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视任何人,当我们心中对某人涌现出恶劣的情感,或可耻的猜疑之时,要立刻消除它。别人的言行,我们必须以善意、率直的心来解释。

◆有人拥有许多,仍在汲汲求取,我拥有不多,也不求取。他们拥有很多仍觉贫乏,我拥有少许却很满足。他们穷,我富有。他们乞求,我给予。他们吝啬,我付出。他们营求,我生活。

◆若你每天的发心,都是愿众生欢喜,你自己也会解脱。

◆在深海中,一种身上会发磷光的鱼类,海藻等物临近它时就会发亮,而它却不晓得这光亮乃发自它身上。“圣者”,虽然了解自己对别人发生了某些影响,却不感觉他的给予。

◆你所拥有的思想,或你一向的行为,终究会变成你为善或为恶的力量。

◆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如果,一个人离开城市,到山中去过着幽寂的生活,那么,他也只不过是第二流的隐士,他,还是环境的奴隶。

◆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与别人比较。

◆凡事要多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多一分宽容即少一分争执,多一分慈悲即少一分对立,你的心胸将会更宽广,因为它再也不是一个只有自我的空间,而是可以包容一切众生的世界。

◆衡量一个人杰出与否,取决于他能否经得起挫折和考验。

◆我们应该感谢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当然,缺点并不因被指正而消失,但我们会因为缺点,而良心感到不安,而从那些缺点之中走出来。

◆积蓄的池水,因不流的缘故,遂生腐败的细菌。怠惰之人,亦复如是。

◆伤人的话,绝口不说。久而久之,你就是一位亲切的人了。

◆恨不能止恨,爱才能止恨。如误会永远不能用辩论中止,它需要方法、和解及体谅对方来化解。

◆唯有借助同情的力量,来宽恕别人所犯的错误,你才能与他人和平相处。

◆我最大的愿望是绝不发怒、永远说真话、亲切温和,不责难任何人,以忍耐对待暴躁的人,以善意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工作本身并无苦与乐的区别,端看我们自己的心态而定。

◆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愚昧,而一个愚人,会自以为他什么都懂。

◆为了将一件事情做得正确、做得好,必须知道做的方法――这是任何人都了解的。而想生活得舒适、活得好,也一样必须先知道该怎么生活。

◆不把必然会失去的东西,硬据为已有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你给予人的,终究还是你的东西,而你所把持不放的东西,早已是失落的东西。

◆一个人在承认一切之后,他自会没有惧怕的。“心灵安适”,就是一个人在承认一切之后的心境。

◆ 外界事物之意义,即是你生命经验本身之意义。

◆快乐的微笑及愉悦的心情,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药石,它的价值是千百万,但却不用花费一分钱。

◆“快乐”是人类最优异的资质,快活的人,不会探听他人的隐私,不会非难他人,更不会挖苦旁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毛病。他会毫不吝啬的体贴别人,给众生欢喜,给众生希望。

◆获得快乐的方法就是――不要为能力无法达到的事而烦恼。

◆以愉悦的心情接受任何一件事物,而不要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必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常向光明快乐的一面去看,那就是成功的秘诀。

◆“微笑”是你的随身宝,也是开启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你应该好好地把握住它。

◆常露微笑、常保和善、常施小惠,即能外得人和,内得心安。

◆微笑永远受人欢迎,它是大自然中消除烦恼的良方,但它不能买,不能求,不能借、也不能偷。纵使你抛弃了它,任凭是谁也不能将它占为已有。

◆朋友之间最珍贵的赠品,是原谅与宽恕。

◆善于宽恕的人,他的心是长在伤害构不到的地方。

◆外表谦和,能使周遭的朋友,易于同你相处。

◆时常赞美别人的人,自己本身一定具有更多值得赞美的长处和修养。

◆懂得施舍给予之人,是永远不会匮乏及空虚的。因为,在他那慈悲施予的心田中,已播下更丰足的种子,来滋养喜悦的生命。

◆真正的谦让,是最高的与一切的美德之根本。

◆真正善良谦虚的人,可以从他们对事物的热心(忘我)状态看出来,他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人都有脾气,却常常抑制不住,而发生许多原可避免的争执。我们要做到心平气和,必须从小处着眼,以智慧观照,久而久之,自然会收到大功效。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傲慢则为它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说,即使被人毁谤、被人误解的时候,仍要谦逊忍受,因为,唯有谦逊,我们才能替自己或别人的关系带来和平。

