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居士同修,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又难得,到了十月十九号,我们此一番新的法务,《大方广佛华严经》贯讲,讲到第二课了。今天的秩序也非常好,也随喜大家发心一起来把这个道场,在我们居士林主要护法责任人的沟通和组织下,能够维持得很好,大家辛苦。这样的话,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殊胜的听法环境。而且我们大家每个人发心来坐在这里,倒是说自己一念的事情,但是现在因为这是一个公共场所,然后聚集了这么多的人,整个这个防火,秩序,安全,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所以希望我们能够积极配合,随顺大众,然后再把这个法能够镶嵌入心。

一别,说是一个月一次,我感觉到好像跟在法源寺差不多了现在。说一溜儿就过来了,一溜儿就过来了,今天刚好也住在附近,早上就走过来了,我就想起那会儿一样,没什么区别。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经前的一些内容,给大家说了一下版本,《华严经》的境界,感应,等等差不多也是分十门这样说。今天开始我们主要的内容,要讲《华严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我来的时候,包括现在要讲的时候和今天进行的时候,我都有一个担忧。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内容就是特别你不能走。什么叫走呢?不是怕人走了,拍拍屁股走人嘛,倒也就算了,神走了,根本就跟不上了。扣得非常紧,又很分门别类。就跟一个云一样,一会儿风一吹,就展开了,一会儿风一卷,又成一团儿。

所以今天的法的一个状态是这样子的。那希望大家呢,能够应这个因缘。因为这个会听成两种效果。我在看祖师们的著作的时候,也生起这样的一种差别心。要么你就会觉得说,太教条了,说就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非得分门别类,一样儿一样儿地给展开,这有啥用呢?要么你就会听得把你的心,凡夫心,我们的意识心,给撑大,给提升,对法生起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我的两种心境。而且觉得说,原来再跟我们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弥陀经》一配合,就发现说,哎呀,真的佛法不可思议,太富贵了。

所以我这次备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也想起咱们佛门有一位大德,叫永明延寿禅师,大家都知道。永明延寿禅师号称一天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我记得讲《宗教不宜混滥论》的时候也提出来,说他有这么一个功德。那我们想想,一天一百零八件佛事,那会儿想的嘛,反正就肯定老和尚起得很早。回了普陀山了,感受到这起得早的优势了。三点半起床,四点上完殿,到七、八点还有一大堆时间。你稍微晚一点儿的话,你一不小心起床吃个早点都七、八点了,到那会儿到七、八点还有半天好过。

总以为说老和尚肯定也是每天起得早,起早贪黑地把这事情行满。后来传老一解释,说一百零八件佛事呀,大家想想,光说一百件佛事吧,一百件佛事,你就睡四个小时,二十个小时,那也得什么呢?二十个小时分成两拨,十小时五十件,一小时要干什么?要干五件。可是大家要知道,有的佛事是,你比如说,《法华经》要诵一部,你说这一小时,就这么五件事能干完么?一部都诵不了呀。哦,后来才发现,怎么做的呢?不是用凡夫心做的,凡夫心做不来。

所以我们今天听这个课呀,你会发现真的能把心撑大。而且不是说心怎么觉得大,是心真的有这么大,本来就这么大。就跟这筋一样,没拉开,你就觉得胳膊腿不自在,你把筋拉开了以后,你才发现说,真的,手也能探到后面,腿也能绕到头上,是都可以的,不是杂技演员才可以。所以今天,相信特别是我们看净土,说供养十万亿佛、饭食经行、七宝、沐浴、微风宝树、出和雅音,说一天佛事就这么不间断地,就净干这些,还是一念间,一顿饭的功夫,(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哦,原来如此,确实是这样子的。所有的这些佛事,都能够在一心中进行。今天我们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就看一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也许真的有。

因为上一讲也有同修给我反馈到,说哎呀,听着听着就玄了,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今天也说,我说上一讲你要玄的话,今天就更玄了。所以要把这个神要凝住,需要定力,需要心量,需要观照,还需要包容,要放下。就是把“我”放下,“我听不懂”的这个事儿也要放下,很可能就懂了。这是很微妙的。我讲也只能在居士林这儿,你们都是老朋友了,讲一讲,其他的讲这些话,他们可能心都没到过这儿,你说怎么听得相应。所以说,能把今天的这个,能够充满心地,那就容不得我们有一个,好像说,哎呀,悠然闲散的妄想。

我在普陀山写这个讲义,因为大家要知道,我还有其他的呀。一会儿就到了《弥陀要解》,一会儿又在这个,马上普陀山要传戒了,还有《沙弥律仪》也要讲,现在暂时把网上的《净土或问》和《印祖文钞》先停一下,等到普陀山传完戒了,可能再会捡起来,以后可以直播。那么,我原来想想,这哪儿行呀,这人都没法活了,问题是现在常住上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做。一会儿说这个用的褥子来了,被子来了,床单来了,水杯来了,佛像来了,又请了两套藏经,一会儿就来了,一会儿就来了,包括今天早上还又说又来被子了。

诶,原来这日子过不了,现在也就慢慢撑开了。大家知道诀窍是什么?不是说能力增强了,不是说你的这个好像,这个行事的能力,掌控的这个主导力,你给增强了,就是不管了,知道吗?就是放下说,爱咋地咋地,这个因缘总得有人成就因缘,哪怕今天没水了电停了,也是共业,反正会好的,它就自然会好的。

我在新搬的这边,有一个叫正趣堂,正趣堂刚刚去,心里总觉得,什么都新的应该好一点吧,好用一点儿。结果它老出问题,老出问题。真的是,给大家讲一件感应的事情,最近。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像出考题一样,老出问题。我也因为在普济寺那边,两个寺院,在那边讲法,在那边讲法,也在那边有一个大的洗浴,有时候我就那边冲一下凉就行了,过来这边,虽然住在这边了,这个洗澡间没用过。那天试水,试着把它开一下,水龙头就不出水,就答答答答滴几滴,就不出水。

后来又使劲儿抠了一下,稍微比原来强点儿,也就是洗澡的话就觉得水根本不够用。换以往的话,说这还行,这赶紧要找他们工程队,后来想想说正好吧,我那边洗了,这边也就不洗了,这个水就省下了,自己的福报又省一些。一下子把念一转,下午他们那个电工自己来了,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找到的,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因为在我屋里,就我知道呀。电工就来了,他说师父,你这个屋里的这个水龙头不出水,我去给你修一下吧,晚上就修好了。本来我觉得按照自己的脾气的话,今天非给我修好,找不着电工了。但是你把它一放下,电工自己就来了。我要讲的这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放下了听,越听要越进,不是越听要越散,越糊。

历史上智者大师说,九旬谈妙,就是九十天讲《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妙字。咱们今天也算是一天说题吧,一天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哎呀,我才发现说,释迦牟尼佛太慈悲了。怎么会讲这么多经?你看,我看到这个经题的缘起才发现说,佛的智慧能够契机契理地说。一部经典一个缘起,大家要知道。就像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所有的经题,得来的名字有很多种,就是为什么怎么起的这个名。有的是以一个人,一个众生的名字而做的缘起,以人为名的。大家要听啊,这里面有知识也有法。你喜欢记的,你就记吧,今天我黑板上也不一定能写的来。以人为名的。

第二个就是以法为名。这是两大类,要么是以有情众生,一个人为缘起起的名字,经题;另外一个就是所诠的法。这个人里边,有人请法,或者说有人说法,有的是为这个人说的,有的是为那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那么像在光说法里边,也有什么呢?比如说,这个法是打了一个比喻,以比喻法为法的。以这个修行法为法的,以这个因地的修行为法,以果地所成就的功德为法,这些都属于以法为名。或者也有以体为名的,大家能搞明白什么叫做以体为名?

