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行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对自己当初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后悔,因为“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结果没想到佛陀说:你什么都没有失掉。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舍利弗尊者证得阿罗汉果,又经历了方等、般若后,他的内心非常感伤,直到法华会上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他知道其实他修的四谛法没错,他只要再做一个动作,就是内观真如。只要“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产生信解,就会马上从阿罗汉变成大乘的菩萨,直趋佛道。
什么叫大乘菩萨呢?这以下讲出了四个重点:
首先,“真是佛子”。其实阿罗汉,以蕅益大师的解释, 他没有资格叫“真子”。他是佛的弟子,没有错,但不能讲真子,因为他只知权法不知实法,所以他是佛陀的弟子,但是他不能叫“真是佛子”。你一定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传承佛陀的家业,才可以叫做真是佛子。第一个“真是佛子”,这是总标。
“真是佛子”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从佛口生”。你必须要听闻《法华经》, 产生信解。佛法的修学,不是说你今天找一块地,盖一个茅蓬,然后住在里面,别人帮你送饭吃,你双腿一盘、眼睛一闭就可以修行。没那么简单!“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佛法需要有传承的,真如理不是你自己去摸索。这样的摸索叫外道。外道就是在禅定里面胡思乱想,然后就持牛戒、持狗戒,因为它没有传承。所以学佛第一件事情,是“从佛口生”,必须听闻佛陀的法音,要跟善知识如理如法地学习, 佛陀的法音代代相传,从佛口生。
第二个,“从法化生”。前面的“从佛口生”是闻慧。这样的智慧,比方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它本来是一个法音,是一个音声或文字,但是你在心中不断地思惟观照以后,依教起观,依观生道,你的心中产生一个道的力量,就是“从法化生”。你心中本来只是一个音声,但是你不断地从音声去思惟以后,这个音声在你心中转化成一种道法,可能是解脱道的力量,也可能是菩提道的道法。那么这个时候, 你就产生一个由道法生出的新的生命,叫做“善根力”。
“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是一个因地,最后的果地,就是“得佛法分”。这个是只有大乘一佛乘才有。蕅益大师说, 小乘人没有“得佛法分”。他有“从佛口生”,因为小乘的四谛也是听佛说的,他也不是自己胡思乱想,是佛陀的传承, 他也不断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最后“从法化生”, 证得我空的道法,他的确是有道法。但是他没有资格叫“得佛法分”,因为他只有涅槃寂静,没有佛陀的万德庄严,所谓“月印千江,百界作佛”。
当然大家会问,舍利弗尊者没有听《法华经》之前,他没有“得佛法分”,那就是一个涅槃寂静,怎么听闻一部经典以后就“得佛法分”呢?因为心态改变了。心态改变是最关键的。诸位!他从一种向外攀缘,攀缘四谛法门,乃至涅槃寂静,心外求法,希望向外找到一个安稳的处所,到内观真如,安住一念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他整个心态改变了。
就是他内心已经在开显自性的功德,开始启动自性功德力了,所以他就变成“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他已经开始传承佛陀的家业了。这个就是信解真如, 从信解开始。
壬一、颂闻法得解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
舍利弗前面长行讲的话,用偈颂来表示说。“我闻是法音”,我听闻佛陀这个微妙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法音,我的心中可以说是心生大欢喜,“得所未曾有”。我从来就不知道,原来三乘法一开始是这么多的差别,但走到最后竟然能够对接到一佛乘,这法法还可以相通,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得所未曾有”。而且是“心怀大欢喜”,原来我虽然证得阿罗汉果,但对于佛陀的无量功德,什么都没有失掉,我只是完成第一阶段,我的宿世根机本来就应该先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所以心中的“疑网皆已除”,过去的无量的感伤、疑惑、后悔,在听完《法华经》后全部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是这么一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