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正法学堂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诸位放掌,晚上吉祥。

今天讲《净土决疑论》第十一课,上一讲,禅者请印光法师给他明细的解释一下《四料简》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第一个版块贯过去了,就是有禅有净土,禅净双修的部分,这是最佳的。但是这个情形,就跟我们常说德才兼备一样。德才兼备固然是完美,最好。但是如果不能有德才兼备的情况下,就得有抉择有优劣,要么有才无德,要么有德无才,那我们当然是选有德无才的,有德无才僧中宝,有才无德僧中草。

所以下面的偈子,“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就是专修净土,一门深入而言。“无禅”,没有开悟,“有净土”,就要西方,“万修万人去”连一个都不落。大家看到了吗,万修万人去,这是祖师们给打保票,因为佛给打了保票。那去了以后就好说。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

如果说前面“有禅有净土”,理是明的,然后事上再渐修,可以说事理圆融合二为一,又能够应机而现这个方便的差别相,该禅度的就用禅度,该净土度的就用净土度,个个接引。那么“无禅有净土”,纵然理尚不明,但是如果你能决志求生西方,从事相上去圆满这个法门,依佛所说,依如梦幻泡影的因缘法中,依弥陀愿力的这个成功的作用,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那么花开见佛,当然就悟无生,没有开不了悟的,这个事是一定能成。

从这一点说明跟前面的差别,就是只要依净土,有净土在就万无一失。当然跟前一功德就差在生前这一生的差别上,因为不能够现世为人师嘛。当然这个人师也看怎么说,只是从禅宗上而言。如果有同修相应净土法门,虽然我们没有开悟,可是可以劝他信愿行,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也许功德更大。

所以这里这两个偈子,就是这两个料所差别,我们要通透的见解。禅之明心见性,非常人所能轻易得力,净土的往生,只要你决志求生西方就可以。一个是你努力不一定行,甚至操作手法太高妙了,甚至不一定对。

但是净土是你只要努力一定行,而且不会不对。这就是在这个差别上见优势,所以我们常叫做大庄严路。它的优势不在于我们是因为修净土的才说净土是胜义的,是因为他是教主本尊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功高盖法界的。

所以说,“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

这事就成了。“佛于往劫,发大誓愿”,不管他多少劫,不管他因地是怎样,重在大誓愿的优势,因为自性清净的功德海是平等的。但是阿弥陀佛发起度化众生,依着自性功德海发起的这个心,摄受众生归于净土的这个大愿是无与伦比的。

他把缘起就依附在众生自性清净的因缘海中,比如说母子情深现象上的表达。大家要知道这才是净土的强项呀,你看印祖说,“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

那我们想想,为什么说这是净土的强项呢?禅的本来面目,容不得有丝毫的情见存在,唯有这个清净自性,毫无依附的情感。净土呢,它就会依着这个事情来显现它当体的情境。

所以众生如果能够像儿子忆母亲般,这样的一种报恩思念之情,那么它就可以体现成为“志诚念佛”。志诚念佛是什么状态?将情用到极致,就叫“志诚”。将情用到极致的时候,诸位同修,是我们没有到过。

我常忆念印祖的这句话,“竭诚自可转凡心”,我们没有到过,没有把情用到极致。所以说情用到极致的时候,正是真实功德显现的时候,感应道交。一旦跟佛力佛愿相应,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沟通能力,这就是佛来接引往生的时候,我们蒙摄受成功往生。

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情呀,尤其是情欲、爱情,好像怎么也不痛快,双方就是欢喜冤家,这就是苦海。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出现爱情。人所谓的爱情,它是一种自私贪婪、占有、半调子,是依我就行,不依我就不行。

就算是爱情,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情用到极致,也当体就是真如实相,就没情了。所以为什么叫大爱无疆,至情无相,就是这个意思。

阿弥陀佛立的这个大愿力,调我们众生的胃口,就是要把众生强项给调出来,正好入道。所以祖师们用这样的一种语言来表达,我们要懂得用心去消化,运化去体悟。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入到这种大三昧,不退转,可是我们尝试着哪怕就跟演习一样,用心这样去贴近,就会有妙不可言的法喜。所以这里“即蒙摄受”。

那么相对于禅只接上根器的气质而言,净土则是全面顾及的。它并不是我们非要在禅净上面见个高低,大家不要听错。因为禅净确实也是合则双美,离则双伤。我们知道禅是佛法核心的意义,但是净土我们才知道佛菩萨的无限慈悲,立足于禅的真相中体现出来的慈悲。

我们套一下,把情用到极致就是真如实相,那么只有悟到真如实相,才能真的同步把这个情调到极致,这就是菩萨叫做大慈悲。所以所谓的法门、行门,无一不是成就我们了生死大业,无一不是见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功德。往生也是真实相中,见佛成佛也是在这真实相中,那么真实相是什么呢?就是禅。

所以大家悟常听的这四个字,什么叫做“即心即佛”?我们念佛的心,往生的境,接引的场景,都是我们的心,这就叫即心。即心即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就是心是佛。

那么是心作佛,我们还在这个心地中,因为我们现在相上显现的是凡夫,我们要通过回炉重新打造,最后成功作佛,这就叫作佛。作佛的前提是是佛,是佛才能保障作佛。所以这里为什么他敢撇开说,无禅没关系,有净土就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因为他知道你作佛了就在是佛中,妙妙妙妙。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

印祖这篇文对净土的笔墨比较多。所以我们刚才虽然讲的妙,理上很妙,但是我们必须要请问一句,你证到没有?一说证到没有,我都惭愧。哎呀,真的是无论是讲法的人还是听法的人,大家都要生惭愧心,业障太重,马上就落花流水,见不得人了,没有嘛!

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根器,现在是何人,必须依靠净土,方才有这辈子的得度之时。为什么?力修定慧的,在这上面有些建树,固然能够往生。那么“五逆十恶,临终苦逼”的人发大惭愧了,称念佛号十声乃至一声的情况下,直下命终,他居然也能够蒙佛化身接引往生。

为什么?因为“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在这两个上面论,不是在你的定慧,乃至在善恶上论。

讲这个法是甚深法,有的人可能就悟不透了,我们要把禅再拿出来。大家知道禅最后落脚处都不在善恶法上论,不在世间法上争是争非了,只在道上论。

可是净土这里显现出来的究竟处,是不是也不在是非上争,不在善恶上论?它不在善恶上论,哪里有消息呢?力修定慧的人能往生,这算是善吧,对吧?可是五逆十恶的人最后也能往生,这算是恶。那不管是善还是恶,都能往生,那肯定就不在善恶上论,一样的法。既然如此保障,那就可以说“万修万人去”。

“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

大家不要误会,难道刚才讲的不在善恶上论,就不顾及因果了吗?大家知道这里正是说的因果。为什么说十念就能往生呢?为什么说念佛没有几声也能够往生呢?因为这里有一个因种的极其圆满,就是“极其猛烈”,这就是正因,所以立刻就能感得正果。

“故能获此巨益”,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因为这个时候,过去自己造了善、造了恶,他都已经顾及不了了,哪儿还想那么多呢,只想着苦境出来了,他要逃离现前的因缘,那这就是出世解脱呀,这就是出世的正因缘呀!所以临终十念往生,因果也是相符的。

所以印祖说,“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不在说你平常泛泛念佛,你念了几万,我念了几千,不在这上面论。那么不管善也罢恶也罢,能够往生,这是保底保本的嘛,这个本一保,那还担心什么呢?