你看我们学习《华严经》,它讲的就是整个宇宙万法现在的这个状态,这个本体。那么以这个法为名呢,你这个法能干什么用?有的就是以用为名的,这个经干什么来的。像《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为让大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为它的功德,就能起这样的作用,等等诸如此类。

总之,大家要知道,在我们众生法界中,只要佛一开始讲法,就说明这个时空里边,这个色心之内,色心就是我们的精神和物质,所有的这个法之内,就会出现佛光开始普照。明白吧?每一部经典的缘起点,现在我们按摩不是要找原始点嘛,佛经每次开启,讲这个法的时候,讲这部经的时候,法界的佛光就开始普照。

所以我们首先,你比如说列四个类别。一个以人为名,有好多种。比如说,从能请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谁请这个法。有一部经典叫做《思益梵天所问经》。大家听过没有?好像我说过,但是这部经典不是很熟,今天很多经典你们可能听都没听过。《思益梵天所问经》,就是这个思益,叫这个思益的这个梵天,其实是个菩萨,他请佛来讲法,叫《思益梵天所问经》。这个给我们传达就是说请法太重要了。

我们现在能够得闻释迦牟尼佛的法,全凭那会儿大梵天王帝释天去请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请法的意识不太浓,反正听说有这么一个讲法,心里也发愿愿意去听。但是请法啊,请法一定要有这样的缘起和表达的。魔王都有请佛入灭的意识。大家看,他为什么?他知道随顺这个因缘就能启建这个法。所以在十大愿王里面有请转法轮,要有请法的意识。这是从能请的人这样说的。

还有一些是属于什么?叫能说的人所得的。有一部经叫做《无尽意菩萨经》,这个菩萨说,说这部经。《维摩诘经》也是从能说人所得的名。那大家想想说法的因缘,刚才是请法,这是说法的因缘,就是从他启建的,不容错过的。只要一说法,就这场法会,就咱们今天这场法会,将来一定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就是一个清净海众。所谓的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嘛。你想,我们的缘起法中,一念这个说法因缘一启动,那将来就是一个净土,就是一个佛国,这都毋容置疑的。你看从能说人所得名。

还有一些经典是为什么呢?所为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专门为这个人讲。大家想想,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福报,过去世怎么结的这个胜缘,佛专门为他讲的一部经,结果就利益无量的大众。

还有一种是为所说人所得名,有一部经典叫做《金色童子经》。就是以这个金色童子为原型。咱们现在不是拍电影或者演剧嘛,对吧?都会说有一个原型是谁,原型人物。大家想想,一部经典,能够把他作为一个案例来成为缘起法,引发所有因缘中的人,共同得度,你说这是什么福报?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在讲起这个的时候,常说过去世哪一世结了大因缘了,无形中供养了一个圣人,或者在这个饥馑年的时候供养了辟支佛,有的是小童子无形中捧沙供了佛,就这么点事,就引发了多少劫的功德受用。大家想,佛专门因为我为原型,而讲了一部经典。

这都是以人为名,所说的一切法的缘起,而且这里边,所有的这个四种里边,能请的人立名的,功德最大。大家想,阿难当时一个问题问的,佛才说的极乐世界,现在我们都在受极乐世界的恩惠,阿弥陀佛的摄受,就是因为阿难一个人。这是属于一种叫问请,就是当面的向佛提问。

后面的几种几乎都是叫缘请,就是由于他启动了这个因缘而引发这部经典的宣说。你比如说阿难当时,《楞严经》咱们不是讲过了吗,被摩登伽女摄入淫席,对吧?《观无量寿经》就是因为一次最俗不可耐的宫廷政变,但是就引发出了一部净土的圣典。所以每一次起因,每一种请,都是启动我们法身般若解脱的亮点,成就了觉,觉悟。成就了觉悟。大家知道有这个亮点太难了,我们的缘起中有正法存在。我每天都在普济寺大殿,有时候拜下去的时候,拜拜再这么绕一绕,都能听见,有时候就听到在那念念叨叨的,烧完香,磕完头,各种各样的目标啊。有的就是已经到了菩萨座下,亲自一头磕下去,他都缘不到这个正法上来,这叫有人缘没有法缘。所以大家要知道,请法,依人立名,很重要。

那么比如说再换一个系列,从比喻来讲,做一个譬喻。你像有一部经典叫做《大云经》,还有咱们听的比较多的叫《宝积经》,《宝积经》,无量众宝聚集在一起,做个比喻一样,这属于从比喻而言。

如果从这部经的体来讲,这部经所阐的本体就是真理实相,那最知道的就是《大般若经》,是阐述佛法,阐述宇宙万法的本体。从理上而言。

从用上而言,就是这部经典里边讲,既然你有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实相,修证,你总得给我露点本事,你能干什么?有一部经典叫《神足经》,《神足经》知道吧?就是讲神足通的那个意思,叫《神足经》,这就是从用上来,有什么用,就能起这样的用—《神足经》。

如果从因地来讲,今天修这个法,讲这个法,讲他的因地,因也有两种,一种叫做因行,就是你在因地修什么法而得的这个殊胜功德,你修的什么因。有一部经叫做《正恭敬经》,那顾名思议,我们就不用说内容,有的我也没看过。咱们就光说经名,你看,非常清晰,《正恭敬经》,指他因地的行为,对不对。可是还有一些以因为名的是什么,是指他的因位,不是因行,位置的位,有一部经典叫做《十住经》。大家知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光讲还有一个《十地经》,这些都是属于因位。还有部分是讲因行,这是讲因的,以因立名的。

