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跟作用?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涅槃。我们先做一个总说,先解释这个涅槃的名称:

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

首先我们把“涅槃”解释一下。涅槃就是一种不生不灭的一种寂静的状态,它是不生不灭的,它没有一种变化躁动的相状,这叫涅槃。那我们来看,此虽“本来自性清净”,换句话说从唯识的角度,我们本来就有涅槃,但是因为我们一念的不觉,向外攀缘,就创造了烦恼障、所知障,就使令这个涅槃的功德不能开显。

那么“真圣道生”:真圣道就是一种智慧了,这种我空、法空的智慧生起的时候,把烦恼障跟所知障就破坏了,就使令这个涅槃的功德相状显现出来——“名得涅槃”。就是说其实你得到这个涅槃,是你本来就有的,只是以前,就像月亮本来就有,但是以前有乌云,我们现在只是做了一件事情,把乌云拨开了,哦,我们重新看到月亮,那么这叫“真如离障。”我们以前是“真如在缠”,现在是“真如离障”。那么它的体就是“清净法界”,一种清净寂灭的法界。

好,那么这种菩提心,也就是说我们前面的菩提心,是没有涅槃的菩提心,是躁动不安的,那么现在这个菩提心,是相对的是非常寂静、安稳的。那么这个涅槃,在唯识提出有四种差别,我们来先看第一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那么第一种涅槃,叫做“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什么意思呢?“谓一切法相真如理”:就是在一切的有为假相当中,其实它的本体是空性的,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虽然有客染而本性清净”:就是我们一念心,虽然打很多的妄想,但是本性还是不受染污的,而且具足无量微妙的功德,这叫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说,它不是修来的,只是说我们以前没有跟它相应,它显现不出来而已。

那么它有四种相貌:第一个“无生无灭,湛若虚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它不是有为法,它不会因为你修就增加,它也不会因为你懈怠而减少,所以它是无生无灭的,湛若虚空。那么“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就是凡夫圣人的涅槃是平等的,也不会说佛陀的涅槃比我多一点;我们一个放逸凡夫涅槃就少一点,是大家平等共有的。“一切法不一不异”:它也没有离开一切的染净诸法,缘起不离开性空,性空不离开缘起。

那么本质“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所以涅槃最怕的就是你打妄想,就是说“一切法不生,般若生。”涅槃之门要打开,只有一种情况:叫做“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涅槃寂静、安乐的功德,但是我们经常打妄想,所以它这个门就关起来。所以你现在必须要名言道断,你必须修无分别智,它这个门才会打开来。所以“唯真圣者,自内所证”:虽然每一个人都具足,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把它的功德开显出来,只有真实智慧的圣者,才能够把它开显出来,“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这个意思就是说:第一个涅槃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后面三个都是修来的。这个本来具足的涅槃,在禅宗是非常重视了。它认为说:你本身不安住在本来的这个涅槃,你就很难修行。你看这个唐朝的这个禅师——怀让禅师,怀让禅师他去亲近这个六祖大师的时候,怀让禅师那个时候已经修得不错了,他学过天台教观的,六祖大师只问他一句话,他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欸,怀让禅师答不出来。答不出来以后,因为他问到他的根源:就是说你的生命,最初的原点,你的最初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那么怀让禅师答不出来以后,古人是求法心切,就做了六祖大师三年的侍者。

后来三年完了以后,他就懂了,他就跟六祖大师说:我已经明白你说的意思了。那么六祖大师又问了一次:“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说那个地方是不能解释的,一旦落入名言,那么这个就不是涅槃,意思就是“涅槃”,那是言语道断,是没办法去形容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是你这样子不讲,到底你是不是觉悟,没有人知道。六祖大师又问:“还有修证否?”这个涅槃,是可以修证吗?不能修证,那这个就是断灭了。那么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大祖说:“只此染污不得,是三世诸佛之所印证。”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无量劫来打很多妄想,但是我们的涅槃,不会因为打妄想而失掉,你随时可以把它打开。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打妄想的心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涅槃。这个你只要相信就好了,先相信,所以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就是你要相信你有成佛的可能性,相信你有恢复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妄想,是不能染污涅槃,它不受染污的,这是第一个信仰: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在体性上,相信自己的本性,是清净的寂静的,这第一个。那么这一块是“非修”,不要你去修的,你只要相信就可以了。那么真正的修来的涅槃,在后面那三块,这三个就是要努力用功了,我们看第二个:

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这三个是一体的,这都是小乘的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那么在唯识的涅槃,它大方向分成两种:一种是本来就具足的涅槃;一种是你要经过修习才有的涅槃。那么修习的涅槃,它又分成两块:一个是由小乘的佛法的修学所成就的涅槃跟大乘佛法的菩萨的修学所成就的涅槃。我们先看看小乘的涅槃。

小乘的涅槃分成两块:一个是“有余依涅槃”。有余依这个“依”,这个依止,就是他的身心世界还在,虽然他成就了涅槃,但是他的生命还在,叫“有余依”。就是小乘的行者,他由出离心修我空观,他的这个真如的理性,出离了烦恼障的这个障碍,因为他的身心世界还在——“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就这个人,他已经证得无生的阿罗汉,但是“无生”, 只是说他死了以后,不再招感生死,但是他这一期生命还在呀,所以他怎么样呢?

