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为在说别人,其实就是讲每个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如果大家还是定不下来,那最好算一下。比如今年45岁,如果无常感比较强,就想:我只能活50岁,纯粹修法的时间不过两个月,这能干什么?这两个月应该怎么用?比如你学《释量论》,都45岁了,记都记不住,还能思维什么?几年学过去,合起书什么也没有,不知道怎么修,到时候就会恐慌。

如果你无常感不太强,认为能活60岁,应该想到60岁以后就没有了,那修法的时间就只有六个月。你要把这六个月用在像年轻人一样学几部论上面吗?那也很快就过了,过了以后,心里就发现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记不住,思维也运转不起来,发现学后面忘前面,学完了也到了死的时候,用不上了。这样就很清楚。我已经45了,没有多少时间,我现在要开始抓重点,不能随便乱用。三年五年一用过去,我这一生就差不多彻底空过了。

所以我们就能断定,只有这一点时间。就像只有100块钱,那就不能买其他的,只能买米面,因为天天要吃,天天能摄取。如果买一些没用的很花哨的东西,或者自己用不上的,那到时候就出现困难了。这样就能断定,时间不多就要抓住几个要点,当下就用得上、临死的时候管用的。

不但后半生的线路能定,而且每个月、每一天也能定,不能再乱用了,一乱用就没有了。比如回想前一个月,没上几节课,没抓到什么,心散乱的时候一点点也记不住,更不用说心里有一个很深的观念,生起一个“我要改变自己”的心。在佛教里也是随波逐流,这样一个月得不到什么,一年也不过如此。

这一年马上要过去了,但是这一年抓到了什么?这一年什么都没抓到,往后还有更好的吗?这是幻想。如果你现在抓得很好,可以说明年有可能更好。现在我们肯定是下等修行人,为什么呢?观察一年以来进步不大,进展很小。自己就能断定,就这么几个来回一生就结束了,我还能做很大的打算吗?

再放长远一点,三年也很快过了。对大家来说,三年可能学一部论,很快就完了。过后你检点一下:我真的用上了吗?心上有多大转变?是不是转凡成圣了?发现也没有好多少,听是听了一点,名词记得一点,看书熟悉一点,但是道上的进程很缓慢。一生没有几个三年,如果无常很快,没过两个三年就见阎罗王了,我们还能乱用时间吗?

就要像这样,现在我们得承认自己不行,条件不够了,寿命只有一点,精力也不行,各种因缘的冲击也很大,自己的心还没调理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地抉择一下,这仅有的一点机会该怎么把握?否则临终肯定后悔。所以自己就能决定:一定要抓住一个要点。而且自己能决定:越深的法难度越大,这个当然希求,但是我要从自己脚下开始走,从自己能够行的地方一点点做。这样我今天有效果,明天可能也有效果,到临死的时候就会有效果。如果我一味空谈,不是在脚下走路,而是浮在空中走,这样,今天是浮的,明天是浮的,到临终也一定是空虚一场。因此,我要抓住我能把握的东西、有效的东西。

一个月只能做一点,所以一个月要抓紧。一个星期只能做更少的一点,所以一个星期也要加紧。每一天这么两三番就过去了,只有这么一两次机会,那更应该抓紧。我们这么理智地去看,就发现的确是个有限的数字,不能做无穷的妄想,否则是非常可笑的。

从前我们会做加法,年轻的时候妄想大,好像什么都要抓,但是过了四十岁就想着要做减法。再不做减法,的确是极大的失败,最后会输得很惨。这是关系到自己往后前途命运的事,走好了会有实义,但也不必幻想太大,只寄望于不断地增上,最终能生净土,这就即生解脱了。如果搞错了,有可能满盘皆错,最后一点实义也没有。或者虽然在佛教里,看起来也有些功德,但还是没有切中要点,临终的时候不管用。

所以,这么有限的、就像100块钱一样的光阴,一定要用在像米面一样的要点上面,摄取能够得解脱的资粮,希望今生能得一个真正的好处。那是什么呢?应当定在净土上面。所以我们是八个字:“生重前行,死归净土。”这对我们中下根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