再有一些从果立名的,这个我们听的比较多,《涅槃经》。《涅槃经》就是从修成的圆满结果上所立的经名—《涅槃经》。

这是说单方面的,从人也罢、法也罢、喻也罢,我们不是说单呀、复呀。那么两个往一块配对的,两个往一块一起配的,也有这样。比如说,法跟譬喻在一起,那我们以前一直讲到《妙法莲华经》,就是一个法一个比喻。“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再比如说,有一个叫《胜天王般若经》,这就是胜天王属于人,般若属于法,又是人跟法双举在一起,知道吧。还有一部经叫《十住断劫经》,《十住断劫经》,我考一下大家,你能听出来《十住断劫经》属于两个什么立在一起的。

断劫这个能够,它是干什么?代表什么?就是能断烦恼,刚才讲《神足经》是干什么的,对,以用立名的,就是这部经典给你讲到的,“十住”就是修的智慧,这个位次,这个境界,那就是它的体;“断劫”,就是因为他的智慧能够断烦恼,所以叫体用双举,有体有用。如果说因和果在一起,因果双举呢,那就是有一部经典叫做《渐备一切智德经》,就是渐渐的,备就是修行,修的资粮,准备准备准备,积攒了很多就叫渐备,然后果呢,叫做一切智德,渐渐地,修行积功累德,得了一切智德,这就叫做因和果在一起,叫因果双举,举是举起的举。这是从两个法在一起。

比如说讲到,比如我正在说的这个时间,这部经典以时间为法,有一部经叫做《时非时经》,时间的时,非时,《时非时经》。如果从所说处为名,有一部经《密言经》,就这部经典在哪里讲的。《楞伽经》就是在楞伽山上讲的,这是说这部经典在哪里说的,等等诸如此类。

你们还跟着吗?能跟得上吗?不要蔫了,这才开始,今天这个才开始。现在我们要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语,我给大家念一下,你听一遍就可以了。梵语听不懂可以原谅,汉语跟不上了,就是你走神了。梵语叫《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欲底修多罗》,翻译成汉语叫做什么?《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多了一个“杂”,“杂”是什么意思?就是各种各样的法,没有一法不在里边,随便你去挑,叫“杂”,多的意思。大方广佛杂华严,饰,修饰的饰,装饰的饰,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庄严的意思。所以说它的全称叫《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中国人好简,才把它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今天你能把这七个字贯下来,就不错。

这七个字,如果我们把它拆开,像刚才讲到的这些经题的立名方法,把它拆开讲。比如说“经”这一个字,是能解释佛说法的教义,就是能诠的教,属于经。什么教法,讲的什么道理,传递给大家什么消息。华藏世界,修行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那么佛证到果位的境界以后,你看我们马上要讲世主妙言品里边,各种各样的众生就说不清楚,每一个众生都有各自的法门也不可思议,所以它这里边所有的这些法都给你传达出来,就是经属于能诠的教,诠释的诠,能说的教。

“大方广佛华严”属于所解释的义,就是它里边包含的意思就这么多。什么叫大,什么叫广,什么叫方,什么叫佛,这是教和义相对的。

如果说“大方广”属于法,那我考一下大家,“华严”属于什么?有的就知道,“华严”是比喻,这就是法喻来解释这七个字。“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比喻,做比喻的。华,就是各种妙华,严,就是装饰修饰,其实就是我们修因证果,用因地的修行,来庄严果地的境界。因修到位了,果就成熟了,这就是华严的意思,用华严来做比喻,叫做法喻一对。

“大方广”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大家要知道,这个大字,这个方字,这个广字,只有成佛了以后才能承担,这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这是属于法。“佛”,谁证的这个境界呢?只有佛才能证这个境界,所以佛是能证这个境界的人,这又属于人法一对。

你看我们刚才讲到的,人法喻呀,教义呀等等,那么实际上这七个字里边,就这么一对一对就有差别。“佛”是果,刚才讲了,“华严”是因,由华严的庄严,庄严成佛的圆满境界,这是因果一对。这七个字里边。“经”是能诠的教,前六个字是所诠的义。“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法喻,前面是教义。那么“佛”是能证的人,“大方广”是所证的法,是人法。“佛”是果位,“华严”是因地,因果。这是这七个字中就有这么四对。

但是这个《华严经》在各种经典的论著中,它的授名也是不同的,就是叫法不一样。你比如说,有一个从数字上来讲,在梁朝的《摄大乘论》中就讲到《华严经》叫做什么呢?又叫《百千经》,一百的百,一千的千,一百块钱,一千块钱,就叫《百千经》,就等于说他富贵到就不断的往上存钱也是一百一千的存,法也这样,百千万亿不断地这样积功累德,叫《百千经》。

在《涅槃经》和《观佛三昧经》里边讲到,又把它叫做《杂华经》。《杂华经》,就是各种因地的行门,来庄严他的六度万行之华,《杂华经》。

从法上立的话,还有一个叫《不思议解脱经》。《华严经》的异名,我们现在在讲,《不思议解脱经》。

在《华严经》的离世间品和如来出现品里边,那就说得更多了。一个里面把《华严经》又给说了十种名字。在离世间品里边,讲到说佛的境界,就是佛所证的境界,在刚开始“如是我闻”的时候,讲到世尊始成正觉。始成正觉,他所有看到法界绝对的真理,再不会错了,从此以后一入永入,再不会有退呀有偏邪知见,有颠倒之法了,永远再不会了,所以这个《华严经》又叫做“决定义华”。

决定,就是这个法就是这样子的,改不了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样子,改不了了。现前一念心地,可以变现无量无边的国土,六道众生也是我们一心所变现的轮回幻相,这个法也改不了了。包括说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法藏比丘成佛,摄受法界众生,这个法也改变不了了,决定都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边,都在这个内容之中,所以叫做“决定义华”。决定,意义的义,就是一撇一捺一点,决定义华。

第二个名字叫什么呢?“普入一切法”,什么叫“普入一切法”?大家想怎么能够做到普入一切法?我们一开始就讲到永延明寿禅师一天干那么多事,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这个功用?因为一切法都是这个法,就咱们讲的佛法。你静静地,咱们坐在这个讲堂,就我们现在观照一下,你说我们学了这么多经典,讲了各种各样的法门,无非就是现前一念心性。

你说除了这个佛法,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法?大家再找一个法。非常微妙的,虽然我们一天好像活得这么丰富多彩,住在京城里多姿多样的生活,你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这需要悟性。供在这的苹果,挂在那的牌匾,四边的音响,有时候会用的空调,种种这么多的繁杂的各种物品,无非就是法。这些法无非表的是什么?就是佛法。

佛法说的就是这些法。所以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法?我们的吃喝拉撒,我们的财色名食睡,就是这些法。当我们每天觉得说烦恼这么多,境界外缘太繁杂的时候,你想想这个有第二个法吗?人家说的万籁寂静。所以为什么菩萨们说外境越散,他的心越静?为什么?他就普入了这一切法,这一切法他收入心中就这一个法,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由于这样,大家发现没有,你看刚才我们这么一提醒,这算个提醒,对吧。我们每个人如果当下你有相应的观照起来的话,每一法上,你可能就产生不是原来的这种贪着或者分别了,是什么?就依照着佛法去见这一个法。每一法每一法,随举一个法就能够顿见佛境,佛性,能够顿入佛智。《华严经》所有讲的这一切法境就是一切智境,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产生智慧,所以第三个名字就叫做“普生一切智”。决定义华,普入一切法,普生一切智,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看到的是佛法。

