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受是苦

假使我们不彻底地了解苦和苦的起因,无论我们多努力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思想或世间的财富来和它「交易」,都是没办法的。 只要有五蕴,就必须受苦。 认同这个身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受苦。 认可人间必有痛苦,这就是「豁达」的开始了。 我们来,我们哭,那就是生;我们打呵欠,我们离开,那就是死。 痛苦是无限的,它采取各种形式来到。 佛陀说:「我只教导一件事,那就是——苦与灭苦之道。」 一切构成人类的元素,本质皆是苦的。 当我们将自私放下,然后转移注意力去留意每个众生内心炽盛的不满足时,我们不只会看到它的普遍性,还能领悟到我们本身的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所有存在众生中的一小部份罢了。 如果你真的了悟诸法实相,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可能称心如意。 就精神的角度来说,乐或苦的感觉都可以看成是苦的同义字,因为它们只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乐会使心漂浮,苦则会使心气馁。 人生最难做到的是能够「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苦是人生的本质,只要你活着一天,就得接受苦的挑战。 这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依靠——世界是一个不安与烦扰、快乐与痛苦,永无止尽的轮回,是没有宁静的。 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 无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痛苦的一个原因。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如果我们了解真理,我们便会了解苦。 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 世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让泪水来告诉你世间的真相。 佛云:「身为众苦之本。」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甚。 人生如朝露,居世多屯蹇(屯蹇:屯、蹇皆为易经之卦名,有困顿险阻之意。)。 每个人都在受苦。除了苦,什么也没有。 观法无我 那些真正与法相融的人,是远远超越外在形式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顶礼的方式,因为他们已经超越我执了。 唯有将旧的水倒掉之后,杯子才会有用。你必须空掉有意见的心,你才能彻见宇宙人生的真相。 当我们去除自我的一些废物之后,即能较清明的看待事物。 纵使你自己的身体也并非真的是你的啊! 自我只不过是在世俗习惯上的知觉罢了。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身体是疾病的「窝巢」,而你不该黏着它当成你的。 告诉你自己:我仍然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仍然有一个「我」。 从内心放下自我的意见、观点、主张、想法以及整个对时间与自我的概念,进而安憩于无着之中的邀约。 不论我们从哪方面看,都找不到任何恒常的自性或自我。 我们会认为有自性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记忆、主张与意见。 心会被占据是因为心曲解了,而且被假的我的意识所迷惑。 我们必须看清楚,当我们以「我」和「我的」观点去思考时,我们是如何的痛苦,之后,我们方能放下。 精神上的许多痛楚都是从我执来的。 人生在世,解决痛苦之道,就是把「你」当作「我」,有我,是痛苦的根源;无我,才是解决你我问题的妙方。 你越是放弃自我,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最能证实自我意识虚幻性的,莫过于我们对不同观点的极端敏感。 我们只是能量分子的聚合及分散,以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所构成。 自我是一切苦的根源。 我们的心无法真正平等,「自我保护」是唯一的原因。 「自我的妄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深信这色身和感觉都是我们的,但是,当我们仔细检查时,结论必然是对它们束手无策。 没有人真的拥有色、受、想、行和识。 整个佛法的目的,就是先把「自我」意识调降到可以掌控的地步,最后再予以消除殆尽。 自我造成一切纷争与动乱。 对这个身体而言,我们只是它的过客。 我们这个身体里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但我们却相信它是我们的「自我」,真的是「我们」——这就是不正见。 佛教是放下「自我」的。那些太聪明的人将永远学不到东西,他们首先必须放下他们的才智。 如果你认为你很聪明、富有、重要、是佛学专家,这就掩盖了「无我」的真谛了。你所见到的只是自己——我、我所(有)。 我们的自尊、我们所仰赖的自我意识,就如同一颗沉重的石头。 如果我们考虑要放下自我时,我们会惧怕没有了它之后,将会一无所有。然而,当我们终于放 下它时,我们将觉悟到不执着自我的轻安和自在。 五蕴都不是自我。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 世界以身有,身以心有,心以惑有。 因分别而有取舍,自私自利的心就生起了。 从出生到现在,你的身体随着自然的过程,它老了、病了,你却无法从中阻止。 为什么每件事物都是无常和苦的呢?那是因为它们都是无我。 事实上没有一个「我」能在任何地方被找到,有的只是诸法的不断升起和消灭,一如它们的本然。 假如身体可以说话,它会日以继夜地告诉我们:「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吗?」 假如身体真的属于我们的话,它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认为它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必须舍离它时,就会痛苦。 当我们看透自我时,就不会再去执着快乐,而且能真正地快乐。 有人学习「法」,却是来增长他们的我见,他们也许会想要超越苦,可是,如果还有一个自我存在的话,他们何时才办得到呢? 一旦你了解无我时,那么,生命的重担便消失了。你会和世界和平共处。 所有的身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成。如果你真正地往内仔细看的话,你将找不到任何人存在。 当苦生起时,要了解,其实并没有一位受者。如果你认为苦是你的,快乐是你的,你便无法找到平静。 心就只有生起和停止,没有滞留着的实体。 创造「有」和「生」的因素,都是从我们对这些事情无知,从我们愚痴地执着它们都是「我」或「我的」而起。 全人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并没有「我」,有的只是元素而已。 去感觉我们比别人愚笨是不对的,去感觉我们与别人相等是不对的,去感觉我们比别人好是不对的……,因为,并没有任何的「我们」。 我们修行以超越世间,从而将这些 事情带往终点。佛陀教导去放下它们,去舍弃它们,因为它们只会引起痛苦。 我们拿这个身体当成我们的家,当成有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如果我们有了头痛或胃病,我们便烦恼。 并没有持续的自我存在这个身体内,但我们却去执着它,将之当成我们自己。 我们建造厅堂,并且说它是我们的。当蜥蜴、老鼠、壁虎来住在这儿,我们总是驱赶它们,因为我们认为这厅堂属于我们。 大部份的人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我。了解到自我的人,就是了解到「既无所谓的自我,也没有任何事物属于自我」的人。 自我是空的,没有固定的本体,但那是实质存在的空。 如果仍有一个自我在,怎能超越痛苦呢? 因为有了一个「自我」的缘故,我们无法脱却「表相」以见到「超越」。 不管快乐或痛苦生起,必然是有自我的存在。 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错误。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 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 当我们不执取六根以及与六根相关的任何一种为「自我」,那么八正道将会在当下同时生起。 必须要空掉自我,全然没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净。 所有的囚牢都归结在自我,请务必拔除自我、愚痴,那么所有的囚牢就会消失。 因为执着自我,又产生「我所有」这就是真正的囚牢。 完全放下「我」、「自我」、「我是」、「我存在」等错误观念就是喜乐。 法的语言中「生」的意义——不是由血肉之躯的母亲所生的「肉体之生」,而是从精神的母亲所生的「精神之生」。所谓精神的母亲,主要是指渴爱、无明与执取。渴爱为母,无明为父,这二者结合的结果就是「我」的「生」。 依法的语言,「空」是指没有「我」、「我所有」的意识,当内心不执着任何事物为「我」、「我所有」时,就处于空的境界。 当「我」、「我所有」的念头生起,心中的轮回就出现了。 如果掌握「有『我』的妄念就有苦」,就可以了解佛教的核心义理。 如果心里有「我」、「我所有」,所有的工作都是苦的,任何轻松的工作也将变成沉重的负担;如果内心不执取「我」、「我所有」,而能清清楚楚,那么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繁重、污秽的工作都将充满乐趣。 不管是什么样的贪、瞋、痴,都只是「自我」,一旦它们在心里出现,涅槃就会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休止的轮回。 如果整天都保持醒觉,不令我慢生起,不令「我」、「我所有」等自我意识、自我主义生起,这才是「不生」。 没有「我」、「我所有」等念头,而且恰到好处地做事,这是一种享受,也正是佛陀教诲的精髓。