◆该做的事,就诚心诚意去做,则永远不会慌忙失措,也不会悲观或愤慨不平,反而会使你安定,并充满欢喜的来面对所有事情。

◆健康,就是拥有一付好脾气。

◆和而敬之,则每个人的心,自然变得清净,自己的周围,也将变得极具明洁。

◆嫉妒的人,诚然是自寻苦恼。

◆真正的美德,是背地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公诸于世的。

◆心胸开朗的人,必然心地光明,并显得平和、宁静。

◆以善对待恶,比以恶对待恶,更容易、更富有智慧。

◆唯有开朗的心情,才能为我们提供冷静。

◆真实的话语,经常是单纯的,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而且,含有最深刻的思想。

◆自信,可以使我们的心,宁静而稳重。

◆礼貌的对待每一位众生,就是承认那个人和自己一样具有人性的尊严,并可养成一种平等待人的习惯。

◆给别人带来阳光的人,不可能把自己排拒在光明之外。

◆“正义”是永恒的太阳,世界无法拒绝它的到来。

◆吾人一旦开展出,彻底觉悟后的精神力量,生活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本质,并不在于肉体生活,“肉体”,只是盛装着这股内在力量的器皿,一切表面的物质,都只是为这股精神力量而存在。

◆ 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正当你看清楚这点是,才能成为个人物。

◆倘若你觉得你蹙紧着眉,你应该让愉快的思想,把它舒展开来;倘若你感觉你将要说出严诃不仁的话,那想法子换一种令人欢喜的话来说。你若要控制你的环境,先要学习控制你自己。

◆人生的阴影,多半是我们站在“自我”的灯下而影现的。

◆确实有许多人,只执着于自己的所见,且以其所仅见的部分,相互争论。

◆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是真正的受骗之道。

◆人越不知足,对自己的内在,就越缺乏改善,就越容易把自己的无知表现在外。

◆若要破除不良的习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改变思考的习惯,因为,一个人心中想什么,他就是什么。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你,除了你自己心中的想法。

◆择善固执是好的,但若只恁自己的一念善恶,而不去明辨是非的话,岂不成了择恶固执。

◆注意!别让错误紊乱了整颗心。你的过失,是最具有意义的教训,这也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天下事千头万绪,一个人处在其中,必须心平气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天下的事,占不得便宜;有了贪便宜的心,便要付出昂贵的懊悔。

◆让我们当自己最严格的批评家,在自己见不到的地方,更要衷心欢迎,别人建设性的善意批评。

◆否认自己的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过失。

◆天下并没有绝对坏的祸害,连最可恶的批评家,对我们也都有益处。

◆只注意别人,而忽略了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舍本逐末。

◆每一个人,都会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要求他的朋友,应具备那些美德,及良好的品格,但却很少有人愿照着自己的清单,去培养自己的品德。

◆如果,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互相挑剔对方,我们就不会对别人这么吹毛求疵了。

◆我们要随时不断的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像,去套在别人身上,而期待他们符合我们的假设。

◆我们既都是有短处的,又何必攻击别人的缺点呢!

◆假如你有一件忿恨的事,或者和某人有点纠葛,不要老是翻来覆去,把你想的、感受的、或者想说的,在心里一遍一遍的煎熬,因为神经就是这样磨损的。正如同鞋带,在每天拉扯的地方磨损一般。

◆做一个旁观者,任谁都可以评头论足,评长论短,但你在下评语之前,是否会共体当事者万分之一的痛苦和呻吟呢?

