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什么叫带业往生?念佛为什么能带业往生?

众生无力断惑业,靠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10页 复吴思谦居士书)

彼世之不尽已分,以敦孝慈,妄欲冀附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例。虽佛力法力不可思议,由自己心地不正,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相反,断难获永离众苦常受诸乐之果矣。修净业者,尚鉴之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32页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

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51页 复宁德晋居士书二)

102、“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以弥陀果德,熏染众生业识妄心,久久心与佛合,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是如是。

令友所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到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如是如是。(《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80页 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

103、念佛以哪两重工夫融于一心?

即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0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104、什么是念佛三昧?

三昧即三摩地。亦云正定正受。谓一心念佛,不为外境所动。

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11页 复杨炜章居士书)

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正受。谓一心念佛,不为外境所动,不为杂念所侵,故名正定正受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73页 复拜竹居士书三)

105、净土诸古德所说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含义是什么?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乃谓西方净土,不出唯心。阿弥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于此中圆彰。

从前诸祖宏法,均按时机,导利后学。不得谓为偏执。须谅当时苦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语本无病。病在学人不解圆义,死执一边,便同徐六担板耳。宗家未得之人,只执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谓净土弥陀,皆非实有。此种人本不知宗,何况净土。净土诸古德所说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乃谓西方净土,不出唯心。阿弥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于此中圆彰。阁下病其偏执,不能普摄。谓学者根钝,难以领会则可。谓古德此语有病,则不可。(《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7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五)

106、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什么关系?

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其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

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其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汉脱空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22页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107、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心清月现,各现浅深不同。唯佛方为究竟清现。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

至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等觉,乃分证位之后位。分证位,凡佛所证者,皆证之,但未圆满究竟证耳。)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且即一位中,尚有无量无边浅深之不同。譬如外国人到中国,一到中国界上,即可云已到中国。而从兹尚有数千里之途程,方可到中国京都。在汝意既云到,即无所谓途程。既未得道,说清现便成错谬。且于仗佛力带业往生之事相违。其咎在汝好充通家,非莲池大师所说有不恰当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12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108、修净业人应守什么样的家风?

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如是信,如是行,则利益大矣。

但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祈切实令社友如是信,如是行,则利益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22页 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云栖大师立法教人,皆从平实处著手。依之修持,千稳万当。断不至得少为足,著魔发狂。(《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54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不然,恐为所误,自贻伊戚,盖以其知见多而不一也。反不如一般愚夫愚妇之念佛,正心诚意,而受益甚众。故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俗言,聪明反被聪明误,可不惧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31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09、“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等四句是什么意思?

事实有生,理实无生,此理甚深,宜认真念佛庶可亲得。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夺境不夺人者,显能生之人,泯所生之境故。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为夺人不夺境者,显所生之境,泯能生之人故。去则实不去,生亦实不生,为人境俱夺者,人境两寂故。去则决定去,生亦决定生,为人境俱不夺者,以人境双显故。虽有四句,只是事实有生,理实无生耳。亦是彰照泯寂,彰寂泯照,寂照双泯,寂照双彰之妙旨耳。生必有其人,故谓为人,去必有其境,故谓为境。此理甚深,宜认真念佛庶可亲得。否则便成口头禅,妄谈般若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409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110、事一心和理一心是什么含义?

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63页 复袁福球居士书)

111、净土法门为什么要重视事修?

永明寿禅师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今以凡夫而不自量,不重事修,而欲成办道业,实为可怜悯者。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从事而显理,显理而仍注重于事,方得实益。

吾人念佛,当从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时,则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而复字字句句,历历分明,不错不乱,即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正念佛时,了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复历历明明,相续而念。然此工夫,非初心所能即得。若未到无念而念之工夫,即不以有念为事,则如毁屋求空,此空非是安身立命之所。古之禅德,多有礼拜持诵,不惜身命,如救头然者。故永明寿禅师,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况后世学者,不重事修,而欲成办道业乎。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空解脱人,以一法不修为不立,诸佛称为可怜悯者。莲池大师云:“著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以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吾人学佛,必须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圆融,空有不二,始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事,差之远矣。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从事而显理,显理而仍注重于事,方得实益。如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今以凡夫而不自量,视念佛为小乘,不足修持,则将来定入阿鼻地狱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10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12、为什么笃修世善,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最切要、最普通、最易下手、最易成就之法?