正道的生活,就是不让「我」、「我所有」产生。 任何我们认为是「我们」或属于「我」、是「我」或「我的」,都会造成「苦」。 整个宇宙除了「自我意识」是个问题外,已没有其他问题。 「自我」的妄见,会引生贪着——不管是想更好、更优秀或更超然、更平静,乃至更重要或更被珍惜的贪着,都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痛苦。 如果我们无法先掌握「自我」,并明了它只是个制造麻烦的家伙,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 在面对一切事物时,都是以「我能从中得利吗?」的立场来衡量,只会不断失望。 若有人大胆地把任何事物当作「我、」「我所有」,他就是个贼。把属于自然的万物占为己有的贼。 我们都致力于拥有自己所喜好的事物,这是因为潜藏在我们之中的「自我」贪爱在作崇。 只要还有一个「我」存在,就仍会有烦恼。 解脱苦、解脱烦恼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我」的妄执。 世上没有不会招染尘垢的镜子,也没有不会招惹烦恼的「自我」。 整个「我」的概念其实只是个妄念。 修行不过是关乎我们整个身与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只是自我本身而已。 自我的妄见是个巨大的重担。 当心狭隘时,只能看见自己。 根除自我,正是佛法的核心。 自我的概念愈大,就愈容易被推翻。 彻见自我的本来面目——它不过是贪爱的生命体罢了。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业。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惑乱之因源于妄执。 一切众生,皆由着我,因而幻起,六趣升沉。 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头痛或胃痛时,身体从未征询我们的意见,便直接行动了。这说明了色身并不准许任何人当它的主人。 如果我们了解并且看清自己身体的本然,那么,对于别人的疑惑和猜疑也都会消失。 并不是五蕴本身苦,而是执着它们为「自我」——那才是苦。 为什么不能放下五蕴呢?只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地看清它们或了知它们,把它们当成是我们自己。 快乐、不快乐,愉悦和悲伤——它们没有一样是我们,我们却将它们当成是我们。 无论是谁,拿了这个身体当作是他自己,并且持着这种想法到处走,就会痛苦。 这个身体不真的是我们的,你无法在其中找到一个真实的、有实质的自我。 回归当下最大的障碍,是对自我的执着。 若无我相,即无一切相,则当体空寂,一切智慧自然现前。 泯除自我的限制,就是涅槃的境界。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过得好好的,真诚无欺,有爱心、有慈悲,不那么自私,自然就可以导致涅槃的境界。 若认定这个躯壳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不把他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 人类彼此的分裂是缘于自我的意识。 恐惧往往来自于对「自我」幻觉的防卫。 愈是要防卫「我」,我们能拥有的悲悯就愈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为。若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 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五蕴窟宅,是名禅院。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 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因觉自心者,即觉一切众生之心。 人生的阴影,多半是我们站在「自我」的灯下而影现的。 愈是为自己费脑筋,愈是一心想到自己,我们就越软弱,自己就愈受束缚,反之,愈不以自己为重,愈少注意自己,我们就愈坚强。 人心里的忧悲苦乐,皆是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当中。 我执就如同长脓的暗疮,使我们受苦的就是这个「我」。 拜佛、念佛时,若一直执着有个我在修行,也是一种独头意识的分别。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为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着,没有意识到丝毫的自我,而只有无我的觉醒,便不会引发苦了。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无我」才能如实了知诸事本末;「无我」方能确保不曲解人意。 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上帝讲「我」就是真理、道路,佛讲「无我」才是真理、道路。 医生说:出生后七年,将完全不同于出生时,包括每一个细胞。 藉着不断自我净化的修持,「自我感」逐渐消失,并停止支配吾人的生命。 自我了悟的捷径就是断除自我感。 把你从虚伪的错误中移开,你将会发现「真我」到底是谁。 法的生命,茁壮于光明磊落、无私无我的心田,圆成于法的人格化的陶冶、熔铸。 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妄认有「我」,遂有爱之念,于顺逆而起憎爱,耽着五欲,流转沉迷,莫能自拔,皆执我故。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一切烦恼皆由「我在」及「有身」而起,普通人皆执「我身为实」,而一切烦恼生焉,故名「我执」。 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 我们所谓漫长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帧帧死去的动作的连续组合罢了。 万德圆融具足身,此身我体本同伦,何因异此生迷执,别认虚空一聚尘。 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我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如果你认为是「我的」家庭、「我的」修行的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只是另一个苦的起因罢了。 如果仍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觉来扰动和惑乱,不能称为「自在」。 人们的血液倾注在一起时,难以区别彼此,奇怪的是,人与人之间却划分得那么清楚。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要超越生死,要先破「我」。 自我的执念很耗费精神能量,因为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觉得备受威胁。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阖眼朦胧又是谁? 观 照 每一刹那的心念皆须观照,原因在于每一念皆是抉择的刹那,这些抉择的刹那造就了业。 除非对自己的言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最好是保持沉默,向内反观自心的念头。 当心仍在世间的时候,纵使一个人阖上眼睛,动也不动地坐着,他所看到的也只是世间。 我们需要观照苦和停止苦的因,否则的话,智慧绝对无法生起。 我们修行的本质是去观察动机和审视心。 所谓「闭关」的意思是收摄眼、耳、鼻、舌、身根,只留下心被观照。 修行就是直下观心,这就是智慧。 修行的目的,是要洞见和绝灭使我们一开始就无法平静的原因。 使你的心如同一张编织紧密的网,来网捕前来的情感和感觉,并且在你反应以前,就要观照它们。 