前几天,你们在看直播的,我还讲过,我在给他们讲普济寺的毗卢观音,你们见过普陀山的那个大观音菩萨吧,普济寺的观音菩萨,见过啊。讲到这个法身化身报身了。我说其实我们活生生的现在后面见到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可以见到他的法身报身化身,大家知道吗?就是因为我们人的凡胎肉眼,烦恼心去面对的时候,他就是一尊佛像,好像是塑成这么一个形象,贴了金。

但是一旦你的智慧发生的时候,他就会变了,他就会活,他就会给你产生相应的显现了。你看我这么看一眼,我反过头来,那我还想一下他,我想一念他,他的形象在我心念中出现,这就叫化身。我回头看,哦,妙相庄严,两位侍者在旁边,金色身,这就叫报身。那我们的这个化身、报身,当体这尊佛像所显现的智慧、这个妙境,一切法,都无非就是这个法,普入一切法,刚才讲到的,就这一法,那么这就是法身。所以说,普生一切智,就是这么生起来的。

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每一法都要你把心调在这个档次,否则你就真的看不下去了嘛。八十卷,诵都诵不完嘛。你说光开始世主妙言品,大家有的可能诵过了,一会说各种天子,各种天子,各种执金刚神开始,就一个又一个的执金刚神,你读的都烦了。但是,如果你心在普生一切智的时候,就说,你会法喜充满。原来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就说明法身不可思议。你看一人一个样,他在护法,他在请法,他在表法,他在流通法,每个修的都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执金刚神就脾气就非常暴躁,拿着金刚杵要打人的。有一些上界的天子呢,又德行非常高雅,都在表这个法。这叫做“普生一切智”。所以你有了这样的智慧,再看这个世间的时候,就不是原来的那点档次和格局了,知道吗。

所以,第四个《华严经》学完以后,就叫做什么?叫“超诸世间”。这是《华严经》的又一个名字,叫做“超诸世间”,超越世间。世间在哪里?大家想想世间在哪儿?世间在哪里?就是不在时空之内,不是时空交错。里面有一品叫做离世间品,就是讲的这个。

那如果我们学习《华严经》,用一个比喻,不是当真啊,你不敢说会错了。你绝不会再堕入到二乘道了。就因为我们的这个缘,已经启动了你的大乘(根性)。所以《华严经》的第五个异名,又叫做“离二乘道”。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决定是大乘种性。虽然也在六道中这么晃晃悠悠,这辈子投生到这儿,但是大家要生起这个见解。心地要顿超,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乘根性,不会再堕入二乘。你的缘起,你上的船,就是这个大船了,根本就不会再躺到那个小木船晃悠晃悠的,没有意思。叫“离二乘道”。

第六个名字叫做“不与一切诸众生共”。“不与一切诸众生共”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学习《华严经》会把我们的佛性长养、培养出来,显现出来以后,我们再看一切法不是从哪里得了,一切众生从哪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吗?虽然说有血有肉,实际上就从这来的。那么,这里讲的“不与一切诸众生共”,就是我们从此以后,不是用识、烦恼识,知道吧,妄识、妄心,不是用这个妄心去见了,跟习气、业习法也不共了,而是什么呢?不在诸世间法上见了。要用智,不是用识。很简单嘛,你看,我们就坐在这里,我们讲法、讲法,给大家一开始好像慢慢讲的,只要我们的观照,大家同步,我们共同的观照,我们这一说,大家一会过来,马上这个境就转了嘛,马上这个境就转。真是这样的,哎呀,太不可思议。

由于一直在这样的修学的话,就能够。第七个名字叫做“悉能照了一切诸法”,悉,皆悉,熟悉的悉。“悉能照了一切诸法”,就是整个宇宙万法,没有一法不在其中能够炳现。《华严经》“悉能照了一切诸法。”

第八个叫“增长众生出世善根”。你就光今天把这个经题听一听,就可以熏习你无量的善根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你说,真的是不在这儿听法,谁提醒我们这些,我也靠大家来听法,我又把《华严经》给掀开了。大家来听我讲法,又把心缘到这个法境上,这才叫互做增上。增长众生出世善根。

第九个叫做“离世间法门品”。离世间呀,“离世间法门品”,就是这个《华严经》这一大部经,才让我们得这个离世间的这个法,入离世间这一门。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脱离业,放下情,业尽情空嘛。

所以大家听的,最后一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叫“应尊重,应听受,应诵持,应思惟,应愿乐,应修行。”六个应。应当,应当的应。应尊重这部经典,应听受这部经典,应诵持这部经典,应思惟这部经典,愿乐这部经典,修行这部经典。六个愿,这是《华严经》的第十个名字。

又要说另外在这个如来出现品里边,还有为什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个经典还有一个名字叫“如来秘密处”。就我们今天已经到了如来秘密处了,唯佛才能究竟,九界已还的都全不知情,阿罗汉都听不明白。所以在介绍《华严经》的时候,不是给大家说过了,我们何德何能,能够入这个法,入到这个法缘中来。你想,佛灭后几百年都隐没了,听不到。

阿罗汉虽然他们坐在法场,都没办法搞明白,不适应,没有大乘根性,虽然证了阿罗汉果了。大家要知道,这个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有,甚至有法师们也会说,都吹牛吧,动不动就是大乘大乘,连小乘的行为都不够。这倒也是事实。我们现在连十善法,五戒十善的行为都不够,这是对的,要惭愧。可是就从这个缘法上来,他就是比阿罗汉厉害。他就没听过,不适应,不知情。我们现在就听了,慢慢就了解,将来就知道。这个一直到往生到极乐世界,即刻就能对接。对接了,马上就给你变现,兑现。然后你才能到他方去供养十万亿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如来秘密处”,其他的都不知情。

“一切世间所不能知”,这是第二个。一切世间所不能知,为什么?因为众生迷才叫不觉嘛。佛才能叫大觉世尊,那众生不知道呀,不知道。

第三个叫“名入如来印”。这个为什么我们刚才讲的,能入如来的三昧正印定,就是跟佛比肩,《华严经》。你看为什么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就是入如来印。

再一个叫“开大智门”。什么是大智,你们知道吗?大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是大智?我们一听说能够开大智门,就是跟芝麻开门一样,跑到山里面,找这么个地方去了吗?说我们的智慧要开,不知道要捞取多少资本才叫智慧。那你们读经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概念?叫做无师智、自然智,听过吧。就是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即得现前,这才叫做大智。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本具的智慧,是由《华严经》开启而已,不是从《华严经》得来的,知道吧。世主妙言品里面所有形容的那些无碍境界,我们现在就身处其中,是我们没开,没开就看不见,自我意识不到,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开大智门” 。