“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

往生了以后,我们先是不在善恶上论,先论往生。往生了以后,见佛也不在迟早上论了,反正迟也行早也行,已经“高预圣流”。我们不要搞错,这里的“高预圣流”,不是小果声闻的那种预入圣流,而是随着你根性的深浅,顿渐一如的全部去证佛的果位。

“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即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直接都证果了,开悟这回事还用提吗?大家想何以故,因为极乐世界的话,证果就必定开悟呀!我们娑婆世界的开悟了,还未必证果了,还尚有路途要去修呢。所以说,“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不必在开悟上再纠结能否啦!

这是第二个料简,无禅有净土。

再看一下第三个料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

实际上这句话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我们要明了一个问题,佛法的受用效果其实不一定是你能够一句说到真尽头,它是需要立足于智慧的观照,来观照到这句话的指导效果,能否让听闻的人到真尽头。而不是说这句话到真尽头,这才叫做如来设教。

只有永明延寿禅师才能从真实悟证的见地中说出来,这样立足凡夫道人,艰辛用功好不容易得见心性,但是依然在事修上更难,所以有可能会绕远的冤枉路。只有永明延寿禅师才敢这么说这种险话,一般人说出来要么无人信,要么还认为他诽谤佛法,瞎说呢。

也只有印祖才能于此开示剖析,有如此到位的心知肚明,他们是知音。延寿禅师那个时代说的,那人家一目就了然于心了,知道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印祖又要进一步加工解释一下,否则我们就不明什么叫禅,什么叫净,不知道什么叫有禅,叫有净。

有的是开悟了就证,也有这样的根性。像六祖慧能大师就是一悟就证的大菩萨,那证悟同时就不在话下了,肯定有这样的人。可是在我们末法时期,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实际的情况是“十人九蹉路”,为什么?就是一旦阴境现前,就是生死之际洗牌的时候,乱位啊,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抵挡住业力的。

大家要知道,就是开悟的大多数人还抵挡不过业力,做不了主宰,耽搁下来,依旧会沉沦苦海。

所以这里讲“其人虽彻悟禅宗”,这丝毫不含糊的,就是已经悟道了,而且是彻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没错。“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

你看,这种注释是不是非常的贴身,非常的贴心呢?因为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被绑定的绳子就是见思烦恼,与我们共存已久了。你说现在生剥活舍,你就达到这个境界吗?那我们这里不用再一条一条讲见惑、思惑,多少品多少品,不这么讲。大家有兴趣的下去查一下,其实我们也讲过无数次。

此前讲过见思烦恼,最直白的说,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比如说在见解上在人生观上,在三观的定位上来讲,他就想不起佛法,全是想的世间知见,或者外道邪见,没有正确的见解,这是见惑;那么思惑来讲,道理虽然是清白的明了的,就是在思想境界你跟不上,眼巴巴每次都看自己不行。

就这两样,真的是要命,吹不了牛呀!所以说开悟后,真修就是要断生死烦恼。印祖说的“不易断除”呀,实话!过来人告诉我们,你们不行呀,真的不行呀,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行。

“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净”是彻底清净,“尽”是彻底到了尽头了,这是两码。也就是说,净心、明心要同步都究竟圆满了,然后才能“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这只是分段生死而已,我们都在三界内出不去。

后面特别的追加了一句,“一毫未断者,姑勿论。”一丝一毫都没有断,一品都没有断,就不说了,这肯定不行。“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就是剩一品,哪怕剩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一品都不行,你没有尽,六道轮回依然难逃啊!

设想一下,就跟我们想离开一个地方,要走了,被同伴或者说好多人死死地拽着,就不让你走,脖子上揪,领子上拽,你怎么也走不出去,喘不过气儿来,没有力气,最后灰头土脸,脸红扑扑地又回去坐下。离不开,依旧难逃呀!哪里逃呀。

凭心的话,那至少我们都是佛弟子,但凡了知一点佛法的,谁不知道解脱好,谁不知道做佛菩萨的自在潇洒呢,问题是逃不出去呀。不是不想,是走不了,一直没走成,所以才流浪到此时此处。

所以说,“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

哎哟!又想起焰口里面的话,“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党行比丘尼众。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特黧奴,徒演苦空妙倡。”最后一气不来,晃晃悠悠就是这样子的。求道之人,亦复如是,即“便命终”。

在这样的“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虽然你开悟了,但是十有八九的人都是这种遭遇。“故曰:‘十人九蹉路’。”但是印祖特别说了“嗟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他特别介绍,后面还有进一步的说法,那我们要明了这个用意在哪儿。

“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阴境”,我们知道就是中阴身境。一般说“四恩三有”,“三有”就是色界、欲界、无色界。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四有”,不晓得大家听过没有,好像讲《地藏经》的时候讲过。“四有”就是指的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中有就是指的中阴身。

所有六道众生受生的一刹那叫“生有”,生后到死前我们活了一辈子叫“本有”,临死的那一刹那叫“死有”,死后到生前,死后以后再去投胎转世,这一段时间叫“中有”。

中阴身是化生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们讲《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时候也说过,中阴身有没有也是不定的。有一种说法,比如说中阴身他要往哪一道去投胎轮回,他就会趋向于那一道,长得跟那一道特别像。

再一个,比如说这辈子造的恶业多,中阴身颜色就是黑的或者说重的;造的善业多,中阴身就是白的或者是轻盈的。也有一种说法,中阴身七天一生死嘛,前半生像他前辈子的样子,后半生就开始显现他下一世的样子,总而言之,中阴身是化生的。

中阴身投胎的时候也是各种各样,去向差别。如果要堕地狱的中阴身,堕的时候就是头朝下脚朝上,直接往地狱里边堕。那么到了地狱中受报的时候,又跟人一样,是头朝上,脚朝下的。

如果这个中阴身是上升天道的,那上升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就像用箭去射这个孔一样。但是如果投生到其他道的话,就有点像行走的方式去的。

