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今天呢,时间很快,一转眼,三天的听经的这个功德即将圆满。在佛教里面常讲到,功课里面讲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我们活一辈子,就是平均值按八十岁来算,二十岁以前呢是个小不点儿,家里大人也不把你当回事儿,自己也做不了主。六十岁以后呢,老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生活质量也不咋地了。就中间纵然有四十年,你还有要生点儿病,遇点儿小灾小难,感情上也会受挫,亲情上也会离别,总归是不痛快的,也要占很大一部分。那么为了生活更加地有点儿质量,还要打拼、奋斗、付出,这个去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再加上这个每天晚上睡的床还要跟它结缘,要占掉我们近一半的时间。所以这一账一算盘子打下来,思来想去呀,好活的时光呀没几点儿,而且一晃就过。所以跟大家讲,这个人啊,为人一世,苦才是人生。

前两天呢给大家讲了这么,可以说是高超的见解吧,圆顿的见解。如果说从这个客气上来讲,确实有点儿为难大家,特别是在家的居士们。所以大家不管能不能,能听,入几分算几分,至少我们从缘起上已经启建了一个正知正见,把核心呢这个缘分给结下了。这个缘结下了以后,就一定会减少你有可能误入歧途,或者说被这个邪知邪见给转化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今天开始要让大家明白一点什么呢?就是说理解力呀,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假如果哪怕你全听懂了,力量也很小。真正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信受力。对于佛法的信受力,每天我们都念“我今见闻得受持”,就是佛法讲的这个道理,一个你能受得了,如果你浅见或者福德不够,你受不了呀。你说今天开始就讲生死,生死一般常人看来就很不吉利。再一个你得把持得住,所有的生活中,你要按因果律来行,这是高人才能把持得住的境界。因为我们太多时候道理是这样,我们背道而行。

那今天开始我们就着重从信受力上来再进行一个分享。因为毕竟我们大家现在还是有情众生,都是从情感上来,每个人都有情感。所以前两天讲得比较理性,今天呢我们要偏向于宗教情怀了。在家出家,男众女众,称为四众弟子 。我们既然为佛弟子,向佛他老人家学习,诸佛菩萨这么慈悲济世,大祖师们如此苦修过来,他们的路是怎么走的,今天给我们展示一下。所以你看昨天讲到了说这个,现前一念心性为《彻悟禅师语录》里边表达的这个,显的这个本体。那么它到底它的本体明了了以后要开始怎么干呢?就是开始要讲: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彻悟禅师语录》的纲宗。你看,我们每做一个,五重玄义每讲一重,一定要给大家提出来这么多的语录里边的内容,进行讲解,这就是五大版块。

好,那我们今天来看第一段:真为生死。一共十六个字四句话,第一句话就是“真为生死”。“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大家想想,什么叫做皆为戏论呢?就是白说。如果我们没有真为生死的这个生活态度,这个佛弟子的这个基本的出离心也罢,见解也罢,那么就等于说世俗的话说了,就不买账,领不了这个情。所有这三天再玄妙的佛法没有用,入不了心嘛。所以首先我们要今天开始要讲到这个直面生死,要发起这个,生死是怎么回事儿,我现在正在生死中,怎么能够了掉生死,要把心给发出来。你看我们前面讲到这一念心体,就要把这个爆发力把它驱动起来。《华严经》里面讲到说从初发心就成正觉,就是因为这最初的一念啊,一念心动,跟正在进行中和最后的结果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大家,你看我们修忏悔的时候,第一念就生起说“往昔所造诸恶业”。发四弘誓愿的时候,一念发心发出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后天大家正受三皈五戒,这是我们这次最殊胜的法会,最后一场,那么大家一定会说,发心要“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都叫做发心。你不发这个为生死的心,愿生西方想解脱成佛道的心,那这些话就没用嘛,不在这个道儿上,没有共同语言,三观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这里后面讲到说:“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这是从人到人的轮回做一个提醒。我们所有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哪里?你说我们为人一世,在这人世间走一遭,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死反而没有感觉。因为我们现在处于活着的世界,自以为是活着的世界。所以说对这个很少接触临近死亡的这种经验,甚至比较年轻的或者健康的人,认为死还很遥远。你学佛嘛我们也讲说,要欢喜自在,要这个轻安法喜。那当然要欢喜自在,但是不能目光短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算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内容,你很得意,春风得意地进行到底,但是最后还是难免一死,这是要早做打算。

所以这里,你看有时候我们去医院里边的重症病房,你去感受一下。那里所有的生活的提醒力就是有可能今天就死,或者明天就要死,不知哪一天死。所以我们对于世间的重苦无过生死,大家要有概念。一个是一定会死,这个死一定会来的,人人皆如此。二一个还有一点就是死期是不定的,大家要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保障寿终正寝,每天我们都能听到这些天灾人祸。像这个冰雹一样降到谁家身上,谁就得承担。可是人人都在这个社会中,他家承担了,我们在议论纷纷,悲叹一下,可怜一声。有可能我们哪一天就成了别人的怜悯的对象,这个是不定的。那在这样的情况,大家要知道,死的时候,什么都顶不上事儿,什么都带不走,真的如此。在《普贤行愿品》里讲到说,象马车乘,什么珍宝奴婢,什么都带不走。

只有佛法能顶事。这个时候只有佛法作为这个正念,能引导着你往哪里死。大家要知道,既然我们害怕死,不想这样无休止地生死,那我们就要这一次死完了,要死到一个没有死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所以说在这个世界里边出一胞胎,入一胞胎。就这个臭皮囊,上辈子也不知是男的还是女的,这辈子又投生转成男的或者是女的。上辈子活得已经很无奈悲苦了,这辈子呢更加地屋漏偏逢连阴雨。或者上辈子修一点儿福报,这辈子春风得意了,你福报大的时候造业也大,第三世造的业多了下堕得更快,这叫三世冤。反正不过就是这么一个轮回盘里的低级重复。

可是这是人到人的角度而言,大家不要忘了还有什么呢?六道轮回的可能性。大家往下看:“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就是不能够保证你能够得人的,而且人或者生天的机遇很少,到三途的机会很多。就是我们去地狱饿鬼都是高速路,大家知道吧。开通的高速路,八个车道的,你尽管放开了马跑,非常快。那么“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为什么?因为你投生到人道呀,他是要福报力的呀。为什么来这次提供大家来受三皈五戒呀?五戒,杀盗淫妄酒,在家居士邪淫。这五条戒律里边,有一条你持圆满了,可以保下辈子的人身,要这么去修的。如果你的福报力不够,你悬浮在人道或者天道的这种储藏力不够的话,那么你将来就要下堕。

只能去,好一点儿的在畜生,再差一点儿的饿鬼,混得最背的无间地狱。所以大家有的如果你读过《楞严经》,你去看一下。《楞严经》里边讲到说我们造恶业堕到无间地狱里边以后,就把最恶的这些业首先在这个无间地狱,什么十八地狱,近边地狱,一样一样地从重到轻,一样一样地受。受着受着把地狱业消完了以后,开始上升了一点了,干什么去了?投生到饿鬼道了。