修行就是注视,同时完全敞开心胸,觉察所有发生于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 在这世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质。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在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要在内心才能找到。 一般人只专心洗碗筷,却让自己的心染污了,他们遗忘了当下的自己。 只要知道你心的状况,别因它们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要执着!犹如一封信——在你可以详尽内容之前,必须先拆开它。 对治执着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一起执着就要观照分明。尤其是生命的基础——我执,更不可轻易放过。 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以观照和很自然的方式来认识你自己。如果疑惑升起,让它们自然地来、去。这很简单,只要不执着。 向外,就是六道往返,生死不定;向内,就是一个诸佛同体的本来面目。 探测你的内心,那么你应该可以认清全部的你。 我们用很多时间在追逐外在的自我,却没有用时间在「找回自己」。 外在有形的家,只是这世间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它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世俗的家而已。 去好好了解心和其他感官是非常重要的。知道它们如何地来和去,如何地生起和如何地消逝。 「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然后彻见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不是;哪些是平衡的,哪些不是。 只有一部书值得一读,那就是——心。 观照你的心吧!背负重担的人认为是得,而在旁观看的人却只看到负担。 当你的心充满光明时,就能够清楚地看见你的烦恼(杂染),然后把它们都清除乾净。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觉知,并且向内去清楚地观照。 真理在里面而不在外面,认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从你的老师那儿摘取好的,并且觉察你自己的修行。智慧是要你自己去观察和增长的。 如果你以真实的内观来看待事物,那么,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黏着。 解决问题必须靠智慧,而要拥有智慧便得开展和训练我们的心! 在你吃饱后,又多吃五大口——这就是我们无始的贪婪与染着。 真正的修行,只要留意你自己内里身、语、意过错的生起就行了。 最好的修行,并不须要去读很多的书,只要读你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从痛苦中逃跑,我们将永远也不能了知它。痛苦是我们应该察觉、认清的东西——如果你不观察它,何时你才能认清它? 无论痛苦在何处生起,洞察它!别看太远,就察看当下。 看你自己的心和身。当痛苦生起,去体察为什么有痛苦。当快乐生起,什么是快乐生起的原因? 修行绝不只是坐在蒲团上就好,更重要的是打开心灵,正视内心实际的情况。 经由浪费你的时间注意其他某人,你是不会成就任何事情的。 「看好你自己的心」,看着在你心中每件事物的开始以及结束。倘若没有人防护这颗心,便只有在一切的活动中被攫取了。 佛陀教导我们去观看佛法——真理,不要去看其他的人;去清楚地看,去洞悉我们自己;去了知我们的极限。 只是单纯地留意整个疑惑的过程,看疑惑如何地来和去;而后,你将不再被它们所苦。 我们必须与镜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方能看见自己的真面目。 我们须要质询内心所产生的任何不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机会能在情绪反应上下功夫和审视。这么做,便是在修习佛法了。 参学是在参自心,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 日用云为,常起觉照,常在法性,三昧之中。 当知心识,皆是无明,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了脱之术,唯有观心,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所有围绕于我们四周的事物都将会成为苦的根源。 要真实地看见佛法,你必须往自己的身和心里看。 每当你即将去做某件坏事时,假若能及时看到自己,你便能停止。 看清这颗依赖着世间的心。 当我们看外在的事物时,就好像看着内在;当我们看内在时,那就像看着外在一般。 每一刻都保持觉醒。 要对治修行的障碍,就是认识它们,在每一刹那中彻见它们。 不论是瞋怒、懒惰、掉举或疑惑,要立即觉知它们的生起。 往内看,你就是佛。 如明镜照万相,不迎不拒,就与道相应;着心迷境,心外见法就不对。 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 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为苦也。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缚解从心,不关余处。出要之术,唯有观心。 无明迷故,谓心为动,心实不动。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莫与心为伴,无心心自安。若将心作伴,动即被心谩(谩:欺骗。)。 以憎爱故,心器破坏,即受生死,故诸苦自现。欲知法要,守心第一,若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而非注意外境的生灭。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此君子贵乎慎独也。 从有限的物质中,观内在无限的生命。 有智慧的人,随时都有自己的天平。 无论多壮实的树,如果许多鸟儿不断的飞来啄树干、吃树叶,不多时日,树自然就会枯死。同理,喜欢喧闹奢华的人,终究会为奢华所牵,成了妄想的俘虏,而看不清楚自己的心。 认识你自己,那么生活就会简单多了。 文字或声音的毁、誉、赞、谤、并不是因果的判决者,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及行为,才是最重要的。 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世间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了不可得,我们要当下观空。 地狱不为苦,不了自心为最苦。 我们应当勇敢地、诚恳地,去正视自己的心念,就像在镜中看自己的脸一样。 若总是不满东、不满西,着相而求,你如何修行呢? 人若不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般的,永远无法根治。 业力就是我们的生死,业从无明而来,无明从念头而来,念头从不知不觉而来,不知不觉从不懂得观照而来。 心是念力,念念随心。 与其想控制境界,不如控制我们的念头。 若一直追逐境界,则会引导自己走向迷惑与混乱。然而,若你清楚地去观照世间,真实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 无明乃是由于,你没有体悟到真实的圆觉法所起的。 君子以良心为镜,学佛之人以因果为镜,圣人以本性为镜。 与其死记经典的章句,不如把书放下,自己静静地反省,观察四周围的一切,包括生活的苦恼、内心的波浪,找出痛苦的原因。 当我们动了个念头要去伤害众生,就已经破坏了我们清净、安详的内在。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佛法:「我观故自在。」 贪婪的火,灼伤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凉在你的心中。 愚痴的人一直想让别人了解他,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迷而不知其迷,才是真迷。 您一天中曾踏实地活过一小时吗? 时常反省及检点自己的心念、语言行为,即可减少贪欲。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多一分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养牛的人,放牛吃草,并不放松看守牛群的行踪,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应随时守之,不致迷失行踪。 真的没有人束缚住你。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样,时时不忘制心、息妄。 法的修行落实在「观心」,观心的要诀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觉。」 