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这一讲我们讲普门品第七讲。上一次我们讲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中,从圣人来讲有三位,包括菩萨为四位,还有天道的六位,然后人间五族。就是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道内四众就是修行佛道专修佛法的,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比丘就是剃度出家,在四十二章经里讲到,“辞亲割爱,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他的意思就是乞士的意思,上乞法资法身,下乞食资色身,一辈子就是要修行了脱的。比丘尼,就是乞士女,像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是佛教史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我们称之为在家的居士。信佛。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够受持五戒“杀盗淫妄酒”,对居士来讲是邪淫。这样就算优婆塞优婆夷。

再来童子二身,指的童男童女。我们讲到天龙八部,一般我们认为天龙八部都是金庸小说里写的,都会武功,一出来都是见首不见尾的,这样的一种高手。其实在佛教里面,真正的天龙八部出自于佛教。除了人以外,六道之中笃信佛法,并且发愿来护法的一些众生。比如说这里讲的应以天,天就是我们说的二十八层天里所有的众生。天道的众生,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共有二十八重天。

那么龙族,为什么叫龙族,龙的天敌就是佛门里还有一种护法,叫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老来吃龙族,后来佛出面给调停了一回。后来龙族告到佛那去,大鹏金翅鸟,以后出家人下午做晚课的时候,就会施食给他供养,慢慢减少吃龙。龙为什么投生为龙呢,如果一个众生喜欢布施,布施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他破戒,戒体不清净。

我们在佛门里,一种叫戒,一种叫乘。就是你对戒体行为上守持得清净不清净这是一,其二呢你对佛法的道理理解得透彻不透彻。有的人是戒急乘缓,戒急乘缓的人一般就是执着重,而且心性比较愚顿。虽然他戒律比较清静,可是对于佛法的智慧老是打不开,有时候就沦为小乘根性也是有的。有的是戒缓乘急,就是你很聪明,理解佛法很厉害,但是你的戒律跟不上,行为不到位,往往这种业果一辈子造下来,下辈子就投身到龙族里面了。可以行云布雨,甚至也有神通,身形非常大,但是堕到畜牲道,戒律不清净,这是天龙。

夜叉就是急急鬼。前面讲到罗刹,夜刹,都是在海边或须弥山腰,等等这些都有。乾闼婆就是香神。身体散发香味,像敦煌的飞天这一类的就属于这种情形,叫乾闼婆。阿修罗,诸位都晓得,就是嗔恨心重福报像天一样大,但是没有天的道德,所以又叫无德阿修罗。迦楼罗就是这里讲的大鹏鸟,他们专吃龙,在佛门里面下午施食的时候往往会说,“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罗刹鬼子母也是有典故的,在二十二诸天里,托着小孩,她专门出来吃小孩。原来印度有一个牧女,她跟五百人一块出去,后来弄得她被迫流产了。她就发了个恶愿,要吃掉所有当时印度王舍城内的孩子。后来就天天去吃,还生了五百个儿子。天天吃小孩的时候呢,被佛把她最小的孩子给扣了。她生了五百个儿子。扣了以后,她就找佛来交涉。

佛就问她说,“别人的儿子全被你吃光了,你有五百个儿子现在少了一个儿子你就着急成这样,别人的儿子你这么活生生的给吃了,这能行吗。”佛就这样跟她交涉。后来她说“我不吃这个,那我的习气就这样,我没吃的。”跟大鹏金翅鸟一样。佛说从今以后,比丘到中午念供养,布施给你吃饭,你不要再(吃小孩)。我们在殿堂里面供二十二诸天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有罗刹鬼子母。因为她皈依了佛,后来做了护法,都有典故。

特别是大鹏金翅鸟,它的翅膀展开有三百六十万里。想想它的身形有多大。我们现在到庙里面,看佛后面有背光,或者庄严的话呢,上面往往就是一个大鹏金翅鸟,这也是天龙八部之一。