饿鬼道开始再把地狱业消完所剩的罪恶的业往完消,消消消消得差不多了,再从饿鬼道出来投生到畜生。畜生还从低级到高级,再这样去消,消消消消得好不容易得了一个人身,结果有可能你人身的福报还不够。刚从这个畜生道转到这个人道里边,要么盲聋喑哑,胳膊腿不全,要么寿命很短,一下就夭折了,甚至十月怀胎都生不出来就死掉了。为什么?你只能做那么久的人,福报不够呀,转生又堕下去了。这就是《地藏经》讲的“旋出旋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生死问题。但凡我们有一点点认知,那你就要考虑怎么办。这是第一点。

那么既然考虑到生死了,就要想方设法地找这个出路呀。第二句话叫“发菩提心”。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就是我们想了生脱死,要往生。“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大家去拜佛顶山,进了山门,检票口过了直接看到的就叫“同登彼岸”。我们发愿的时候说,我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什么呢?“彼等与我本同一体”,前两天一直给大家讲心性,在这个心性无差别中,我们和众生乃至佛,他是平等本同一体的。所有在我因缘中的一切众生,你看:“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这是告诉我们要什么呢?你不能光管自己,你得了佛法的利益,不能拉二胡自顾自,还要发大心,要度人。

特别是与自己有缘的,那什么是有缘?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可能觉得说,离我近的特别有缘,这是对的。离得远的就没缘吗?但凡比如说我们这一世活这一辈子啊,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众生,高级点儿的我们说人,跟自己一样,最低级的哪怕厕所里的蛆虫,只要你能够看得见他,这就叫缘,否则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视野里呀,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个唯心所现的世界中。只要你看得见,这就有缘。那么有缘而言,有到什么程度呀?现在你看我们看到说,哎呀这可能是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那未来诸佛嘛,我们还可能会觉得有点儿首肯,为什么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过去父母,我一辈子就两个,一个父,一个母,哪怕我活得再生生世世多,怎么可能这么多的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呢?告诉大家,当真如此。

因为众生跟众生之间啊,现在科学上也研究出来了,叫量子纠缠理论,这不是现在一直在讲嘛。它发现了一个什么奥妙啊?就是一个,量子与量子之间,也是两个碰撞是以轮回的状态,就是相碰到一起,互相使力,就是因缘最近的时候。那我们一辈子最近的就是生自己的,自己生的嘛。那么最近了以后这个力量互相再一排斥,砰地一远,就要绕到一个轮回最距离远的时候,这又是一个轮回点。然后然后再依着轮回,再往近再往远,就不断地这样绕。所以大家想想,只要但凡出现在我们因缘中的任何一个众生,绝对就是过去父母,最近的因缘,这是真实不虚的。一点儿都不带夸张地说为了调动我们的这个慈悲心才这么说的,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最简单的就是我要成佛,要度众生。我要度众生是为了成佛。一定要有这个心。大家不要以为这个心这么说一下,特别难发呀。有机会去看一下,有一位省庵祖师写过《劝发菩提心文》,就列了十几条说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我们一直在生死中。大家来看,你看如果说大心,就是菩提心不发的话,“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的心量太小了,你一直只能做人,你就不能跟佛有这个共同语言,有这个心心相印,这就叫“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就是我们这两天一直给大家讲的,一念心性,你一直就悟不到。为什么?你的心量太小了呀,狭隘呀。

我们的眼里只有人,只有人的吃喝拉撒,只有人的这个成家立业,这个养老送终,就这点事儿。连六道都顾及不到,何况说整个十法界呢,心性打不开。那这样的话,“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一是处,只能做个人。所以大家想想,发菩提心有多重要。既然没有这个功德,那么“无始恩爱何以解脱”,大家想无始恩爱我们跟谁造的?跟自己有缘的众生造的呀,你跟自己有缘的众生造的恩爱,在一起造的,你现在就要一起同解同脱呀。你不度他,不用佛法来解来脱,那就相互纠缠没完没了。因为你还要遇到,过去的情缘,这辈子,为什么有一见钟情这件事呢,大家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你就死心踏地,就痴情女子负心汉呢?就因为有恩爱纠缠呀。

“无始怨愆何以解释”,解不开,释怀不了,为什么?因为你原来就是在一起造的这个孽缘,相互报怨,重一点的互相残杀,那你两个人不去依佛法来互相解,依然还是冤冤相报,生生世世何时了。“积劫罪业难以忏除”,因为造罪是怎么造的呢,一起成就的,相互做增上。为什么叫众生众生,你们想过这个词没有?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除了我们这里讲到轮回中你一道一道地去生,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当畜生,有时候当饿鬼,这叫众生,众道去生嘛。一生又一生地去生也叫众生。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大家生到一起来,相互结合,结伴而行,造业,这叫众生,知道吧。你一个人还造不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呀,你造杀生得你把他杀了,你造偷盗你得偷人家的东西。所以一个人造不来这个业,相互造的这个业,但是如果你不自利利他,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那么摆脱这个大轮回盘这个共同成就,互为因缘,这个善根显发不出来。所以大家看到字字句句都是实情实景,没有一点点过分的话。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所修行,多诸障缘”你修不出去嘛,告诉诸位,这个我可以吹牛,你看我比你们障缘少,知道为什么吗?没有老婆呀,没有儿女呀。出家有两条,一个要舍深恩,一个要舍重爱。深恩就是生自己的父母之恩,重爱就是夫妻之爱。你把这个抖落干净了,这辈子能利索点,知道吧。修道方便一些,干扰少了很多,特别是决定性的干扰少了很多。这个你必须佩服我。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就是纵然你很努力地去做,可是这个障碍太大了你没有办法。业障,愿消三障诸烦恼,其中一个就是报障。这个因果来了,你没有办法。你过去的这个情债来了你逃不脱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大家要着重地要想,不是在这会儿想,回去也要想。就说了半天哪怕你听进去一句,动了心入了耳,也能改变命运。这是头两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两句说的是所有学佛修行的人必须以这个为前提,所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通途。也就是公共课,都得过关。

那么选修课就是你如果说这辈子要修净土法门,就是后面的八个字:“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跟大家讲,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三个条件,也只需要三个条件: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念佛,依着信愿,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就这么简单,就这一条线,信愿行是净土的三资粮。路上的资粮,干粮,够吃了,饿不死了,就能到那儿。所以叫深信切愿,持名妙行,这是一个勾索关系。那好我们来看彻悟禅师是怎么开示这个“信”的。

那今天我们跟大家讲“信”的话,首先第一点就提出来,我们不能够浅信,不能够半疑半信,我们讲究的是什么,要深信不疑。大家相信有极乐世界吗,有没有?我告诉你,也在他方国土里面,也有他们国土里面的众生,或者他们也在讲法,也在论道,说大家相信有娑婆世界吗?你说有没有?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方向在哪里,在哪儿?在东嘛,有东有娑婆,为什么会没有西,没有极乐?就很简单的一个辩证,大家想想。虽然说如梦幻泡影,可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活得如此的真切。那么极乐世界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七重行树罗网,那就是真真切切,黄金为地,七宝为池,就这么个世界。而且人家活的就是那种活法,我们现在还是这种活法。这就是苦乐的对比。

但是我们现在来看啊,我们今天看看禅师给我们的开示是这样子的,我们要相信净土法门的深信呀,它的功德在哪里?就是你看:净土信的殊胜功德。它的功德,一个它有横超的作用。本来我们修行的话自己在娑婆世界慢慢慢慢就这样修,像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你就在这个世界里修,一生一世地修,很久远很久远。而且一隔生死,进也罢,进三步能够退两步。

