因地法藏菩萨发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今天我们讲了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一共四条愿。希望大家能够如法闻思,能够如理作意,能够法随法行。

好。那么今天的时间又是刚刚好,一切都是刚刚好的安排,刚刚好的因缘,我们就刚刚好的结束。下面请一起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