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是说得非常的究竟。一切修行人都不是想要圆满成就佛果吗?那这一点,印祖告诉一切修行人,离开净土一法,是不能圆成佛道的。

《华严经》最后一卷,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参一个善知识提升一个证位的阶位,已经参到了弥勒菩萨。最后又由文殊菩萨指点,让他最后参普贤菩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的证位已经是等觉菩萨了,按他自力修行,他也能够成佛。但是,普贤菩萨却以十大愿王令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导归极乐世界。那这么一个举动就告诉一切菩萨们:圆成佛道的最好的归宿,就是到极乐世界去,能够快速地成佛,能够圆成大乘的佛果,能够作为法王的法王子。

《无量寿经》也告诉我们,有些菩萨想听闻净土法门,不可得,于是就有一亿数量的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因为菩萨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他容易退转。自身的烦恼重,然后他想去度化众生,众生又刚强难化,面对刚强难化的众生,他有时候也会生退转之心。于是自利利他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就容易退失菩提心。那菩提心的退失,他就永远没有成佛的希望。

甚至到了三贤位的菩萨乃至十地菩萨,如果离开了往生净土一法,离开佛的加持,都有种种的陷阱。大家看《华严经》,七地菩萨,他这时候已经证入到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的空性,他就想取证。这一取证,那他就不会再往前走了,还离成佛有很大的距离了。这时候十方诸佛都会伸出手臂来摩顶加持,提醒他不要忘记他因地的菩萨大愿,还要进一步地,虽知上无诸佛可求,下无众生可度,还要炽然地去上求下化。这样才能够通过实现他的度众生的愿力,到达八地菩萨的位次。所以,修行的陷阱很多。

如果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去就是阿鞞跋致,就永远没有退转的风险。所以,从种种的迹象来看,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往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

《法华经》与会的这些声闻弟子,可是在尘点劫又尘点劫以前,在大通智胜如来座下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这些人,然而这么长的时间,就退转了,退转到声闻位。在声闻位,他能够圆成佛道吗?那遥遥无期。那是三百由旬的化城,还有五百由旬的宝所。他在化城里面可能就不想出来了,这叫得少为足,以为到家了,增上慢。所以圆成佛道很不容易,一定要得诸佛的加持。那诸佛对这些菩萨的加持,就是透过净土往生一法,体现这种加持力。所以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下面一句,十方诸佛他要教化众生,度脱众生,如果舍去了这个法,对下面的众生来说,不能实现平等普度。这句话也是非常精要的。十方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换句话说就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圆成佛道。那要完成这桩大事因缘,就得要靠净土一法去体现。

那我们进一步思惟,十方诸佛如果不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让他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地修道,生生世世地行菩萨道,能够实现普度吗?龙树菩萨谈的: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想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无有是处。所以十方诸佛为了使所有的众生度脱两种生死之海,就得要特别指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不要在这个轮转的、生灭的六道,进进退退,进一退九,那是无量劫不得出头!

所以十方诸佛为什么要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不仅是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两种稀有难得的事情,乃是同时在自己的刹土宣说净土一法,劝勉自己座下的声闻、菩萨弟子们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寿经》的下卷展开的极乐世界是整个法界的首都,他方世界无量的菩萨前来供养、赞叹、听法、得授记。那真是百川、江河、湖泊、溪流同归大海,极乐世界就是整个法界的汇归之处。所以十方诸佛就用这个净土一法,来实现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