第五个又叫“示现如来种性” 。 因为这部经典讲的都是佛的境界,佛的修行,佛的因、佛的果、佛的体、佛的用、如来种性。示现给大家看,如来种性。

“成就一切菩萨”,这是第六个名字,叫成就一切菩萨。诸位大菩萨你听懂了吗?成就你们。这我们才想起来,说为什么华藏世界海要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其实就是成就一切菩萨。就是修这个菩萨行,越修越修,好像说,度无量众生怎么样。菩萨真正的修行就越修到后面他越快,越想快,其实这个功德它是越什么呢?越微细,其实越难度高。所以为什么说,菩萨要圆成佛道,要速速圆成佛道。

就是他已经看见这个好处了,已经整个就是近在咫尺了,然后他还要这么去,不划算了。所以,你看《华严经》是给谁讲的呢?就是给这个法身大士讲的。为什么?因为让他们迅速打开格局,就是正在吭哧吭哧地修六度万行的时候,突然间给他一转说,你本具就是佛功德,诶,一切菩萨就成就佛了。就是这样。就跟也许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看娑婆世界说,哎呀,曾经在娑婆世界,又要出离,又要了生脱死,最后发现也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本来样子。所以叫“成就一切菩萨”,是这么成就的。

一旦这个法成就了以后,第七个名字叫“一切世间所不能坏” 。就是什么人的生老病死,世界的成住坏空,已经不能够坏了。大家想,为什么一切世间所不能坏?他为什么有这个功德?你们听过说,百花能够把春天给坏了。有吗?百花齐放,最后把春天给坏了,有没有这个道理?没有呀。因为什么,春天就成就了百花齐放。百花是害不了春天的,他们就是,已经就是这样了,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就这个意思了。

第八个名字叫“一向随顺如来境界”,不说二话。在《华严经》里面,大家记住,前面我们讲到了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意思。不说二话,只谈佛乘。

“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我们本来处的,就今天我们也是算是众生界,处在这个染法之中,那么宣说本经,就是宣说众生是净的。大家要记住,不是把众生怎么洗呀涮呀,弄净的啊,众生本来就是净的,所以叫“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最后一个,“演说如来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法”。

这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给大家一个一个地这样的去贯解这个名号?大家知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念佛念佛,就是忆佛见佛,对吧。就是见佛的色身庄严,见佛的相好庄严。大家要知道,念佛号是见佛的功德身,念经名是见佛的法性身,这是根本。如果从一体三宝来讲,没有法,出生不了诸佛。没有法,僧无法可依。所以佛法僧里边,我们现在学这个经名,就是见佛的法性身。就像《地藏经》里面,或一历耳根,或闻在本识。所以这就叫破疑生信、断惑证真。这是我们讲到这二十个异名。

下面开始,我们就是先总的显现一下这七个字的功德。这七个字,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功德。

比如说这个“大”,《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说这部经的体,万法的体。我们一涉到佛教的教法,或者听这个的时候,总是一会儿说体相用什么,都要讲这个,什么刚才讲到的果法,因法,体法,用法,相法。什么叫做体?体,就是说白了,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个“大”。你待会儿就知道了,为什么说,用这个大来形容这个体呢?“体大”,好比我们现在说,哎呀,他的个真高。高就是他的体,对不对。

那我问一下大家,你说这个高是什么意思?有多高呢?能说明白吗?方便说叫高,大家都认为这个就叫高,所以我们就说他最高,没有比他再高。大,也是这样。“大者,体也。”就这样,当体就是这样,就说到这儿,就这么着了,你就明白了。你再问说“大”,那就变成什么?大小的大了。就不是这个说,就是现前这个境界,古今也没有变,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再没有一法能够超出它的法。

所以为什么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大家想过没有?就是没有一法再能够超出它。超出它是什么意思?就是离开它也可以这么行,也不能超过它,也不能离开它,也不能跟它相比,也不能驾凌于它上。这就叫“大”。所以佛门常有一个词叫其大无外,这个话呀,跟我们刚才讲的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是一样的道理,你把它会通过来。就是说的这个。大者,体是指它的体。

“方”,是指的它的相,它的相貌。既然说,哇,你这个人真高,那你具体就要说他脖子也长。我这脖子就比一般人长。我记得那会儿到了佛学院读书的时候,问我有什么特长,我说就是脖子长。后来他们就一下把我记住了。脖子长,胳膊长,腿长,腰长,那就说明这个人真高。所以说,方就是相也,没有一相不是它的。没有一个,就是它身上这个相貌不是它的相。这部经典也是指的“方”,就是指的相。

“广”,是指它的用,它能干什么。佛说法呀,各种各样的法门,从凡夫到佛,一步一步的次第,全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以“广”,是它的用,有这样的用。

“佛”,大方广佛嘛,“佛”,我们刚才讲了是它的果,成就的果。“华”,是它的因,这个时候,华跟严要展开说、分开说了。华是因,就是一朵一朵地把它庄严起来,对吧。什么庄严呢,用“严”来庄严,严是什么?就是指的智慧。就比如说,华是它的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持戒、忍辱,对吧?精进、禅定,但是,你没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这五样呢,都是白搭,还是生死法。所以从这个来讲呢,“严”就是指的智慧,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指的教法,是指的教法,这是总名七字的功德。

后面我们就开始讲一下,光说这个“大”,大到什么程度。刚才讲的是说体比较大,“体大”。就是说,没有一法能够,奠定了它的这个,没有一法能够超过它,这个体是常的,遍的。谁能够悟到这个大字啊,入了这个大字就开悟了,跟这个大字相应,就开悟了。

这个第二个,大字的十个意思,刚才我们是指的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各有各的标配,现在我们再光说这个大。这个大,是指的一个是“体大”,二一个是“相大”,它的相貌就具足恒河沙性功德,无所不具,我们上次讲到的,事事无碍。那刚才讲到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是这个相,相大,是不是这个相?那我们光知道无量光无量寿是这个相。我跟大家讲一下,包括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也是这个相,无间地狱。

大家想想,为什么无间地狱能够从年竟劫、苦楚相连,你不要说苦,或者说里边的种种情境,油锅呀,什么镬汤呀等等,你就光思惟它为什么苦楚能够相连的这个功德,相连也是大的境界,更无间断,也是大的境界。数那由他,也就是不可思议的时间久劫,也是这个境界,是不是这个相?这就叫做“相大”。你看,从极乐净土到无间地狱,都是它的相,这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之大,第二个“相大”。“体大,相大”。

