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以及江苏弘化社网站记者,在东林寺方丈室拜见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东林寺住持上传下印大和尚,并就净土宗与东林大佛等话题,祈请传印大和尚开示。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东林寺都要剃度僧人,并传授《梵网经菩萨戒》,传印大和尚就是为这两个法会,从北京专程回到东林寺。

凤凰卫视记者恭敬地说,今天我们有机会聆听传印大和尚开示,很有福报。

传印大和尚谦虚地说,开示谈不上,不要郑重其事,对采访这类事,我不太擅长。记者笑着说,不郑重其事,我们当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跟您拉拉家常聊聊天。

传印大和尚和蔼地说,凤凰卫视节目影响很大,大家喜欢看,我代表东林寺感谢你们的光临,若有照顾不周之处,你们自己多保重。传印大和尚的嘱咐,令在场各位都笑了,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记者:大和尚在1994年就担任了东林寺方丈,请您谈谈您与东林寺的因缘。

传印大和尚:我很早就与东林寺有因缘了。东林寺是东晋慧远大师开创的净宗道场,净土宗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很大。净土宗不像禅宗有传承,而有其独立性,自古净土宗道场就很多,南方是东林寺,山西、台湾等地也有净土宗道场。我接触到佛法后,对净土宗及东林十八高贤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认识到了净土宗对普度众生很重要,1994年我接管东林寺时,寺院还比较简陋,作为出家人,我有责任恢复净宗祖庭。

记者:请您谈谈与东林寺前方丈果一大和尚的因缘。

传印大和尚:果一大和尚在1951年夏天来到东林寺,当时寺庙破败不堪。1953年,103岁的虚云老和尚来到东林寺,然后要上云居山,果一大和尚一路护送虚云老和尚到云居山。真如禅寺也毁于战火,虚云老和尚发愿复兴真如禅寺,搭建茅棚住了下来,并留果一大和尚做当家师。1954年夏天,我从北京来到云居山,认识了26岁的果一大和尚,因我会写字记账,就给果一大和尚当助手。果一大和尚精通佛教放焰口等各种法事,发大愿护持道场普度众生,非常惦记庐山东林寺,两年后果一大和尚见云居山人才多了,就回到东林寺。1955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传戒,又请了果一大和尚上山。当时我还是个沙弥头,虚云老和尚和果一大和尚是我的法身父母。

记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想象僧人在生活和弘法上有多么艰难。

传印大和尚: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信心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建立在对佛教教义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了,信心就不会退转。

记者:听说文革时大和尚在农场劳动,您能否谈谈那段经历?

传印大和尚:那个时的艰难不敢想,但由于信心坚固,还是坚持下来了。还有一个原因,老百姓对我们很同情、很理解,暗中维护,格外供应我们素油,当时清油紧张,农场多吃猪油。这说明儒释道三家融合的传统文化对民众的影响由来已久,虽然佛教的弘扬不是一帆风顺,但还是传承下来了。

记者:请您谈谈果一大和尚建东林大佛的因缘。

传印大和尚:果一大和尚大愿大力复兴东林寺,那时政治运动多,阻碍重重,重建东林寺也是一波三折,但有志者事竟成,果一大和尚排除万难,在八十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后,东林寺才真正复兴。这个阶段完成后,果一大和尚观察到末法时代净土宗广度众生的重要性,于是萌发了造阿弥陀佛接引像的愿望。造大佛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后,海内外一些善男信女寄了善款来,当时东林寺的师父们每天都要拜愿,祈愿东林大佛早日圆成,可惜的是,大佛还未修建,果一大和尚就圆寂了。

记者:东林大佛48米高,在当时是个宏伟的设计,国家政策允许么?

传印大和尚:那时国家刚改革开放,很多问题无章可循,政策不太稳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些非宗教场所和单位,出于开发旅游的动机,也想在各地造佛像。见此情形,国家宗教局在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发布文件,不允许非宗教场所和非宗教单位造佛像。文件发布后,江西省宗教部门决定对东林大佛的建造先拖一拖,这一拖就是好几年。

记者:东林寺和将来的东林大佛净土苑不收门票,不搞商业化运作,完全由信众自愿捐款,是出于什么考量?

传印大和尚:佛教精神本当如此,寺庙收门票也是受社会上的影响。佛教寺院应当敞开大门接引众生礼佛、学佛,也不勉强众生信教,众生能否信教,关键在他本人对佛教是否有信心。

记者:昨天我们随大和尚在大佛工地参观,感觉东林大佛净土苑的地势非常雄伟。

传印大和尚:这要感谢国家宗教局,感谢九江市政府,感谢星子县政府,他们能批3000多亩土地建大佛净土苑,很有思想和眼光,大佛造成后供众生瞻仰,他们有莫大的功德。这说明只要人心向善,就能成就大功德。

记者:请大和尚谈谈净土宗与禅宗的区别,净土法门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很简单么?