◆为了善道行恶的人,论断他们的缺点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良知。

◆说谎所受的惩罚,不在于人家不能相信他,而是在于他不能相信任何人。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轻易的允诺于人。

◆ 对无知者最好的回答是――沉默。

◆“恋”的上半部是“变”的开始,失恋的人要懂得“恋”这个字隐藏的玄机。

◆两性之间的爱,是一种能力最大的符咒,任何巫术、魔法都不得不对它让步,但有一种力量能够抵抗它,那是什么呢?不是火,也不是空气和物质,而是“时间”。

◆婚姻的成功,决不只是在寻找一个适当的人而已,而是自己要做一个适当的人。

◆当你思想日趋抑郁的时候,你应当善自督责。

◆假如你想拥有本不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那么,你一定会连自己的东西都丧失掉。

◆当小孩子看着大人怒目相对,在争吵的时候,会立刻给予正确的评价――倒不是论谁对谁错,而是怀着忧心与厌恶之情,逃离吵架的人。

◆当一个人怀有成见时,便会对万事万物,使用既有的,或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忘了探究真相。事实上,若以既有的概念,来解释所有的事物,则将会与该事物的真实,相去甚远。

◆情绪化的观念和想法,多少都会有些偏差,事情一旦涉及自己的情绪时,就很难客观看待。

◆从某方面来看,许多问题似乎可以靠正义来裁判,但事实上,人生的问题,必须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

◆凡事三思之后,就会发现最初的想法根本不是思想,只是感觉而已。

◆世间,绝对不会有仅受诬谤,或只受称誉的人。一般人心中的善恶标准及判断,将会随着时代的迁流而改变,人间所有价值,都是相对的,所以,世间的毁誉之论,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去计较。

◆在生气的时候,不管怎样,总要留下后退的余地,绝不要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来。

◆反正,谁也挽不回过去,何不看开些。

◆发心不正,则所有的美德将付诸东流。

◆没有经过品性上的播种,怎能预期在思想上有所收获。

◆极细微的事,对性格感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要认为小事情,是微不足道,而不加以重视。

◆有的人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纷争、毁谤、猜疑。

◆“失败”是很好的教育,如果善加反省思考,就能在失败中,获得和成功一样多的珍贵事物。

◆世上没有一处天天都如意的,唯有宽宏大量的人,才能有受用之处。

◆真正堪怜的贫穷,不是拥有的少,而是欲求的多。

◆尽量以施予代替取得,来减少心中的欲望,人生,没有比这样更好的生活态度了。

◆一日之中,饮食、睡眠、语言、行动等事,便已然耗去不少时光。在余暇不多的情况下,犹行无益之事、说无益之事、思无益之事,其所耗废的,是点钟、日、月、年,终至葬送一生,此乃最愚者。

◆除非是为了记取过去的教训,或是希望从曾经付出的极高代价中获取经验,否则,我们无须再回顾过去。

◆想要吸进空气,必须先呼出空气。我们若要获得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先付出代价。

◆赚钱是维生的一种手段,但它只是一种必要条件,而非绝对条件。如忘却这番道理,本末倒置的牺牲自己,而拼了老命去赚钱,那只会使你成为金钱的仆役。

◆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性急的人成功率最小,规律而镇定的精神,可让你避免在许多极平常的事情上失败。

◆圣人并不怕没有知识,也不怕怀疑、困难和省察自我,他唯一所怕的是以不知为知。

◆人常常因为偏爱自己,而造成对别人的不公平。

◆多花时间自我改进,不浪费时间批评别人。

◆处不如意之事,事不如意之人,惟应反躬自责,静气平心,以求一和合无诤之道。舍此而生角触之计,不仅无益且有害。

◆行为不正之人,看起来生活似乎过得蛮安逸,而纯良的人,似乎是过着非常悲苦的生活,但这都只是表面的看法。事实上,前者往往为一点点的小事而心忧,后者则内心常常是平静的。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谎话非常高明,以没被人察觉,而沾沾自喜引以为傲,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是让你更看不清楚真相。

◆从辩论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方法――就避免辩论。

◆力量随着成长增强――肉体如此,精神亦然。假如,你一直停留在儿童阶段,你在物质世界,便一直是脆弱的。同样地,假如你的精神世界没有成长,你的精神世界,也将一直是脆弱的。

◆一旦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听恁理性,也不是来自内在的觉醒,而是受到外在别人的影响,你应该立刻停止行动。

◆凡是不为你的良心所赞同的东西,你必须对它提高警觉。

◆一个人若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他就不可能是安和的。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已无原本的壮志,一个没有抱负的人,什么样的环境,都会使他堕落,而失去生活的意义。

