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这篇文稿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是谈通途与念佛法门的异同,第二是举往生的事例来引《大集经》六处的验证——人死有六验,第三是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第四是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先看通途佛法与念佛法门的异同。首先,先看通途佛法的表述。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五时说法,三百余会,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就包括藏通别圆这些四教法门,这些通途的佛法都是要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这叫断惑证真。需要以般若智慧了知我们在这生死轮回也是如幻的,建立在我们妄念的前提之下的,生死是不真实的。

要透过虚幻的生死,契入到真常的心性。我们的如来藏性,叫妙真如性,是离生死、圣凡、是非的,清净无染污的,这叫真常的佛性。一代时教来宣说这个真相,我们现象界这一期的业报身是虚幻的,当下有大涅槃的生命的真相,要众生就路还家,回归自性。

但是,众生的根机有利根,有钝根;来到这个世间无明、烦恼的程度不同,有厚一点,有薄一点。根机利的、烦恼薄的,依照通途佛法修戒定慧,勇猛精进,或者可以了生死。了生死是什么情况?一定要断见思惑。断见惑是初果的圣人,还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二果,还得一来——再来一次;三果,生到五不还天;四果阿罗汉,才能够长揖三界,不受后有。断见思惑,谈何容易!或者即生就了生死——即生就了生脱死,或者二三四五生了生脱死,这是指根机利的。

根机钝的、烦恼重的,或者十生百生千万生,或十劫百劫千万劫还不能了生死,就是见思惑很难断。这是依通途佛法教理修持而论,乃是靠自力——自己修戒定慧的力量断尽贪瞋痴的烦恼,这就是谈竖出三界。这条路子之难,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纵然根机利,见地高,一闻千悟,禅定功夫深,修得定慧功德大,智慧辩才,般若氛围深厚,甚至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三界内的见思惑未能断尽,是绝对不能出三界,了生脱死的。

自古以来这些根机利的人,或者在宗门教下都有很高的造诣的人,那很多了。比如《高僧传》讲的圆泽法师,他能够知道下一辈子投生的地方,那禅定功夫很深了,这就是“三生石”的故事;五祖师戒禅师也是明心见性的,但是由于见思惑没有断,转世成为苏东坡;海印信禅师转世成为朱防御(一个军官)的女儿;真如喆禅师活了九十五岁,夜不倒单,修行一辈子——修行七十年,他火化的时候,身上穿的纸袄都能烧出舍利子,这么大的功德,他一转世,投到大富贵处,做什么呢?就是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这些都是修行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的人,他没有了生死。可见,靠自力了生死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