紧那罗又叫乐神,跟敦煌的飞天一样。吹着笛子,反弹琵琶,在帝释天,头上有角,好像人一样,漫天飞舞,这样作为一种庄严。摩睺罗伽,人的身子蛇的头,像大蟒蛇一样。总共这八类的异道众生。有天,有人,有非人,称之为人非人等。应以这些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这是天龙八部。我们大概做个介绍。最后一个就是执金刚神,护法。

这段经文讲到这里。其实,所有的众生远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各种国土各个法界,各种众生有情,各种族类,整个我们一大法界里面不可思议的众生组成的代表而已,而且全部是有情。我们不要忘了,菩萨可以示现成无情而为我们说法。所以这些包括金刚经里讲的,有想,无想,胎生,卵生,化生,湿生。一切众生,皆为能感,皆能得应。观音菩萨这样大做佛事,所以从这点来讲,这一段给我们讲了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这样来游行,这样来说法,这样来行方便之事。

对于这一段话,我们也要从理上来尝试着理解一下,为什么他能够有如此的本事。因为我们凡夫大家知道心性打不开。就是本来我们的心也可以遍到整个法界,但是由于我们有贪染,为什么我们现在只呈现出来人的情形,人的境界呢。就是我们所有的这种贪着和执着,眼光,视野就锁定在人的层面。所以我们就真的成为一个人的生命载体,而且处处自我保护,始终逃脱不了人的躯壳。为什么,所有执着就只限于人的范围,人的本能,念念的束缚着我们。但是我们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遍法界心。就是我们本来做为一个众生也罢,佛也罢,我们常说,“佛是成佛的众生,众生是没有成佛的佛”。就是从本来的体性上面我们是平等的,都具足的。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念头在染,就没办法打开像这样的一种观音菩萨这种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的,好像一种功能一样。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本来是具足这种功能的。就是我们现在的视野被狭隘在这里了,我们的遍法界这个念打不开。

诸位想想,为什么打不开呢。我们有在就有不在,有能就有不能,有可就有不可,所以就永远都有个可能性,那就有个不可能性。比如心经里面讲到,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以后,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就等于是说六凡法界他是空掉的,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德,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等等。这是四圣法界,十法界一空到底以后他才能够随意的把心缘到哪里就在哪里。我们仔细想想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非常深妙。如果说对于观音菩萨要生起真实决定的信心,这个理论也很重要。就是我们要尝试着,为什么说菩萨能够这样,不动道场起心动作呢。

佛门里有一句,“不动真际,建立诸法,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就是说诸佛菩萨他的这个毕竟空,这个智慧,这个解脱,这个了断。就是不执着,不束缚,不是离开这些事相,而是他把整个法界盘活。盘活了以后他的心就打开了,就是遍法界心,每一念都在整个法界是全体具足的。好像我们现在每个凡夫都有念头,眼睛闭起来试着尝试一下。比如说我念,大家都在北京,那我念一下天安门的情形,那天安门广场就呈现出来了,我也去过上海,我念一下黄埔江畔,我曾到过香港,我念一下维多利亚港湾。都会念,念头一动情形立马显现。但是我们现在就只念人的时候其它的就被屏蔽掉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念这儿就念不了那儿,他把本来的无碍的身心视野给有碍了,自己隔绝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觉得说感应法门只能同法界的互相感应,十法界横的能感应,纵的感应不了。在这种情况下,觉得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一旦你把心性打开,始终他就在这儿,他不是说在这儿就一定在不了那儿,他是整个法界的打开,没有分别,一体同观的都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众生只要能感到哪里他就能应到哪里,而且不是说天天跑在这,你这儿感了我赶紧到这儿。而是说整个无处不在,在应的时候就是不动的,在不动的本位下,你有感他就应,这就叫动。

所以说,以不动座中起身动座。动的这个作用来赴感,随感。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所以说一旦具足这样的一种心性,境界打开以后,我们一个凡夫不具备这样的境界,那反映在我们凡夫不具足这种境界这种事业中,就会觉得他怎么可以随意的显现而帮助我们,进行开发无处不现身的这个功能。这就是得益观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段话,其实为什么说,成佛之后又示现菩萨,属于果后行因呢,这段话,看上去从事相上来讲,你想要什么,他就示现个什么给你,其实里面是悟到了,包括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极深的般若义理。