◆今天所有的烦恼,或许明天就不再是件值得苦恼的事。

◆愈是为自己费脑筋,愈是一心想到自己,我们就越软弱,自己就愈受束缚。反之,愈不以自己为重,愈少注意自己,我们就愈坚强。

◆每个人都有缺点,而克制和改正这些不良的特质,就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但是,如果不求改进,又发现别人不喜欢,这时自我膨胀的心态,会认为别人在嫉妒你。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永远是个失败者。

◆不依靠他人,并不是指孤高自傲,拒绝他人的关怀。其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体认,自己的事要自己解决,不能一意想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是责无旁贷的。

◆有强烈虚荣心的人,自己的事就已经把自己填满了,那还有余地容纳其它的事物。

◆当我们听到,有人开始在非难别人的时候,若立刻加以劝阻,大家就能相处的比较和谐。

◆当你因他人的错误而发怒时,别忘了回头反省自己的错误,如此一来,你就会打消你的怒气了。

◆我们的烦恼、不安,主要是因为我们忘了改变自己,而只想改正他人引起的。

◆与人冲突的时候,想想互助法则吧!想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久你即会养成无诤的习惯。

◆别让多愁善感来折磨你自己!

◆世上的不幸,大部份来自于人们,都自以为拥有处罚他人的权利,而“以眼还眼”。

◆多少个你以为“再也活不下去”的难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鲜明或模糊的回忆罢了,你必须学会接受既成的事实,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终究,“时间总会过去的”。

◆与其陶醉于不可能存在的绝对把握,倒不如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向前迈进。

◆假如你遭到不幸,不要只从你的行为中去寻找原因,而是要从造成这种行为的思想当中去寻找。同样的,若有某种外在事情让你悲苦,不要从别人的行为中去寻找原因,应该从引起那种行为的动力中去寻找。

◆你总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叹,但只要你想想别人也和你一样当受着不幸,你对自己的苦恼,就不会那么难以忍受了。

◆不必考虑在别人眼中,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尽力而为,所产生的心安理得。

◆一个人走错了方向,必自食其果,假如我们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再对人感到愤满,也不再跟人有争执。

◆大部分的人,总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短处,却没有想到,这种行为正是自己的缺点。

◆一般人的生活和行为,都是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一部分根据别人的想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到何种程度,根据别人的想法到何种程度,便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异。

◆栽培人有很多途径,引起争辩也有不少方法,但是只有一个方法,能搅得天翻地覆,一蹋糊涂,那就是强迫别人一定要照你的方法去做。

◆人们说我们作了些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我真正做了些什么。

◆要学习着摆脱习惯性的思想束缚,跳出某些环境下所形成的思想樊笼。

◆我们的正事,不是去看陈列在远处的东西,而是很明显地,关心摆在手边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来到真理面前,而仍对它视若无睹,反误把虚伪当真理却又不自知,那么这样的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一个以不耐烦的态度生活的人,其实是在姑息自己。

◆让动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现,对动物慈悲并不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是人必须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难。

◆学着弯曲――这总比断裂来的好。

◆如果你珍惜你的生活,你非珍惜你的时间不可,因为你的生活是时间所形成的。

◆要享受人生中任何东西,一定要了解,得失都不能看得太重。

◆假使每个人都真正能够“自扫门前雪”,那么整个世界就干净了。

◆此地、此世――就是我们奉献自己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集中全力,来完成该尽的义务。

◆无论现在或未来,希望从自己以外的地方,去寻求幸福的人,是错误的。

◆莫轻忽“小事”,小事通常都是有着深远的后果。

◆大多数的人,都在追逐有条件的幸福,其实,唯有当你不设定任何条件时,才能感觉得到幸福。

◆过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吧!这样,你就不会感到不幸。假如你随着世俗的想法而生活,那么你绝对无法获得真正的富有。

◆人生的确是不简单的,可是,老老实实地活着,总比想出千方百计,来逃避人生来的简单些。

◆心灵软弱的人,遇到挫折便急着想找个屏障,无法从依赖中脱身,一些真正的东西,便无法显出他的真面目来。只有了解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从外在依赖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才是重要的根本。