庄子曰:至人用心如镜。 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时疏。 事物虽渺小,有时却会影响一生。 顺境如不能忍受,便易放逸而一发不可收拾。 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一椿。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见吉凶。 爱出风头的人,是犯了幼稚病。 最大的悲哀事,莫过于良知的丧失。 心是最难攀登的山,最难驾御的马。不试图征服它的人,就得不到属于自己的生命。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原谅欲心,即是入迷之途;克服假我,乃为正生之道。 直心是道场。 能举千斤之物,难抬一己之身;能看百里之远,难省一己之过。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骗你一时,它却骗你一辈子。 把批评人家的时间,拿来反省自己,才有改进的一刻。 心垢是无明的本质,我执是众苦的根源。 若持热恼之心,欲入清凉之界,犹披麻而度火,古今未之有也。 嫉妒勿起于心,谗言勿宣于口。 贪、瞋、痴像发烧。只要染上其中一种,即使躺在华丽的卧榻,也睡不好觉。 看不破,放不下,又如何? 苦、乐,其实都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去掉心中所有的欲望和情欲,纯然寂静现前,短暂的生命就成为永恒不朽。 修行不求无魔,无魔则誓愿不坚。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本。 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 要在众生心中,观察宇宙的真理。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燥。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 西藏白教冈布巴大师在宝曼集中发人深思的警句:欲念可能被误认为信仰。恋着可能被误认为慈悲。 无思无虑可能被误认为是无边际的涅槃心。感官知觉(或现象)可能被误认为真实的刹那见道。一闪的见道可能被误认为全体的证悟。假道学可能被误认为真行者。心为形役的瑜伽师可能被误认为大自在者。利己之行可能被误认为利他之行。欺诈手法可能被误认为审慎。骗子可能被误认为圣者。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善心、功德不够,就好比提炼的火候不够,业力、习气就无法彻底转化。 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失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多认识一点自己的心性,就多得一份光明。 除非你亲自证明,否则不要盲目接受任何观念。 所有内在的矛盾,是你心中真理与虚妄之间的产物。深入观照内在,痛苦是可以免疫的。 生命的关键——要真正感觉内在自我的转变,但这要绝对的自我忠实。 万事由心起,故应先调心。 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视众生皆眷属,所以转成冤家。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瞋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任他极有见识,看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卖得巧藏不得拙。 无明——虚假不实的知识。 静坐可以给你任何其他方面所无法给你的东西,它让你了解自己。 言行中止,心空如莲。 能够看着念头来来去去,不要去理它,也不去扫除,让它「一任自来还自去」, 你仍然看着它,你就是「观自在菩萨」。 深入你的心湖,你会发现,有个如如不动的「他」看着此心湖和其变化多端的波流。 好好的回光返照,看看在一天中,你受到了多少的干扰。 少管他人事,常修自己心。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参须实参,见须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心不可傅,心契为傅。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竹节虚心是我师。 观心得悟,一切具了。 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丛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心」是诸佛本源,是一切神通妙用。 心即我也,我即心也。非我有此心也。我有此心,则心与我二矣! 凡人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魔由心造,妖由人兴。 焚香妙达无生,散华显诸无着,弹指以表去尘。 心外觅佛波波浪走,一念回光见自本性。 六根摄境,心不随缘谓之定。心境俱空,炤鉴无惑谓之慧。 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苟欲微加外助,则失其本真矣! 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林;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群中也立身。 此心未了,则修与不修,俱名虚妄! 迷是自迷,悟须自悟。苟不自悟,纵是释加达磨亦为你不得。 何谓生死?有偷心是。何谓涅槃?尽偷心是。 偷心,乃识情之异名也。能劫夺自家无上法财。 凡何异圣,圣何异凡?惟偷心而成异耳! 勤究自心,究到无可究处。心眼洞开,始悟恶之可断不可断,善之可修不可修。 一切恶业及贪瞋痴与无明烦恼种种尘劳等,俱无自性,皆由迷自心,故依妄而有。 无事于心,于心无事,则心能虚灵寂而照。 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盖业业兢兢,念兹在兹,方得无碍自在。 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由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 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 所谓心地法门,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 有心起时,万境皆有;空心起处,万境皆空。 心空能入道,性空自神通。 一切法门都以修心为上策。 向外驰求皆是妄,谁知本性遍大千。 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无有滞碍,名为道人。 顿舍外尘,时时向自己脚跟下推穷。 内心外境只是一事,切忌作两般看。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 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然用不着排遣。 欲观无为之真性,应观有为之幻相也。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即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 若识心性非形相,湛然不动自如如。 圣人过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盖过必观而后见,不观心者,冥行妄作以为常,不复知过。 口说真如,心似猿猴,言行相违,名为自诳。 不取亦不舍,永断于生死;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 行人对于扼要之修功,惟在不取相,不灭相,而以性为中枢。岂但相不住,性亦不住,并不住亦不住矣! 修不取者,便时时处处,皆应观照诸法本来无相之理体,是之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境自心生,非从外来。 抛弃一切无谓的寻伺,一切形式和名字,澄心清魂,返观内照。 外无一物而得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功夫。 回光返本全无。 若不观心,法无来处。 自性一念才起,即是万象森罗。 此事欠一法不是,剩一法不是;取一法不是,舍一法不是;即一法不是,离一法不是,但低声道得一法,却是是非中人。 不识自心是妄,起种种境界是颠倒。 识此妄心,悉由缘生;息诸缘起,自然无缚。 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 一念散于无量劫,无量劫摄于一念。 大居士不言僧过,善知识能调物情。 夫缚从心缚,解从心解,缚解从心,不关余处。 修心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但谛观杀盗淫妄从一心上起,当处便寂,何须更断? 悟心之士,情消境寂。 住心——谓心散动,攀缘不住,专摄念住,更无去动。 禅定——觉心寂静,行住坐卧,皆悉寂静,无有散动。 真如——觉心无心,等同虚空,遍周法界,平等不二。 多一分觉察妄想的能力,就能减少一分烦恼的产生。 智慧——识了一切,契达空源。 心无相——谓心澄净,无有相貌。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长非短,非大非小, 非方非圆,湛然不动。 心解脱——知心无系无缚,一切烦恼不来上心。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迷者不了,即为境惑,流转不穷。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