我们一般觉得的说,凡夫的局限思维打不开的时候,觉得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整个法界其实是一大缘起,是都有可能的。可是当我们觉得不可能的时候,首先把它否定了,不可能的时候这个格局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只有可能到我们这个份上,比我们再扩展再宏观的,我们觉得不可能,当然这个宏观包括宏观的扩大和微观的收缩,他都是无碍的。在这种情况下,这才是真正所谓的神通妙用,叫做圆通大士。又圆了又通了,圆融无碍。这一段话我们应该如是理解,理解后再具足真实的信心,然后才能够说发自内心的,没有掺杂的真实的对观音菩萨生起信心。的确观音菩萨可以有求必应,这个不是额外加给他的什么了,而是他不断的放弃放弃放弃,舍离舍离舍离。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法界整个直观,原来清净无染的遍法界心打开。就这样,很简单。所以,从这点一来讲,他才能够示现这么多分身逐类的来示现说法。这样的,一直到天龙八部,执金刚神,都可以来说法。

我们想想,常说诸佛菩萨示现在到我们这个世界度众生,他到哪里呢。就算住在常寂光土,他也必定要倒驾慈航来度众生。如果佛菩萨不以度众生为事,他不称其为佛菩萨。所以他念念就在我们这个国土,就跟我上一讲讲到的,我们就要修得像菩萨就是把我们包围着,不经意间可能我们就当面错过了。特别有的人好朝个山拜个海,到处去,其实这些名山道场不可能没有圣人。就是我们的恭敬心不够,达不到,老觉得活生生看到的,一个个都跟我一样。那我是这样的,他肯定也是这样的,我这么贪嗔痴,满肚子花花肠子,我就是凡夫。可是我还有信仰,觉得不对可是我还控制不住,我就是这样,那我所见的人肯定也是这样。生不起恭敬心。

他看上去跟你一样,可能比你毛病还多,万一他心里是洒脱自在的呢。你的念念的起心动念,他都悉知悉见呢。他悉知悉见的时候,你只顾自己起心,只顾自己造业,他就在慈悲的暗中加持。一旦你回过头,觉得我应该对他生起信心,有可能是菩萨示现。这样不断的慢慢淘练的,把所有的人都尽可能的,当然我们也一下子做不到,尽可能的都当做观音菩萨的时候,你想想你的心是什么状态。一切人都是观音菩萨,你的心就被打开了。为什么,不分别呀。都是观音菩萨同样的,你的心熏习的种子,种的业力,全是出世间清净无染的业力。为什么维摩经里面讲“平等心是诸佛菩萨净土,若净国土先净其心”。好好去悟。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把他的道理弄懂以后,还得体现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事相上来显理, 并以理来融事。这才是比较正知正见的佛法的修行实践。记住,以事显理,以理融事,这叫做“不动真际建立诸法,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普门品的甚深法义。

再看下面这一段,“所以说于危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布施,我们讲到施的话,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里讲的就是无畏施。给你救难,危难之际显身手。

那么对于这个施,财施是什么意思呢,最基本的就是给钱。布施给他东西物资,也有内财和外财。内财比如说,手足,头目,燃指供佛,燃臂香,出家师父有的头顶上燃香疤,这都是舍身舍肉来供养佛菩萨,这叫内财。以前说大觉世尊为了流通法宝,“折骨为笔,以髓为墨,以皮为纸”,来流通法宝。所以他们这些舍的都叫内财。我们一般通常意义上对于布施的理解就是外财。给件衣服,卧具,田地。甚至释迦摩尼法王子把国家,王位,做为太子全部舍弃,这舍的都是属于外财。

法施就是为众生开显微妙法义。你的心对佛法的领悟力很好,你能悟到这儿。没有悟的你要把他带,不断的给大家讲,这是怎么怎么回事,为什么说因果,怎么个方法是轮回,要有足够的证据让他明白原来如此,恍然大悟,这就叫法施。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无畏施就是观音菩萨在危难之中施与无畏,“是故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就是讲的我们的观音菩萨。