◆平凡的事物,可能会变成最好的事物。小溪远比波涛汹涌的大河来得美,因为小溪总是静静的、温柔的发出优雅的声音向前奔流。亲切的态度、关怀的语言,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却是最温馨的乐章。

◆只有使自己的心神,摆脱一切烦恼的妄念,才能获得精神上真正的快乐。

◆接受了艰困的遭遇,我们就不会再有任何的损失。因为,“接受”即是最大的收获。

◆岁月的痕迹,会表现在脸上,但心却不会因为衰老,而出现皱纹,只要你保持一颗时时欢喜的心境,就永远能像年轻人一样神采奕奕。

◆西谚说:“经验是优良的老师,只是学费很贵。”经验所得来的定理,往往胜过光靠想像所得来的理论。所以,要多请教于有经验的人,因为他拥有一盏经验的明灯,可以指引我们的航程。

◆希望衣着合身、舒服,必须以布料配合适宜的剪裁。同样地,要使生活舒适、自在,就必须修整自我,适应任何环境。

◆任凭你怎样广泛阅读,当你失掉修养的时候,你便是一个无知识的人。

◆不要因微不足道的事耿耿于怀,也不要让细微的琐事,吞没了自身的幸福。

◆学者,是从书本上得知很多事的人,有教养的人,是对其时代最普及的知识,或风俗习惯有心得的人,而真正的新新人类,是对自己生存的意义有所领悟的人。

◆我们的心,应以真理的原则做轴心,依循善良的法则来活动。

◆纵为细水,如果不断流动,必能使坚硬的石头穿洞,两根木头相互磨擦,毫不歇息,终会引发火花。“修行”,若以不断精进的态度持续前进,必能达成功之境。

◆从人心中涌出的好言行,与良好的范例一样有益。

◆最难转让的东西就是――仁慈,它总是又被赠送回来。

◆好竞争的人煽动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

◆任何从事真正重要事情的人,私生活都是很单纯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空间,去为多余的事费心。

◆只有懂得好好利用所有的瞬间,我们才能相信自性的永恒,当每个刹那,都能以崇高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时候,连最微细的义务,都会变成了有价值。

◆只要事情还有些许转机,我们就应该力撑到底。但若人事已尽,而事实已然如此时,就让我们学会撒手吧!

◆如果我们要炼成钢铁般的意志,不可不承受重锤的打击。

◆凡事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的信仰。

◆知道自己愚蠢,就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糊涂的,就不是最糊涂的。最糊涂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醒;最愚蠢的人,一辈子都冥顽不化,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来完成,而一再重复你的努力,“善行”,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

◆圣人的心,可以灵活变通,并能适当运用自己的心,来善待别人,对有德者以德待之,对罪恶深重者,则视他们为不久即能改过自新的人。

◆好好的过白天,以便夜里睡得安稳;好好的过你的青春时代,以便老年过得平安。

◆“人”在处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临的过程时,一直不肯去承认并接受,深不知无论你百般的不愿意,依旧逃不过命运无常的支配,既然无法改变,何不以一颗自在的心笑看人间呢?

◆一般人受到非难,总想以牙还牙,其实这犹如朝天唾痰,不但无法伤人,反而污秽了自己。一般人总因受批评而怨怒,受赞美而欣喜,其实,应当将对方的批评当成关心,而加以感谢才对。

◆如果有人告知你一个消息,你应当查明清楚,以免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

◆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

◆当一个人,为自己所求的事着迷的时候,他便以为他的幸福,是在这件事物当中。但无论他原来所追求的事物,是否已获得,他很快又要开始,为另一种自己所未拥有的东西而兴奋、嫉妒或伤心,这是因为低劣欲望的满足,并不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相反的,丢弃这种欲望,才能拥有真正心灵的平安。

◆把我们抓得最紧的欲望是“情欲”,这方面的欲望,绝对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满足它,它越是加强。

◆所有的放纵,是自我毁灭的开始。那是一股流过自家底下看不见的水流,而它迟早会把地基冲走。

◆认清问题,问题已解决了一半。

◆思想上的疾病,比肉体上的疾病更难应付,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常见。

◆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等于让过失逐渐扩大。

◆指责旁人没有教养的人,即表明其本身亦如是。

◆一个动不动就闹情绪的人,表示他还没有成熟。那么,你必须多作点修心养性的功夫,尽量少发脾气,向那些心平气和的人学习,然后你会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成长”。

◆凡事不生气,便能控制情绪,不但使心境常保稳定,兼可受人欢迎,何乐不为?