那么在这个国土里修道是怎么修,我们先看第一段:“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咱们这儿发心开始修,要成佛,先开始要见道。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第一天给大家讲的要开悟,我们现在所有的修还在梦里面修,盲修瞎练地修,开悟了以后是什么意思呢,就等于说我们从人修到佛,等于说走第一个台阶到第一百个台阶,这样地去走。现在我们看上去在走,有可能没在这个台阶上,大家知道吧。什么时候叫做见道了,站在第一个台阶,然后才知道怎么走,这叫做见道。而后去走叫做修道,修道就是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一个都不能少,九十个也不行,九十九个也不行,一直到一百个上面就叫做成佛了,这叫做证道。所有的,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谁都绕不过去这个台阶,这条道,这是千古不易之定论。

“然见道岂易言哉”,就是可是你要去见这个道,就是开悟,不是那么容易的。跟大家讲,在唐宋时期呢开悟的人还很多,在唐宋时期这个大丛林里面,就是寺院里面,道场里面的住持和尚呀,法主和尚呀,首座和尚呀,尽开悟的。有的侍者都开悟了,看殿的都开悟了,扫厕所的都开悟了,高人林立。现在呢,现在如果我们听到说哪里说哪个老和尚开悟了,我告诉你,这个寺院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可是要知道,开悟了才是开始知道怎么修行了。所以说“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这叫做开悟了,从学教而言。“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这叫开悟了。“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你看,如果你没有开悟的话,你的这个法眼没开,就不算个修行人,都不懂得怎么修,大家知道吗?就是我们有一个次序叫信解行证。先开始听了佛法以后有一些相信,解的这个过程,这个阶段就是指的开悟的阶段;然后你再去修行,最后证到佛果。这四个次第。

但是我要跟大家说,净土就不一样了。怎么个不一样,大家来看,“唯净土一门则不然”,只要你听到《弥陀经》里面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你们知道净土法门又叫二有法门,就是你相信有土叫极乐,有佛正说法。这叫二有法门。那么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只要你发了愿力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这辈子就能去。就这么一个法,这么一个世界。但是为什么,太难信了,知道吧。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修了,所以很难信。

为什么净土的资粮叫信愿行,我告诉大家,所有的修行都叫信解行证,可是净土资粮叫信愿行,它有一个什么关口给合并了呢?就是把一般通途修法常规修法中最难达到的一关,开悟,解,这个难度给并在哪里来了,并在这个信上来了。只要你相信,这个关就过了。所以为什么说净土法门绝对以相信是得度的首要的门槛,一定要相信。但是相信的这个要求又非常高。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实世界差别太大,听起来简直就是触摸不到嘛,情景太隔得远了嘛。这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那儿是莲花化生,生出来就不死。大家想想,我们这儿红颜易老,极乐世界不衰不变,不生病的。咱们这儿一辈子活到一百岁就算高寿老人了,大家所有的媒体都去研究他们村的泉水好呢,还是他们这儿的水土好,不知道又开发出来保健产品又去赚钱去了。可是极乐世界呀光寿无量,就活得没完没了,直至成佛。你说这个差别,你怎么去相信?所以经典里面叫做人有信慧难,就是能够相信极乐世界是一种无上的智慧,可是有的人他天生就信,这就大福德的人,闻即信受。有的人慢慢慢慢给他讲,诶,半疑半信,听的时候有激情的时候,说,好,要往生。仔细想想又觉得离得很远,每个人的差别相不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修法的高妙就是把解最难的一关并到信上来了,所以叫信愿行。这是第一个,我们要了解信的功德。

那我们这样的话就知道,有佛有净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不是咱们凡夫肉眼凡胎看见的。不仅仅肉眼凡胎不能见,怎么呢,你看,“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也”。就是净土法门的奥妙啊,我跟大家说,观音菩萨只能知其少分,一部分,就是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者药师如来乃至将来弥勒佛,他们全部成佛了以后才能够究竟圆满,心照不宣,乃至究竟,登地菩萨只能知少部分。像阿罗汉呀,辟支佛呀,昨天给大家讲的这些,门都没有,阿罗汉凭借自己的力量,他都没资格生到极乐世界,大家知道吧。但是凡夫凭这个信力,深信佛言,依此发愿持名,这就是什么呢,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再不要去求开悟了,只要信了就比开悟都强。我说的这个要点大家听懂了吧,这就第一个,“深信”,你要这么信。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呀,佛法不可思议,十方世界不可思议。那么我们有时候就是只能看到今天明天,这一生的事,来生的事我们都不知道,何况无量劫,何况十方三世的事。只能听过来人,信仰过来人,唯一可信仰的过来人就是佛,大圆满觉。这是第一个:深信净土信的殊胜功德。

那既然我们深信了以后呀,大家就要知道说,只要你信了以后,这个事就办了。第二点我们要相信,信是什么呢?是得度的基石,我们能不能成就,原始点就在信,你修得好不好,就看你是不是真的信,你最后有没有往生,就看你这辈子修的这个信,是一心不乱呢,还是半途而废呀,还是虚伪自欺欺人。

所以大家来看这一段:“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犹难。”净土法门呀,我们今天在普门讲堂现成地讲给大家听,在经典里面讲到,他方国土里面有一些大菩萨,就因为修行太难太难,走不下去了,听不到净土法门,退失了信心,退了道业,没有这个福报。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你能够听到净土法门。虽然我们讲到说要信愿行,可是你连净土的这个门都知不道,你怎么去信愿行呢?我们现在“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在轮回中好不容易碰出头来了,这辈子成了人了。“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释迦牟尼佛出世呀,他不是天天都出世,年年都出世,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出世的呀。他两千多年前出一回世,到什么时候呢?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才再有佛呀。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还会灭的,到时候虽然娑婆世界还是人来人往,六道轮回,可是已经没有佛法了。大家依然在轮回,永远都没有这个过来人告诉他们,你们在轮回,完全不知道。

“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就是听到了以后,你居然还不信,太可惜了。那么不信的我们也就不说了,“不信姑置”。就现在,我们来信了净土有什么要求,大家来看,“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就是你说你相信极乐世界,你不发愿往生,说明你根本不信。你发愿说往生,可是呢,“愿而无行,犹弗愿也”,你不好好念佛,说明你的愿是假的,你说要往生,你不想往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就是你念佛念得晃晃悠悠,一天一两句,三五句,你一天没有三千五千一万声佛号,你都不能说你是在修净土法门,知道吗。但是这个是我们自己事,我们今天先讲这个理。

那么反过来看,“行之所以不猛”,就是念佛念得不好好念,由于你的愿力不够切,“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是干什么呀,由于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说“总之生真信难”。我们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都会念,到处都有。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不知道佛教是讲什么道理,什么教都搞不清楚,佛教,基督教,道教都分不清楚的人,能知道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阿弥陀佛的愿力。可是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要生起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很难的,很难纯粹的。