接下来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无尽意菩萨,我们来看这段经文,要供养观音菩萨。“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这段讲无尽意听了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来由,在娑婆世界怎么度众生,生起无比欢喜随喜赞叹。我相信诸位同修都有过,我们人有时候二六时中也是心力不定。就比如说供养吧,布施吧。人是感情动物,有时候听法听得相应了,或者觉得说某个善知识他的行为,长期的苦行感动了以后生起供养心了,这时候心力就特别足。就是满分的去,发自肺腑的虔诚的这样的去做供养,这个我们常说真是功德圆满。那有时候心力也不足,不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半推不就,碍于面子,当时的场景大家都这样,我也凑一份吧,等等都有这些情形。为什么,人之常情。无尽意菩萨也是听了观音菩萨如此的神通妙用以后呢,才在这里当场就把脖子上的宝珠璎珞。

璎珞是什么意思,璎珞在印度里面,你看我们现在看印度人挖出来的一些,我们去印度的博物馆里面,古时候很会做首饰。像黄金做的那些脖子上挂的项圈。璎珞就是我们现在大家去庙里拜的时候,佛菩萨脖子上挂的都属于璎珞。印度人很会做这个。但印度当时都是空心的。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有这么个情节,就是韦提希夫人,他的夫君被儿子阿阇世王给困在冷宫里面不给他吃喝,快要饿死了。韦提希夫人就拿着璎珞里面掏空了以后,把葡萄浆液给灌进去。偷偷的带进去,又倒出来给他的夫君吃。所以这个璎珞里都是空心的。那在当时的印度带璎珞是司空见惯的。

那么当场,你看佛讲法的时候呢,无尽意菩萨就把身上的宝珠璎珞解下来,价值百千两金要供养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居然不肯受。那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无尽意白观世音菩萨说你要慈悯我们这些众生,包括佛也当时进行劝告,就看在旁边听法的众生的面子上,你也要受这个供养,受这个布施。那么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叫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我们讲到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么。为什么这里明明是供养他财宝而又作法施呢。

说到法施我们要讲讲布施。大家跟佛门有接触,一般我们讲六度里首赞的就是讲布施。为什么说到布施呢,首赞叹布施呢。就是因为说我们在修法的时候,或者生生世世轮转中,如果说你的资具福报都不够的话,这辈子流离失所,没有稳定的身心,很可能法就修得不相应。而且佛为了让弟子们免除事业很难成就,所以首赞布施,要培养福德。但是布施也是一门学问,这就是我们常说,为什么说布施也是一门学问呢。你会不会布施呢,学佛学了这么久。我们常说,佛门里动不动说你做点儿功德,你出点儿净资吧。

在布施里,分物资布施,有两大条件。一个,当然我们讲是如法如律的,是要有以舍,就要有舍心。二一个呢,以利,有利益别人的心。什么叫做有舍,有舍心就是你有牺牲的。这个东西你就是不求回报的奉献,出来供养或者救济别人。比如说被别人借了钱了,你也不指望他还,后来他的经济实力也没有了,估计他也偿还不了了。在这种情况下,说算了吧,我就反正要不回来,我说布施,这不能算布施,没有舍。比如丢了东西了,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勉为其难的把这件东西给他,这都不能算作布施。一定要有纯粹性的舍心,我牺牲了这个东西,这叫做以舍。以利是什么呢,你舍的这个东西一定要可以利益别人。布施的时候如果把毒品给了人家,这能利益别人吗,害了他了。给他点麻醉什么的,抽点儿烟,这个不能利益的话,就没有利益。布施一个要以舍,一个要以利,具足这两大这才叫布施。物资布施上的两种条件。

再一个布施有三种情况不同,一个是心,一个是田,一个是事。什么叫心,我们说田有两种,一种是悲田一种是敬田。布施就是说,你到底是出于恭敬供养师长,父母,三宝,这是其一。第二个是出于怜悯,施舍给这些遭了灾难的,或者有穷苦啊病苦啊孤寡啊等等,这都叫做悲田。出于恭敬去供养的这叫属于敬田。我们求福田么,种福报么,这是有区别的。如果你的悲心和敬心特别重,那么在这个区别上与你的悲心和敬心比较淡泊,功德就有差别了。这是第一个,心不同,功德差别不同。