所以说很有意思,这个只有佛能够把它观的立体到位,我们听一听,了知一下就行。现在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中阴身我们谁都经历过,到时候还会有。问题是什么呢?命终的时候,现生及累劫这是加在一起算的。

我们通常说,哎呀,我这辈子造的业怎么怎么样。或者一有点不好的事情,会说,我上辈子到底造了多少孽,等等诸如此类。要知道我们每一生每一世,所受的果报,是现世跟累劫业力所感得的。

就是你的前辈子跟无量劫是在一起算的,每次轮回投胎之前它们都要结合在一起,一起清算一次,然后再定乾坤,所以说临命终时,就是善恶业力所现之境呀!想想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任由业力宰割,丝毫不得做主。

而且中阴境一现的时候,“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这里印祖用了我们最熟悉的彻悟禅师开示的话。说“如人负债,强者先牵。”你欠人家钱,欠的谁多,谁就在你这儿指手划脚的力量大。“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反正那个时候你往哪里走,就看你的心念中谁在当领导,力量大。

后面印祖特别说了两个例子,“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

这是非常有名的例子,我也引用过无数次。五祖戒和草堂清都是在宋朝确确实实没得说的大禅师,历史上也留下了应验的证明,说他们的后生在轮回中轮回成什么样子。

五祖戒禅师在湖北的五祖寺,是云门宗的传弟子,他住持道场的时候,那可不是一般的威望,传老都解释“龙象海会”,多少人拥簇。后来到了晚年了,他就告老退院了,云游到江西。走的时候还特别自在,靠着拐杖跟大家还在谈笑间,说走就走。就化掉了,坐化一样,人家是站化。大家想想,这样的一种禅师呀,这可以说是开悟了的,可是居然投胎转世中又做了苏东坡了。

苏东坡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他的兄弟梦见五祖戒要去了,去的时候五祖戒可能身上有一点残吧,那么问清楚了宋朝大禅师就这个样子。结果最后去的不是梦里边的五祖戒,事实上去的是苏东坡,两个人同时都梦见了,就非常的确凿说,哎呀,真的是。

苏东坡自己也说,七、八岁的时候梦见自己就是个和尚,梦里的地点是在陕西,那么他自己清楚,后来一直以五祖戒禅师的转世来自居了,文人习气吧。

印祖其实也在文钞里面评论过,说如此大彻大悟之人至少没有证到预流果,为什么呢?因为到了预流的圣人,就能够任运不犯戒了,宁愿死也不会犯邪淫戒。苏东坡做官的时候,还才子佳人,还要到那些烟花场所去,印祖就是从这个上面判断说,这个修行,没有断掉见思烦恼的命根。

至于草堂清,叫善清禅师,他是参黄龙死心禅师而悟道的,后来也是弘化一番的大禅师,有很多外护,他八十六岁圆寂。有一家姓曾的是他的大护法,对老祖师爷特别的护持供养,非常殷勤。

后来这个曾家的老爷子,在书房里头看见草堂清禅师去他们家了,什么话也没说,就直接往内室里边去了,大家想内室是家眷住的地方。

后来他正在惊讶呢,结果丫鬟就出来报告说,哎呀,夫人又生贵子啦。那么他看到这个情形,赶紧就让人到庙里面去打听消息,果不其然禅师已经圆寂,他见到的这个境界的时间点是一样的。后来儿子非常聪明,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到鲁国公,做到这样的地步。

这就是在轮回中的一个尴尬,也没有办法,“此犹其上焉者”。这两位是我们举出来做例子,也算是佼佼者了,比这两个不如的更多了,那就不知道有多么惨烈。

所以说:“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

印祖特别解释了这个“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打个比方,为什么这里用阴呢?就像我们造的业力,把我们的自性,清净灵光不昧的这个觉照就覆盖住了,你照不起来了,那就做不了主了。所以不能显现,就叫“阴境”。

“瞥,音撇,眨眼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随业受报去了。但是这里印祖加了一大段话,足见老和尚绝不是门户之见而弘扬净土,确确实实是暗护禅宗。我们刚刚听到“十人九蹉路”这个偈子的时候,也会顺口就读成十人九错路,所以一般也就以为“蹉”就认为是错。

蹉是什么呢?蹉是耽搁了,就是走得慢了稍微晚了点,而不是错了的意思。那么有一些误解的,也就以为说“十人九错路”,十人有九个走错路头了。

印祖这里说“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因为《楞严经》里面也讲到五十种魔境,有的人就认为阴境现前是五十种阴魔现前了,不是的,其实就是中阴身现前。你有没有修到五阴魔境还不一定呢,修到五阴魔境的人就开始要破色受想行识了,色蕴都破了,未必有这样的功夫。

所以印祖说,“总因不识禅及有字”,还是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禅、净,什么是有禅、有净。这也不妨印祖这一回费笔墨,显婆心给我们造这一篇《净土决疑论》。印祖老人家也不客气,说:“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胡说八道,在那儿乱说乱道。

他特别讲到:“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

随着五阴魔境去了,就是因为一念贪着起来,入到魔念中,著魔了。那么印祖说哪里会有大彻大悟的祖师还认错这种路头呢,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既要理解彻悟以后祖师的难处,也要看到大彻大悟的功德。你不要以为说大彻大悟的人会走错路,那绝不可能。

所以“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

这里其实也是教导,因为当时可能这种说法更盛,说著魔发狂。印祖就说,他不明白教理,没有彻证自心的人才会出这种毛病,才会有盲修瞎炼增上慢。

“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就是这个也不能含糊,不能群起而乱道。“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印祖慈悲,这里明确说了,不要以为开悟的禅师还能认错路,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那大家要明确,印祖公道,即没有在这个上面去压制或者添油加醋,他也没有说,反正别人理解的禅宗是很难修的,正好大家来修净土,我也弘扬净土,我就不说这个公道话,缄口不言。

印祖没有,人家该说就要说,是法说是法,非法说非法,这才是祖师的风骨。那大家扪心一下,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觉得要方便善巧,慈悲接引,就开始乱了阵脚,彻底失去原则,很可悲。

我们再往下看《四料简》里边第四个解释。“无禅无净土”。哎呀!大家是不是会落到无禅无净土的境地,我们是不是这样子人呢?是的呀!你既没有开悟,那其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现在是满足的吗?

