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生气、发怒,这是结果,我们要把生气、发怒的因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人在哪些情况下会发怒?别人对自己怠慢、傲慢时,或自己对别人没有恭敬心,看人不顺眼,脾气就来了。所以,要让孩子不嗔不怒,从小就要长养孩子的恭敬心。我们看到古代圣哲人,对自己的长辈都毕恭毕敬,哪有可能发脾气!

还有一个原因会让人愤怒、嗔恨,就是嫉妒心。嫉妒心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当见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就会愤怒、嗔恨别人,这个根源也是从小没有扩宽孩子的心量而造成的,所以从小长养孩子的恭敬心、拓宽孩子的心胸十分重要。

一个不贪心的孩子,他不会有“别人有,我没有”的心态,当然就不容易生气。一个懂得礼让的孩子,也不容易发脾气,还会得到长者特别的疼爱,因为他很懂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发脾气?因为我们帮他做事做得太多了,他也都视为理所当然,当我们没有做好,他立刻就会发脾气。有个孩子十几岁,妈妈每天都帮他灌好水壶,让他带去学校喝,数十年如一日。突然有一天帮他装水稍微晚了一点,他接过水壶之后,对妈妈很凶说:“我迟到都是你害的,这么慢!”自己该做的事没做,别人为他做,他都视为理所当然,没有感恩心。所以,父母要谨慎,你给他太多财物,他从小就奢侈,觉得长辈给他钱是应该的,因此你时时满足他无穷的欲望,到时就麻烦了。

发怒会有什么结果?

发怒会有什么结果?佛法讲:“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所有的修行都一把火烧光了。发怒后要几天才能平复过来?三天。“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不只是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对他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上一个钉子。”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个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慢慢就懂得观心为要,时时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又嗔恚了,由于这样的敏感度,他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后来终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到后面的木柱上拔一个钉子出来。”就这样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就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我们用刀子在肉上划一下,只要一、两个星期就能修复;当我们用很尖锐的言语对待他人,他那个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平息。有没有听过因为被别人骂而去自杀的?有!所以,恶毒的言语有时比刀剑更锋利。因此,父亲告诉他,虽然你现在不发脾气了,但是你以前所发的脾气,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的人际关系上很多的障碍。嗔恚、发怒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利,这种自他都不受益的事,是否还要继续做?当然不能再做。知道不能做,就要想办法来对治。

如何对治嗔恚、怒气?

如何对治嗔恚、怒气?我在一些地方讲学,听课的人大部分不是佛教徒,有的人就说,去买东西,大买特买让情绪舒缓一点;不然就拼命吃东西;或是打电话给朋友倾诉一下。我跟他们讲,你打电话向人家倾诉,你自己是舒服多了,但是你等于把垃圾倒给别人。生气就买很多东西来吃,而买的这些是不是垃圾食物?这对健康很不利。其实买完会更苦,因为还要花钱。

我们深入中国文字,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怒”这个字是会意字,“心”跟“奴”,表示发脾气的时候,心就是习气的奴隶。我们怎么可以当习气的奴隶,岂不是糟蹋了自己!所以,对治嗔恚的方法,是转“怒”为“恕”,这两个字差别大不大?只要把怒的边边角角削掉就变为恕,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要包容他,因为他没有遇到善知识,我们有包容宽恕的心,就能转“怒”为“恕”,转愤怒为慈悲。