在田上面,恭敬的供养算福田,也是有差别的。供养父母功德最大,供养父母就比供养师长的功德大。供养三宝,更是如此。所以在敬田里就有区别。就是如果你去供养的时候,“一切凡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供养凡夫就不如供养阿罗汉,供养阿罗汉就不如供养菩萨,供养菩萨就不如供养佛。这是在敬田上是有差别的。在悲田上也有差别,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好好干活,来要钱。那么你出于怜悯给他点儿,他伸手要了,你可以给他点儿,这也属于悲田。但是你给他施舍就不如说一个老年人或者缺胳膊少腿残疾或者丧失了生存劳动能力的,来的功德大,在悲田上这也有差别。这一个叫心,看你的悲悯心和恭敬心重不重,有没有全部发出来,这是其一差别。其二你供养中悲田和敬田是不是一个比一个该供养,该布施,也有差别。

在你发的心也一样,悲田和敬田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东西的多少就有差别功德。事不同么,发心为重。但是这时候你供养的东西越多必然是功德越大。因为你拿东西多的时候用的心力比拿东西少的时候要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布施,也是一门学问,你会不会布施,能不能如法如律的布施,这是有讲究的。

当然在佛法里面,“以心法为要,以发心为要”。所以如果一个穷人竭尽全力的供养十块钱与一个富人可能供养十万,可能他们俩的功德在心力上说不准是等同无二的,回报也是一样的。看上去好像有钱多钱少,但是有没有看他的自己的实际情形,这是我们对布施的一个认知。也有一些不如法的布施,我们也常常在进行着。仔细这么一讲的话,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行过特别如法的布施。比如说有一种布施叫随置,就是随缘到跟前了,刚好有一个很穷的人向你伸出手来跟你要点钱了,你这个人呢也不坏也没有恶毒的瞪他一眼就走,就半推半就的给他一点儿,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这叫随置。这种布施就不是圆满如法的布施。

再有一个叫怖施,怖畏的怖恐怖的怖,为了恐怖而去布施。比如说害怕自己的财产有损失,害怕对方要来损害自己,乃至我们说为了逢凶化吉等等,在这种心态的驱逐下而去做布施,也不是清净的布施。还有为了报恩,以酬谢的心去布施,为了求报,让别人为我效力,让他为我卖命,然后我赠送他给他东西等等这些。再一个祖上流传下来的,家里有习惯性的,年年到了哪一天要做个功德。虽然我不信佛,我也碍于奶奶啊姥姥的面子,她已经不在了,我也依着她这样去做,这也属于习先,就是祖先有这个习气,自己因他去施,祖上流传下来的。再一个为了求得天神的保护乃至为了沽名钓誉,这是最要不得的。我们现在好多时候去行布施沽名钓誉,当然为了扬善发心去做这种倡导的除外,你比如说为了扬名,比如说做慈善事业吧,为了让自己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利益,甚至为了给自己积累一些资本人脉等等,这些而进行刻意的炒作宣传这样的话,这都属于不如法的布施。尽管你拿了钱。

所以说真正我们说的布施,最最如法的就是三轮体空。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没有我给人家布施东西,没有人家在接受我布施,也没有人家在接受我给他东西后的执着。一切自然而然,这种情况下佛门常讲的三轮体空。所以为什么这里说观音菩萨在受供养的时候,无尽意菩萨给世尊说,“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明明珍宝是财物,为什么说法施呢,就有这个原因在。就是为什么呢,无尽意菩萨供养观音菩萨的时候不执着这个财宝璎珞,观音菩萨在接受供养的时候也不执着这个财宝璎珞。他们根本就没有着这个珍宝璎珞这个相,三轮体空。所以虽然有一个人棒着一捧的这个金银财宝,另一个菩萨也接纳过来了,但是他们两个人呢心照不宣,已经把供养能供养所供养,供养物根本没着这个相,最清净无染,自然的一种三轮体空的一种清静的布施,圆满如法的布施。所以这里叫做法施,为什么,三轮体空,般若,空性,他是佛法的显现。再一个,后面你看么,观音菩萨这种接受布施,他真是属于菩提心的接受,是为了给众生机会的接受,给你培福呀。