你现在扪心问一下自己,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贪恋?不要说来生,现世、当下、此时此刻,你贪恋的从反观的心念作用上都拔不出来,不要说具体去放下、操作这种事相上的行持功德。

这个结局就惨了。“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

你既没有大彻大悟,又不念佛求生西方,一点都跟道不相应,不跟道相应,那就跟俗相应。不投入精力去解脱,那你所有的精力都在准备轮回嘛。所以说“即埋头造业”,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埋头造业,很少有冷不防直起腰来看一眼,都能看透我们在做一些无意义之事,但是大家都猫着腰,就在那儿埋头造,天地不管我就要造。

那么这种人“大错大错”。印祖连续用了两个“大错”,说你错了呀!后面这一段是对禅净一个比较允当、中肯的陈述,我们来看一下。

“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

在咱们中国特别是汉传佛教来讲,几乎行门都在禅、净,要么就是禅师,要么就是净土念佛人,这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现实状况,这个是没法不去承认的。为什么呢?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最当机嘛!这个话说起来好像得罪全民一样。

“当机”,实际上我常说我们国人的根性中就是这样,中国人太聪明,太攻心计,所以为什么这两个最当机呢,常讲到说禅宗是顿悟,净土是他力,都有投机性,省事,钻空子,这就是我们当机。说来也惭愧,我们汉人就是这样的机。

那么这个境遇就是“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那对我们来讲,彻悟其实是已经不着边的事了,我们主要就是说不求生。

“悠悠泛泛,修余法门。”大家听明白了,修学非要修学其他的,立一点新意,自己相应,情有独钟的,还是悠悠泛泛地修。反正自己是佛弟子,有点功课,闲着没事养成业习就做吧;或者为了给自己的六亲眷属,有一些功德福报回来;或者也是跟着大流,反正是居士总是念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就这么说着溜着。总之不管是修净土还是修其他,特别是修其他的法门也得不了力。

“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大家听出来了吗,印祖这一段话其实就是算了一个账。我们乍一听,好像这辈子无禅无净土,那我好歹还算有修行,就直接堕地狱里面去了吗?可能我们太抄近路了,以为前生后世就是这么个必然的因果。却没有发现说,如果你没有正知见熏在八识心田中,那么所有修了的行全部都是痴福,没有智来生就全随福转。

你看印祖讲的多到位。你的烦恼没有断,还是带着执著心修福,一旦随着痴福一转,那贪著的心,就等流成贪著的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广造恶业,为什么会广造恶业?你有福报呀,你有能力呀,你的影响力大,影响力大贪心一足什么都想要占有控制,控制的途中,顺着我的还行,逆着我就不客气。

那么你福报大,马上就把他给灭掉了。既然这样的话,力量大影响力大,造的业更多更大,所感的果报也更大。

“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因为什么?恶业太大了。那这样你就好了吧,“以洞然之铁床铜柱”。想想哦,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还顶多是个木床,有时候是钢丝床,还算可以。为什么?它不发热,上面没有刀枪翻滚,这是我们现实的果报,是真的。

那大家要知道,在地狱里面的铁床铜柱,它当然也是真的,就如同我们此时此刻是真的。

“久经长劫,寝卧抱持。”就与它为伴吧,因为要偿还呀,要消业呀,你那会儿造的时候,启动了这么多的业因能量,那你这会儿还的时候,就得不断的被动的把这些业因能量发挥完。什么时候发挥不完,什么时候继续受苦。

所以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眼看着你这样受苦,但是你的恶业障太重了,没办法让你得到利益。这就是我们修行人讲到的三世怨,很苦,“无禅无净土”直接导致第三世铁床并铜柱,是这么算出来的。

“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印祖继续算,很明朗的一个线条,必然如此,势所必然。

“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就是修的这些福,只够你下辈子临时享受。下辈子临时享的这些痴福,成本太高了。为什么?你造的那些恶业又转成长劫的苦因。

而且,“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楞严经》里面说地狱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还有孤独地狱三大类。主地狱有八大宗派,也有宗派,里边又有不知道多少个具体的项目,最根本的苦就有一百零八个。

然后无间地狱最苦的主地狱受完了,再往近边的上面去受,近边的受完了,再往轻微的去受,单向的去受,比较具体的受哪一种苦再去受,受到所有的地狱都走一圈了,走到尾了,再开始上升到鬼道。鬼道不断的消,消到再上升到畜生道,畜生还是从低级到高级,最后从高级的转生人身了。虽然转成人身了,有时候福报又不够,活个三五岁就又走了,又下去了。净这号,“难之难矣”。

《楞严经》里面“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现在得来的这个人身,得来的时候还挺不容易的,因为修法了呀。如果这辈子有点福报的话,也真是不容易的,可是这个人身“得难失易”。这是人身的一个自带的属性,一旦入到地狱里边,就是这样的“万劫与千生”,谁都靠不上,只能靠业力,恶业力去消,“没个人依估”。

“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就是简单说一说《四料简》这四个偈子,算是给这个禅者解释开示。这个禅者也确实是功德无量,菩萨示现。虽然前面那么倔强,他还能听进去印祖说的,听完以后,他还能顺着印祖的话再去请法,请出来更为到位的讲解,那真的必是示现无疑。

好的,我们今天时间差几分钟,但是新的一段下次再讲,现在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愿早日业消智朗,同生西方净土中,我们下次再见。阿弥陀佛!

(第十二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诸位晚上吉祥,今天又是周一,我们隔了一周外出参访,那么今天又把法缘给续上,讲《净土决疑论》到了第十二讲了。

我们前面讲四料简,最后讲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讲到这一点的时候,今天首先跟大家致歉。虽然上一讲也没有讲错,但是没有把印祖的重点给讲透,所以今天我们就着这个先做一个弥补。

大家来看,印祖这里的原义是什么呢?这个偈子里讲到没有禅没有净土的人,有的人以为“无禅无净土”,就是完全埋头造业,不修善法的这一类人,也就是不信佛法的人。如果你单纯的认为是这一类的人的话,那就大错大错。

上一回讲的时候,只是就着这个法把它贯了一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什么呢?不要以为“无禅无净土者”是不修行不学佛的人。而恰恰是学佛了,皈依了,乃至修的还不错,甚至很好。

可是大家要知道修的不错,甚至很好,只是在相上,在有为法上。因为他既没有彻悟,又不发心求生西方。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修其他的法门,积累一些不到头的功德吧,总之是两头都靠不上。虽然两头都没靠到头,他还走了一些路。那问题是这里边也有因果的呀,他修的善法,修的福德,也会有果报。在这果报里边,会入到这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回倒腾中,就非常麻烦。

印祖这里说了,“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

比如一生修持了一些功德,吃素,那他下一生就长寿,身体好。长寿身体好,他可能带着这个欲心,下一世造业就麻烦。又比如修一些布施,那么他可以得富贵的果报,但是他没有正智的菩提种子。所以大家这里要细细体会,因为说实在的,我们今生确实也做了不少,甚至很大的功德,可以这么说,因为发心了呀。发心了,我们造了点恶业果报那么大,那造善业也是有果报的。

