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那含,梵名 Kanakamuni,巴利名 Konāgamana。乃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贤劫千佛之第二佛。又作狗那含佛、俱那含佛、迦那伽牟尼、拘那含牟尼、迦那含牟尼、迦诺迦牟尼。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

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此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巴 Sobhavatī),为婆罗门种,姓迦叶。其父名大德(巴 Yaññadatta),母名善胜(巴 Uttarā);佛于乌暂婆罗树(巴 Udumbara)下成道,曾有一会之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最优者有舒槃那多(巴 Bhiyyosa)、郁多罗(巴 Uttara)。其执事弟子名安和(巴 Sotthija)。

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大一五·六九三下):“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举身光长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见此佛者,即得百亿诸三昧门无数陀罗尼。”另据七佛经载,俱那含牟尼于贤劫第七劫出世。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载,该佛姓迦叶及婆罗堕。

盖拘那含佛、拘楼秦佛、迦叶佛等皆于现在劫出世,故于印度有诸佛遗迹之传说。据高僧法显传载,舍卫城东南十二由延之那毗伽邑(巴 Nābhika),为拘楼秦佛所生处,由此向北减一由延,即拘那含佛所生处。据大唐西域记卷六室罗伐悉底国条载,迦罗迦村驮佛城东北三十余里处,有数座窣堵波,次北者供奉迦诺迦牟尼佛之舍利,并有无忧王(阿育王)所立之石柱。

西元一八九五年,于蓝毗尼园西北十八公里之尼格里瓦村(Niglīva),南方约一公里处之尼格莎格儿湖畔,发现玄奘所述之石柱,由铭文内容可确定该处即拘那含佛之遗迹,惟该处非阿育王所营建,故得知在阿育王之前已有拘那含佛塔。[杂阿含经卷十五、佛名经卷八、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大智度论卷九,翻梵语卷一、慧琳音义卷十八] p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