身为法师的我也是,别人顶礼的时候,别人供养的时候,供养法师。当然这很难做到,还是要尽量做到如律如法的作意,就是说他供养来,我们冠冕堂皇的告诉他,给你个机会,这个道理是这样讲,心里也一定要这样观。就是说他在供养的时候你特别欢喜说,哎呀,他是为了学佛,他是为了恭敬三宝,他今天又得了一些相应的福德智慧,又积德了积功累德,这样的去随喜赞叹他,这个时候再去接受(布施)这就是法施了。

所以这里你看这里,为了悯念众生而供养,劝观音菩萨为了悯念当场的这些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接受这个璎珞。在这种情况下。才算做法施。出于菩提心的接受布施供养,再一个 佛告观音菩萨了,他才接受,为什么,出于他对世尊的恭敬心。佛告观世音菩萨,你应该接受无尽意菩萨的供养,那出于对世尊的恭敬心,现身说法。佛法从恭敬虔诚中求,这是菩萨现身说法,两个人演戏呀。我们在读普门品的时候就要读到这个,领解这个法味。为什么这里叫做法施,因为佛法就要恭敬虔诚中求,依教奉行。佛是他的导师,佛说什么,他依教奉行接受了。最后分做两份,分供两佛,这是平等法,不贪着法,做佛田法,回向法,就这么一个场景。这一段的一个布施,里面就有甚深的法义。

这里为什么说一份奉释迦摩尼佛,一份奉多宝佛塔。因为当时是法华经的法会,多宝佛原来在他的国土曾经发过誓,他讲法华经,在他灭度以后,只要有佛在他的国土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我这个塔,我的真身舍利住到这个塔里面,这个塔就到他跟前去赞叹他,去听他讲法华经。所以释迦摩尼佛讲法华经的时候多宝佛塔就现前。而且后来多宝佛塔打开了,释迦摩尼佛上去坐,两尊佛共同坐在这个塔里面。现在我们到庙里有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形象,普陀三宝其中一宝就是一尊多宝佛塔,里面并排坐两尊佛,一般都是雕的法华经里面的情景,按照这个经文里面的情景雕出来的形象,两尊佛并排坐在一个塔里面。那么观音菩萨把璎珞分供两佛,佛佛道同,暗喻他的平等。那么我自己也没有执着,说这“金子赶紧拿给我了,我带在脖子上,我受用了”,不贪着法。反过来,我再去做福田,并且回因向果,回自向他,把所有众生的福利供养佛再回向一切众生。

所以在这里讲说当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把财宝当做法施。这里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这段经文就讲到观世音菩萨怎样去用如理如法的布施,如理如法的供养,如理如法种的福田, 如理如法的三轮体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希望我们在读普门品的时候也要随着自己在生活中怎样做一个如理如法的供养者,真正把布施的功德福田和所得的因果相续的善法利益,相应的果报受用,都应该依照这种如法如理的佛讲的去做。这是这一段经文。

讲普门品只讲长行,下面的谒颂就跳过去,不讲了。最后还有段经文,“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整个一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经文呢,就到此结束了。

我们在学习普门品的时候,我想有几个要点。第一个从理上来,一定要把观音菩萨普门的内含,普门之所以称之为神通妙用,就是因为他普,无碍的内含。再一个,我们要对感应法门时时生起正念,受持。从理上通了以后,包括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性,心地法门上起这种本来的这种自在的妙用,把这些理论都心里领解了以后,再从事相上认认真真的去修这个法门。