但是我们的愿力志向是否投向往生的回向力上。实际上,虽然我们口称往生,可是这种回向心还浅见的很,往往管不住自己就想得点现实的好处,这样必然会导致如此的下场。就是下一生的福报享完了,第三世堕到下面。所以善功德感得人天福报的话,造恶业更容易,因为我们主动权大了。那么在这种享福和消福的过程中,又有许多恶业就投在第三世,来现行报应。

所以我们今天要弥补的一个观点,印祖其实要讲的正义是什么呢?你不要以为“无禅无净土”是完全不学佛的人,恰恰是我们一直在修行学佛的人,结果没有靠到头。禅没有开悟,净土也没有彻底放下厌离娑婆,那么这一类的人才叫无禅无净土。也就是你一直在修,号称居士乃至法师,包括我,但是你没有靠到头,恰恰这一类的人才叫“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是说的这一类人啊!不是说完全不信佛,不修行的人,这才是祖师爷的这种慧眼独具。

但是我们上一讲,只是把它依照常规贯了一下,实际上也还走入到印祖要提出来你们理解的误区中。今天这也是菩萨加被吧,我刚才在温习的时候,刚好看到这一点。所以今天我们首先把这个再给大家补一点课,我们心里要明白,这样也算是一种圆满吧。

那么后面的内容中讲到,这样就会堕入三世怨,才导致说“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确实是真实的情况,虽然修了行了,枉做无益之福德,这是这一段。

后面没多少内容,我们再把它贯解一下。四料简讲完了,印祖最后也算是一个结示,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这地步,才能够承担四料简是末法时期,非常危险路上的一个导师,正眼。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

大家要把这句话记心头。这开始是最后的总结了,对于前面的解释以后印祖说出来了。净土的修法知见,乃至我们的信愿行怎么体现呢?就是一切法门都是靠自己去修,没有错,功德无量,毕竟成佛。

但是我们现在修净土,是要即生也就是这生成佛,一生就得不退,那么其他的专仗自力,靠不上佛力。反过来,净土法门专仗佛力,自力不顶用,大家要明确这个事。就是你自己的力量办不了这个事,一定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在削减我们的修行功德,或者懈怠耍赖,完全仰仗给阿弥陀佛。大家要知道,而是在这个法中有无上的妙义、密义。

“专仗佛力”的功德有多大,一个,首先就能让我们彻底的放下身心世界。因为专仗自力是要全情的提起自己的三十七道品,那么净土法门提起是了为什么?提起还是为了入这个法,净土法门是让我们完全的放下自我的执著。

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完全仰仗佛力的时候,我执在哪儿呢?只有佛,没有我了呀!但是一般浅见、福德不够的人,他就受不了这句话。为什么?他认为这不就把我们主观能动性彻底否定了吗?把修行的功德也彻底否定了吗?他殊不知,专仗佛力这个反转的手法是修行中,最不经意就能够上很妙的这种幽微难至之境的一个诀窍。

“专仗佛力”,不但我执无有体现,对于佛的所有果地功德,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都是一种完全的仰仗和投靠。当我们的心安住在这个法的时候,为什么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为无上深妙禅”,禅是什么呀?禅就是一点执著都没有,一念都不生,但是又不是什么都没有。

专仗佛力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以为但念阿弥陀佛是无上深妙禅。可是大家要知道,禅的内涵中,它包括一切的这种因缘法和空性见。这个时候净土法门里边,专仗佛力恰恰就体现的是不废一切因缘法。因为我们相信佛法,相信佛境界,这也是因缘法。但是,又成就了当体即是空性见,因为没有自我执著了。

所以印祖总结的这句话,我们往往把这些就从门缝中带过去了,实际上,这些话讲的才是这些法门的真谛和它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往下看,“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

所有的其他法门,你必须把烦恼搞定,把习气放空,这样才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的缠劲太大了。我们现在念念放不下“我”的这种感觉,就是生死的缠劲,它真的跟蛇一样,把你的脖子给缠的死死的,你了不掉嘛。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

我们也不是说“专仗佛力”这句话的胜义,密义。就从“带业往生”来讲,这是佛在愿力里边,已经摆平了一个我们不可能达到的一个果境,他用愿力帮我们搭桥。现在身体心梗了,不是手术上也有心脏搭桥吗,以前没有这个技术的时候,大家觉得心脏成那样了,那不就死定了,就没治了。现在给你搭桥了,让你的生命延续了。这也是阿弥陀佛用四十八愿为我们心地上搭桥,让凡夫不可能至的境,让它变成可能。

要么往生不带业,因为凭自力修到净土,必须业尽情空。如果你有业,绝不可能见净土,这是在此土凡圣之间一个永远绝对沟通不了的矛盾。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让你做了一个完全突破性的沟通,带业往生。在这种意义上,只要一往生就预入圣流。

我们在此土证一个预流太难了,那真的不是吹的啊!我们现在虽然说菩萨乘、大乘才是真正的大境界,大果报,实际上我们的行持给声闻乘提鞋都没有资格。我们都是凡夫乘、业障乘,准备下堕乘。

所以能够在此土得到一个预入圣流的预流位,跟诸位讲,如果现在真有这样的圣人应世,那他不仅是佛门第一人,简直是在我们娑婆这个法界里边来讲,已经是最璀璨的光明了。

所以自力他力、禅净乃至相关利害,印祖深切理解了永明延寿禅师的苦心。

“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

第一个是“恐世不知”,怕当时世人没有这个深度的见地,所以他才说了这“四料简”。那么他更大的功德在于,一个是“恐世不知”,利在当代。另一个是“以示将来”,是利在我们,乃至这“四料简”一直在这个世间流传,能够利益见闻到它的一切众生,这就叫“以示将来”。

那大家想想,“以示将来”说的就是末法,越来越末的人他就修不了了嘛,所有的人都把学佛修行放在最末,最不重要。在最不重要的这种态度中,你还能得真实的利益,那就只有净土法门。

“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这是赞叹。在大家集体都没有意识到法的这种深度的情况下,延寿禅师在这样的一个危险境地中,高举法幢,给我们做了一个引导,所以叫“险道导师”。

那印祖最后感慨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有人还说四料简是伪造的。为什么呢,他认为读起来跟顺口溜一样,用现在的话讲,太土了,就以为像永明延寿禅师这么上档次的人,怎么会说这么不上档次的话。实际上是听闻到有误解的这些人的档次不够。