◆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这等事只生辩论,增长争端。

◆谣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仅因为他有理智的头脑去判断是非,更因为他懂得宽恕、怜悯造谣者的浅薄、无知。

◆闲话听后不传,免得将来后悔。

◆“偏见”是我们的佩剑――进攻时,招招凌厉;防守时,风雨不透。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解决事情,一昧的责怪别人,只会使自己没有改进的余地。

◆抹杀了一个人的长处,而只注意到他的瑕疵,是一件非常荒谬,又令人遗憾的事。

◆俗语说:“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若我们眼光放远一点,就不会为那些细微的小事而烦恼。

◆一般人喜欢感情用事,待人处事全凭自己的喜怒而定,无形中造成一种偏见。因而对事理认识不清、对真象不能了解,无疑是进步的障碍。

◆我陪烦恼走了一里多路,它从未说一句话,但在我同它一起走的时候,我却学到很多东西。

◆不知反省的人,是永远看不见自己那张脸上,已经贴满了一种叫做“无知”的标记。

◆即使是正当的愤怒,如果你能考虑到“其实对方也是个不幸的人”,那么,你立刻会心平气和下来――没有比这样更能息怒的了,因为同情之于愤怒,就如同雨能熄火一般。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下一秒要发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物体愈扩大,其中的味道就愈淡,人的自夸也有同样的情形。

◆极度自满的人,通常都把自己拘限在狭隘的壳裹,这样的人,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做出更好的事,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圆满。

◆为生活而谋取利益时,应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原则。

◆那些能欣赏你的长处、了解你的缺点,并且随时随地,准备原谅你的过错的人,就是朋友。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人的德行并不是因某种异常的努力来评断,而是由每日的行为来衡量。

◆不诚心专于一事,绝不能达到一志。

◆一般人常以为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安静,其实,真正的安静,是所谓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心灵安静的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乐趣,若是心灵不平静,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如果太在乎“赞美”的音声,你对任何事情,便很难拿定主意,世人评价的种类无限。你可能会说:“我希望善良的人来赞赏我。”但你所谓善良的人,不正是指“同意你行为”,而赞赏你的人吗?

◆在艰困的时刻,不要放弃希望,因为晶莹的雨滴,乃是落自乌黑的云。

◆“万事皆以单纯为美德”。对于一个生命单纯的人,无论任何艰苦困难的境遇,皆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好比骤雨落入大海,起不了什么变化。

◆真正的善,通常是单纯的。尽管单纯是那样具有魅力,那样有益的东西,但单纯的人,实在少得令人惊奇。

◆正直的人,所该采取的态度是:即使自己能从某件事获得极大的利益,他也绝不因此造成任何人的悲哀。

◆诚实的语言,必须配合诚实的意图,以言辞说出心中真正所想的念头的人,才是真正有诚实意图的人。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谅,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言行真心诚意,别人自然会尊敬你,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不要抗御环境,并学习以温和的眼光,以及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众生的缺点,我们必须以透视、达观的方法,来面对现实。

◆有开阔的胸襟、宽宏的器量,才能包容别人的短处,称赞别人的优点。

◆诚恳的听取有智慧、有经验之人的教导,学习别人的长处,仔细的观照并反省自己,才能够把握住积极自主的精神。

◆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真正伟大的人,几乎常常是完全不引人注目的,很有可能在我们面前就有人默默的、不为人知的,做着最宽大的牺牲。因此,我们不可看轻任何一个众生。