若不笃修世善,何能上希佛佑。若不念佛求生西方,谁能现生断尽烦惑,了生脱死。是以我佛愍念不能顿断烦惑之人,特说此仗慈力即了生死之法。

然佛法法门无量,唯笃修世善,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最切要、最普通、最易下手、最易成就之法。良以若不敦伦尽分,尚为世间罪人,何能上希佛佑。若不念佛求生西方,谁能现生断尽烦惑,了生脱死。是以我佛愍念不能顿断烦惑之人,特说此仗慈力即了生死之法。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悉得成办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847页 宜兴佛教净业社缘起)

113、如何理解净为归宿?

佛说诸法,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

如来一代所说诸法,举其大宗,其名为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此五宗者,悉皆显示佛之身口意三业,戒定慧三学,与夫一切三昧万德。固无可轩轾抑扬,拣择取舍者。然在学者修习,当详审与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一门深入,较为省力。而此五宗,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良由一切法门,皆仗自力。非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净土法门,兼仗佛力。若具真信切愿,即可带业往生。二法相较,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4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114、如何理解念佛法门是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07页 致广慧和尚书)

115、如何理解净土法门为佛法之归宿,亦世法之源本?

世法八德、八事离此则不能究竟圆满。断惑证真,超凡入圣离此则不能直下亲得。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佛法之归宿,亦世法之源本。约俗谛论,举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离此则不能究竟圆满。约真谛论,举凡断惑证真,超凡入圣之妙道,一尘不立万德圆具之真心,离此则不能直下亲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838页 皋东佛学莲社缘起)

116、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

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35页 答卓智立居士问)

117、胎生疑城的含义是什么?

西方无胎生,亦无城郭,乃约不能即出莲苞及与佛相隔之义,喻取于胎于城,我等不必死执,无事生事。

《大宝积无量寿如来会》所说,乃说此等堕疑悔者,名为胎生,亦有谓为疑城者,此约障蔽隔碍之义,立胎生疑城之名,以在莲华中五百岁,不见佛闻法,何得死执其字以说义,将谓此等不在九品之数乎。须知西方无胎生,亦无城郭,乃约不能即出莲苞及与佛相隔之义,喻取于胎于城,汝遂执定其词,谓此在莲品之外。然则下品中生六劫,下生十二劫,则其胎其城,为更厚更远矣。彼十二劫者,尚归九品,何五百岁者,便居品外。又何不观于莲华中不能出现八字,是莲为不列九品之莲乎。佛法本无可说,一死执,则无事生事,便费尽笔墨矣。总因自己居于疑胎,其为城也,厚逾铁围,果能直下明了,则大地平沉,铁围了不可得矣。孟子谓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只此逆字,亦是疑城。若知逆即迎合之意,则疑城化为乌有。一般死执著汉,所以终日讲说,终日违背,皆坐此死执著之病根未消,故致难得实益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97页 复周孟由昆弟书)

卷三 净土法门与修持者根器

118、哪些人是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上中下三根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须知无量法门,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求其摄生普遍,利济无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断烦惑,不历异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唯净土法门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以其至简至易,至顿顿圆,故能如大地之普载万象,大海之普纳众流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52页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119、为什么说念佛一法,唯务高深和谈玄说妙者不能得实益?

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

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

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凉国师说,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门,最合末法时机。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最为契理契机,今人俱宜修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90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120、为什么说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净土法门,最为第一?

净土法门。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欲命终,随佛往生,亦登不退,故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

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迨至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则已断惑者,速证无生。具业缚者,亦登不退。从兹亲炙弥陀,参随海众。熏陶化育,染如来之妙香。障尽智圆,复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57页 西方公据重刻序)

121、为什么不能以“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教中下根人?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3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122、为什么说当今之世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

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故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吃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则可以养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7页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

123、为什么说业力之凡夫,现生欲了生死没有第二个法门?

凡夫无力断惑,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方有了生死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55页 复许熙唐居士书)

124、现在人的对症药和适合的修法是什么?

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何以故?以自力了生死之难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409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125、大通家和普通人应如何修净土?

普通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否则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妇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谓得,流入狂派者有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5页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126、什么人在净土法门能得实益?

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

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而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43页 致铭光居士书)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400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127、末法时期,什么人不妨圆修万行?