你看,印祖一解,《净土决疑论》就成了千古名篇了。因为印祖见到这个档次了,他们是在同一个档次。

但是我们呢,“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所有的人虽然听了四料简,也是大大意意马马虎虎的读过去。“不加研穷”,并没有认真的研习,没有穷尽法义,了解到究竟的道理。

现在大家对于佛法“不加研穷”的这个能力,已经很普遍。这段时间初一、十五我在讲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越来越发现包括这些年一直在听法的一些弟子,也是因缘在,虽然坐在那儿听,他们也感受到这里面的法义比较艰涩,理解起来很难,有的我也感觉到他们越听越糊涂。因为确实是没有这个底子,他需要底子呀。

所以我现在发现,很多学佛的连一般常识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的邪知邪见能够跳出来非常受欢迎,为什么这么多佛门的颠倒相,颠倒三宝,二宝居士上座,乃至俨然以宗教教主、领袖自居等等这些乱象频生,邪知邪见到处红得发紫,为什么?就因为我们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

我原来有个课件《百千万劫难遭遇》,走哪儿讲哪儿,以前有时候觉得太简单了,去了不断的炒着吃了,完了再炒着吃。现在我发现这个都难了,很多人都吃不消。你给他讲前生后世的轮回中,业力等等都觉得太专业了,什么是业也搞不清楚。那我们大家想想,现在为什么这些人不能够研穷佛法的法义,常识没有。

第二个,因为信仰走偏,并不是说他傻,不懂得一些道理,恰恰因为他太聪明了,信自己信的太多,信佛就信的少,而且越来越觉得这样不假思索的去信,不是迷信吗?这是给下根器的人讲的。真正上根器大福德的人就不信己,只信佛,因为己意不可信。

但是现在我们世智辩聪的难入的太多了,都光信自己,光信大家一起研究讨论,越讨论好像越高妙,实际上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反而佛最直白的告诉我们一句,他接受不了。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这么一句话,佛说的一代教法中就为这个法。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法,我们还是在研究,可是它是需要运化在心,当下一念就是虚妄的,来不了,又不求往生西方,两头都耽搁了。

我们现在这么讲,实际上永明延寿禅师、印祖也是在着这个急呀。所以说第二点,信自己信的太多,信佛信的少,“颟顸读过,不加研穷”。

再一点就是我们的体悟太少,不能够忆念佛法,佛法学的很表层。包括这会我在讲法,诸位在听法,听的时候,很可能这会儿我们把道理一掰,心念就跟上来了,似乎就有一些体悟,这也是事实。但是待会一回向完,事过境迁就忘了,因为柴米油盐的生活太真切了,要么在你的房里,要么在你的车里,要么在什么场所,还有这么多的人,你来我往正在说话、讨论等等,你能够深入的体悟到这种法境吗?我们不但要听法音,还要入法境呀。

所以种种诸如此类的障道,都体现在我们“不加研穷”,既没有从正知见上去研究透,也没有从心性上完全的投放进去,保留太多了。

印祖当然也说了,说为什么?“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感者欤”就是感叹。为什么?我们过去的共业,而且造的这个共业是恶业,怀疑的业,贪嗔痴慢疑,这根本烦恼业太多了。共同造的业多,那么共同的这种邪知邪见,乃至集体无意识当然也就稀松平常见。为什么?“其众生同分恶业”,大家来看这句话,这也是说到点了。

“众生”就是我们每一位,谁也不敢把自己落下了,你就在其中,你就是造这个恶业的,否则《净土决疑论》还得这么去听,才能够决断这个疑心。甚至听了以后,过一会又生起疑心。为什么?因为“众生”我们一起造过。

“同分”就是我们步调还一致,在学习佛法的时候,这种怀疑的心生起来了,大家互相还认可。过去世曾经讨论,乃至相互点头还说言之有理,这也算是对于法曾经背叛的这种业,因为自己分明不知嘛。现在还有好多同修,还是在造这个同分恶业,还是在知见上越走越远,越退越淡。同分的恶业当然就之所召感,我们都把“四料简”理解成那样。

向大家真的忏悔致歉,上一讲我们就这样泛泛贯过去了,居然没有把印祖主要说的观点和大家理解的误区给厘清。我再感慨一下,真的是菩萨加被,今天才发现。也可能是因为最后一讲,内容相对比较少,所以正好也算是给添了一味重点的话,重复一遍。

这是印祖对于四料简讲解介绍完了以后,做的一个总示,这篇论文的正宗分已经圆满了,到此为止了。

下面开始我们就要讲流通分,流通分里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很欢喜欣慰。我们在讲经的流通分里面,都是说闻法的人听了以后大欢喜,彻证境界,叹未曾有,然后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净土决疑论》里面的这个上座师父,他是有福之人。到此时此刻我们当真也是要对他生起感恩心,为什么?他是示现,示现给我们跟印祖这么一个问答,到此我们才“哦,原来如此”。一开始源于印光法师跟这个禅师,两个人在一起对于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所说,引发了这个上座禅师对于净土法门的种种怀疑,不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此缘,印光法师才发度化众生菩提心,给我们开导几乎听闻者对于四料简的误解。

既然禅者他也有这种的醍醐灌顶,那说明他还是非常有善根、福报。大家来看,他已经回心了,“彼曰:”开始要忏悔了。我们常说的忏悔是第一步,要入道先忏悔。

“我昔何罪”,这就属于上根,像《地藏经》经文上说的,能“闻即信受”。印祖这么一说,他虽然有疑问,一问一答,现在已经冰释无痕了,能听得进这个道理,这是上根人,诸位要晓得。就像前几天我们跟着大和尚去的时候,也讲到一句话,让人非常受用。为什么?说根机陋劣的人,言教你教不会,就是讲道理给你不听,话教人教不会。事教人能教的会,只能事情让你去撞南墙,撞死胡同,你经历一回事以后,把你收拾好了,你有记性。

印祖言教人,上座禅师就教得会,马上忏悔,我过去造了什么恶业呢,“早昧真诠”。

先是觉得不幸,往昔所造诸恶业。所以在心地中一直是瞒昧的,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正见。我想起焰口里面的一句话,“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就是见地没有树立起来,真法没有听闻得到。

所以“我昔何罪”,把他给障住了。障住了没有关系,因为今天得遇大势至菩萨亲自现前开示,所以说“宿有何福,得闻出要。”我虽然不信,可是我不幸中又如此的万幸,我到底过去培了什么样的福,今天能够听您老人家说的这个出离生死苦海的最大诀窍要点,三藏十二部就汇在这四料简中,把要点凝聚在这十六句话上,而且被您这么一点拨,茅塞顿开。“得闻出要”,马上就被印祖给摄受了。被印祖给摄受了以后,上座就想执弟子礼,“愿厕门墙,执侍巾瓶。”就是想当侍者这样的感觉。