千年暗室而破在一灯,无始樊笼而唯凭妙观。 若以心示人,皆归正法,不落邪见,如指南之车,皆归正道。 已得身心教,复不难教他,若欲教余者,先须教自己。 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侵扰。 为钱「忙」,无智「茫」,眼瞎「盲」。 名、地位、成就、财富、常常会蒙蔽了内在真实的我。 命自我造,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自性。反躬内省,感无不通。 学佛之人,最要各尽其分;能各尽其分,即是有廉有耻。 当你想做什么时,并没有人鼓励你;当你不想做什么时,别人也不会责怪你。 消一分习得一分明,忍十分恼证十分提。此中体验真消息,端倪在我不在人。 大死一番,再活现前。 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智而融万境。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急处回光,着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悟真妄,依真心则速证菩提,随妄心则漂流生死。 一心空寂为佛宝,寂而常照为法宝,照而无染为僧宝。 返照自心,本无起处,起处本无,名之空观。 于无起处,妄生诸法,诸法不实,名之假观。 空假本无,不住两头,全体真心,名之中观。 六根照境,不为境缚,一切不住,名真解脱。 眼如盲,耳如聋,心念才起时,如撞着银山铁壁相似,如此则工夫始得相应耳。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动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净而自净,六根门头自然虚豁。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守约是俭德。俭于听,可以养心。俭于事,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凡俭,皆可以悠久而无穷。 善时百念易忽,不可无详慎心;怒时百念易决,不可无舒徐心。 渡海应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人世风景

朝代兴亡的原因往往是:有人随心所欲,有人不能随心所欲,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 历史会不断的重复循环,是因为人会犯同样的错误。 过着与良心背道而驰的生活,即使别人没有损失,自己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却已经够受的了。 共同负责的事物,总是没有人负责。 在瞎子国里,一只眼的人是国王。 心灵是活的博物馆,充满了人生之爱的展览品,永久保存着我们爱与被爱的时刻。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相同的,也没有人是一无可取的。 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是从不做好别人交代的事。 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可能拥有你所欣赏的人格特质。 所有奇迹中最重要的,是单纯的信心所产生的力量。 和谐处世与分工合作的精神,是最高贵的人际关系。 倘若你的人生使命,就是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将会非常失望。然而当你与人相处时总是亲切而体贴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喜欢你,但是绝不可能会讨厌你。 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并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帮助他人所获得的快乐。 应用注意力的方式足以决定人生的外观与内涵。 美味腐腹,好色溺心,勇夫贾(贾:招致。)祸,辩口致殃。 冒险专家的乐趣并非来自危险本身,而是来自他们使危险减至最低的能力。 我们爱的人最有能力伤害我们。 若人生恍如一梦,我们该做个好梦,不该遗憾地梦着或醒着。 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赞美,人生会少一些遗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场,他集经理、演员、提词、编剧、换景、包厢侍者、看门人诸职于一身,此外还是观众。 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我们忙于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其中包括了解偶然局限和必然局限两者间的差别。超越偶然局限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绝不能泰然地超越必然局限。 对民众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 将自己陷于罪恶中的是常人;为自己的罪过烦忧的是圣贤;夸耀自己罪过的是魔鬼。 世界上大部分的麻烦,都是想成为伟大人物的人惹出来的。 发牢骚的人所能获得的并非同情,而是轻蔑。 行不义的人比遭受这不义行为的人更不幸。 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的人。 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去做——反正你做了有人批评,不做也会有人批评。 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 我们是以感觉自己有能力做些什么事判断自己;而别人却以我们已经作成了些什么事判断我们。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我们总是在期盼错误的事物。 抗拒或期待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人愈想抓住什么,愈抓不住什么。 沉默的大众,是一股看不见的动力。 街景是反映时局最好的镜子。 客串一次农夫,才知道食物的可贵。 人生就是「生」与「死」的拔河。 最不轻诺的人,最能履约。 学会了解你所不关怀的人, 有如到外国旅行:虽有使你不快意的地方,但可使你胸襟宽广。 善把自己的怨苦像广告一般吹擂的,永售不掉其存货。 世界之患,在于愚者自信,智者多疑。 要防护人不受愚昧影响的最后办法,便是把全世界填满了愚人。 人的举止应该像他们的衣服,不要太窄或太特异,但须不拘束或干碍行动。 社会正如在兢技场中的罗马少年,对于倒下去的剑客毫不怜恤。 尽管太空旅行吸引人,但更未为人所知及更需要探测与冒险的地域,再无过于人心与个性了。 人生中不见得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见得是完整满意的答案。 人生不是前进就是后退。 才能形成于寂静之中,性格则形成于世间的激流之中。 你必须选择而没选择时,本质上也是一种选择。 我看到人们邪恶,从不讶异;但看到他们无耻,我常常讶异不已。 傻瓜往往比智者更忙。 大多数人都想改造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没有人能像孤岛般自成一格;每个人都是广大陆地的一小部份。 创新的人必然引发争议。 你没法迫使波浪加速冲向沙滩,只能依照海洋自有的韵律。 要求完美的人总是陷入数落别人或挑剔自己之中,他无法随遇而安。 合作与相互扶持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世俗的知识绕着世间的目标旋转——积聚财富、取得地位、寻求赞美和愉悦。那是一团使我们很快地被吸引、黏着的无明。 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求得回报,它将只会引起痛苦。 苦的形式可能会变,但苦的程度还是一样的,生于善趣有善趣的苦,生于恶趣有恶趣的苦。 社会上的学问,都是形相上的学问,是治标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脱。 世间众生受世间法的摆布,得、失、毁、誉、称、讥、苦、乐,这些世间法都是麻烦制造者。 千万不要失去对人性的依赖,人性好比大洋,虽然大洋中会有几滴脏水,但决不会影响大洋的纯净。 贫贱时累心者少,宜学道。富贵时施与者易,宜济人。