后面讲到说,“信果真矣”,如果你的信真的是真的,那么“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行力,决定得生净土,决定得见弥陀。既得生净土矣,旷大劫来生死业根,则从此永断”,再也不要轮回了,一了百了。“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岂浅浅哉”,你看,是不是活水源头,就是一个信字。就跟我们现在,你打一个比方吧,说一个人很穷,甚至是乞丐,他现在已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分钱都没有,日子过不下去了,你现在告诉他,哪儿哪儿哪儿放了一万块钱,你去取,我送给你。你说,他如果真的相信你送给他这一万块钱,那放着这一万块钱,这两个条件具足,他真的信了以后,你要不要告诉他你怎么走,你要告诉他吗?他保准自己打听清楚。你要不要买票上这个车,怎么走,到那怎么取,你要走快点,去的慢了人家就没了,你都不用嘱托,都是百米冲刺往那儿跑。为什么?就因为他信。我们对于净土念阿弥陀佛的质量,这个数量来讲,全部取决于信心。

那好,既然说到信心,信为得度之基,那么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信呢?第三点讲信叫什么,仰信佛语永不疑。我们信什么呢,一直自称佛弟子,唯一可信的就是《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广长舌相说出来的金口圣言。你看,信什么呢,“所谓深信者,信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佛绝不会打妄语。广长舌的这个果报就是无量劫来都没有说过谎话,所以才能有广长舌,不会骗我们的。“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这里这个字打错了,是虚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不是哄我们说我发,是真的发了四十八愿,就是接引每一位众生,量身定做的来接引你,要相信。“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就是既然相信因果,所有的法都是因果。那么你念佛,这个发愿求见佛,怎么会有不往生不见佛的果。如影随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往这儿信。

而且信了以后是怎么个信法呢,你看我们读《弥陀经》,大家有读过《弥陀经》的吧。《弥陀经》里面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对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一般都把这个一心不乱呢,往往往行门上靠,当然是行门上就是你念佛念得一心不乱,这是对的。慢慢就会入定,得三昧。但是还有一种不乱叫做什么呀,就是闻说阿弥陀佛,就是听到有阿弥陀佛这个信心,信了以后再没有怀疑过,这也叫做一心不乱。你看这里有典故,下面说:“以信心一法,为入道要门也,昔王仲回问于杨无为曰。”这是两个人,两个同修,姓王的问这个姓杨的,说“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他以为念阿弥陀佛怎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我这辈子往生,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结果这个杨无为给他回答了一句什么呢,“一信之后,更不再疑”说信心的着力点修行的着手点在此处。深信释迦牟尼佛决无妄语,弥陀慈父决无虚愿。《弥陀经》里面六方广长舌作证明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决无二言,这叫信,深信佛语永不疑。你看这里讲到的说,“王欣然而去,未久,杨梦仲回致谢”,就是这个姓王的很高兴,他给开示了以后就走了,一信永不再疑,就死心念佛,最后往生了。往生了以后还给这个杨无为还托了个梦致谢,干什么呢?说“谓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净土矣”,就多亏你那会告我这么一句话,现在我已经往生净土,这叫信心。

深信讲过了以后,还有第二个就是“切愿”了,要发愿。为什么念佛的人回向的时候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或者“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这个愿力我们来看啊,愿力大于业力心力。昨天我们讲到业力,在这一念心体中,昨天我们也讲了心力,到底是业缚心呢,还是心转业,就看谁的力量大。今天我们发现了,所有的力都不如我们发的往生西方的愿力大,力量大。怎么个大法呢?大家来看:“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你看,就看你的发心造了什么样的意识行为。这个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大家明白了。“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你这辈子你的这个心呀,用在哪儿的力量大,偏向于哪儿的爱好强,你这辈子干什么事干的多,等你临命终的时候呢,就干了这个事情的这个业力牵着你,利用你这个心体就往那走,你的心就往那发挥。

所以《地藏经》里面讲到说,什么烧山林木者,怎么样?就狂迷取死报,就看是,你心造这个业造的多嘛,就发狂发癫了。你网捕牲畜者,好钓鱼的,来生你的业力牵引着,哪怕你下辈子做人,你就感的骨肉分离报。就是这样,就看你往哪里报,你的心往哪用,他的报就往哪使。那么你下辈子做什么,你做人的话,你得五戒,杀盗淫妄酒你得持全了,这是做人的力量。如果你做畜生的话,你就可能是比较愚痴愚钝,不相信因果。或者你的淫欲心比较重,你看那雀鸽鸳鸯报,就是因为他的邪淫嘛,那么就这个力量牵引着他,就成了鸳鸯,成了鸽子了,成了好色之徒了,成了青楼女子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业力在牵着他这辈子这样的遭遇。

所以说,既然我们知道说“心力唯重,业力唯强”就决定你下辈子去哪儿,那么“若以重心,而修净业”,什么叫做重心呢?就我一定发愿要往生西方,决不在轮回中再来受苦。这里再怎么好,什么这一辈子因缘多好,妻儿老小多么恩深爱重,把心一横,要了生脱死。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大家想想“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为什么?因为你每天就跟树一样,如大树大墙,你每天把大树往西方砍一斧子,每天把这个墙往西方推一把,你说这个墙这个树最后倒的时候会往东方倒吗?这就叫愿力大于业力大于心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发愿。可是告诉诸位,如果你不发愿就比较麻烦,因为你不发这个愿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接引众生这个愿力,就跟在整个法界弥漫着一样,可是你这个信号不开,他是个磁铁你不是块铁,你不发往生西方的愿力,那么你是其他的东西,他吸引不到跟前,感应不到,道交不了。

昨天给大家讲的感应道交,为什么?因为虽然是一念心性,可是这个心性错开了。你还想着去兜率内院,还想着下辈子继续生而为人,那么这些心都属于不发愿往生的愿,就没办法对接,所以必须发愿。《弥陀经》里面三次都讲到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你看只讲到一次信,就是让我们一信永不再疑了。但是讲了发三次愿,就是一次比一次劝的说,你一定要发愿,天天要发,念念要长养自己的这个愿心,你不要以为我说一次你就具足了这个功德了呀。人心,我们昨天讲的一会儿就滑下来了,上去的时候很难,下来的时候很容易。这就是愿力。

既然愿力,我们就要知道,愿力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唯一的核心就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看到这个娑婆世界是个染土,大家知道吗。如果一个人厌离娑婆的这个心起来的话,这个出离心足了的话,你这个东西你不在乎了,你讨厌了要远离了,慢慢慢慢才接近于放下。你每天都这么珍重,每天都这么执着,这么精打细算巧做安排,你能讨厌它吗?所以我们就想,为什么,你看讲到说娑婆苦海苦海,一定要提醒大家意识到我们这儿的苦,要生起深深的厌离心。就跟在厕所里面蹲着掉在粪坑里面,我想出这个厕所。被关在牢里边我想赶紧获得释放。在娑婆呆着就要有这种心念,这叫做厌离娑婆。

关于这个心呀,我们也要认真地去学习一些净土宗的教典,特别是净土三经。有一个叫《观无量寿经》,大家有机会要看一下。我最担忧的就是说,大家这次法会呀,确实有的也比较是刚开始上道,那么来了也很殊胜,就这么一听以后就一晃而过,然后就灰飞烟灭了,没有继续下去。那我要告诉真的就福报太差了。你要借这个机缘,然后长养自己的这个学佛之心,慢慢就要循序渐进要渐入佳境,深深地入到这个法里边来。那唯一的就是什么呢,要读诵经典呀。我在这里讲也是照着释迦牟尼佛说的讲呀。大家要回去读经的时候,那就是等于说释迦牟尼佛给你开小灶,单独给你讲法呀,知道吗,那都是佛说的呀。当时在灵山祇树给孤独园里面讲的时候,都是一堆人,常随弟子都一千二百五十个在那儿听。