我们常为什么说道人是以道相交。虽然都是道人,修行的境界也不一样,知见也有差别。可是只要他认这个道,认这个修行,最次最次他相信佛法,不管对佛法理解是对是错,前提是相信佛法,就能够说到一块。

我们现在佛门为什么斗诤有时候这么坚固,僧俗之间,护持着护持着就出问题。为什么?因为从根本底子上没有相信佛法,他不相信就完全没底。

我们上一次讲了,舟山这边有一个人,借人家的钱没还,不要说法律调查了,就让他对观音菩萨说有没有还,最后他承认没还。这个话出来,就说明他对菩萨是有敬畏的,能约束到他,他相信观音菩萨,这样就有救。

这个禅师也是,被印祖这么一说,他认这个理,即刻就愿执弟子礼,这就叫依法不依人。他不是觉得印祖很厉害,辩才无碍,乃至有威德,眼神很犀利怎么怎么样。他只是在法上被说透了,他认可了,所以居然甘当侍者。人家也真是个道人,一旦通透以后,他也没有什么所谓自己的面子,说的对错胜负,有没有被辩倒,他不在乎这些,即刻就愿发这样的心。

印祖当然也客气了,他更有德行,说“余有何德,敢当此说?”印祖说,我可受不起你这么恭敬。虽然说受不起这恭敬,但是印祖也没有客气。说“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我说的这些,你不要认为是我自己撰的,我都是有出处的,从经典、论著里面来的。

从这点来讲,大家听闻也是。像我本人吧,讲法我也不敢乱说,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实际上是最上的办法。我们有时候都觉得照本宣科,好像很那个。因为我们自己不圆满,我们自己所谓的那点体悟,貌似平日里有所不到之处,有点感受。

问题是,谁知道此时此刻说的效应是对还是错,效果是长久还是适得其反,我们都没这个眼。

所以连印祖他老人家都说“皆宗诸佛诸祖”。像大安法师讲法,也是“述而不作”,专门述。只是把它叙述一遍,我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对的。在末法时期要弘正法,这反而是最佳的手段。所以诸位,我们自己有时候也要跟有缘的人,六亲眷属,亲朋好友说点佛法,切莫由着自己的性子,切莫由己意来判佛法,这个真的是罪过很大。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我不是又发了一下,关于吃肉和受五戒的问题。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来问我,吃肉能不能受五戒?说谁说的吃肉不能受五戒,又或者说谁谁吃肉,他还是佛弟子,他不对,这就是按着自己的说,按照人都说,我也这么说,这样来说。他不是按照佛和祖师的来说,佛和祖师说受五戒吃肉,没有犯戒,没有这个要求。

所以印祖说“余之所言”,都是佛祖的话。

“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

多好呀!我们只要去弘扬净土,弘扬净土就是让一个人做佛。让一个轮回的人,甚至造恶业的人,不知道还要轮回几劫,还要下堕三涂多少次的人,能直接往生做佛。你想想这个功德,如果能如是发心劝化,我这里听得也美滋滋的。

“则无德不报”,所有的四恩,佛对我们的恩德都能报。论典里面也讲到知恩报恩,就是让佛种不断故。所有的让佛种不断故的法门、方法里边,只有净土是真的在这个时代,还让佛种不断。什么叫佛种不断?说究竟一点,就是让成佛这个事一直有希望,而不是遥遥无期了,先就这么凑合着走,到头是没有办法。

净土法门就是让佛种不断,就是真能到头,再怎么差还能到头,能成佛,这也叫做佛种不断。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佛种不断,就是让正法久住,法轮常转,这个世间还有中国,佛法流通之地,这就叫佛种不断。实际上就是让成佛一直有希望,有机会,净土能做得到,所以叫“无德不报”。

“无罪不灭”,我们也不要说自己修,你能够劝化多少人去了净土极乐世界,他要倒驾慈航、乘愿再来的呀,要即刻就来的呀,他能放过你吗?你跟他这么殊胜的法缘,他顶多一辈子就要把你给搞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无罪不灭”,灭你将要所受之轮回堕三涂之罪,地狱里边的油锅、剑树之罪,就像防火墙一样,早就给你灭在那里了。

这里特别讲到“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大赎愆。汝能追彼芳踪,我愿舍身供养。”

这是印祖的赤子之心啊!他也提起过去一个典故,就是天亲菩萨。天亲菩萨的哥哥无著是弘扬大乘的,天亲开始是学小乘,诽谤大乘。后来为了度他,无著示现生病了,叫天亲来跟前,兄弟俩一见面,无著给天亲讲了大乘法,他后悔了,觉得自己以前诽谤大乘,罪没完没了。这个时候天亲就想把自己的舌头给割掉,要死。他哥哥劝他说,你用这个诽谤的口,去弘扬你诽谤的法,这不就是将功赎罪嘛!

所以印祖这里也是说,你虽然以前对于净土还没开知见,扬禅抑净,对于四料简觉得完全是信口不服。那么此时此刻你已经回心转意了,何不正好乘胜追击呢。你以后用“我昔何罪”的状况转为“宿有何福”,你过去造的福,现在终于转过来了,那么你去弘扬净土,也去给人家讲什么叫有禅有净土,多好。印祖这也是非常的诚恳,说如果你能像天亲菩萨这样的,虽然先诽谤,后来弘扬净土的话,那么我愿舍身供养,也是互相随喜,互相赞叹。

后来,这个上座禅师除了说忏悔,生法喜,乃至愿意执弟子礼外,他还发愿了。真的和我们受皈依、五戒一样,先忏悔再发愿,这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次第法。

“上座乃礼佛发愿云”当机立断,即刻就发,这也是修行以意愿为先嘛。“发愿云:我某甲”。

一般佛门中仪轨里面像给大家授皈依、五戒的时候常说“各称法名”,诸位居士同修就说“弟子某某”。那么一般的比丘师父在受戒的时候说“我某甲比丘”,常见的是这么一种表述。

印祖这里把他的上下名号隐去,说:“从于今日,专修净业。唯祈临终,往生上品。”

心在道上的人,人家随便发几句都是专业的话,从今天开始彻底“心系净土,专修净业”,有净土了。虽然前面看出来,可能他也没大彻大悟,无禅,但是有净土了,效果出来了。“唯祈临终,往生上品。”毕竟这禅师也是有志向的,修了这么多年的法,他希望能够上品往生。

“见佛闻法,顿证无生。然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逆顺隐显,种种方便,宏通此法,度脱众生。尽未来际,无有间歇。”

