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catur-avga-bala 或 catur-avgin, catur-avginī,巴利语 catur-avginī。又作四军、四部兵、四兵众(梵 catur-avga-balāhkāyāh)。为印度古代战场上之四种军兵。依据摩诃僧祇律卷十八所举,即:(一)象军(梵 hasti-kāya,巴 hatthi-kāya),又作象兵,即每四人组成一队,共护象足。(二)马军(梵 a?va-kāya,巴 assa-kāya),又作马兵,每八人组成一队,共护马足。(三)车军(梵 ratha-kāya,巴同),又作车兵,每十六人组成一队,共护军车。(四)步军(梵 patti-kāya,巴同),又作步兵,每三十二人组成一队,执持兵杖。

于诸经典中所常见“转轮王”之记载,多谓转轮王具足七宝,其中之一即指此“主兵宝”。于转轮王之世,必有四部之兵随之征讨东南西北四方,军力所至,悉皆归伏,可见四兵威力之强盛。密教所供奉之忿怒尊中,形像多为身披甲胄,手持刀杖,足踏鬼形,呈现阵战临敌而降伏之状;考其源流,应与印度古代四兵之制及四兵形象有密切之关系。

于大唐西域记所载犍陀罗国之制度,其中详细叙述该国军队组织、兵士临战御敌之情形,可知于玄奘西游之时,印度尚保存此一兵制。此外,我国自古雅俗之间所共同风行之象棋游戏,即是传自印度四兵之制,其后又传至日本。此一包含象、马、车、步(兵)四军之特殊棋戏亦曾自印度传入波斯、欧洲等诸国,成为普及全世界各阶层的共通文化之一。[中阿含卷十三乌鸟喻经、长阿含卷四游行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七、大唐西域记卷二] p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