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有些人对于观想的境界不熟,理论也不清楚,他也没有读诵大乘经典,不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一心所变现,“以躁妄心,急欲境现”,他就是以这种有所得的躁妄心,念佛赶快要能够看到极乐世界,或者希望能够感应到,在现生看到佛陀,你这一念向外攀缘的心是有危险的。为什么呢?此则“全体是妄”,你就依止妄想修行,你用你的攀缘有所得心来修行,这样子你的因地是杂染,你不可能去成就佛的功德,跟真心的功德,跟佛、跟真心都不相应,你这样子因地不真,已经伏下一个魔胎。要注意了!一开始就想要见到什么,你就伏下魔胎了!

【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未如之何矣!】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这一切法都如梦如幻,万法唯是一心。你“妄欲见境”,你希望能够赶快见到阿弥陀佛,当然这一件事是好事,但是你这种有所得的心,会使令你内心躁动,心不寂静,修行的功德相是明了寂静,但是你的躁动,越念佛越躁动:怎么念了半天,阿弥陀佛还没有现身呢?这样子很容易引起多生的怨家,这个多生怨家,如果你跟他结的缘很深,你过去害他,杀他,而他现在刚好在鬼神道,你在人道,然后你在修行,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他在鬼神道,他就现作境界,他可能会现出恐怖的境界来恐吓你,也可能现出你贪爱的境界来迷惑你。

既然你最初的时候,你的内心就是有所得,你不知道这些如梦如幻,你的因地就是有这种取向的执着,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魔业所现,你看到这种境界就生大欢喜心,内心就不安,开始浮动,这个时候,你内心一攀缘,就有空隙。

《楞严经》上讲:你内心如果是不动,就算魔王来,都不能干扰你。佛法讲感应道交。《楞严经》上说:魔王来干扰你,你内心不生取着,他拿你没办法,他无如之何,没办法。你自己要对他有取着心,才会感应道交。你如果情不自安,这个时候魔就附体了,他趁着你攀缘的那个隙缝,就进到你的身体,控制你这个心识,丧心病狂,这样子就算是活佛现身救度,也没办法了,这件事很危险!着魔了,你整着善根都破坏掉了!所以这个地方的问题就是在于“妄欲见境”。

念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目的,是要追求一心不乱,是要把佛号念得绵绵密密,明静而住,而不是在念佛当中看到什么,不是的!这个是一种副产品。但得本,不愁末,你念到一心不乱,你什么都有。一开始就想要看到什么,你迟早要出毛病,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个着魔,都是我们自己有那个攀缘心,魔才有办法跟你感应到道交。

所以印祖很恳切地劝勉我们修行人:“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修行要老老实实,知道自己是业障凡夫的根性,不要只是表面上要求高超殊胜,结果本来是想要得到利益,反而受到损害。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