第三个“用大”。就是它的好处,无量无边,说不周全,在这个注释里面的一个专业词叫“业用周普”,业就是造业的业。就是它的这个《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些法、这些门呢,周—就是没有地方不到,普—就是没有一个根机用不着,这叫业用周普。你比如说它的用,到佛也能用得着。为什么,《华严经》是怎么来的呢,就佛直接说,好吧,你们要听,我就把我的我有的东西直接说给你们。

所以,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本来是享用自己的法乐,内证的境界,佛的用。就是《华严经》这个境界是给佛用的呀,所以叫用大。最高到佛他也能用得着,何况我们众生呢。次一点的菩萨,是给法身大士所宣的法,他们用得着用不着?也能用得着。二乘人听了以后,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不是说听不明白就算了呀,后面所有的一代教法是为什么?为了让他们回小向大呀。回小向大,那么罗汉也用得着,知道吗。圣人全部都用得着,何况我们凡夫呢。

这就是它的用大,从因到果,一生圆满佛道,还有比这作用厉害的吗?一生圆满佛道,所有的经典里面呀,只有《华严经》讲一生圆满,只有《华严经》。所以这叫做用大。最大的就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能够用得上的大用、用大,导归极乐。所以,第三个就叫“用大”。

第四个“果大”。《大方广佛华严经》果位大,从他所得的智慧境界来讲,毗卢遮那,大家想想,毗卢遮那佛呀,法身毗卢遮那在密教里面叫大日如来。他们修这个大日如来的法的话,这就是已经到了究竟极果了。特别是唐密,完全是依这个而展开的法,毗卢遮那如来,所以,他的智慧境界大。第二个,他断的果位大。断的果,就是所断的烦恼能够直接证到究竟果位,无明。

所以为什么佛叫善逝嘛,善逝呀,真正的善逝才能证明他所断的烦恼大,为什么?没有烦恼,进退自如,来去无碍。善逝世间解,善逝。从他所证的这个世界来讲的话,也比任何世界都大,叫华藏世界海,整个世界都包圆了。你们北京人不是喜欢说叫包圆吗,这就是人家的果大,果位大。

第五个叫做“因大”,修的因大,一定是要发菩提心,就是发的十信。从十信起,信解行证,上次我们讲过,十住起解,十行,十回向是发愿,十地是证位,然后,因中的差别诸位,历历在目,就叫因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阶位,历历在目,这叫做“因大”。

第六个叫“智大”。所得的智慧圆满,这个智慧的功德能够把所有的修行都庄严在一真法界。所以,后面我们讲“如是我闻”都跟其他经典都不一样。其他地方讲“如是我闻”,总是忘不了阿难在印度的七叶窟嘛,讲“如是我闻”。大家在一起,都在听,如是我闻,很有现场感,真实感,这个世界感。但是《华严经》的“如是我闻”就不是这样子的。你要代法身大士的诸菩萨们来说。

《华严经》的“如是我闻”,不是说你不敢设想阿难,是阿难的本地风光,而不是他应现的罗汉身份。《华严经》的“一时”,一时什么佛在摩羯陀国或者什么,一时也不是我们常说的,说这部经典之时,众生的根性成熟之时。《华严经》的“一时”就是说,只有这个时,没有第二时。你就是跑遍了全球,不要说游遍了整个宇宙法界,只有这一时。释迦牟尼佛曾经还在六道轮回,还在下堕三途,他也在这一时。现在他已经入灭了,我们此时此刻听这个法,也在这一时。所有的法都在这一时,这叫做“大智为主,遍严一切”,就是一切法无所遗漏的都往这个法上会,“智大”。

“教大”,第七个叫教大。就是每一个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语,甚至说一个句头句尾都是遍于一切十方三世,重重无尽的。我们学习《华严经》,包括我们现在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也不要把它当做文字来找感觉了,大家能明白吧。你一定要立体着配套我们现在这个现实世界,所谓的现实世界,就正在阐述所有它的这些大,要不然,你听不进来的。遍十方三世重重无尽这叫做“教大”,就是整个宇宙万法都在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周遍整个法界宇宙万法,这叫做“教大”。

既然这样,第八个就是“义大”。因为它所诠的法界无穷嘛,每一法都无所遗漏嘛,所以它的义大,这个意义的义呀,就刚才讲的一撇一捺的义大。

既然这样,那么,所有的众生,不是说光咱们南阎浮提六道轮回,就这些居士林的佛弟子来所受它的教了,是这个法门能够让无尽的众生,全部作为所受度的对象来得度,这叫做“境大”。所对的境,所有一切众生,无尽的众生。所以你看我们,心为什么说要今天要把大家撑大?就比如说我们回向,你说回向,说是说,哎呀,回向什么尽法界,遍法界虚空这一切众生,你的心真的能够遍起来吗?我们一说有时候,一说,哎呀,弟子今日念佛,回向所有四生九有众生的时候,我们的心基本上还是说,哎呀,四生九有谁知道在哪儿呢,反正我就这么念一念吧。

模糊的,麻木的,是冷的,热不起来。你要知道,四生九有、六道轮回、重重无尽的这些众生,真是都真的在那儿。你要知道,我们一个回向心生起来,我们的这一切心念所周遍的这个,观照到他们的这个心的量大,也真的能到那儿。这个东西要里外要里跟面要对得齐齐整整、真真切切,这才叫做境大,知道吗。所以,就因为我们现在就这点本事,逼得释迦牟尼佛只好先说一个净土法门,先给你露这么一条道儿,就靠这条道儿,入这个光明法界,再全部展开。

因为心跟不上,我们心不为自己,现在是不为自己为六亲眷属,认得的人,或者今天听到谁,在你的因缘中,听到谁突然间走啦,或者家里有往生的了,给他动一念真实心,我说的,能回向一下,已经不错了,你就修得真的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呀,你算是脱颖而出,叫芬陀利华。纵然如此,你说我们,耳朵噌地今天听到哪里有发生了一个不测,说生起怜悯心,跟自己的六亲眷属,父母、爷爷、奶奶、姥姥真的往生,你说心能持平吗?