你自己读的时候就光给你一个人讲呀,知道吗。所以一定要多读经。《无量寿经》里面讲到,我们这个世界五恶、五痛、五烧,哎呀,讲得非常透彻。就比如说我们这个时代叫做饮苦食毒,说我们这个时代呀就是,不要说其他的关系了,父子至亲歧路各别,夫妻之间不相信任,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就是整个社会失去诚信。栩栩如生,在两千多年前就把现在讲透,这就是苦海。

那好,我们来看,但是我们对于这几个来讲,我们就不必说给你念了,其实这一堆字虽然多反而简单,是什么呢,都是故事。我们把第一句:“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这说明什么意思,就是娑婆世界再好,我也不屑,不屑到什么程度啊,这里彻悟禅师讲得非常的,已经讲到极致了,大家知道吗。我们不读这些文字了,我给大家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讲的就是说,我们现在修净土修到什么程度啊,就是我就要往生,你的这个愿力要坚固到什么程度啊?哪怕说达摩祖师来了,昨天讲的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谁呀,禅宗的祖师爷呀,西天东土二十八代祖师,是咱们东土禅宗的第一手,第一名。

六祖慧能大师见了还要追随六代才能追随到他,就这么厉害的人物。就这样的一位人物,如果说他到你跟前来了说,我先告诉你,你不要修净土了,我告诉你一个见性成佛最顿的最利的这个圆顿法,你现在把念佛的这个法给舍了,我把这个高妙的禅法教给你。你都不能信他,为什么啊?你要向达摩祖师,不是反对他啊,向他顶礼膜拜,说什么呢,说虽然您老人家是祖师爷,可是我已经信受了释迦牟尼佛说的净土法门,我不改初衷,我依然还修净土,发愿受持终身不渝。所以说你的禅法虽妙,我不改初衷。这就是第一段话讲的故事,大家感受到他的愿力之切了吗。就要离开娑婆世界。

第二段讲的故事就更出格了,是什么呢?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净土法门,现在释迦牟尼佛又化现在你身前来了。给你说什么呢,说你不要修净土了,这个净土法门是我原来在《弥陀经》里面虽然说了,它是我说的一个方便法门,是一个权巧的,不是真的。我现在更有殊胜的法门比那个还厉害,你不要念佛了,我给你讲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再来到我们面前,你都怎么样呀?依然还是向佛顶礼,说我已经先禀受了世尊您老人家的净土法门,现在呢一息尚存,决不更张。虽然如来有什么呢,有胜妙法,我还是不违本愿,还要修净土。你的愿力就要到这种金刚程度,才叫做切愿。大家想第二个为什么我们说,愿力的表达,说佛来了怎么都不认呢?就是这样的,愿力切到要不忘初心。为什么?因为净土法门是佛的初心说的,那么他再变现的考验你是佛的后心说的,我们要不忘初心。就任何法门再来诱惑你,任何境界再来转引你,决不更张,这叫做切愿。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一段你看,就说虽然佛现身了,祖师爷现身了,你依然还不改初衷。到了这种地步了,那么有魔王呀,有外道呀,有这种小鬼小仙小妖的给你来蛊惑你,惑众,根本就没有办法。为什么?你的金刚愿心已经发在那儿了。这就叫做厌离娑婆,我满弥陀之愿,要厌离娑婆。

好,第二个,弥陀满我之愿是什么呢,是欣求极乐,就想着去西方,念念就知道想西方。那这里欣求极乐,又讲了几则故事,这些文字我们不必读,我就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看人家对于极乐的向往度到什么程度?你看第一个叫做莹珂,这个主人翁叫做莹珂,是什么呢,他一开始是个和尚,这个和尚太修行不好了,酒也要喝肉也要吃,就这么个和尚,晃晃悠悠地当着和尚,突然有一天看到《净土圣贤录》,也就是《往生传》,里面呢记载了每一位有史以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和尚或者居士,记载得很多。他每看一个,哎呀就点头赞叹说真有这么好的事,突然间大心一发,就开始不再乱吃乱喝,开始念佛了。大家知道念了几天吗?念了七天而已,真的是若一日若七日。念到七天以后,他念到什么程度,就愿力切到就把佛能给召感来,佛给他说了,现身给他说,哎呀,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念,十年以后,我来迎接你,绝对没有问题。可是你知道这个莹珂他说什么,说我不要说十年了,我连十天都不想活了。为什么?娑婆世界太苦了,我不断地要造业,活一天,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他就跟佛说了,说娑婆世界太浊恶了,容易打失正念,我想早点生净土,你快点来接。结果佛也没办法,他愿力太切了嘛。这个因缘一对接,一感应,说好吧,我三天后来接你。三天后,自在往生。这就叫愿力之切,欣求极乐。这看人家的这愿力。

还有一个,第二则就是讲到一个叫怀玉禅师的。怀玉禅师是什么情况呢,他念佛念得也是一天阿弥陀佛不断。念到有一天呢,西方三世佛菩萨满虚空中,现身了。现身了以后,里边出来一位,来接引他,但是,大家看过经典里面讲到的三辈九品,对吧。他有品位差别的,他这个接引的菩萨手里边拿的是什么呢,是银台,不是金台。这个怀玉禅师当时就很懊恼,说我这么念佛精进,发誓一定要金台往生,结果你现在居然给我来了个银台,我不想去。你看看人家的这愿力,都看不上。我有时候觉得说,就我这修行,边地疑城都不嫌。大家知道边地疑城吗,就是对于佛的智慧,这个广大的圆满的智慧,他没有决定的信心,这种人虽然往生了,他生在边地疑城,还在莲花里出不来,要过几百劫修行才能出来。但是到哪儿,他也算是往生到西方了,再不会到娑婆受苦了。可是人家怀玉禅师呢,就特别地难伺候,你是银台我都不愿意去,说我誓取金台,结果这个银台就隐去了。怀玉禅师继续精进念了二十一天,依然佛菩萨遍满虚空,出来是什么呀,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果不其然,然后就什么呀,安然往生。

东林寺有一个白莲旧社,大家听过没有,庐山东林寺,净土宗的祖庭。那是慧远大师当时一百二十三个人结的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共同相约,我们好好念佛,将来都要往生西方。结果,这一百二十三个人都有往生的瑞相。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给他的徒弟说,我一辈子三次都目睹阿弥陀佛现在其前,而且后面的水都是十四支水,有的往下流,有的往上流,就是微澜迴流,像经典里面描绘的,就那么殊胜。还有一个居士叫刘遗民,刘遗民也是这里边讲到的,刘遗民念佛念得,有一次念佛完了以后,念得入到三昧里边,佛就来了。佛现身了以后,这个刘遗民,大家想想,他的这个信愿还不太够,还有点怀疑,说这是不是阿弥陀佛真的来了,不是魔来扰乱我吧。