智力充足者。但必须回向往生。

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22页 无量寿经颂序)

128、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于在家善信,最为合机?

善人修净业正因,基址巩固,故念佛能得真实利益。又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语其浅,则妇孺均能修持。语其深,则圣哲莫能了解。而且于在家善信,最为合机。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来称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故凡念佛之人,必须于家庭伦常中,各尽其分。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者是也。又须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修善去恶,尤须在起心动念处,认真省察,笃实扩充而克除之。战兢惕厉,毋或怠忽,是为善人。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如基址巩固,万丈高楼,自可随意建造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5页 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所谓念兹在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52页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129、为什么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

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否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难之难矣。

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十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215页 复福州佛学社书)

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以力敦伦常,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广行众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6页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130、根器较高的人怎样修净土?

根器较高人也应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

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至于居心行事,或恐过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觉。当详阅《安士全书》及《法苑珠林》。自然法法头头,有所取则,心心念念,无或逾越矣。倘尤恐鉴察不及,当取孚佑帝君功过格著实行去,则超凡入圣,断惑证真,于震旦国中,当推君为第一矣。功过格乃明云谷禅师传袁了凡者,切不可谓其落索而藐视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59页 复邓新安居士书)

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4页 日诵经咒选录序)

131、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身已得法已闻该怎么做?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今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此恩此德,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

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刍荛。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81页 竭诚方获实益论)

132、印祖为什么力劝文人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不可虚度此生?

人生无常。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故应丢掉文人习气,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之行,方有实益。

接手书,知前次之书,尚不讨厌。此次除过誉不慧外,皆属实情。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枉将宿生所种善根,尽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净土法门,贵乎实行。今既知之,当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实益。

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以期近则消业障而增福慧,远则出三界以登九莲,则仍是文人习气。有此习气,欲真实了生死证无生之利益,实万难万难。果能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之行。则将来之母仪闺范,师范女流,与预会莲池,亲承佛记,皆可必得矣。愿将身体力行之不遑,不敢故作戏论,以开罪三宝,常念勿忘,则幸甚。此后不须来信,光约于月半后往沪。(《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83页 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卷四 净土法门与修行利益

133、净土法门的特点是什么?

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

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己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导。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02页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134、念佛有什么现世利益?

世人独知念佛身后益,其知身前利益多多。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又如世人由于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方可知念佛之妙。而光之芜钞,屡屡言之。居士谓现世无益者,不但未深体净宗诸经论,即光钞亦属走马观灯,未暇详究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7页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又念佛之法,于人之生与死,均有利益。世独知临终助念之益,而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13页 复周伯遒居士书)

135、念佛对读书有什么帮助?

念佛方能消宿业。业消看书,一览知妙。

经目略为一阅,不宜看者勾之。即宜看者,亦祈少看。但以念佛治习消业为事。业消看书,一览知妙。此由约而得之妙法也。今人根性陋劣,一博则泛漫无依,心绪纷张,难以相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00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

136、念佛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在哪里?

真信切愿,持名佛号,往生西方极乐国土,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

固当唯精唯一,执持弥陀圣号,真信切愿,企其往生西方。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蕴空。妄想执著既灭,智慧德相亦泯。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不离当处,冥契寂光。唯此一处,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愿吾徒智空,普与法界众生,同赋归欤,则幸甚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109页 心归净处跋)

137、念佛对护国息灾的意义是什么?

人以恶感,天以灾应。护国息灾,以平时大家茹素念佛为好。愿力相接,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国家得护而灾殃自消矣。然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既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护息为好。盖平素大家茹素念佛,愿力相接,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国家得护而灾殃自消矣。古书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盖已乱之治易晓,未乱之治难明。夫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治病者是已乱之治,若求其速效,所谓头痛医头,腿痛医腿,治其标也。其标既愈,然后再治其本,俾气血周流,营卫舒畅。本既痊愈,则精神振起,方能奋发有为。现者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治国,须标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于念佛吃素,戒杀放生,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故知此恶业者,即过去恶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现在如不再种苦因,将来即能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也。何谓善因,济物利人是也。若人人明达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害自无从起矣。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自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已,害人甚于苦己。故余平素常言,因果者,圣人治天下,如来度众生之大本也。舍因果而谈治国平天下,何异缘木而求鱼,吾未见其能有得也。

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来世定得恶果。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善事,来世定得善果。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与吾佛所讲因果正同。所谓余者,乃正报之余,非正报也。本人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乃所谓本庆本殃也。余报乃在其子孙,余庆余殃,皆其祖父所积而成者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562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38、念佛之人平常能逢凶化吉吗?

