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必形诸外。前人有云:‘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此四观诀,甚为准绳。

观人如此,别人观己又如何?兹将佛经要旨之精华《谦虚十要》,作为学佛修持之无上法门。

(一) 要有虚怀的心境:所谓虚怀,即无所着之谓,心无宿物之谓。喜乐悲愁不着于心,恩怨仇恨不藏于心。如此心广体胖,自然健康。

(二) 要有委婉的言词:欲使对方领略你之说话,必需委婉言之,始不会令人反感。尤其是规谏别人,更要说得温柔体贴,方能打动别人之心。

(三) 要有欢悦的容貌:容貌不欢悦,对方一望便生厌。最低限度,令人有难以亲近之感。如此,情感由何而生?

(四) 要有礼貌的态度:礼貌好,人家知你是斯文中人,当然尊重你。如此,你便占了不少便宜。

(五) 要省察自己的过失:不能自省过失,则有过不知改,定必愈走愈邪。有过即改,自然上进。

(六) 要效法别人之所长:人必有所短,亦必有所长。取他人之长,去自己之短。当然上人也。

(七) 要隐恶扬善:你称赞人一句,有鼓励人之感。不扬人之恶,可以使对方有反省之心。

(八) 要朴实大方:朴实就是不奢侈的美丽,美丽必要大方。装束,谈吐,行动,风度,都要大方,才得人欢迎。反之,令人作三日呕,何苦来!

(九) 要慷慨和乐:应用不吝,便是慷慨。无论钱财,学识,劳力,应要助人的,都要慷慨。能够慷慨,必得人和,人和既得,当然快乐。

(十) 要忍耐宽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辞,才能有成。若遇事动气,理智易失,嗔心一起,便会妄动。伤身害事,莫此为甚。

至于宽恕二字,是发自同情心。人谁无过,推己及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被饶者当然心感铭谢。而自己又心无挂碍,心安理得,何乐不为。

十要说完,仍有未尽,应另加一要:

要自承罪过:虽然事情非完全出于自己之错,但如果自己肯引疚承当,对方自有感激不尽之念。自然得人喜悦,得人敬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