能持平吗?反正我不能。我自打出家了以后,现在就尽量,那还说实在的,有时候还说,诶,他是不是我弟子呀。还要有这种分别心,我跟大家说实话,我惭愧忏悔。我就这点本事,所以我只能往生,往生了,就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就持平了。在这儿持不平,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业习中就有亲疏远近,这个境平等广大不起来,就靠《华严经》往开撑。

第十个就是“业大”,业大是什么意思,《华严经》不会灭的呀。大家能理解《华严经》不会灭吗,就是法灭的时候也是《华严经》的法,这个能听明白吧。就是法灭了,有正法,相法,末法,灭法,还是华严法。所以你看梦参长老,我在此说,为什么说,他说五台山,说世界未成,五台山已成,世界已坏,五台山不坏。其实就是讲的这个法,“业大”。华严的上首菩萨是文殊普贤嘛。

所以这个就每一个法都有每个法的法境。这十大,体大,相大,用大,果大,因大,智大,教大,义大,境大,业大,这十种法,都能够把这个大,给它诠释到各种层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是我们光讲了一个“大”字。

下面我们要开始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方”。“方”也有十种意思,但是我们就带过一下就行了,因为方和广其实是在一个境。前面我们讲到的什么体、相、用、因、果、智、教、义、境、业等等这些法呢,为什么,这都属于大方嘛。方是一个什么啊?法的意思,前面讲了嘛,大是体,对吧,方是相,就是相的话它就有这个道理,对不对,有我们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法叫做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慢慢慢慢地这一种程序就形成了,我们对它认可了,那么它就形成一法。你看,我是个人,大家都是人,都认可了,人这就是人这一法。居士林,居士林在西四这边,这个地方,那我们对西四也是一个法,居士林也是一个法。我们国土里面还有出家人,在讲经,大家称为居士,来听经,也认可说出家人是一个法师,来讲经是一个学修,这也是一个法。

这就叫轨生物解,就是这个道道条条慢慢慢慢形成了,大家认可了,就叫轨道的轨,让大家生起了理解力,叫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说,既然它形成这样了,就每一个法就有每一个法的样子,所以叫“方”。“大方”,这个“方”呢,就是说前面的这十种体呀相呀用呀这种大,其实都是它“方”的内涵,就是方内之法,可以这么理解。就是随便你用,爱听哪一个,就给你讲哪一个,适合哪一个,那你就修哪一个,这就叫“方”。

但是这个“大方”最重要的落脚处在什么,在“广”,在广。广是什么意思,是多的意思,就随便你用,你用不完的,《华严经》你用不完,你学不完,你学不尽。能够把你能够学的能力能够尽到头,这就叫重重无尽,永远都对你有开发度,永远都对众生有开发度,所以说“包无不尽”。也就是说,前面的十种这叫做多。这个“大方”落脚的这个“广”字呀,我们也要从十个层面来理解一下。

这里面其实它配对呀,因为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太多的在黑板上写了,反正后面也坐了同修,大家能够思路清晰地听下来就好。这个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对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理解。因为我们进入到经文的讲解的时候呢,就又一个别开生面,换一个风格,跳跃式的这样的把主要的这样的来做一个贯解,但是从前言和经题来讲,我们是要把它圆满给贯完的。

这个“广”字呀,第一个,三个字,广的意义,第一个叫做“广依义”,皈依的依,广依义。为什么呢,因为《华严经》言教非常的繁,一层一层,非常的广,它有什么功用呢?就是为一切众生所依,叫广依义。这一切众生包括六道轮回中无间地狱,到九法界的等觉菩萨。包括这些大菩萨,没成佛的大菩萨。都是要把《华严经》的经教作为他所依,才能圆满,所以叫“广依义”。

第二个意思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的甚深之法。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一个心路历程,什么叫做广大甚深。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能。你比如说我回去普陀山,可能大家也看在微信上看见,我讲到佛灵僧不灵。因为普陀山那边呢,江浙一带福报非常大。福报非常大呢,我们一般的错误地会认为,通常的凡夫浅见,或者说道人的一种著相法吧。那认为说佛法当然要苦修、清修为本了,这是对的。那么好像福报太大,能不能想得起来道业呀,大家的道风到底怎么样呀。我这么多些年一直也没有回普陀山常住,总以为直奔五台,说那个高高山上又冷又冻,苦凄凄的,磕五个台绕一圈,这才功德无量的,拍一拍胸口说我在修行。

可是不一定是这样,我给大家说,不一定是。为什么修行看不出来?我们现在所有的功德都是在表法,说在修行,就是在表这个圆修法中呢,你能把这个功德给咱表出来,就是应该说学佛嘛,应该是怎样的对吧。要虔诚,要恭敬对吧,要信仰。我一直就是这样的个有色眼镜凡夫心眼,所有我就回去普陀山,刚回去时候极不适应。后来回了普陀山呀,再不敢这样犯业障,知道吗。原来观音菩萨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文殊菩萨更厉害、更无情。你不要以为说他慈悲,他看谁,知道吧。你去烧香拜佛懵懵不懂的,你说什么他给你行行行,好好好。他发现你可以面对说不行的时候,他就一直给你不行,知道吧。所以我回去讲的,哎呀,我就发现整个这个普陀山上,原来这个法境如此的广大甚深。

我们现在说广说义,你不要走远了,我们为这个服务的。第一个广依义,第二个广说义。这个广说人家是不说的。我回去了即启建了说在普济寺开始讲法,哎呀我也说,你看我这走到哪儿都是法缘,必须要讲。讲着讲着我突然发现,有一天悟到了,听法的法师们呀,他早已经有法了,他就是来做庄严众来成就普陀山,表这个说法,缘起的法。因为人家根本不说,就是海印三昧不动道场,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境,还说什么嘛,这不就在说嘛。

所以那么多的师父们,就是每一个人就跟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样的,示现的各种各样。我是好我就好,我是毛病我也一点儿都不遮拦不装。但是我后来才发现人家心如明镜,就这样。所以整个这么一个琉璃道场就从来不动,只做一件佛事。是什么呢?你把钱拿来。为什么?因为愿悉饱满舍悭贪嘛。大家对观音菩萨有恭敬有感情,唯做一件佛事,就是给所有一切有缘众生来培福。

生智慧让文殊菩萨管,就是好这些在著相上苦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业消智朗,当然有这个法,由文殊菩萨来管。观音菩萨,你要到这,要么你完全不图了生死,那就修福;要么你就知道说原来生死就是不了了之,根本不用去提倡修,不用去提倡了,这才叫了,那你就生智。所以那儿的福都是圆满福,那儿的慧都是究竟慧。

圆满福究竟慧,福慧已经庄严到头了,还用说吗?所以叫圆通宝殿。你就自己进去自己捞吧,看你捞什么。观音菩萨从来没动过,就这么个法境。如如不动就一件佛事,方便善巧,给众生培福的机缘。所以普陀山现在叫“越来越好”,来一次好一次。上次我们大和尚还写了一个说“来好来好,越来越好”。后来有一个同修也很有智慧,他说“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哎呀,我说真圆满。这就是菩萨法界的法,所以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甚深法。”广大就是说,看你在哪儿你就自己显哪儿了,认哪儿的法。甚深就是它是一个无底的,你不要以为说你能取之到头儿,没头儿,这是说的“广”。

第三个“广破义,破一切障,无有余故。”你看如果说我们的见解真的能够,如我刚才所说的能够到这个地步对吧。你的眼中还会有如法不如法,有吗?你的眼中还会有清净不清净吗?就一切都是如法的,都是神通妙用,都是加持,正面的引导,反面的激荡,都是法。这时候一入到这个境界了,真的就是随便来一个。就昨天你看我飞机上来了,飞机上来了这个是真的因缘中。