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死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大难临头宜能逢凶化吉。

若止靠人求延生,不知求阿弥陀佛,于自己寿终时,接引往生,则是见小而失大。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殁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昨一女弟子来,为一姓汪女弟子带些食物。言,汪氏前两月,一日初黑,忽来二十余强盗,各持手枪来抢。其屋楼上下住七家,彼在楼中间。因将电灯息却,其夫妻跪佛前求。而佛前之灯,若有一人吹灭。强盗打门不开,遂不打。余六家通抢了,唯彼未失一物。可知念佛之人,平常尚能逢凶化吉。况临命终时,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可说其形相倍数乎。当劝彼常念为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6页 复刘德护居士书)

139、大难来临时为什么要志诚念佛?

果肯志诚常念,必蒙其加被。纵大劫难逃,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生西方。

现在时局危险,当令一切人,同念佛,及观音圣号,以作预防。果肯志诚常念,必蒙其加被。纵大劫难逃,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生西方。或信愿未至真切,亦多生善道。切不可谓不能免劫,便是白念。须知今生所受之苦乐,乃前生所作善恶之因所感召。今生所作之因,又为来生所受善恶果报之因。以念佛为因,则生西方,以杀盗淫为因,则堕三途,此必定之理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56页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140、念佛人遇到灾难时结果会一样吗?

宿业不同,结果各异。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51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141、反正在劫难逃,念佛还有益吗?

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不能独不受劫而死,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

现在时局危险万分,无论老幼男女,均当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作预防。今之劫运,避无可避,防不胜防。唯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或致大家同归于尽。虽念佛人不能独不受劫而死。然死后之去处,各各不同。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此意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65页 复刘蓉阁居士书)

142、怎样念佛才能对治不良习气?

清心寡欲,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种种恶习,当皆逐渐消灭矣。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

详察阁下之病,由于一向好胜,故每每因气受病,此其一。又以天性聪明,故带聪明人习气,致于女色,不加撙节。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时而起。譬如双斧伐孤树,已危险之极。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则又为病苦之助缘,以致种种现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摄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一切失眠、鼻梁颤动等,当皆逐渐消灭矣。

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尔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则决不可得。凡事均以诚为本,修持可不用其诚,而欲得愈病灭苦之利益乎?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07页 与胡作初居士书)

143、念佛对于从事士农工商之职业者有什么帮助?

士农工商之职业者,常念佛号,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古之建大功、立大业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4页 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

144、净土法门对于世俗有什么利益?

世俗老幼男女,欲发展其事业,消灭其疾苦者,志心念佛,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71页 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

145、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辅政化民的根本法轮?

世人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而酿至天灾人祸,频频降作。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不是辅政化民之根本法轮乎?

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总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于道德仁义,因果报应,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酿成大劫,天灾人祸,频频降作,杀机弥漫,民不聊生。其有具忧世之心,欲为挽救者,咸皆提倡佛学,而修念佛法门。以此法,实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此法仗佛慈力,但肯依教修持,无一不成就者。是故各当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如是之人,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国。展转劝导,相观而善,何难弭灾息祸,修德膺福,敦本重伦,移风易俗,以迄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非振兴民力,辅弼政教,不据位而化民,不资刑而息恶之根本法轮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6页 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146、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果能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亦能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令过为困苦。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

须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庶可永出生死苦海,常享清净安乐矣。又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以真实修持,必蒙三宝加被,不令过为困苦故。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世间祸福,相为倚伏,福能善享,则其福愈大。否则福未实得,祸已大临。此种祸尚无禳解之余地,以是因福而致之祸,其祸更为酷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07页 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147、念佛能治好遗传病吗?

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 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4页 复琳圃居士书)

148、为什么说佛法如钱,在人善用?念阿弥陀佛能灭定业吗?

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5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149、为什么要普劝一切有缘人共享念佛超胜利益?

一句佛号无一人不能念,且利益超胜。念极超凡入圣,闻声即种善根。故当普劝修持。

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9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