“虽有微苦。”你看舍利弗尊者他有时候肚子痛,痛得爬不起来,也是有的。所以阿罗汉圣者,他就算去托钵的时候,太阳太大,他也会中暑;他吃坏了东西,他也会肚子痛;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入三昧,他入了灭尽定,所有的痛苦消失掉,他可以选择入三昧,他如果不接受这个痛若,他也可以不接受,他随时可以入定。但是他如果从定中出来,接触到他的业报身,那就跟我们差不多了:该有痛苦还有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所依未灭”。他所依止的身心世界,这个业报身还在,但是他的烦恼障,他不会起烦恼了。

他的生命只有两种:就是快乐跟痛苦,然后没有了,没有了。因为业力只能够给我们快乐痛苦,那么好坏、成败、得失,都是你想出来的。所以他没有第六意识的攀缘,所以业力给他的东西,只有快乐跟痛苦,他没有那么多事了;那我们凡夫在快乐痛苦当中,安排了很多的名言,那么就把生命弄得很复杂。所以他的障碍,他的这个烦恼障消灭了,叫做“有余依涅槃”。

但等到他的生命结束的时候,叫“无余依涅槃”。就是真如已经完全、彻底的出离生死的五蕴的痛苦:一方面烦恼已经断了;一方面他的色身也消失了,所以所有的痛苦都停止了,故名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所以阿罗汉的涅槃,他受他的生命的影响。其实你不能说:阿罗汉圣者,完全不做事的,你不能这样讲。阿罗汉的圣人,他的生命还在的时候,我们看经典里面,他很努力的护持佛陀的正法:比方说舍利弗尊者、比方说目犍连尊者,那领着诸大弟子,自己修行,弘扬佛法。但是阿罗汉一旦死亡,那么这个生命就完全消失掉了,就“灰身泯智”了。所以他的这个涅槃,是跟他的身体在不在是有关系的。

在《阿含经》上说,阿罗汉的圣人,他什么叫做只有业力,没有妄想,他的生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去托钵的时候,你给他美好的东西,或者给他不好的东西,他的心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取亦不舍,无喜亦无忧,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他也没有取也没有舍,也没有喜也没有忧,就好像这个鸟从虚空飞过去,他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他只是知道而已,知道有这件事情,然后就没有了,这个就是“有余依涅槃”。就是他的生命只有业力,没有妄想,等到他把业力结束的时候,他连生死业力也没有了,这个是小乘的涅槃。

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可思议的,大乘菩萨的涅槃。看第四个:

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那么小乘的涅槃,它的重点在“不生不灭”;大乘的涅槃在“无住生心”,就是它“无住”,无住处,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我们来看,就是他这个真如,他修我空观,也修法空观,他不但破了烦恼障,也破了所知障,所以他一念的大悲的菩提心,跟一念的离相的空正见,两个跟真如结合以后,那么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小乘的涅槃,套一句天台宗的说法:是有点偏空的,因为他空性当中,他没有发愿!诸位,如果你现在所修的法门,不管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忏也好,你都没有把众生放进来,也就是说你只是考虑到你自己,那么这样子会有什么后果呢?就是这个法门,等到它成熟得果报的时候,你只能自受用,你不能跟人家分享,所以这个船只够你自己坐。但是如果你今天你所念的每一句佛号,都把众生放进来,把无量的众生放在这句佛号,以后这句佛号叫做无尽灯!它是能够一为无量,这个佛号能够变现出无量的光明,跟一切众生分享,这个叫“大般涅槃”,因为这个涅槃里面,有不可思议的四智菩提。你为什么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他可以跟你感应呢?阿弥陀佛是住在涅槃,但是阿弥陀佛他在修涅槃的过程当中,他是有“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成分在里面,所以他可以跟众生分享,他的涅槃可以分享。

所以涅槃有两种:一种是可以跟众生分享的涅槃,一个是不能分享的,你不能跟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的涅槃分享,不可以,这个只能够他可以受用,他的门是关起来的。如果他在生的时候,你遇到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他会跟你加持,但是当阿罗汉圣者入灭以后,我们就没办法跟他接触了。小乘的涅槃只能够自受用,但是大乘的涅槃,他有这种大悲愿力,他能够他受用,这个是最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