若贫贱存济人之心,富贵而兼学道之志,尤加人一等。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事之理。 君子暇豫(豫:安适。)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一盏灯点燃另一盏时,没有一盏会因之减弱;当一颗心照亮了另一颗心,它会使你内在更为光明。 小事情往往令人苦恼,你可以躲过迎面冲撞而来的大象,却避不了苍蝇的侵扰。 要求所有的人,都和你持相同意见,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意见分歧,才会有「赛马会」的产生。 安逸的人藐视灾祸,灾祸却常常等待滑跤的人。 有时以最简单的方法,却能够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知识丰富的现代人所持的共通特点就是——自我复杂。 世上的不幸,大部份来自于人们,都自以为拥有处罚他人的权利,而「以眼还眼」。 真正的善,通常是单纯的。尽管单纯是那样具有魅力,那样有益的东西,但单纯的人,实在少得令人惊奇。 人到目前为止,都还不是完全诚实的,因为在人的心里,经常有各式各样的冲突、矛盾存在。 我们为了赚钱而有头脑,为了花钱而有心情。 文明即是无明的面纱,由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产物也是无明。 因为众生心境不同,功德力也不同,所以在娑婆世界感应的东西也不同。福报不同,则业感也不同。 这世上,对某些人来说,是为了要爬升的梯子,但对某些人而言,则是下降的梯子。 做出伟大行为的人,不见得会被所有的人喜欢。 启窗日日对青山,山色青青不改颜;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几时闲。 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 江上只有两艘船,一艘为名,一艘为利。 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 没有觉悟的人如河中的水,随波逐流,无所选择。 流水斩不断,家事说不完。 一个水缸养了一只食人鱼,其他的金鱼将有大麻烦。一个团体出了一个两舌离间语的坏人,这个团体便会是非不断,斗争不休。 有些人爬到了梯顶,才发现爬错了墙。 世上的事,不如己意乃是当然。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世间没有不含些许辛酸的欢欣。 与其说上帝创造人类,不如说人类创造上帝。 宗教家把有限的幻想加在真理上,就变成了上帝。 随顺他人的意见,便得以与人和谐相处。 久住令人贱,贫来亲也疏。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与智者同哭者「福」,与愚者同笑者「祸」。 笑,世界跟着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 愚者不喜与智者相交,智者也不乐与愚者为伍。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在难居其美。 你一旦了解内心的执着,它们就成为电视的映画,在你心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一出戏。 不计较,不比较,是非摆两边,生死最重要。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喜名者,必多怨。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怠,而患常生于怠忽。 人生处世,着一「苟」字便坏。一身日用,着一「苟」字便安。 人能以待儿女之心待父母,乃是真孝子。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心囚

那种并不自由却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奴隶。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 善于争得自由不算什么,难在善于运用自由。 一个人如果执意跟自己作对,谁也没有办法救他。 请告诉我,谁不是奴隶。有的人是「色欲」、「贪婪」的奴隶,有的人是「野心」的奴隶,而所有的人又都是「恐惧」的奴隶。 只要我们依赖任何事物,我们就成了它们的奴隶。 思虑之心,如镜中影,似空中花,虚显空轮,本无实质。 我们的污点虽然遮蔽于一时,但迟早总是要显露出来;当每个污点进入我们的心坎,便在我们的品格上留下一个深刻的痕迹。 人们最愚痴的行为是:因自己的反应而造成自己不快乐。 只要我们对他人的话、想法以及作为还有依赖,我们怎么可能自我解脱而修行呢? 任何执着都是一种障碍。 为什么会出生?因为沉溺于感官的世界和「有」当中。 无论执着什么,我们便「生」在当下,便存在那儿了。 纵使这就是真理,如果你盲目地去执着它,它就变成虚妄的了。 苦是何时生起的呢?它是在我们认为获得某物的一刹那中生起的,这就是苦依附的地方。 所有好的修行最后都必须回归到一个本质——不执着。 别急着要断除你的烦恼,而应该耐心地去熟知苦与它的起因。 如果我们所喜欢的和我们所嗔恶的会造成苦,那我们就不该靠近它们和被它们所局限。 一根刺不会主动去招惹任何人,但是,如果你去站在它上面,你就痛苦了。 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 执着有我必然会产生苦。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就是无法驾驭自己。 自认命中注定逃不出心灵监狱的人,会把布置牢房当作唯一职志。 为自己的短处辩解,才是真的受限于它。 当一个人的心被局限在某一刻板的轨道上时,就会失去创意。 人最忌执着在自己所设的不合理框架里,断送了心灵的自由。 一味只想到自己的人,容易落于褊狭的视野,凡事看不开,心灵上也就失去自由。 被锁在牢狱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 如果你知道是错误的,而又继续做,这就是烦恼(杂染)了。 如果我们不明了,我们的思考就会比智慧还多。 人在一个地方受了苦,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而自以为是在逃避苦。其实不然,他们是带着苦到处跑。 我们总是与「有」和「执取」同住。如果我们不能执取,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愈少,心就愈会不断地去追逐法尘。感觉到快乐时,心会屈服于快乐;感觉到痛苦时,心会屈服于痛苦,它总是在混乱之中。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相信了自己的妄心,它将会不断地欺骗我们,而我们便会在苦乐之间不时的打转。 如果我们认为快乐是我们的,痛苦是我们的,那我们是在惹麻烦,因为我们将永远无法跳出「心中有事」的这一点上。 只要有囚牢状态的地方,便有苦的存在。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只要有执着,就会有囚牢。执着使人被监禁于囚牢中,成为「阶下囚」。 执着就是心灵、精神的囚牢。 纯属精神的囚牢,无法以肉眼得见,更奇特的是,人们往往自愿被锁在里面。 所有宗教都在教导如何得救,但必须超越心灵的囚牢才能得救。 生命是一座囚牢。正因沉醉于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变成囚牢。 只要对生命有执着,生命就会变成囚牢。 六根全都是囚牢。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隶,被禁锢在六根的囚牢里。 凡事必欲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这就是一种愚痴。 知迷不悟是大错,执迷待悟其错亦大。 透过六根,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接触,产生感受、经验等,导致我们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当执着于六根时,我们便得侍候它们,成为它们的奴隶。 我们的所作所为,正都为了取悦六根,因而屈服于它们,沦为它们的奴隶。然后,它们便压榨、控制我们,令我们无法逃脱,这就叫作「陷入六根的囚牢」。 拥有的知识愈多,却愈可能精神错乱!原因是现代人不知道如何放松精神,让心灵休息。 不了幻化,名为法缚。 痛苦是从内里生起的,是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内部生起的。 身体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依靠。 情生则智隔。 如果我们对事物的真相一无所知,就如同一直在拴紧螺丝钉一般。它会愈锁愈紧,直到把你压碎。 使我们受缚而不得自在的,是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 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由于痴,事物就以错误的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其他的无明,如瞋和贪,也就跟着生起。 