他就说,哎呀,如果你真的是佛,动了个念头,没说话,就你能不能用手来摸一下我的头?这个念头一动,佛的兜罗绵掌就来给他加持摸头。说你既然是阿弥陀佛,又提条件,说你既然是阿弥陀佛,你能不能用这个袈裟来盖一下我的身子?又用袈裟就去下来盖身子。最后,他还到极乐世界八功德水喝了一碗,浑身都喷香,回来娑婆世界还浑身散发香味儿。大家想想,阿弥陀佛叫做大愿王,我们每天唱赞弥陀佛大愿王,叫有愿必满。你不要光记着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不要忘了,他是一脉相承,是阿弥陀佛的首席徒弟,知道吗,观音菩萨。那么想还有十年的阳寿,不要了,我就要往生,就来接引;嫌这个银台没有面子,誓取金台,金台就来;想让摸顶就摸顶,想让盖身就盖身。大家想想,他们都是大根器的人,往生有把握的人,还如此的满愿。我们现在,如此的没本事,还一味地就要生,你说阿弥陀佛会不管吗。但凡能不到之处,就是我们的愿不够切,没有,感不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所以,大家要相信,这才叫做弥陀满我之愿,欣求极乐。是你真的想去,他才能来呀。我们常说,我们就有时候,就要觉得就是,哎呀,就是真的跟望穿秋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归心似箭,这两个词配不到一起。

我跟大家说一件有趣的事儿,有一次,我记得那会儿有一回我去,在北京那会儿离五台山近,为什么说一切诸佛菩萨满愿呢,都是这个感应。离五台山近,拜了几天五台山回来,一个小徒弟开着车,他开着车,就回北京嘛。他还是宁波人,那会儿在北京读书。开着车呢,他路上打盹,困。困了以后呢,哎呀,说师父我能不能听点音乐?我说你这音乐又都是流行歌曲,咿哇哇的,吵得,我是师父呀,虽然其实原来我也挺爱听歌儿的,但是,那会儿不是得拿捏一下,说你不要,能不能放点佛曲呀。他说,没有佛曲,就听点流行歌曲呀,我困呀。我心里想,这都困了,万一出点事儿了这就不好了,那就忍着你就听,放点歌曲吧,说你就放吧,流行歌曲。哎呀,一放这个歌儿,很妙,大家知道吗,头一首歌词就说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什么我要一次爱个够,我不想这样活啦,就是这个意思。怎么就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愿这样活。大家知道这个歌手叫庾澄庆,我后来知道,他唱的,台湾的。

诶,我就想想,这个歌唱的,就是好像我们众生就在六道轮回中,对不对,苦海里翻腾嘛,黑夜比白天多,就是苦多乐少呀。然后我不愿意这样活,要求出离呀。好了,他唱了一会儿不唱了。第二首,我不是在这里编排给大家说,实情实景,第二首紧接着就是《潇洒走一回》,说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什么潮起潮落,何必这样呢,说放下吧,潇洒走一回。哎呀,我就当时想了,这就跟我们罗汉一样,这么自在。第三首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人家观音菩萨就是发的这个心,我真正对菩萨的感应,那是真的是头一次,彻头彻髓地心动,一下子,我说,呀,原来菩萨情怀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真的是这样子。不要是菩萨了,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的师尊,你如果常在身边亲近,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我现在,那会儿我记得,净土刚刚入心,我还在北京,我天天那会儿善根显发得不行,到东林寺打了一个佛七,每天都觉得,我怎么会在这儿,我应该在西方呀。真的,这种情愫就自己往出来冒。然后,我打电话给我师父说,我说师父呀,我说我读佛学院,我这么多年,出家好几年了,我现在我想我要了生死了,我也能了生死。呀,我师父那头电话传过来说:“哎呀,你说的这个,宏海呀,这个师父听了最高兴了!”我现在还历历在目,这个声音依然在耳边,“最高兴了!”。当时就是非常,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结果是第三首。第四首就很微妙啦,唱的是什么呢?《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就是这里,望穿秋水,我念弥陀归心似箭,弥陀念我望穿秋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是替阿弥陀佛说的啊。咱们能够领这个情,这就叫做愿。这是我们对于愿力的,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核心理解。而且愿力一定大于业力心力。大家要把愿给发出来,深信切愿。

深信切愿完了,那好,这就剩下什么,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为广大圆满之行了。大家来看,你看,说念佛好到什么程度、方便到什么程度啊,这一段开示特别重要。而且,我们编排是把它编排到这里,所有《彻悟禅师语录》里边的第一则开示就是这段,就讲念佛的。“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这是什么意思?“明心”,昨天前天讲的一念心体,又开始用上了,就是要把这一念心体打开,不要收缩在我们的这个色身之内的这个方寸之间,我执,要打开,让它周遍。这就叫明心见性了,开悟了,所有释迦牟尼佛讲的法就是为了让你开悟。那么开悟了以后,你要修行呀,虽然开悟了,可是你还是个人,你得修成佛。所以,一切行门,让你去礼拜、念佛、诵经、忏悔、拜忏,等等这一切,就是为了净我们的这个心。这个大家能明白吗?什么意思啊?就比如说,我们的一念心性就跟黄金一样,对不对。那这个黄金,你把它做了脸盆做了垃圾桶,它还是黄金不会变,那么你把它做成佛像,它还是黄金不会变。“明心”就意味着,你意识到它是黄金了,可是问题是你现在还是个垃圾桶。“净心”就是意味着你已经知道它是黄金了,做了垃圾桶,现在你要让把这个垃圾桶熔化掉,再慢慢打磨成一尊金佛,供在最高处,显现出来他的全部功德,这就叫净心。这个听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来看:“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看,就跟说你钻木取火一样,你只管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只管钻,你不要考虑火什么时候生。自得心开,就是只要这个火到了这个沸点,着了,它就点着了,就开始悟了。“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难道不是让你开悟的吗,这是一。第二:“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在你一念心体中,念一句,你的心就清净一念。念念相续,你念念就是清净的。你看,他比喻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就是你把人修成佛,虽然佛性是一个,可是你从人变成佛,就用念佛来修,就足够了,这就叫做净心之要。

所以后面讲到说“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也就是觉也靠佛号,行也靠佛号,觉行圆满,就靠佛号。“举悟则信在其中”,前面给大家讲了,信就把开悟给带了。“举修则证在其中”,正在念佛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佛了,是心是佛了。“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所有的三藏十二部就是讲这个。“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明白了吧,一句阿弥陀佛,又让你开悟,又让你成佛,就讲的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说的,持名就足够了。你千万不要说,一句阿弥陀佛还不够。过去,阿弥陀佛为了成就净土法门,修了无量劫,光设计就设计了五劫的时间,大家要知道。思维摄取五劫的时间,启建的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所有的修行功德,就含藏在南无阿弥陀佛里边,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忏悔也在里边,读诵也在里边,持咒也在里边,阿弥陀佛就是梵语,其实,就是最短的咒语。我们现在有时候觉得持咒还不知道多么高妙,说念佛就太过于简单。这是第一则,广大圆满之行。

第二点,我们再来看,以一句佛号为本命元辰,现证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大家来看,这就是劝我们怎么修呢,“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就是你牢记在心,“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这就讲到念佛了,念佛的最佳状态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念相应,念念相续,一个妄想都生不起来,一个妄想都打不进去,这是最好的境界,大家知道。你不要求说,哎呀念得要见瑞相,哪儿得个通,又看见点啥,全是邪知邪念。念佛的最佳状态,就是执持不间断。“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这就需要我们平常花时间,自己开始慢慢去修,去练。不断地念,默念也行,出声念也行,绕佛念也行,打坐念也行,你自己想怎样怎样,但是你要念,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任运自如,哪怕还有其他事儿,或者说着话,你的心都能够相续不断,叫一心不乱。