◆唯有坚忍谦逊的人,才能沉着地面对一切,能见理透彻、能见事真切,因为真正的强者,能当自己性情的主人。

◆一切的信心,应该附带冷静的自我反省。欠缺自我反省的信心,往往变成自大自夸,不但无利于行动,反而有极大的害处。

◆一个人带着宽宏美丽的心,他便经常是平安而满足的。心地狭小的人,则总是悲哀且不满足。

◆受人之恩,不忘图报,方为君子;给人恩惠,不起一念,乃真仁人也。

◆了解别人者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则是有智慧的。

◆“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平衡,以及对生活满足的感觉。

◆劝人息诤的是君子,激他起事的是小人。

◆人生最实在、最单纯的喜悦,只有在精神平静,没有良心呵责的时候,而不是内心波涛万丈之时获得。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上的财富,信赖是最亲的亲人,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少说闲话,就会少惹许多是非。

◆言语为实践的影子,但人的所言,总要比行动来得大胆,而实践往往变成了言语的影子。

◆任何语言,只有在听者能接受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良好的沟通,要有适当的距离,近距离的口沫横飞,与长距离的尖声大叫,都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如果用和气谦逊的态度去说,往往会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反之,费了很多力气,不但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家的误会,造成反效果。

◆我们所称赞的人,往往是跟自己类似的人,因此,对别人的尊敬,其实,指的即是把别人与自己平等看待。

◆如果想判断一个人,跟他在一起是不够的,必须进入到他的内在。

◆无论你处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想改变别人,而不引起反感的第一原则――以称赞及诚意开始。

◆只有彻底了解自己的缺点,才能公平对待别人的过失。

◆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人做比较。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嗜好、想法和价值,所以,我们不该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

◆一味地执着于获胜,眼光会变得短浅。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常常导致冲突,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感受,这正是互相切磋激励的机会,也正是我们改变想法,深入思考的激素。

◆处事有余步,留些退路予人行。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谁都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而生活。善良的人互相帮忙,而不互相猜疑。

◆“如果没有人让我生气,我就是善良温和的人,如果不是这么忙,我一定做得更好……”。不反省自己,而一味责怪命运的人,就和不懂得使用工具,而一味抱怨工具的人一样。他们责怪命运亏待自己,一心所求的只是自我满足――这样的态度,是很可怕而令人绝望的。

◆想到自己有几分不是,那么,气便平了。肯说自己一个不是,那么,别人的气也就平了。

◆当我们与人争执,而开始生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为真理而争,而是在为自己而争。

◆多言以逞口舌之利,容易生出事非。

◆谎言讲得再逼真还是一句谎言。

◆一个说谎者,必为自己的谎言所害。

◆用自己的是,去批驳别人的不是,别人很少能悦服的。

◆承认自己的过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但承认过错,却往往比解决问题,来得更重要。

◆与别人关系的转折点,乃在于你开始转变自己时。

◆假如,我们以某人是恶棍、愚夫或不羲之徒为理由,而抛弃尊重他的态度,最后,我们便会陷入对所有人不敬的傲慢之谷,而且,愈陷愈深,没有止境。

◆即使知道别人的缺点,也不要把它传给别人。

◆看天下没有一个不好的人,才能拥有大胸怀。

◆当你和别人交往时,不要去考虑别人对你有什么好处,倒是应该考虑,你对别人有什么帮助。

◆有资格训诫他人的人,是先将矛头指向自己,以赢得对方的认同,如此,才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假如,你非责备某人不可,那么不要在背后说他,你最好当面说,而且避免引起他对你的恶感。

◆心灵软弱的人,遇到挫折便急着想找个屏障,无法从依赖中脱身,一些真正的东西,便无法显出他的真面目来。只有了解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从外在依赖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才是重要的根本。

◆伤口可以包扎,污辱可以忘却,但是,如果你辜负了人家的信任,就无可挽回了。

◆抵押了田地,有一天可以把它赎回。但信实一旦被押当,那就永无赎回的机会了。

◆人到目前为止,都还不是完全诚实的,因为在人的心里,经常有各式各样的冲突、矛盾存在。

◆人生为芝麻小事穷忙,不论是在哑剧中跑龙套,或是趾高气昂的参加冠冕典礼,或是对着烟火欢呼,或是在立法院雄辩。不论做任何事情,最后都白忙一场,一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中,聪明人边忙边笑,愚人则穷忙,而且还煞有其事,这就是两种人的不同之处。

◆人总是喜欢责难别人,仅仅着眼于别人的过失,却任由自己的恶念不断扩大,以致于越来越难以改善自己。

◆“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徹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