执着于一件事物(或某种观点)而轻视其他一切事物(或观点),智者称之为强烈的束缚。 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妄想就像纠缠不清的倒钩铁丝网,缠缚住我们的心灵。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柏拉图:「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若自己过度执着时,即使遇到了真理,也听不到它所带给你的启示。 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无内在自由,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压迫,由于无知、罪恶、自私、恐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那么外在的自由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凡事要以利益别人为前提,自己吃亏没关系,如果事事只想利益自己,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 如同暴风雨破坏水的平静与澄明,情欲、不安、恐惧、烦忧,将妨碍人认识自己的本性。 在境上作不得主就苦了。 有强烈虚荣心的人,心里填满了自己,那还有余地容纳其他的事物。 人们总是在心中创造一些想像,而产生不必要的束缚与恐惧。 不能自制的人,无法称为自由人。 所有你不能舍弃的东西,到最后它就会拥有你。 我们所有的感觉、知觉、思念、行动都是燥热的烦恼之火,也因而受着种种苦恼的困扰。 愚痴的代名词,就是「假设」这两个字,因为,你是假设如何如何——如此,就会落入一种怀疑、推测的观念当中,如蚕吐丝般作茧自缚。 执着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彻底认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若于清净心中加上任何一种见(我见、法见等),束缚在某种范围内,即是无明。 执着近于迷惑。 执着的心思,就像阻塞的水沟,不久便会腐臭生蛆。 心不安宁,任何角落都是牢狱。自我保护太强的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人是一种自寻痛苦的高等动物,主要原因是有了错误的看法,作茧自缚。 救生圈不是为那些跳河自杀的人制造的。 过份的自责,是心智发展的致命伤。 提起勇气,走出心灵桎梏的监牢。 心灵上的罪恶感,是开悟道上最大的障碍。 关在内心监牢的人(自我束缚),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假如你告诉他有条路可自由解脱,他甚至会怀疑你,抗拒你。 停止去想那些不真实的事,那些带给人的只是无谓的困扰而已。 记着!没有一个不敢坦白承认自己缺点的人,而能够逃出心灵的囚禁,获得自由的。 阴暗的情绪并不属于你的「真我」,你无须忍受它。 人们总是蒙蔽在自己虚构的境界里,还由此建立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性。 放下你永无止息的心理战,接爱和平的讯号。 停止无用的罪恶感,试图找出产生这种虚妄罪恶感的原因。 以修行扔掉内心的包袱,迸裂心灵的枷锁,生活就会变得调和,人生也会变得通畅。 如果基于恐惧、自私的执着或想取得美誉,纵然是慈悲、布施也是不足道的。 一切不幸的根源皆因执着而导致束缚。 如果以主观的执着去追求所需,那从生到死所能彰显的只会有一个字——苦。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生活在牢笼里,他们为自己的欲望、执着、渴求等所构筑的高墙禁闭住,过着痛苦的一生。 是凡夫,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心灵环保

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一个人一分力,愈多的人为世界祈福,无疑的,世界将变得更为美好。 懂爱的人知道,永远别对所爱的人做任何猜想。他们要让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诉说自己的故事。 当你幸福的时候,切勿丧失使你幸福的德行。 健全的品格使你大致上不再担忧自己的声誉。 在工作中流下健康的汗水是治疗寂寞、沮丧和不满的最佳方法。 你有没有骗过别人或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三有众生诸受用,常被三苦火逼烧;如屠引诱趣杀处,应断贪等修菩提。 对那些你赶不走的忧虑,不妨皱皱眉,然后一笑置之。 一直注意身体和病痛,你就会一直病恹恹的。 若你赢不了,至少你可以露齿一笑。 你心里的想法可以让你生病,也可以使你健康。 「不幸」很少在有信心及希望的人身边徘徊。 信心需要基础才能建立,恐惧却能任意存在。 一个人能平静地接受自己,就可以和气地面对世界。 你要是不能常保心平气和,你就不算是完全自由的人。 一个人无法永远控制情势,但可以选择面对困境的态度。 仔细地照顾心灵的健康,就像照顾身体一样。 庸庸碌碌地生活在世界上很容易,远离人群而独居也不难,但是真正伟大的人, 生活在吵嚷的人群中,仍能保持独居所需的完美独立精神。 个人意识必须先改变,社会改革才会出现。 最可贵的人生是返朴归真,最富足的生活是以无为有,最高尚的品味是淡中有味。 如果话不够真、善、美,请勿说出。 积极性的精神生活,让人一世不疲累。 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谓最明。 有时人的失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 净化心灵是可以从生活中去体会的。 有些人如此热切地想要得到某件东西,他们唯恐失去它,却又做尽了一切会使它失去的事情。 人类唯一的引导人,就是他的良心。 避开恶行就是美德;摆脱愚蠢就是智慧。 一个人最容易被愚弄时,是在他自以为在愚弄别人的时候。 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仁慈而和善的性情,是所有脾性中最可爱的一种,虽然它很少获得荣耀,但却有最崇高的价值。 一个人做了心安理得的事,就是得到了最大的报酬。 良心是我们心头的岗哨,监视着我们的行为。 怀疑永远燃烧着犯罪者的思想:强盗恐惧每一丛灌木中埋伏着警察。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 洗净我们的心是首要之务。 清净内心必须在每一个清醒的刹那中进行。 爱自己不表示去放纵自己,这是沉溺,不是爱。 我们内心的诱惑是我们的杂染,由于我们不愿意承认内心有什么须要净化的地方,所以便极力地为之辩护。 一如不吃任何有毒的东西,同样的,不要让任何有害无益之物入侵你的内心。 杂染——五盖,是造成我们生活困顿的主因。 唯有当「心远离污垢」之后,心才能平静下来。 不论心想要什么,都别让它得逞。 善恶和对错都存在你的心里,不须到其他地方去寻找它们。 不论心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无论根源于妄见或正见,都会透过我们外在的身行和言语而表现出来。 镜子,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 世界上最好的教室,就是一个人所在的环境周遭。 媒体可以是最好的领导,也可能是最坏的向导。 公理与正义,往往总在付出代价后才能获得。 要想改运,先得改心。 「命好」还得「心好」,才能保得住福祚。 举头天外看,谁是个中人?欲识长空月,先除眼内尘。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清清白白。 病在灵魂,尤危险于病在身体。 自私为一切罪恶的根源。 行不义事比遭受不义更为羞耻。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不说谎,远(远:离开。)邪人。 邪恶的生活,便是死的一种。 懒惰很像金钱——越有越感不足。 你虽然无法不让鸟儿飞过你的头顶,但你可以不让鸟儿在你头上筑巢。 把「不会失败的人」变成「克服失败的人」。 生之喜悦虽大,但有自觉的生之喜悦更大。 以为自己是个实际的大人物而骄傲,或将自己评价为一无是处的家伙,都是极大的错误。 经常与自己一致的人,也经常与别人一致。 除非你对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要轻易尝试做某事,但也不要只是因为有人对你没信心就放弃它。 不要祈求安逸的生活,要祈求能有随遇而安的心境。不要祈求与你力量相等的工作,要祈求与你工作相等的力量。 真正的平安,来自内在心灵的澄明沉稳。 安于平凡的人未必平庸,平庸的人必然平凡。 将赞美当作警惕,将是非当作教育。 精益求精能鞭策一个人;完美主义却使人丧气。 我宁愿失去,也不愿以卑劣的手法获得;前者属于短痛,后者则是长痛。 越是需要高品质的思考,越是需要单纯朴素,越想让精神生活提升,越须透过单纯的态度。 简朴和知足是现代人必须学习的最重要课题。 对身体的自然法则,你丝毫没有办法。但你所能提升和美化的,是这一颗心。 心在自然的状况下是清澄、洁净而不混乱的。它会变得混乱,只因它追逐法尘,而迷失在情绪当中了! 