如果到了一心不乱,依然还精进不已,怎么样呀,大家来看,“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所有佛菩萨的功德,全体在你自性中,一念心体开发起来了,开始显现。什么叫做开智慧呢,其实就是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不但明心见性开悟自己了,所有他人的心性,你都已经开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发辩才,讲佛法呀,不要照着经典讲了,知道吗,不要非得坐在讲座上讲了,随时随地,讲的世间法都是佛法,这叫辩才无碍。而且谁也问不住你,谁也说不住你,这叫发辩才。得神通了,六神通呀。那就不用像我们这次法会,你还得报名呀,还得登记呀,还得去查一下,你到底有没有犯过失呀。哎呀,你坐在你们家里,一下子这个一念动,整个南海普陀,不要说这个人在这里聚的法会了,诸佛菩萨的加被,天龙八部的这个排云,层层密布,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里面听法的在想什么,是在想真正在法上呢,还是在这会儿又念叨自己的小九九,起心动念生烦恼,开小差,你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心通。所以这些都不在话下,为什么?得了本,不愁末。就是你把主要的这个商品买回来以后,所有的这些神通呀、辩才呀、智慧都属于包装,带给你的,知道吧,你都不用管它,就得了,这叫念佛三昧。“以至种种灵异瑞相,皆现前矣”,最后他打了一个比方是什么呢,就好像一个蜡人,你要把它化掉,那么,靠近火的时候,一定是,蜡做的一个人,一定是薄的地方先把它化到,化得烧穿了嘛。所以说,应该生一心不乱,是我们净土的归宿,这是念佛要精进。

最后一点: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在因在缘决定往生。那文字我们不念了,给大家讲一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真的把一句阿弥陀佛千念万念,年年日日月月地念。念得念熟了以后,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昨天给大家讲,一个事物要出现,要因和缘会聚,对不对?现在,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得我们因也是阿弥陀佛,是不是;缘也是阿弥陀佛,因为啥都没有了,就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会聚在一起,还是阿弥陀佛;因也是极乐世界,缘还是极乐世界,因缘一会聚,你不生极乐世界,往哪儿生嘛。你再想回娑婆世界,你都没门了呀,回不来了呀,这就叫做本命元辰,决定往生。为什么?在因在缘在决定,你看后面讲的:“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见何人,不生净土,更生何处。”相信这些法吧,这就是今天给大家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禅师语录》里边给我们提供的修行的纲宗,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你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那还要让你怎么干,干什么,这叫告诉大家干什么。

后面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就讲这个,这个就不太长了,大家贯一遍就可以了。就叫做第四点,叫“论用”。就是我们学习《彻悟禅师语录》呀,能给我们学佛的路程中,能不能够添把柴加把火,能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不能让我们突然间生起,哎呀,原来佛法如此!入门的感觉。我跟大家分享,以前有的大德居士信佛听法啊,听得他欢喜到什么程度呢,突然间心开意解到什么地方啊。他用了一个描绘是什么呢,他当时的原话我特别受用这句话,因为我也是如此。叫做“譬如泛舟渔翁,误入桃园深处”,能听得懂吗,就是摇个小破船,今天本来出去打鱼,弄几条鱼换点盐,换点吃的,过日子来着,就这么一个穷老汉。摇个小破船,泛舟渔翁,结果呢在这个上边摇着摇着,一不小心到了哪儿了,到了世外桃园了。有吃有喝都是现成的,与世无争,都是本分的。还用得着自己再去打点鱼,再去换点吃吗?不在这一回事上了,叫做误入桃园深处。这就叫做信愿持名为纲宗。

那我们今天既然有了纲宗,它起到什么用,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第四个,这个《彻悟禅师语录》学习了以后,我们要有一个见解,什么呢,以圆融宗教导归净土为用,为利用。用就是说让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利用。头一天讲的时候告诉我们说,说你让我学什么叫论用,你得告诉我学了这个修了这个有什么好处。学了《彻悟禅师语录》让我们在认识上又深入了几分,这就是我们下面这一点点时间要给大家讲的内容。

那好,我们来看,既然是以圆融宗教导归净土为利用,大慨粗说一下就是说,宗是什么呢,教是什么?大家不要搞错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有个宗教局,大家就以为说我们是宗教场所,大家在搞宗教活动,不是这个广义上的啊。“宗”就是指的禅宗,直指人心的那个意思,不立文字的那个意思,第一天讲过。“教”就是指的教法,佛讲的这么多的经典,都属于教法。藏经楼上供的藏经,就叫教。宗和教合起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弘宗演教一代教法的内容,一代佛法的内容。那么宗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去悟,就叫做宗。如果让你去学习,有次第地去了解、理解,就叫做教。能明白吧。但是宗和教呢,都属于什么呢,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修,叫自力法门。而且也比较难,为什么呢?因为你得自己的力量往那儿走呀,没有任何借力,就等于说在陆地上一步一步地走呀,不像我们一上船,顺水扬帆就过来了。净土法门叫做他力法门,叫做易行道。虽然是两套法门,可是,我们今天要知道,宗教的难行道导归到净土的易行道来上,其实它就是一个道,就要明白这个理。这是我们学习《彻悟禅师语录》的作用。

导归到一个道是有一个什么效果,我先给大家要设定一下啊,你得达到这么一个效果。你最后发现净土法门呀,原来就是到处都是,念念都是,人人都在修。马蹄无处避残红,现在要开始揭晓谜底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净土法门的这个成功率高到什么地步,我们射箭,是对着什么的,对着靶子的,对吧。那么你眼神好一点的射中了,眼神不好的还射不中。但是,假如果这个靶子不是说立在那的个靶子,整个大地全是靶子,你射箭有射不中的机会出现吗?没有了。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教,那教里边呢,我们都知道说,识得《华严经》才知道佛家的富贵。又有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彻悟禅师就挑了这三部经典来说明,如此圆顿大部头,究竟圆满的经典,经,其实都是在讲念佛法门。

你看,他讲到说,《华严经》虽然有四十一位菩萨的差别次第,慢慢的最后,可是呢,《华严经》里面有一品叫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让所有华藏世界海的菩萨全部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他认为《华严经》其实讲的是什么,末后一着讲的是念佛。

那么在《法华经》里边,你看,“法华一经,从始至终,无非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此非始终唯一念佛法门耶”就是说,《法华经》是成佛的最圆顿的经典,跟《华严经》是并驾齐驱,一个是一开始说的,一个是最后涅槃前说的。那么《法华经》里面讲了一句话叫做“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说学修这个《法华经》,学习这个法门,最后也有一段经文里面讲到说,将来一定能够生无量寿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就是无量寿,极乐世界。所以他用这个代表经典来说到,说《法华经》最后还是讲的念佛法门。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核心就是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就是让你念佛成佛。

那么从《楞严经》里边,你看他讲了什么,最初怎么怎么讲,最后怎么怎么讲,这我们就不管了啊,但是我们看一下,最最后是怎么讲的,说如果有人,这里有一句话,第四行叫“身具四重”,就是我们把最不应该犯的戒都给破了,杀生,杀了人了,犯了根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呢,本来我们的罪业应该瞬息一念间将来果报就是要他方阿鼻地狱,十方无间地狱里边去受这个地狱罪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然后如果能把《楞严经》在末法时代啊,给大家讲一遍,这个人的罪障,应念消灭。然后所应该受的地狱苦,全部转到什么呢,“为安乐国”,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的异名。所以,《楞严经》最后还是什么,“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还是讲的念佛,这是从教而言。