最后一段经文,当机者是持地菩萨。持地菩萨顾名思议,地就是大地,稳稳的安住的意思。就是这段经文,讲完了以后,你听完后受用安住在这个法义上面,这叫受持。如果你安置不到这个法义上的话,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意,普门示现神通力者,你听不懂呀,听不懂,当知世人功德不少,你的功德就得不了。所以从这点来讲,为什么说听完普门品,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像观音菩萨一样,能得一个普门自在。所以很有意思,这里的当机者就是持地菩萨,就是要你把这个法义稳稳的持在我们的心地中,心地法门。整个普门品一品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说,我们学了普门品以后,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如此的神通妙用,如此的有求必应,妇孺皆知。我对观音菩萨也生起信心,也有事的时候就去求一下,没事了就抛诸脑后,错了。 我告诉诸位,说一千的普门示现,道一万的有求必应,但是我再再的在经文中讲到的,大家别忘了,有一句提示,每次讲完一个功德,都会有这么一句提示,他的前提条件始终为一个最简单高妙的修行方法,本品中始终提示的,诸位要“常念常恭敬观世音菩萨”。要念,相信观音菩萨,保持这样的心态,持名也是有一个心态的。否则我们就不能像普门品中要求的这样常念常恭敬。说到这里,我们就觉得为什么这里要常呢。常要念,常要恭敬,说明我们的念和恭敬是特别难常的,一不留神一会就没了。

简直有时候大家扪心一下,我信佛,我信佛,我信佛我要念念念我信佛。否则一转眼一个妄想上来,起心动念,起来的话马上就跟佛念就隔开了。一隔开就是凡夫念,就是现前的境界,那念的就是现前的境界。就不普了,门就通不了了,只通人道的门,通不了九法界十法界的门。所以说常念常恭敬,就是念念不舍离。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感应,或者有的时候说,怎么不像普门品里面说得这么玄呢。可是说得这么玄,他是一个本来真切的东西。我们现在就是走得太远,迷得太久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调心态,要去除一些不好的心,比如说不善心。你念观音菩萨是不是跟善法是相应的,你不能念观音菩萨说我心里想着把谁给害死,这是不可以的。你跟观音菩萨的心不相应,说是念他,背其道而行,不是真念,不是真恭敬。

第二个不至诚,这个至诚是最难最难做到,我们对于一个人也罢,一种理论也罢,生起真切的完全全盘的渗入到我的骨髓中这样的一种接纳特别难。凡夫有个什么特质呢,就是见不到的我不信,一定要我亲眼见到了才信。可是得普门品的利益一定要信了以后你才能得到这个利益。所以这样一方面是我见到了我才信,可是这个佛法的意义需要你首先生了信心之后好好去做,就能得感应。这样的话,难度就非常之大。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竭诚尽敬,就是要诚恳。每一起心动念观世音菩萨从来就在我前方当下此处,是法界心。我每起的一个好心观音菩萨随喜,我的坏心,观音菩萨怜悯,帮助我加持,让我转恶为善。起心动念去做业的时候观音菩萨百般的调养,甚至说一旦业力犯得不行的话,她加持你,让你从正在进行的苦恶的这种业力中脱离出来,生厌离心,生疲厌心,回头浪子等等。

一切这种体现都是观音菩萨的加持,就在我们悄然不觉之中。,所以从这点来讲,要至诚,不要有疑心,不要有求验证心。不能说今天我带着试的心,我今天念一会观音菩萨,念着看我明天有什么果报。我要发个愿,今天我买个彩票,我念一夜的观音菩萨,明天我就中奖了,这种本身就跟观音菩萨的心背道而驰,不至诚,不善,有疑,验证。从这点来讲,为什么要求自己的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呀,一心就是要信心,不要疑心。对于菩萨的这种慈悲,有求必应,有沟通能力,没信心,就没有沟通能力,信心就是沟通能力。铁定的信心,不是要疑心。再一个就是要恭敬心,不能够轻慢心。我们每一个身口意都依托给观世音菩萨,我的心一动他马上必知。这样时时刻刻用观音菩萨的心来框正自己的身心,而不是抱着这种做买卖呀,试试看呀,讨价还价,这本身就是种轻慢,没有恭敬。