大家读到这种话真的是要受到加持,要感动。你看人家一下子回心了,马上就说愿见阿弥陀佛,愿见西方三圣,愿入清净海众,马上就把这种愿力给流露出来,多好多大的善根。

“然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利用曾经的各种因缘,各种顺逆的人事关系,这种生死轮回,利用一切曾经的因缘,“宏通此法”。不是再去轮回了,而是带着这个任务,“度脱众生,尽未来际,无有间歇。”

大家看看,这个话跟地藏菩萨,阿弥陀佛有啥区别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尽未来际,无有间歇。“尽未来际”就是说要往生成佛,但是成佛干什么呢?不断地度众生才叫佛。你认为真的有个佛,我成佛了,完了歇在那儿了,那不叫成佛。

所以才说“尽未来际,无有间歇。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愿释迦、弥陀,常住三宝,愍我愚诚,同垂摄受。”

诸佛菩萨慈悲。这个上座在这里这么发愿,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听得生起这一念心,那么西方三圣在极乐世界也是悉知悉见。释迦佛、弥陀佛两土的世尊,常住三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乃至我们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一切圣者。“愍我愚诚,同垂摄受。”虽然我自己愚痴,但是我的心诚,我的心质量是够的。“同垂摄受”就是大家都照顾着点。会的,会的,一定会的,我们此时此刻随着这个上座的法语,跟着其实心上也在发愿。

那么像经典里面讲到的,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哎呀,因为这个人他发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勇猛精进,所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无量的化佛等等这些,观音菩萨手执金刚台,大势至菩萨也来了,到了他跟前,用光明照着他,然后把手伸出来迎接。禅师见了马上欢喜踊跃,然后自己就上了金刚台,随从佛后,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了以后,“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我在给大家念经里边释迦牟尼佛看见的景象,整个往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这段话是《观无量寿佛经》里边上品上生的内容。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讲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是怎么个情况,是怎么往生的,有何等境界,往生以后得什么利益,这都是在经典里面明确交代,真实不虚的,这就叫做“同垂摄受”。

后面还有一段,这是印祖的话,“余曰: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印祖还要嘱托一下,要他事理无碍,虽然今天听了以后回心转意了,但是对于净土,我们每一位同修也是要时时听闻,时时信受,时时生欢喜,时时生稀有难遇心。净土是大事因缘,因为我们在这个法界里面,因缘的一切法,因缘法都是因缘。我们吐一口痰也是因缘,我们瞅人家一眼也是因缘,我们今天听一堂法还是因缘。所有的因缘中有大因缘小因缘,有正因缘有偏因缘。

那么净土这一回事,本来法界是法性常存的,万法本来平等一如,那么一切因果随缘起应,毕竟要有这样的起源,才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净土这件事,我们这么多的众生在法界,唯有阿弥陀佛法藏比丘,他在那个节骨眼上入了佛法之境,明白了真理以后,又随本性自性清净的功德海,发起了这么一个成就净土摄受众生的四十八愿,这样的一个大因缘。净土就这么回事,就这么个大因缘,“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净土理者,是秘密藏”。什么叫秘密藏?我们以前讲过秘密藏有显密和秘密,要么就是这个事太难知道了,太难了,你根本知道不了。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事一直就是这样,本来面目,你视而不见,天天就像空气一样,你都不知道空气。

净土也是这样的一种秘密藏。从道理上来讲,我们为什么能听闻到净土这个法门?为什么知道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知道了还能往生,就这一系列事,到底是怎么让我们确定这个事是真的呢?就是因为这事是所有法界最正常唯一的事,就是往生极乐的事,修净土必定成就的事。所以此前不是给大家讲过,彻悟祖师讲到的“马蹄无处避残红”嘛,没有一件事能出了这个事,这个事就是一切事的根本之事,叫秘密藏。

“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大家听出来了没有,实际上印祖最后的话,说的还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汝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汝能信受奉行”就是“是心作佛”,“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就是“是心是佛”,心作心是。彻悟禅师讲了,此法能悟,没有一法不能悟,此法能通,没有一法不能通。那今天我们也给大家讲了。

“上座唯唯而退。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

这是印祖说的。上座听了以后再就没得说了,还说啥呢,就好好念佛求生极乐就行了。那么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好多人还不知道这个法,不知道这个殊胜诀窍。所以印祖才在这里说,“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就是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今天算是在此做一个劝导。

所以我们讲到这一句,《净土决疑论》也就算讲完了,功德也圆满了。

我们依的本子是传印长老注释的,虽然我们讲的没有像他老人家注的这么细,但是我想就是照着这个说,至少在大家的信愿上面,又注入了一些生机,一些活力吧,我们每天修行中一些营养吧,让你在念阿弥陀佛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些依托和力量。

印祖对于这篇文章的这种宣说,施设教法非常有序,不管从逻辑、修行次第上,教理行果上来讲,都是特别清晰明了的。我们也要把它作为净土的大补,除了根本的经论。现在我们在讲《印祖文钞》,特别这一期讲《净土决疑论》,也算是又圆满了一个新的所发之愿吧。因为也讲过《宗教不宜混滥论》,这次把《净土决疑论》也给大家过一遍。

今天到了结尾也跟大家汇报一下。很惭愧,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修行道人,法师呀,修持太太太差劲了。虽然枉受大家赞叹恭敬乃至供养,但是我也必须实事求是跟大家说,一则我自己还是凡夫僧,也是晃晃悠悠所谓的修净土人,但眷弥陀慈悲不舍,今生反正十念即生,这个底线我知道了,那还看能够搭上弥陀大船。这个信心不敢成百倍,我还在继续修,还在继续断疑,但是,我想弥陀慈父不会舍弃。

具体我本人来讲,可能性格相对在某种层面显现的稍微随和和善一些,这可能也是过去的业习。但是一旦我执重的时候,也会火烧功德林,嗔心即火,常会激荡。所以向大家表白,切莫把我当作多么高的修行僧,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再差劲不过的一个道人吧。那么在利上,大的利益没见过,小利稍微能够放下几分而已。在名上现在还贪着,可能讲法的法师,这也是一个共性一个业习吧。那有名了,弘法的辐射面才更大一点,所以还有一些贪着。那么所有的这点功德就在这几处,跟大家做一个交代。

希望诸位也常能反省自己,切莫我慢山高灌不进去甘露法水了。常反省自己,反正初衷不改,进退心知肚明,总之目光锁定西方,一切功德万善同修,了生脱死就在今世。

今天就到这里,与诸位共勉,下面我们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再次随喜成就我们正法学堂乃至闻思讲堂,现在大概有六七个群的这些义工同修们,他们的发心,他们的辛苦,成就了大家的闻法因缘,在此一并随喜,也随喜诸位常来乃至甚至一次不落,或者只听了一次的一切闻法者的功德。

今天就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