传印大和尚:佛教法门很多,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法门,目的都是为了让众生断惑证真、脱离轮回,就像药店,众生的病不一样,对治的药就不同,药不分贵贱,对症就是好药。佛教一切法门相辅相成、对机契入,不相互排斥,都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禅宗通过禅定明心见性,靠自力了生脱死;净土宗则不同,阿弥陀佛有大愿力,一切众生念他名号愿生净土,临命终时他皆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净土不是马上成佛,而是根据其断惑程度不同继续修行,在西方净土修行就能一往无前了,真正做到位不退,行不退,进而发菩提心念不退,证得法身,从登地菩萨到成佛。凡夫众生首先要争取位不退,这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其余法门无此好处,所以历代祖师大德都大力提倡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觉悟程度不同,才有圣贤与凡夫的区别。凡夫虽迷,但心性与佛相同,所谓精神活动,就是现前一念,不管什么法门,念佛、参话头等等,都是为了把握好现前一念,现前一念不来就是无生,一念不生则大千世界无不现前,以前禅宗上根利器遇上机缘就能顿悟,末法时代根器多钝,参话头已是下下策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释迦世尊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的,净土宗执持名号也是照顾现前一念,唐宋高僧很有智慧,立下规矩,无论宗门教下,晚课都诵《佛说阿弥陀经》。念佛能一心不乱,与禅宗开悟实质一样,三摩地就是开悟境界,一心不乱分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能做到事、理一心不乱,与参禅开悟和大开圆解都一样,切切不可小看念佛法门哦。

记者:如果不能做到一心不乱,念佛千声万声会不会白念?

传印大和尚:只要有求生净土的信愿,就不会白念,念佛功德福不唐捐。散心念佛是打基础,慢慢地达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句佛号看似简单,却能广摄众生脱离轮回,《华严经》中上至等觉菩萨都念佛导归净土。有人问人人求往生,阿弥陀佛能忙得过来吗?这是以凡夫心测度佛境界,佛与众生心性相通,摄受众生,法尔自然,就如天上的月亮,大地江河湖泊只要有水,就能水清月现,往生说是九品,实际上千头万绪,因为众生差别不一样,因果丝毫不爽。佛法“因果”两字便可概括,因果不是佛发明的,是佛发现的宇宙客观规律,然后告诉我们的。

记者:在2500多年前,佛就预见了如今是末法时代?怎样划分的?末法时代是不是净土宗当机?

传印大和尚:迷惑的人有分别心,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觉悟了的佛菩萨,无量劫可为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可为无量劫,这就叫得大自在,我们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不能得大自在,得大自在的人不受时空支配,我们从小到老到死,被时空所拘。佛境界无成住坏空,凡夫境界分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代是佛住世到涅槃后一百年,这个时期教理教义具足,信解信证具足,证得圣果者多;像法时期教理教义具足,但证圣果者少;末法时代佛法还有,但证圣果者如凤毛麟角。净土法门之所以重要,就是众生可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先脱离六道轮回再说,果一大和尚和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弘扬净土法门,道理就在此。

记者:现在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严重,媒体报道的案例令人发指,您如何看?佛教在建立道德体系方面起什么作用?

传印大和尚:新闻媒体能将这些案例报道出来,本身就有起色,是一个进步,让大家知道如今的道德危机,就能形成一股向善的力量,引导社会走向好转。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包涵了儒释道三家文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忘世;佛家讲出世。印光大师“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是先从儒家伦理道德开始,要大家深信因果,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在此基础上学佛念佛,才能获得出世间成果。

记者:如今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信佛学佛,您看要如何引导?

传印大和尚:要开展佛教教育,对出家人和在家居士,都应当进行教育。中国佛教协会在随分随力做这些事,今年准备在四川召开居士工作委员会会议。

记者:在东林净土苑建佛学院、念佛堂、闭关房等,您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传印大和尚:再一次感谢星子县政府对东林净土苑的大力支持。净土苑不光有大佛,还要有其他建筑,修建净土苑,就是为了回应社会大众对佛法的需求。这次看了大佛工地后,感觉佛学院、念佛堂等建筑,要请专家好好规划,进行详细论证研讨,现在大家都忙大佛安装,今年12月要开光。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后,苏州弘化社记者向传印大和尚请教了两个问题。

记者:弘化社想做一辑东林大佛纪念专题,请大和尚简单讲讲东林大佛的特殊宗教情怀。

传印大和尚:净土法门对救度大地众生很重要,要大力普及。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多年,各地造了不少佛像,如龙门石窟、敦煌石窟,还有露天佛像,如乐山大佛等,但这些佛像都不是阿弥陀佛,多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果一大和尚中兴净宗祖庭后,发愿造阿弥陀佛接引像,激发众生信愿念佛求往生,东林寺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竭尽全力,虽然后来情况有变,东林寺在庐山世界文化遗产境内,不能在东林寺后山动土建大佛。但是坏事变成好事,地方政府批了大片土地建大佛净土苑,前景非常乐观,这多亏了包括弘化社在内的海内外大众的大力支持,本人感激无量!

记者:东林大佛建成后,众生皆来瞻仰,在弘扬净土法门方面,要注意哪些原则?

传印大和尚:以净土五经为宝典,以净土宗祖师论著、《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