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在这方面特别需要警醒。我认识一个来北京打工的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家里面跟兄弟房屋靠的近,出入水路可能有点争执吧。自从他来了法源寺 无意中也是认得我,他就头一次给我说,说你帮我求求观音菩萨,把我这事给我办了,我给他上三百。五六年了,每次逢年过节给我打电话,说上三百,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就升成六百了。过了段时间又升成一千了,现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到现在国庆节,五一,端午节都给我打电话,师父你替我求观音菩萨。

我说好,我替你求着。反正我答应他,我也去动一念,说观音菩萨加持他,让他早日满愿,有信心。但是他每次说把我这事给我办了,然后我拿三千,已经涨到三千了,我拿三千块钱到法源寺去把这个人情给酬了。我也不知道这能行吗。所以这种轻慢心,不过我有时候接电话,我还是满他的愿。我说好好好,反正他给我打一回电话,他能多念几声观音菩萨,他说求你吧让观音菩萨给我求求,师父帮我在面前求求,是一个方言,保定方言,特别浓。所以说这样心就得不到感应,做买卖么,所以说这是一个,轻慢。

再一个要决定心而非散心。决定心里面一个意思就是说不是念菩萨心散乱,要念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信心,诚心,恭敬心,不是一样一样的。难道说把心给捏出来一个形状,是信的,是诚的,是恭敬的吗。是在这个决定,你比如说带了前面的所有几种心带去,口里念,心里想。决定就要念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当成一种修行法门来念。

再一个心就是始终心。始终这也是一种决定心。不乱变题目。为什么菩萨始终我就相应观音菩萨,等我临危的时候,或者违缘,烦恼现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观音菩萨。家里面供着观音菩萨,每天上香。洗好脸,上香,供水,就跟菩萨常在一样。始终都是这辈子尽形寿这样。从这一点来讲的话,我们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决定的观音菩萨的修持者。观音法门。

所以诸位普门品学习了以后,进一步对我们已经熟知熟见的观世音菩萨,半个亚洲的信仰,这样的一种缘分,我们都能够深信起来。再一个以佛弟子的这种纯的赤子之心,常念常恭敬,把观音法门呢,包括读大悲咒,读普门品,念菩萨名号,三位一体的相结合,也很好。特别是大悲咒,好多这种不好的业障病呢,都是念大悲咒或者加持大悲水,都能够得观音菩萨的灵感。这样都能够成就,能够免除,所以说学普门品,经文讲到这里。

最后调我们的心,刚才讲到的几种心,慢慢的去向这靠拢,主要一个还是对佛菩萨这种不可思议,升起没有夹杂的这种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求菩萨的感应呢,就决定能够真实得灵感。千百年来,帝王将相,古人来讲呢,记载这么多的感应事迹,没有一个不是观音菩萨的慈悲所显现,跟普门品里所描绘的一模一样。特别是做为西方,观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应化道场在普陀山,做为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这里也有,为什么,普门品里面讲到也是执持名号呢。他暗隐了一个净土法门就是要发愿,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儿修行。往生到极乐国土呢,跟观音菩萨做为把手同行的同修道友,何等殊胜。学习普门品也可以开我们净土法门的知见,比如说一多自在,一门深入,再一个有求必应,我们只要一心一意的求往生。那么其它世间的这些如影随行,自然而得,不要刻意的把一句非常无上的名号功德,而用来求一些世间的皮毛,末尾的一些东西,去舍本逐末。

所以这次对于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讲解,希望巩固我们对菩萨的信心。特别是能够有相续的,支撑我们对于菩萨名号,乃至包括念佛求往生的一种行持上的一种激荡。 希望对名号法门甚深的功德在普门品里也讲得很清楚,只要你自己去悟,自己去领解。希望我们诸位在佛法的信心上又能圆满几分。信心最重要,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只是修的一个信。对普门品的讲解就到此为止。希望诸位能够继续的精进行持,信心不退。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下面我们合掌。每一次的对于闻法也罢,共修也罢,都要做一个回向。回向最重要,回自向他,回因向果,一块儿来念回向,把这次的讲解听闻普门品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与其同生西方净土中。

闻法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