我在来之前呀,要沐浴一下剃头嘛,这也算是对法的尊敬每次的。沐浴完了以后,我一般就在洗脸的那个里边,把衣服搓几下就算搓干净了弄出来。搓干净我还打一个妄想说,什么时候能够把染净能修平了。你看人就执着这个,非得要洗得干干净净,到了马桶边了就讨厌得不行,拉一堆进去更就不想,盖儿一盖噌地一冲,就好像一冲就冲走了。可是冲不干净,都是身上有的呀。

我作意过这个法,心里想,哎,什么时候能够心地修得把这个修平。昨天就连路上都不放过我,你知道吧。我就从普陀山到咱们北京歇会儿都不行。飞机上,登机以后,这边坐一个女众,旁边这边在看书,看书就巧到什么程度,我把这个法义拿出来,说哎呀有些地方再批眉一下,找笔呢找不着笔,说又要上行李架拿笔,拿出来写一下嘛。这个菩萨就拿出来个笔,就在那儿比划她的书,就这样拿个笔就在那儿,这手还会这样儿,你们见到过吧。

哎呀,我还想想说,是不是我又自作多情地往这儿会,人家根本就演法演得无心,我自己会道自以为有意了。结果呢左边这个菩萨又出现了,一开始呢躺在那儿呼呼地在睡,我还想这是什么意思干什么呢,仔细看了一下也闻不着酒气呀,没闻到酒气。结果过了一会儿往那儿一趴,呼呼呼地就跟喷泉似的,就在我左边呀,就开始喷了吐上了。

马上这个嫌憎之心就会生起来嘛,连身体都下意识地要往这儿倾斜一下,对不对。可是当我正当这一念嫌弃心生起来,你看右边那个女菩萨人家看我一眼,马上就从那个座位后面抽垃圾袋,噌地就拉开了。诶呦,我就生起惭愧心了,说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垃圾袋嘛,你给他递上去什么的,我怎么就想生怕把我的僧服给我弄脏了。

那完了以后呢,又一个试验考题就又跟进上来了,那个空姐马上就过来说,先生请你坐到这边吧。那在头一排,我一般坐呢不喜欢坐中间嘛,就喜欢坐走道,因为腿能伸直一点,腿长,写东西呢也有时候活动一下。她请我坐那儿呢,正好是那个道的边上,旁边这个女士也身体这么略略轻微了一下,哎呀我马上就提醒说,这个先得给别人想想,我就问这个女众,我说阿弥陀佛!我说要不要你去坐吧,如果你嫌这个男的,我说我坐这儿没关系的,我说你去坐吧。这才把自己先想自己的心转成先想旁边的心,就这样。就刚在普陀山动了说什么时候把那个染净心能修平,在飞机上就这么给我演。所以这就叫什么呢,现在我们在讲法,你不能走神儿,“广破义”是什么?破一切障,无有遗故。

遗漏的遗,就是一切境界来的时候呢,你不要再把它放过说,这是人事,那是修法,这是一个,不遗。因为我们一般理解无有遗故,就是说好像都把障碍破完了,好像怎么怎么样,功成名就了,是正在进行中,你一个法都不能落下,一个境界都不能错过,就这么修。你不修的话就回去还吐,不只来的时候吐了,你什么时候修过去了,就不吐了。哎,也没有办法。所以这叫“广破义”。

第四个“广超义”,就我们刚才讲到的,你能够超越了,超出世间诸所有法嘛,超越就是无有一个法能类比故。没有一法能跟《华严经》相并论。就跟我们刚才说百花跟春天,能坏春天吗?反过来说百花跟春天、阳春三月能比,争奇斗艳吗?也不能啊。百花齐放就是阳春三月,你再去跟阳春三月竞春色,能比赛,能竞争出来吗?竞不出来。所以这叫做“广超义,无有诸法能类比故。”

“广治义”,就是“具摄无边对治之法,为能治故。”所有的法来的时候,你都一样一样要对治过去。这个确实是如此,你看我原来就特看不上会掐会算这一类的人,特别是如果他是出家人的话,我就给他扣个帽子说,不务正业。后来想一想为什么,是因为我不会,我不开这一道儿。我也尝试过拿着《周易》看一下,什么麻衣相术也看一下,看不懂嘛。

连八字什么一掌经不会掐,就这个都记不住,说不会。所以那个特短了,显得说我说法,我这才叫正法,受不了。可是随着我们的学习,大家看,在《华严经》里边的登地以上,还要高层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神机妙算,到处去算。谁来给看都能给你看得真真切切,给他讲得头头是道,然后再把他摄到佛法中。所以这就叫无边对治之法,要对治,一切都是法,你能够把这一法一法地慢慢地对治,这叫“广治义”。

第六个叫“广摄义”。广摄义是什么呢?通摄无边的异类法。就刚才的掐算法,看相法,甚至是十恶业法,等等这些法,都要在这个《华严经》里边,都能够把它包起来,在其中。“通摄无边异类法故。”包括外道法,我们一般讲的佛法是佛法,邪知邪见就是外道法,魔法,所有的法都在华严法中。

“广德义”,德行的德,就是“俱摄二严,诸圣德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这叫二严,就是两种福慧庄严嘛。能把福慧庄严,能够转成所有的圣者功德,就是佛的功德。

“广生义,能生无量诸大果海故。”能出生无量无边的大的果地觉海,叫“广生义”。

“广绝义”,这个很有意思,广绝义说了这么多的义,最后说“非是心识称量所能知故。”不是我们思维呀,讲说呀,语言呀,沟通呀,这么才能够把它搞清楚的。说白了还是得观照,修证,或者说纯信。这是我附带地给大家说一个,你观照也罢,修证也罢,也要入这个境。那么现前《华严经》讲这个境,你纯信它,也是入,以信来入。信的话,我们纯信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彻底接受,不假思考的时候,也是一种非心识称量。不是心在想,或者念头在思惟了。

第十个就是“广知义,具足种智,破邪见障,无有余故。”一切智慧现前了以后,那么所有的这些有所得法吧,我们把邪法就放在有所得的这个层面来讲的话,都已经不在话下。

这是我们上午给大家讲的大、方、广,从经文各种立题,就表这个每一部经典的内容的核心之法。不管是人也罢,法也罢,请问者,说问者,原型者,等等诸如此类,这是一个版块。第二个版块呢,给大家讲了一下《华严经》有异名,也有它的对法,就是人法一对,教义一对,它的异名,特别是这二十个异名各有所表,重重无尽。第三个版块,就讲到具体的这七个字,每个字所显的功德。我们正在讲这个,现在讲了大、方、广,下午开始要讲佛。好,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