从宗而言来讲,他说达摩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见性是为了什么,见性就是为了成佛,那是不是在念佛?参禅的时候参念佛是谁,是不是在念佛?祖师爷们开示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放下所有的执着,真正悟到佛的境界,说不要跟我讲佛,佛的这个字我听都不想听,彻悟禅师说,这才叫做真念佛,还是念佛。所以大家看,不管宗门也罢,教下也罢,几乎修的无一不是在念佛,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我们再来看,最后导归净土是怎么导归的。告诉大家,你看他这里讲到说,“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搞不清楚不要紧,你就把它理解为说,释迦牟尼佛讲的佛法,成佛之法,都在其中了,不管什么方法。怎么样呢,“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就是佛法是什么法呀,是成佛之法,一切众生学佛为了什么,为了成佛呀。放在这个大视野下,整个学佛就是为了成佛,难道不是在念佛吗。所以这是从整个佛法来讲,都导归到(净土),其实你都在修净土。

后面一段就更出格了啊,我们跟大家说,不仅仅你修在修净土,你不修还在修净土;你信佛你也在修净土,你不信佛依然在修净土。只要你活着,只要你具足这一念心性,只要你的这一念心性永远都是随缘不变的,这个也是变不了的,那么你就依然已经一直就在修净土。

所以大家来看啊,你看,“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这就是说所有社会上的整个这个组成部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但凡你是个人,怎么样呢?“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就是其实所有我们的事情的成就,全部都是以信愿行而成就的。你说你工作是不是这样的,你去应聘,你要相信这个地方有工作,你愿意去到那去应聘,然后人家答应了你去这工作了,最后你从这个公司得到了这个工作,是不是需要信愿行,是不是用的我们一念心体往那儿去圆,才圆成功了。大家想想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来到了娑婆世界,是不是修成功的。你以为我们来娑婆世界容易吗,也是信愿行修成功的啊。人道是干什么的?我们这儿叫欲界。

欲界一个得吃东西,你看我们天天得吃东西,这就在信愿行,知道吗。只不过往生西方得念佛,来娑婆世界你要吃东西。所以你看现在我们娑婆世界修成就了,大家谁没有往生这个娑婆世界,这不是在这呢吗?已经修成就了呀。大家都是信愿行已经圆满了的人,娑婆世界修成就的。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娑婆世界是虽然修成就了,它是倒流地修了。现在我们要修圆满,修清净,要向上地修,往回修,不是往这儿修了。可是不管往极乐世界修或者往娑婆世界修,修成就的原理一模一样。不仅仅你修世界一样,你成家,你生儿育女,你今天做一顿饭,你到哪里下个馆子,跟谁去约会,全部还是在这个信愿行之中,离不开这一念现前心性。所以你看说,“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修净土,但是大家不知道。

所以我今天告诉大家,真正的净土法门,马蹄无处避残红。什么意思?你看,“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这两天给大家讲的一念心体,连一句话都不用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在这一念心体中,这就叫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宇宙万法中,没有一法你能够逃脱这一念心体,无私就是这一念心体的比喻,所以叫万灵何处谢无私。每一个人都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每一尊佛也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的,从无间地狱的众生到最后成就的诸佛,全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的,万灵何处谢无私。既然如此的话,“夹路桃华风雨后”,我们知道了啊,风雨飘摇把满地的桃花给打碎了,全部飘在这个泥泞的道路上了。

那么你马骑过来的时候,不管你的马蹄,提蹄的时候,下蹄的时候,起落都避不开一地上的残落的桃花红瓣。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也就是这里讲到的“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谜底揭晓了,大家听明白了吗。这就叫做净土法门,为什么叫“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总一切法,持一切门,就叫净土法门,也叫心地法门。一切佛法就这个法,一切世间法就这个法,宇宙万法还是这个法,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我们这场法会,还是这个法,为什么?大家相信有普陀山琉璃世界啊,知道有这个法会在这个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你信了嘛;信了以后你就开始怎么啊,愿了呀,你填表,照照片,报名什么的,这都是愿力的体现啊;结果你不断地念念念,念叨说要来要来,今天终于来了,大家成就了,我们讲法功德圆满了,这就叫信愿行。

所以今天我们如果真的学到这个层面上的话,哎呀,大家要知道,净土法门大到什么程度?你修也得修,你不修也得修,就这么个门,这么个法。你知道你在修你在修,你不知道你在修你还在修,一样的勇猛,依然一样的精进,大家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让我们提倡以信愿行三资粮往生西方,这属于显修。你如果不知道这个横超法,好,那你依着佛陀的其他教法,自己在这吭哧吭哧地修,这叫做密修,知道吧。那么如果我们身为佛弟子,依然这样每天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这叫做正着修,悟着修。所有的世间人都在修这个,不知道往生到哪里,有可能往生到地狱,有可能往生到畜生,饿鬼,反正每天都在修往生法,它属于什么呀,糊涂修,迷着修,但是没有一个不在修。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了,最后几分钟,告诉大家第五个五重玄义就叫“判教”。这部《彻悟禅师语录》今天只算个引子哦,希望大家回去把它看全,传老说了是第一等精彩的文字。不管你是初机,你不要再又想着如何。昨天有一个居士很有意思,开玩笑说我是小白,就是说他还没有开始,一张白纸,学佛还没有怎么深入。把我吓了一跳,我说这样的人多不多,后来我想想管他多不多呢,我只管结缘,不求效果,就好了。缘已经放在这,你已经逃不脱了,为什么,马蹄无处避残红。所以我们这部《彻悟禅师语录》在三藏经论律中,它属于什么地位,属于论典。论典有什么呢?有宗经论和释经论。释经论是只针对一部经典进行解释,宗经论是对所有佛陀的经典总的来进行讲解,就叫宗经论。

《彻悟禅师语录》就叫宗经论。那么在这个菩萨藏和声闻藏是佛的教法里面,有的是小乘,有的是大乘,除了大乘就是小乘。现在我们这部论属于菩萨藏,是大乘佛法。要记住啊,讲的是大乘佛法。那么我们讲的净土法门,《彻悟禅师语录》开示的这个往生之法,在难行道和易行道中间,属于易行道而非难行道。它在三藏十二部教典中,就是这么一个地位。好了,完了。

非常高兴,在佛陀的开示中讲过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我因为给大家讲法,我这次还意外收获,我师父还特别给我写了三个字,叫做“法布施”。我不敢这样的,觉得法布施有点诚惶诚恐,我说法供养吧。我们说布施供养有财,有法,有无畏,我说法供养吧。跟大家结了这个清净的法缘,那么不管怎样呢,这三天算圆满下来了。我们结了无比殊胜的因缘,一个是把核心的心地法门这么过了一遍;二一个呢,我们利用心地法门把净土法门这么修了一回。那么以此三天圆满,一个是预祝接下来,特别是后天的法会是最隆重,希望大家这次能够得上品的三皈五戒,大家发真实心,求受戒法;二一个呢,希望这五天下来呢,作为我们学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殊胜的第一步。

愿这几天的功德,回向同生西方净土中。

谢谢诸位,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