放弃所有的恶,放弃一切会招致仇恨的事物。 心空掉贪瞋痴,便是「空心」。 如果会有什么不对劲,就让它们只是在身体上吧!别在心里。 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须在你自己的内心找。 六根都是使智慧便于生起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了知它们,我们必定会否定它们。如果我们截断这因的条件,我们要去思惟什么呢? 每个宗教之所以被公认为宗教,本质上就是教导不自私,而教导无我或不自私是相当重要的事,偏偏它的信徒却对这种道理毫无兴趣。 「法」须要听闻后实践,然后在内心中转变的。 我们唯一要畏惧的是自己的杂染。 其实我们往往是忙碌于完全不必要、使人疲惫的心理活动中。只要对感觉有任何反应,「我」就在招惹尘垢了。 修行只在于持续不间断地净化,别无其他。 在肮脏、杂乱的家里,任谁都会觉得不自在。同样的,当不善的念头在我们内心生起,我们又怎能自在呢? 唯有在我们觉悟自己才是种种不悦的罪魁祸首时,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如果我们依然深信,都是外在因素的过错,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开始修行。 负面的情绪就好像是一根我们想用来伤人的刺,但是,拿起它的人,必定会先被刺到。 当我们厌恶苦时,瞋恨之心同时也会生起,最后变成双重的苦。 不断地在意他人的缺失,不如去注意他人的优点。 把不实在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 别人不好,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 此心能安,随处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修行贵在直心。 修道是要去贪瞋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一切时中,但学无心,念念无妄,念念无为。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 人们专注于清洗碗盘,然而,他们却让自己的心脏去。 如果我们让心在毫无价值或用处的念头和感觉上徘徊,心会变得疲惫而微弱。如果心没有精神,智慧就不会现起。 心异则千差兢起;心平则万法坦然;心染则六道四生;心空则一道清净。 心口如一,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功夫。 「信」字是世出世法的根本。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 心穷则量小,心达则量大。 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涅槃就是贪瞋痴的息灭。 内心的改变诚然不易,却绝对值得去尝试。 心如镜子,镜子清明则所照之境物亦清明。 我们要求社会安宁,人生快乐,首须依凭良心去安分尽职。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现自性的面目。 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劝人善愿,其量无涯。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万病之毒,皆生于浓。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 当你先从不好的动机来看人时,你的精神层面就开始下降了。 当吾人丑陋的思想塑造出吾人美丽的外表,这就造成了我们转向无明——一切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土木工程技师,懂得如何疏导水流,箭匠能把箭做得十全十美,木工能把弯弯曲曲的木材刨至平滑,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整顿自己。 假如一个人手未负伤,他碰到蛇的毒液也不会有问题,健康的手,毒液对他并无危险。自己不制造恶,恶对他就没有毒害。 人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才能将强烈的情感导向正轨,发挥有效的力量。就好比蒸汽机的气体,奔腾澎湃,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调节与引导,才能合于正用。 克服自己强烈欲望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如同雨滴从莲叶滚落一般,从他身边消失。 被欲爱驱使的人,就如同陷阱中的兔子一般,怎么跑也脱不了身。 贪欲、瞋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会影响说话与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便有一种力量,这就是苦恼的招集者,名为众生的苦因。 欲净其土,先净其心,心净则土净。 心胸开朗的人,必然心地光明,并显得平和、宁静。 有的人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纷争、毁谤、猜疑。 假使每个人都真正能够「自扫门前雪」,那么整个世界就干净了。 思想上的疾病,比肉体上的疾病更难应付,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常见。 人如果昧着良心说话,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 良心之声即是至上大我之声。违背良心的行为即是自我谋杀。 无明来自于我们的念头、习气、烦恼。 忏悔就是转念,将以往的恨心、忿心等皆转为清净心。 若心起恶念,就如同铁生锈一般,恶念来自于其本身,并腐蚀了自我的清净心。 任何敌人的伤害,也不会比一个人在思想的贪欲、瞋恨和嫉妒来得大。 世间虽然是因缘生灭法,但也要积极的行善。 生命只是一个念头的转变,快乐或痛苦皆操纵在你自己。 所有的事相,若不透过清净的自性,皆无意义。 「老实」是一切圣贤的标志。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瞋、痴)不知「倒」。 要做好你的个人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世上最可悲的事,就是背叛你自己的良知。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义不当为之事,断不去想。 内心充满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的人。 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 勿使自己痛苦,更不能陷害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善行。 人要活在无罪一身轻,活在光明喜悦之中。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耽溺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是大盗贼,它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会的一种负担。 树正那怕日影斜。 永远别浪费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一颗蛀牙,臭死大嘴巴。 一条又长又好的链子,中间坏了一个小环,就不能佩戴。 诗人可以历尽一切劫难而永远存在,只是受不了排印的错误。 健全的心灵,胜过强壮的外表。 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像有十只眼睛在盯着自己,有十只手在指着自己。 净化我们的心灵变为纯净的意识,就能切除生死轮回的死结。 吾人在心灵的生活里,自己制造出各种的欲望、感受和情绪等难以处理之矛盾和冲突。 业力是心灵上的污染。 如心一恶,万恶便从之而生。 不做良知不应为之事,如此,就能无愧无怍,心安理得。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应质直其心。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人生最伟大的目标,不在于成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保持自己心灵的高洁。 你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做事。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不奋发,则心日颓废。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邪书休看,邪话休听,邪人休见,邪地休行。 有求于人而不加亲,无求于人而不加疏,此其人君子也。 征服了心理上的痛苦,生理的健康自然就受到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